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活着》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 篇1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福贵家里本是刘村的大户人家,但福贵生性是一副纨绔子弟的作派。他有着刘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荣,可能是因为是家中的独子,母亲的宠溺,也可能是父亲的遗传,所以每当福贵做了错事以后总能换来母亲的维护,父亲责骂是,总是会会将错迁移到他父亲身上,有一种儿子必定是要像老子的意味。福贵从来不畏惧家人会知道自己在外面的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不畏惧米行的老丈人,他会让青楼女子背着自己在老丈人面前耀武扬威,这也验证了在安逸中堕落,福贵一发不可收拾的,他的父亲被他气死,妻子家珍被老丈人带走,锣鼓声张的接走的`还有福贵那个未出生的孩儿。
此时的福贵哑然了,()从一个生来便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来说,如今的穷困潦倒,内心的落差,此时的他应该是有说不尽的悔恨。男人一旦放错就难以让人原谅,男人一旦倾家荡产就少了拥有时的霸气,福贵只能看见妻子被带走,默默地耕种着租来的五亩田地,是的,他要养活一家人,他要竭尽全力地活着。福贵学会了耕地,学会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好在,家珍还愿意回来。带着他们的儿子有庆,愿意回来践行他们夫妻之间的诺言。
但人生总是悲喜交加的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福贵为了给过度劳累导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请医生,在去城里的路上被拉去当壮丁,福贵欲逃不能,心中只有牵挂,此时的福贵只愿活着,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福贵更想活了,活着的渴望在他的心里被放的越来越大了,之后遇到解放,他幸免回家,看见家中依旧,福贵落泪了,他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意义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是命运无情喜欢捉弄人,无情的夺走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备受打击,心中的希望之火招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不能倒,他还有妻子,女儿凤霞,女婿二喜,那是他最珍贵的了,可天意弄人,他们相继离世,凤霞因生下小外孙苦根时难产而死,家珍也撒手人寰,二喜也在一次事故中惨死。苦根也因为噎死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亲人一个个相继离世,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要承担岁月的洗礼,记忆的苦痛缠绕,尽管经过这些难以承受的苦痛,他依旧选择活下来,最后,他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取名叫"福贵",就这样安静的活下去。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想通了,轮到我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了,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
读《活着》有感 篇2
活着,初看标题便陷入深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金钱,为名利,为社会,还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可待我们翻开这一页页的纸张,品读过这一个个文字,便会知晓人的一生可处处绝望,在绝望中活着,在活着中寻找希望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许多苦难,承受了一次次送别亲人之痛,亲眼见证每一次希望的产生又转而破灭的绝望。他是一个生存在绝望中的人,在我所认为的亲情至上的观念中,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福贵生性好赌,败光自己所有家产,绝望的人生也从此开始。先是福贵的母亲,在去请医生的途中被抓做壮丁而错过治疗时间,在福贵回来时,她已然离去。
紧接着是福贵的妻子家珍为他生的儿子——有庆。在上学时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输血过多,最终只给福贵留下一具冰冷的尸体。而女儿凤霞又在生孩子时大出血,在医院死去。后来是二喜的离去,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从自己身边死去,亲手将他们埋在黄土之下。随着他们的离去,福贵的希望也一起埋于黄土,只剩一头老黄牛与他余生相伴。
太阳每天升起就意味着离生命终点又进一步。在众亲离去的世界生存,恐怕是比死去更难受。在一次一次的希望都如流星般陨灭,便知生活之艰苦;在充满绝望的人间活着,便是不断寻找希望之征途,漫漫无期,困难重重。
从余华的笔下,我们不难体会到福贵这一人物的'悲,他用平淡的语言谱写了福贵不平淡的人生。也许这世间只存在极少数似福贵的人,也绝不会有人愿意过这一生。但福贵仍旧不断寄希望于下一件事或下一个人,在绝望的生命中努力寻找一点光亮,即便前路依旧黑暗。
《活着》是余华听了美国民歌《老黑奴》后受到深刻震撼而创作出的作品,福贵的原型也应是歌中拥有相似命运的老黑奴了。余生与老黄牛相伴的福贵,即使前方布满荆棘,也会手持希望之剑,披荆斩棘,向前方走去,向苦难微笑。有评价说: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用至真至诚的笔墨,以独特的角度将福贵塑造成一个存在的英雄,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就是作者像我们提供的答案。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讲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在充满绝望的逆境中坚强活着,在坚强的生活中继续寻找活着的希望,这便是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3
人活着是为了生活,而人生活着则是为了更好的活着。——题记
