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3-10-19 08:34:42
《昆虫记》读后感常用(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我是个胆小的女生,特别害怕小虫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看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讲了许多昆虫的'特征、习性。

  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了昆虫的奇特、有趣。我喜欢看书中关于螳螂的文章,书中写了母螳螂为了哺育后代要吃掉公螳螂,真是不可思议。另外,我还喜欢看关于松毛虫的那篇文章,虽然,我讨厌毛毛虫,不过,看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讨厌毛毛虫了。蝉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再捕获食物……神秘的大自然中也有这么多有趣的事物。

  《昆虫记》带给了我许多乐趣,我喜欢这本书!再也不讨厌昆虫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一个人耗费了他一生的光阴来研究虫子;他一生专为虫子写了十卷引人入胜的书,直到今天,这部书还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名叫昆虫记。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里,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螳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等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昆虫记》。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科学巨作。它真实而又生动的记录了昆虫的一生。而且把昆虫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性格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昆虫记》的第一册,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伟大科学家。

  在这本书里他为我们介绍了两种狩猎蜂的故事,第一种是聪明的猎人——节腹泥蜂,它是法国体积最大的蜂。第二种讲的是手术专家——砂泥蜂,它可以捉住比自己重十倍以上的夜蛾幼虫。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可以为自己的幼虫提供安全而新鲜的食物而且都拥有神奇的狩猎技术。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原来世界上的蜂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且每种蜂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因为大自然实在是真的太神奇了!

  我给你们介绍一种昆虫名叫条纹蜘蛛。它那胖胖的身体上有三道条纹,黄、黑、银三色相同,所以它才有“条纹蜘蛛”之称。条纹蜘蛛从来不挑食,什么虫子它都爱吃。苍蝇、蝴蝶、蜻蜓、蝗虫……只要是条纹蜘蛛能捕捉到的虫子,都会成为它的美食。

  本文作者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才干更多地源于他那强烈的兴趣爱好。

  举个大家熟悉的昆虫——屎壳郎吧,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粪便大交道,自然不及萤火虫可爱。但是别忘了,它无时无刻都在为人们清理着粪便。

  我读了《昆虫记》。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狼蛛”。

  我原本以为狼蛛是用圆形网来捕捉猎物的。后来我知道了狼蛛是用毒液捕捉猎物的。

  就说《狼蛛的毒门功夫》这篇文章吧。

  狼蛛每次打猎,都要冒着生命危险。黄蜂就是和狼蛛旗鼓相当的对手。狼蛛有毒牙,黄蜂有毒针。

  可是狼蛛只有毒牙这一样武器,它不能像其他蜘蛛那样用丝捆住猎物。所以它只好快速咬住猎物致命的部位,将对方速杀。

  书上说有一只小鸟的.腿被狼蛛咬了一口,腿很快就变成了紫色,这条腿就残废了。本来它(小鸟)的胃口很好,可是两天后它拒绝吃东西了,羽毛蓬松,身体缩成一团,时而一动不动,时而一阵抽搐。小鸟痉挛得越来越厉害,也越来越频繁,最后它动了动嘴,小鸟死了。

  我觉的狼蛛的毒性真厉害。

  读完《昆虫记》这本书后,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只很漂亮的蟹蛛。因为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它给宝宝建了一个温暖的小巢,而它自己呢,却不吃不喝,守在巢旁。因为它怕宝宝受到敌人的袭击受到伤害。

  过了几天,作者发现巢的旁边开了一个小洞,原来是它那伟大的母亲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给它的宝宝打了一个小洞。它的宝宝早已经爬出那个小巢。而它的妈妈却已经慢慢的缩成了一团僵硬的尸体了·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同学们,不要因为一只虫子爬到了你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虫记》,你会发现它们是那么可爱。

  这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大家也快去买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觉得昆虫非常奇妙,非常有趣。昆虫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家族,每个家族人丁兴旺,各有特色,如老象虫家族,菜豆象家族,隧蜂家族,大孔雀蝶家族,小阔条纹蝶家族等等。

  这些昆虫各有自己的特长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比如狼蛛是天生的攀岩高手,它可以在天花板和墙壁上自由爬行。寄生虫是一种行猎,拿别人的.成果维系自己的生命。蟋蟀乐于助人,是积极向上的乐天派,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整天快乐的歌唱。

  昆虫世界奥妙无穷,等待着我们仔细观察和探秘。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它爱穿着红黑各半的天鹅绒外套,往腹刷上粘着花粉,然后跑到附近的芦苇杆里堆起面粉来;它喜欢拼了命的嗡鸣,翅膀像云母片一样折映着阳光:它们在鲜花遍布的花园里一口一口地已经喝醉了,于是退出宴席,找一片荫凉躲在下面醒酒。”你能想到用如此有趣生动,优美详细的描写去描绘我们身边寻常不过的蜜蜂与蝴蝶吗?如果你打开《昆虫记》,你会发现其中任何一篇文章都文风朴实,真实详细,别有风趣,是当之无愧的传世之作。

