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1
对于《红楼梦》,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厚厚的书册,密密麻麻如蝌蚪般的文字,散发着油墨的气息,让那时才初一的我产生了厌倦。也许是对这种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排斥,我并没有把这本书读完。再读红楼时,我已是高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对于爱情有了朦胧的见解。重新端起厚厚的书页时,发黄的书页上不再是蝌蚪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
起初,看到的是黛玉的孤傲,宝钗的圆滑,湘云的爽朗,王熙凤的泼辣……后来,看到了黛玉对爱情的`纯真,对封建教条的不满。宝钗对婚姻反应的冷淡,是一个封建世俗的守卫者……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写的便是黛玉和宝钗。“可叹停机德”说宝钗是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贤妻良母,“金簪雪里埋”描绘了宝玉出家,一人独守空闺的悲凉。“堪怜咏絮才”称黛玉有谢道韫咏絮之才,“玉带林中挂”黛玉泪枯而死,宝玉出家为僧。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家庭悲剧,更是社会悲剧。王熙凤在得到贾母的态度后,用宝钗替代黛玉演了一处“偷梁换柱”。结果便是黛玉的死,宝玉的心灰意冷。
红楼里众多人物,独爱黛玉,她的孤傲,她的天真,她的才气,她对爱情的纯真,深深感染了我。她没有宝钗的机灵圆滑,没有王熙凤的权术,没有湘云的英朗直爽……一个多泪多伤的女子,即便出生便择定了家庭轨迹,即便出生便注定死的凄凉,她依旧敢爱敢恨,临死前的那句,“宝玉,你好……”更是悲凉。一首《葬花词》是她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强要胜的情绪宣释。“侬尽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意为现在别人笑我葬花痴傻,他年别人葬我可知我是谁么?暗含了自己命不如花,道尽了心中苦楚。这样一个格格不入,多泪多伤的女子是那样的凄美。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一抹降珠草,受神瑛侍者浇灌,又因浇灌过多故五内郁结。这也就是宝玉与黛玉悲惨爱情的写照了吧!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2
读罢《红楼梦》,回味良久,不禁去臆测这是怎样一个作者,文字背后的眉宇是否深颦,写故事的人需要一点儿寂寞。故事在现实中影影绰绰的浮现,那些场景,那些人物,那些对话,凭依的是寻常日子里无处诉的情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腔愤懑全都化为纸上文墨,初由“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雪。”由此开端,叙叙而谈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史。
文章中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例如:行事雷厉风行的凤姐;善解人意的薛宝钗:言行娇憨的史湘云:可怜多情的香菱……这些人这些事是作者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缩影,上面的.每一个人都真真实实的活着,他们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每个人都活的不容易,却又真真切切。
我不喜欢薛宝钗的“善解人意”,总认为来的太虚假,泯灭了人性,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她也变得麻木,最爱与之恰恰相反的林黛玉。她是一个美丽如圆荷之琼珠,脆弱如飞檐之琉璃的女子。虽然娇袭一身之病,但她骨子里的血性和刚强是不可言喻的,面对他人的过错,她会指出,且用词犀利。并不似大观园中其他人那样遮遮掩掩,惺惺作态。同时她又是一个感性的人。面对落花,并不随意践踏。没有“花开甚折直需折,莫待花无空折枝”的意味,而是悲凄葬花,写出凄美的葬花词。她为人敏感,对事物处处细心;会为宝玉的一言一行而留心,同时也会为他的热情和冷漠所左右心情;会对宝钗的一举一动而疑心……
她为人敏感却不失热情,她为人寡言,却又不失才气。在故事中她才是独特的一奇女子!