暑假空闲之中,捧着《活着》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主人公富贵一家生活在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过战争,从兴福沦为衰落,之间我的情感不时变幻着,为富贵年少富有时的无所事事而愤怒,为他败家时的醒悟而惋惜,又为他继而失去亲人时的悲伤而楚痛。富贵的一生是幸福的,虽成为普通人,可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关系融洽,其乐无穷;又是不幸的,一家原是个大家庭,和和睦睦,何人不羡慕?可灾难却一次次的降临于他们头上,富贵一生常遭“失去”——失去金钱,失去地位,失去亲人,终只剩下一头老年,勤恳陪伴与富贵身边。
读了这一家人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公平,完全不存在贫富贵贱之分,都为了活着。情节中,有庆,二喜等人的离去我非常意外,丝毫能没有预兆,其中家珍的四令我感触至深,这之前我万不知一个人能这般平静离去,主人公所遭受的生死离别,我无法现身感受,也无需去感受,当书中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我却感同身受。
富贵年轻时佣人背着出门和儿子拎着鞋子跑步,这可是天差地别的对比,可就是这样的两代人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我们的一生可能不会事事顺利,也许会突遭命运的戏弄。切不可杞人忧天,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辉煌的`人生。
我们正生活在平定安静的环境,吃得饱,穿得暖,谁得香,可不知你是否满足于当前生活,莫等好日子过了,后面也莫及呀!如富贵一般生活在富贵家,可赖家境富裕而无所事事,终败了家产。也无需一定要拥有万贯家产,只要日子过得舒坦,胜过穿金戴银,日子平平淡淡倒是生活恰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真好汉。”是啊,要过好日子总要先付出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论做何时,总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活着》一书中常提到“祖宗养的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了!”他们的家财也是靠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得到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收获了多少,而是要看付出多少,付出甚多,收获甚多。
《活着》真切地描述了人活着的意义——生活是一个过程,二活着是一个状态,人活着时好好生活,好好生活就是为活着。——后记
读《活着》有感 篇4
《活着》是我读过的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小说,朴实无华的词藻,让人读起来丝毫不费脑力。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富贵家里四代人的生死,向我们阐述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近日,我重拾《活着》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主人公富贵一生可谓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家道没落,死里逃生,亲人相继离世,最后只剩自己孤苦伶仃和老黄牛相伴,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富贵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鞭笞着他一次又一次成长,从一个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位看透人生的哲学家。
余华笔下的富贵所经历的一切灾难,在现实生活中来说发生的几率很小,却偏偏都在富贵身上发生了。一次次亲人离世的沉重打击,让他痛不欲生,也让他更加珍惜与活着的人的相处。无论是面对物质上的匮乏还是精神上的打击,他从未真正的倒下,从未被生活打败。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他告诉自己这是命运在和他开玩笑,擦汗眼泪,继续前行。他那可叹可赞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也许,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身边亲人都离他而去,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富贵就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活着的意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是一件及其寻常的事,死又何尝不是呢?面对发生的一切不幸,我们要做的是永不言弃,永不向命运低头,要努力活着,因为活着才会有希望和生机。每一天都会有生与死在这个世界上不断重演。对我们自己来说,每一天也是新生的一天。或许某一天你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对你来说是惊天动地的事,可对这个世界来说却是及其寻常的一件事,甚至又好似什么都没发生,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昼夜照旧交替往复,四季依然轮流交替,人们照旧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只有自己感受得到命运侵入骨髓的这份改变,只能自己去承受这份孤独。但,生命里有些孤独就是要自己去承受的,承受了你也就成长了。这是富贵告诉我的。
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富贵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苦难,可在他的眼中,他的经历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孝顺的儿女,有如意的女婿和可爱的`外孙,在他的眼中这些美好让他的生活更有意义。是的,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富贵告诉我的!
三毛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来这么一遭啊!是啊,死是人生唯一的终点,而怎样活着才是人生磨难,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丰富,我们要学会品尝生命中的每一道菜,无论他是酸甜苦辣咸。也许,我真的明白了为什么活着,就是单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的过程,为了体验什么是生命!