  《昆虫记》像一把握在手中的放大镜,品读他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胭脂虫乌黑油亮圆滚滚的身子,朝着熟知的一侧,又一条细细的小沟,在那下面开着一道像衣服扣眼般的小口,位于小球根部的下侧。这真就像我将它拿起在左手上,右手举着放大镜3600仔细瞧了一遍。在《昆虫记》中的每一篇文章里读者都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模样奇特的虫子,通过法布尔的描写,每只昆虫都被独立的色彩艳丽的绘在读者的脑海中。然而法布尔并不满足于这样,他要让画布上的昆虫们爬出来,爬到读者的身边,演绎他们的一生。无论是捕食,结婚,繁衍下一代,还是夏热日里一次随意的林间漫步,有生到死到乃至下一代的成长,每一场戏,每一幕故事在《昆虫记》的文章中都不会错过。

  不仅是法布尔那真实细致的自然数据和趣味质朴的描写手法,每一个被《昆虫记》吸引的人都被贯穿于其中的一种精神所震撼,所感动了。如果他放弃,丧失了自己的那种精神,这个世界将不会出现这样一部《昆虫记》。法布尔生活在穷苦人家,自己靠打工才上完中学,他勤奋刻苦,花十二年时间业余自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教育科学界的权威们,看不起他的出生,看不惯他的研究房,这种漠视长期形成了对法布尔的一种偏见。法布尔没有在“偏见”与“贫穷”两座大山下停止脚步,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法布尔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法布尔的世界是孤独的。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极少有人能和他共同研究,他那堆虫子边剩下他一人。法布尔的'世界又是丰富的。他将生命放于平等的位置,将虫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他可以参加它们的舞会;可以倾听虫子们的诉说;可以与他们讨论自然生命的真谛。他的世界于无边的自然界相连。当其他人同样陷入生活的困难中时,有的屈服于困难,有的学会逃避,但法布尔忠于自己热爱昆虫的心,不为社回生活压力所改变;他倾尽一切去抗争,去争取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守着“荒石园”去探索生命世界的真实面目。

  法布尔怀着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写出《昆虫记》,它是一本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的文学作品;它是带着作者人生感悟与对真理执著的精神食粮;它是科学史上又一座耸入云霄的丰碑。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提到《昆虫记》,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贫穷农民家中,岁的他公费生第一名的成绩靠近亚维农师范总校,毕业后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植物观察记录。8年法布尔获得博物学博士学位,决定终身致力于昆虫学研究。《昆虫记》879年出版到第卷,到了97年第卷问世时,法布尔已83岁。

  《昆虫记》原版共有卷,每卷包含若干文章,每章详细、深刻的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展示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禅、甲虫、蟋蟀等昆虫的生活情景。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学的转世佳作,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习性。作者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死亡。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知道了关于昆虫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里经常闪烁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萤火虫的杰作吧!以前,我以为萤火虫只吃树叶、草,读了《昆虫记》后,我大吃一惊,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萤火虫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种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面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粒构成的`。然后由白色涂层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便产生了光。

  读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究昆虫界的事情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我喜欢昆虫记的原因不是因为浮夸的写作而是对人性的探索《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

  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

  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例如:昆虫能吃的蘑菇,人类不一定能吃、蝎子被火包围的时候会“自杀”但是放到阴凉处就会复活、蚂蚁是怎样吃蚜虫分泌物的'……完全把我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

  最吸引我的还是――蝉。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树上为树下乘凉的人高声歌唱,可人们不喜欢它,但是法布尔—他抛开了一切人们对蝉的看法,开始潜力研究,不久,他发现蝉很勤劳,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法布尔热爱科学,执着追求,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不断的获得新成果,为我们讲述了昆虫界的科学知识。正是因为喜爱昆虫、热爱真理,才写下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著作《昆虫记》。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一定要学习法布尔勇于观察、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得精神品质。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他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和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像一个小气鬼,甲虫为后代无私的奉献,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进食。这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昆虫生活的模范。值得一提的是,发布还写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性,习性,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理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和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一位作家将人生中所有的书概括为三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概括精辟异常地凸显了人生真谛。另有一句与其本意相似——“人生只有三天,昨日、今日、明日”,我们的一生,貌似真的只需去读三本书即可。

  《昆虫记》便是将这三本书都呈现在我眼前:

  人生的首本书,便为“有字之书”,也就是《昆虫记》它本身,我可以通过这本有字之书来增长知识:蝉是个辛勤的生产者,蚂蚁是个可恶的流氓,圆网蛛是个称职的妈妈,螳螂外表美丽却十分残忍......这所有的文字将我带入一个生动活泼的昆虫世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法布尔历经几十年研究昆虫,穷尽自己一生去热爱他们,他希望自己的著作,上承远古贤良之经验,下传子孙后代之知识,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得以薪火相传。多读“有字之书”,贵在少年黄金时代,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生第二本书是“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没有字的书,要在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求证,才能渐渐读懂它。陆游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字之书”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前人之观点可能会有错误,如果要有所作为,超越前人,必须在实践中领悟并提升。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强烈地体现:有一回,小法布尔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如此繁忙的劳动场面把他牢牢吸引住,于是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这样的观察伴随着他的一生。后来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说道,拉封丹因循传统,不注意关心现实,认为蝉只知安逸生活,他的寓言引导着人们一直都在赞扬蚂蚁,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在冬天,是蚂蚁向蝉乞求食物!是蚂蚁把蝉剥削完,然后再把蝉扯碎、解肢、弄烂,变成美味佳肴,最后被蚂蚁一口一口地吃掉,当成腹中餐!法布尔就是这样以他对昆虫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蝉的误解正名。