最后我想说,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是因为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慢慢领悟到生活真正的意义。我笃信,如果你读了余华的《活着》,你一定会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
读《活着》有感 篇5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读《活着》有感 篇6
书中主要内容,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会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他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
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读《活着》有感 篇7
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余华的大作《活着》,心情颇为沉重!中国底层生存者过去60年的苦难,主人公福贵几乎全都赶上了,若是承受能力低的人早就没有生的勇气了,就如作品中的县长春生选择上吊自杀一般,觉得活着比死更难受!但福贵坚强的活下来了,在黄昏的田野里,他牵着也叫“福贵”的老牛,苍凉悲壮而又不失豁达地高歌——“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福贵式”的苦难,是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共同的苦难,也是中国旧时代的苦难。解放前,福贵有过好家境,过过“吃喝嫖赌抽”的花花公子生活,因为他父亲有百多亩地,是地主,是穷人眼里的“先生”。这种“小资”生活让他忘记了勤俭持家,如同失去良知和理性的富二代或暴发户一样,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最终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贤惠的老婆也离他而去。在他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时候,妻子又回到了他身边。在妻子和老娘的帮助、鼓励下,他开始租田种地,力图通过劳动再兴家业。然国军抓壮丁,把他拉到南方的战场上去抗日、去打共军;几经生死后,被解放军俘虏并放回家中。这期间,母亲病死。他和妻子、女儿、儿子一家四口艰难地活着,经历了土改、人民公社“大锅饭”、“大办钢铁”和“”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大事件。这些年里,女儿因病成聋哑人,好不容易成家后难产而死;儿子被医院抽血(为给县长太太输血)过多而死;做工的女婿被水泥板砸死;妻子病死;小外孙因饿极后吃豆子撑死……最后,只是和一头老牛共度晚年!
小说主要以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觉得过于平淡灰暗——开头大量叙述福贵放荡的生活;后来亲手埋葬了六位亲人,也没有表现出他如何痛彻心扉、如何洗心革面、如何坚定生存的信念……如果试图拿起笔来摘录一些励志的、抒情的、写景的、绘人的经典名句到自己的笔记本中,还很难找到合适的!然而掩卷沉思,那种对特定时代生活真实的悲剧化,又深深地刺痛着很多人的心灵——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熟知那个时代的人,就会有块垒在胸、骨鲠在喉的感觉!
很多读者认为,作者是在展示现实的残酷、时代的悲哀,是在讽刺和批判当权者的蛮横和冷酷(如儿子有庆的死)。其实,他创作这部小说的,不仅仅是为了向我们讲述一个悲剧故事,也不仅仅是为批判那个物质匮乏、荒。唐无知的时代,而是在对“活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并告诉读者如何勇于承受苦难、如何保持乐观的态度!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在《韩文版自序》中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因而,作品通过福贵的口,为我们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苦难;讲述了绝望之中的希望;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福贵心中,妻子是最好的妻子,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所以他给老牛取名“福贵”,并告诉“福贵”说身边还有几头叫“家珍”、“凤霞”、“有庆”、“二喜”的牛在它看不见的地方默默陪伴着它——其实这些都是他亲人的名字;所以他只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所以他才在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牵着老伙伴渐渐远去,留下一路粗哑而令人感动的歌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像风一样飘扬……
活着、活着、活着!当代国人,除面临重病和自然灾害之外,已极少去掂量这个词的份量!逐之以金钱名利、悦之以声色犬马,死死盯着与生命本真关系不大、与欲海情壑紧密相连的东西,使很多人都不再去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了!对“活着”作过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七八日只能歪七竖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听过福贵的故事,读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好胳膊好腿儿、有吃有喝、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如意!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余华的大作《活着》,心情颇为沉重!中国底层生存者过去60年的苦难,主人公福贵几乎全都赶上了,若是承受能力低的人早就没有生的勇气了,就如作品中的县长春生选择上吊自杀一般,觉得活着比死更难受!但福贵坚强的活下来了,在黄昏的田野里,他牵着也叫“福贵”的老牛,苍凉悲壮而又不失豁达地高歌——“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福贵式”的苦难,是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共同的苦难,也是中国旧时代的苦难。解放前,福贵有过好家境,过过“吃喝嫖赌抽”的花花公子生活,因为他父亲有百多亩地,是地主,是穷人眼里的“先生”。这种“小资”生活让他忘记了勤俭持家,如同失去良知和理性的富二代或暴发户一样,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最终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贤惠的老婆也离他而去。在他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时候,妻子又回到了他身边。在妻子和老娘的帮助、鼓励下,他开始租田种地,力图通过劳动再兴家业。然国军抓壮丁,把他拉到南方的战场上去抗日、去打共军;几经生死后,被解放军俘虏并放回家中。这期间,母亲病死。他和妻子、女儿、儿子一家四口艰难地活着,经历了土改、人民公社“大锅饭”、“大办钢铁”和“”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大事件。这些年里,女儿因病成聋哑人,好不容易成家后难产而死;儿子被医院抽血(为给县长太太输血)过多而死;做工的女婿被水泥板砸死;妻子病死;小外孙因饿极后吃豆子撑死……最后,只是和一头老牛共度晚年!