  人生的第三本书是为“心灵之书”,意指用心灵去学习,去感知万物,去领悟世间一切。这是三本书中境界最高的一本书了,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中,看山是不山,看水是不水;参禅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么那些对“心灵之书”有深刻解读的'人,就不会为外界的红尘所诱惑,不会被内心的邪恶所驱动,心静如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知足常乐,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他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依然勤于自学,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即便后来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为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昆虫梦,放弃优良的居住环境,在他钟爱的土地上,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就只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因为这样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也不会惊扰到昆虫们,让他与昆虫为伴,与昆虫为友,他已经达到了参禅之后的境界:看昆虫还是昆虫,只是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三本书,一生伴。读懂了这三本书,悟透了《昆虫记》,也就理解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理名言。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昆虫学是昆虫学的杰作,它深刻地描述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一种或几种昆虫的习性。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成婚、繁殖和死亡。

  读了昆虫的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昆虫的未知的东西。例如,在田野里,经常有闪光。大家都知道这是萤火虫的杰作。以前,我以为萤火虫只吃树叶和草。读了《昆虫记》,我很震惊,萤火虫是食肉动物,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蜗牛。首先,萤火虫用嘴里的两根长牙将毒素注入蜗牛体内,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消化液将肉汤液化。于是,蜗牛变成了萤火虫的美味。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在发光带上有一层白色的涂层,它是由一个非常细的微粒组成的。然后,可氧化材料由白色涂层提供,管道被送入气流。当可氧化材料遇到气流时,就产生光。

  读了昆虫的书,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神奇,昆虫世界里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孩子们,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探索昆虫世界。完成寓言还没有完成的事。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益书。

  《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有螳螂,蟋蟀,石蚕,被管虫等等昆虫,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是一个团体,告诉我: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蝉在地下生活了4年,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螳螂喜欢吓唬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抓住它;象鼻虫憨厚老实,在豌豆中生活,把生的期望留给身体强壮的伙伴……这种奇妙的景象,使我觉得昆虫世界有无穷的`奥妙。

  法布尔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昆虫写的活灵活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上小学开始,我就很少在接触大自然,接触田野,读了这本书,我好像又听到了它们的歌声,看到了它们忙碌或悠闲的身影,想起儿时的事来。那时,我总喜欢一个人往田里跑,一整天一整天地趴在麦地里,观察或捕捉那些可爱的小虫子,每一天都“满载而归”,但大人总让我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扔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对这些小东西不再有兴趣,而法布尔呢?他的一生都在观察昆虫,研究昆虫,还为这些小东西写了整整十卷书,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这本书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读完这本书,我被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感动,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它们都为了生存而努力。法布尔的这本书,充满了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细致入微的体现出了作者对昆虫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我觉得自我在读时仿佛是一只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的情感。另外,法布尔抛开了人们普遍的看法,在研究蝉时,他发现,蝉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而蚂蚁却是一个凶悍的劫掠者,把蝉辛辛苦苦得来的食物都抢光了。这让我发现,我们不能完全赞同别人的看法,要经过自我的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昆虫世界,而昆虫让我永远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必须能够明白得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 篇13

  当我一看到这本书时,页面那里写着那句,“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丛书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我这就把这位知心的“朋友”介绍给你们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这本书是说昆虫的,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其中,我对《螳螂》这篇感到害怕,你们别看螳螂那貌似真诚的样子其实都是骗人的,它有一个称号叫“丛林杀手”,昆虫中谁要是没反应过来就成了螳螂的'食物了,无论是什么虫都无法逃脱螳螂的“火眼金睛”,最是可怕的是,它还会吃了同伴,连兄弟姐妹也不放过,听说雌螳螂还会吃自己的丈夫呢。

  最后,我想说法布尔的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

  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14

  看了《昆虫记》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几章。

  第十章,《狼蛛》狼蛛它的毒素很强,每一次它肚子饿了,都会用它的小嘴巴咬住猎物的.头部。狼蛛毒素很强,一咬到猎物流出血,猎物就会全身变成紫色,这样猎物就死了。

  第十五章《蟋蟀》它是音乐家,人们很喜欢它,夏日的夜晚,在田野上,你都会听到它的声音。

  第二十章《蛛网》蛛网一般都是用来抓猎物的,一旦被它粘住,就脱不开身了,就会成为蜘蛛的美餐了。

  我喜欢看本书。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昆虫记01-22

《昆虫记》读后感01-01

《昆虫记 》读后感02-15

昆虫记读后感02-20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04-06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10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24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26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7-27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