小说主要以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觉得过于平淡灰暗——开头大量叙述福贵放荡的生活;后来亲手埋葬了六位亲人,也没有表现出他如何痛彻心扉、如何洗心革面、如何坚定生存的信念……如果试图拿起笔来摘录一些励志的、抒情的、写景的、绘人的经典名句到自己的笔记本中,还很难找到合适的!然而掩卷沉思,那种对特定时代生活真实的悲剧化,又深深地刺痛着很多人的心灵——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熟知那个时代的人,就会有块垒在胸、骨鲠在喉的感觉!
很多读者认为,作者是在展示现实的残酷、时代的悲哀,是在讽刺和批判当权者的蛮横和冷酷(如儿子有庆的死)。其实,他创作这部小说的,不仅仅是为了向我们讲述一个悲剧故事,也不仅仅是为批判那个物质匮乏、荒。唐无知的时代,而是在对“活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并告诉读者如何勇于承受苦难、如何保持乐观的态度!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在《韩文版自序》中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因而,作品通过福贵的口,为我们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苦难;讲述了绝望之中的希望;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福贵心中,妻子是最好的妻子,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所以他给老牛取名“福贵”,并告诉“福贵”说身边还有几头叫“家珍”、“凤霞”、“有庆”、“二喜”的牛在它看不见的地方默默陪伴着它——其实这些都是他亲人的名字;所以他只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所以他才在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牵着老伙伴渐渐远去,留下一路粗哑而令人感动的歌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像风一样飘扬……
活着、活着、活着!当代国人,除面临重病和自然灾害之外,已极少去掂量这个词的份量!逐之以金钱名利、悦之以声色犬马,死死盯着与生命本真关系不大、与欲海情壑紧密相连的东西,使很多人都不再去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了!对“活着”作过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七八日只能歪七竖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听过福贵的故事,读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好胳膊好腿儿、有吃有喝、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如意!
读《活着》有感 篇8
初读《活着》之前,我并未对这本书做任何了解。我是带着好奇去读它的——什么样的内容才让作者把它命名为“活着”?而后来,我一步步被它吸引,从一个冷眼旁观者变成了经历者。
明明只是几个普通至极的字,拼凑在一起,却让我感受到了福贵心中的悲凉。那压抑感如一双手紧紧握住了我的心脏,喘不过气。然而我从这悲惨中品味出一点儿好来。好的是福贵曾经拥有,好的也是福贵不曾拥有。
年少的福贵很“坏”从不让人省心,又嫖又赌,但他却有父母的管束,妻子的温柔,儿女的爱戴。
年老的福贵很“惨”世间只余他一个踽踽独行。不对,有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作伴。但他还活着,还带半辈子好的坏的回忆活着。后来的后来,我想,只剩些好的了回忆吧。他说;“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福贵终于长大了,但他也从少年变成老人。
许多人在泥泞中挣扎,许多人在芽香里绽放,许多人在土壤里沉睡,许多人在溪流中飘荡。死亡多么容易,活着却很难,但活着才有意义。人生如水,有不一样的活法。太宰治选择了死亡,但他留下了思考和青春韶华。
《活着》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要怎样活着,才能不负父母的慈爱?或者轰轰烈烈潇洒肆意让他人注视。要么将自己沉淀,留给自己欣赏。我想,我要携剑呼啸,成为群山拥戴的侠士。
读《活着》有感 篇9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当我们经历种种磨难时,该怎样去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这样活下去。
刚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释然。文中所记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个跤、一次抽血、吃几个豆就能使它结束。以及福贵自身的遭遇,让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后来细细体味,便被福贵的顽强感动到了。不禁想到,福贵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还能顽强地活着。以前觉得,活着的意义嘛,无非就是金3钱,名利,亲情,地位,生活享受……但这些福贵都没有,可他依旧活着,就这样平凡地活着。后来,我觉得,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福贵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过完自己的一生罢了。我想,遵从自己的意愿,不虚度光阴,自由地过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过《活着》告诉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许因为我未曾经历过什么磨难,对活着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可能,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对福贵的人生态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读《活着》有感 篇10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11
整本书读起来都让人替主人公和其中的人物唏嘘不已,慨叹命运多桀,也都从书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自己身边的人的童年和过往,因此产生共鸣,我想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做大的魅力吧。虽然整本书都很压抑,但是只有一段读来让人欣喜若狂:就是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托人找了一个对象,她的那个对象二喜出现后,整部书的最淋漓尽致的部分出现了:在那样悲惨的命运中忽然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有力的支撑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不但出现了转机,还带来了新生——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降临了。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看到这里非常的激动,体会了那种压抑后突然释放的快感。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纠结和挣扎:一方面对于残酷现实的不满,一方面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而在这纠结和挣扎中,人们变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积极,总之是痛苦万状乃至憎恨这个世界。而就如作者的本书序所言:做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至少我觉得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冷静的看着福贵的人生从繁荣走向了凄苦,可是这个过程里感觉不到作者的同情或者悲愤,反倒是那种出奇的冷静让读者的思想肆意发挥,任意驰骋。
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爸妈总是为了生计忙碌着,到了晚上再忙家务,给我和哥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时候我说“妈你早点睡吧,别干了”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人只要不死就得活着,活着就得干”。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也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最后都要他自己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在最悲壮的时刻出现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生存,还是生活,仅仅是一线之隔,一生为什么而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只有当内心与外物和谐之时,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正如我的题目“苦莫如福贵,乐莫如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12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因为这一句话,我认识了余华。心想,这书究竟以一个什么方式去度过这以笑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书的刹那间,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书的时候,我发现它有着与其它大部头不一样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余华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福贵经历了一生的疾苦,成为了余华笔下的那个人。从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隐忍和艰苦,从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种英雄般的气势。
福贵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当他下定决心,想要从头开始,珍惜身边的家人,生活却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儿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好人家,在医院难产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孙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的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叙述。
我在阅读时,几读落泪,书中的.情节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的是有庆给镇长的老婆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能看到有庆嘴唇发紫,脸色铁青,我好像触摸到他那被医生死死摸住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处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他一把,却又被什么阻拦着。时间无情的将我的双手推开。有庆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青年吗?他们一腔热血,却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阶级的美食。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家财万贯,挥金如土的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要哭出来,但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为谁而流泪呢?
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日会被生活摧残的破败不堪。人能简单的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他人而活,因为命运能轻易地从我们身边剥夺一切,我们亦可能会在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属于自己。
主人公的命运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想告诉我们,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也许生命有些事情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我们都应该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无论意志多么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读《活着》有感 篇13
再次翻开《活着》在大二时就已经读过一遍,因为时间间隔有点长,只是大概记得故事的结局,而情境忘的差不多了。今天又读了一遍,不由感慨:好的作品读多少遍都不为过!
不得不说,余华是一位具有高超煽情技巧的作家。刚刚读完这一作品,脸上还留着泪痕,眼框还是湿润的,不过心却慢慢越来越平静了。是啊,读完它,我没有理由不平静,没有理由不思考……
“二喜,有庆不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这句话总是萦绕在我的耳旁,所有的这些名字,这些人物,都让我觉得是活生生的。也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书中描绘的场景都觉得那样地熟悉,他们的形象似乎都可以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代言人。小时候,不明白那些在地里劳作的老者,为什么对着一头不言不语的老黄牛喋喋不休;小时候,也有很多像有庆一样的玩伴;小时候,也见到像凤霞一样的姐姐以及家珍一样的女人;小时候,也取笑过像二喜一样的女婿……一切都那么的亲切,所有的人都那么的生动,他们的故事,平凡而感人,琐碎而深刻。
读着这一作品,不由地就投入进去了,就像是自己就坐在老福贵的身旁,静静的听着这位老者对他的往事娓娓道来。时而鄙视、时而切齿、时而沉默、时而哭泣、时而感慨、时而会心、时而叹息、时而释然……当看到福贵少爷放荡不羁、自命不凡时,我鄙视他;当我看到他粗鲁的对待他怀有身孕的妻子时,我咬牙切齿;当我看到他穿着丝绸衣裳被装满铜钱的沉甸甸的担子磨破了肩膀时,我感慨;当我听到徐老爷用无奈的语气说“报应啊,报应”的时候,我沉默;当我看到凤霞从一个活泼美丽的`小姐变成一个又聋又哑的小村姑时,我叹息;当我看到小有庆不知疲倦跑来跑去的身影时,我微笑;当我看到一具具冰凉的尸体时,我痛哭;当我看到老年的福贵安详的表情是,我释然……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个思考,而且让我有决心去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点。步入研究生生活已近两个多月了,常常都觉得很累、很悲观。现在想想自己在过去那两个月做了些什么,真觉得不值一提,每天似乎忙忙碌碌,却忘记自己要追寻的是什么;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却不知道为何要让自己活在不该有的压力之下。时常抱怨、时常抑郁、时常烦躁……我发现自己一直在追寻着什么,我总是拼命跑、拼命追,忽视了一路上的所有风景!细细想想这二十几年来,我好像一直是父母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上小学时就知道我要进县里最好的中学、上初中就知道要考重点高中、上高中知道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大学呢?发现自己学的东西太少,所以决心要继续深造。
现在,我在深造的路上,却似乎不知所措。看到身边的同学各有所长,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导师的要求我似乎一项也没达到,我慌张了,默默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要努力,要加油!我不停的去图书馆借书,不管有没有兴趣,逼己去读完一本本的书,以为这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可当我静下心来读完《活着》这篇作品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就像积蓄已久的火山喷涌而出,不光是为故事的情节,更为自己!我原以为应该为自己骄傲,因为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却没发现自己并没有在追寻这些繁华梦想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那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是到达终点时那一刹那的辉煌吗?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事靠着祖上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来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对于这段话,感悟颇深,我想作者并不是说叫我们不要去追求任何东西,也不是要我们甘于平凡,我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中充满变数,不要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懊恼,更无须一蹶不振,接受这一切,然后努力的活着,全家在一块就是最大的幸福。人有旦夕福祸,天有不测风云,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有坚强的接受,认真地活着,总有一天你会释然……
当然,除了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想,也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可能是之前看过余华的其他一些作品才引发的吧。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兄弟》这一小说,里面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当时的政治的线索,主要是时期那段历史。而这部作品呢,它的历史跨度也是很长的,从国共对峙到农村生产合作社,从三年饥荒再到……从这一短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治的一个变迁,看到国家也像一个人的一生一样,起起伏伏,也犯错误、也有辉煌、也在探索……
读《活着》有感 篇14
活在这珍贵的人世,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题记
马路上人烟稀少,娱乐、公共场所都紧紧关上了大门,再无往年的喧闹。但太阳依然强烈,人间依然值得……
手中紧握《活着》这本书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满整个封面是,那般无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几乎惨无人寰的绝望中,好像负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旧日的歌谣经过夏风的过滤后清晰的传入耳畔, 远处,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了吧……
读者余华的《活着》,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贵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讲述着: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掉所有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后又被抓去做壮丁,回乡时母亲去却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未能及时救治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导致死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因为软骨病去而去…老天爷似乎没有一点人情味,命运并未从此就优待他——之后福贵又见证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虽然满含血泪,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谛……
或许人世间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亲人一次次的离开,绝望、痛苦都压不倒福贵……就像现在,武汉新冠状病毒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白衣天使纷纷签下战书前往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在最危险的'重症区,“所谓岁月能静好,那只不过是许多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为了打赢这场无硝烟战役,舍身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只为换取全国人民的健健康康!
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凭借大家各自在家坚守防控措施的力量,这场战役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余华的序言中所说道: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开之时,走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与共。
合上书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显独特的力量。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3-30
读活着有感04-01
[优秀]读《活着》有感09-02
读《活着》有感(15篇)04-04
读《活着》有感15篇03-31
读人为什么活着有感05-01
(合集)读《活着》有感13篇09-16
读《活着》有感(必备15篇)10-12
《活着》读书心得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