故事总会走向尽头,而林黛玉的悲剧结尾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读完文章,暗自叹此情若能合一契,感此生甘苦如茶!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3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4
总是转瞬即逝!记得有人说文人天生就是自恋的产物,我想北方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读《红楼梦》有感作文时值盛夏,几块绿油田包裹住的一幢白色二层房,就算在墙壁上辩不出一块白色来,还是能识得那黄黄土土的是白色的二层楼房。700字作文山峰,放远了望才觉得巍峨?可命运无法改变。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捧腹大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很悲惨!黛玉遗恨而亡,贾母归天,熙凤魂归金陵,宝玉出家,一个风光显赫的贾氏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了,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5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
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
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6
在寒假期间,我在闲暇时间读了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琴写的——《红楼梦》。读着《红楼梦》我的心就像扔进水中的石头一样沉浸了下去,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我意犹未尽。
这本《红楼梦》为我们讲解述了一个大家族从荣华富贵到家族败落的“生命”过程,中间也夹杂着悲惨的爱情故事,读着让人伤心,又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的波折很大:而故事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几位:有深明大义的贾母,有溺爱孩子的王夫人,有雷厉风行、爱耍小聪明的王熙凤(凤姐),有爱哭,软弱,但是纯洁的林黛玉,还有为人正直,而且聪明善良的平儿。
故事中的环节是一环扣一环,读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篇:——宝玉、凤姐遭到了别人的陷害,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原来赵姨娘和贾环,马道婆都比较悔恨凤姐和宝玉。一次贾环进荣府,去探望宝玉,在他接近宝玉时,邪恶的念头在他心头一闪,他心生一计,想用身上的'蜡烛泼到宝玉身上,因此,他便装作不小心抬凳子碰到蜡烛,把蜡油全泼到了宝玉身上,很快宝玉的脸上就长了一串儿水泡,我不由得想,这个贾环怎么这么恶毒啊?哎!
还有一次,赵姨娘进府,走的路上碰到了宝玉的娘马道婆,赵姨娘把自己十分恨宝玉和凤姐的事说了出来,马道婆婆听了后马上说,可以杀了他们,之后凤姐也被害的天天拿着刀看鸡杀鸡,看人杀人。最后两人累的都睡了几天没醒,王夫人只好请圣僧来,圣僧拿着宝玉的玉念了一会儿,三十三天后宝玉才能正常活动被移至怡红院,我读到这里,心想,这个马道婆真是太恶毒了,我好同情宝玉和凤姐啊!
后面还有多章节,每章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读完《红楼梦》后,我收获丰富,红楼梦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世态。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变了以往如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8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真不愧为是一本奇书,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在这本书中,林黛玉、薛宝钗无疑分别是《红楼梦》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贾宝玉、林黛玉两人感情悲剧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作者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完美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让贾宝玉娶了戴黄金锁的薛宝钗,以至于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写得个性精彩,故事环环相扣,我时常投入不己。读了它,我还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很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十分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
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能够用在他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黛玉离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个人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在一齐玩耍,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要好,这在当时是社会所不能容的。
但是,作为当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我读了《红楼梦》后就十分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与欢……——题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啊,这世间有多少痴情男女,尽管天各一方,缘分却让他们遇见,正是这样,才成就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千古佳话与传说。
或是离别,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细细数来,却只剩下满纸心酸。初看红楼梦时,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纤细柔弱,娇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觉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个富裕的大家族,黛玉来到了这里,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巧合!在这里,她认识了贾宝玉,一个她永远深爱着的人。他们互生情愫,本以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们的故事却随着家族的落败而落下帷幕。
故事的结局留下伤感,每当我看到最后,总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我仿佛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时被火光照得发白的脸庞,她是多么可怜啊!最后,“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瑶”的黛玉还是去世了。从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一阴一阳,就此别离……人人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为什么世间还会有如此之多的.悲伤情事?
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胧地懂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难需要我们来度过,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么简单。我们都要经历人生的许多许多,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就好似爬山,山势那么高,路途那样险,有些人在山脚就选择放弃,而有些人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往前,势不可挡。
如果你坚持走下去,那么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宝玉认命了,屈服了,他选择与宝钗在一起,最终又选择了出家。这就是结局,这个悲伤故事的结局……抬起头,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能把人生装点得五彩缤纷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错过,还有与错失相依的一抹心酸……说到辛酸处,悲伤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10
你们可知,《红楼梦》里的色彩是最多的!
王熙凤是红色。热情大胆能干狠毒。她的出场风风火火,如一股暖烘烘的风,《红楼梦》中有好多场景都因为有她而热闹非凡,生动活泼。她深的贾母的宠爱,被昵称为凤辣子。这琏二奶奶还真是让人看着可爱,吃着害怕的“凤辣子“,她: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八面玲珑,巧取豪夺,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大闹宁国府——纵是一只火红的凤凰,也让人感到不尽的寒意,最后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与“须眉齐步走”的王熙凤也“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贾宝玉是粉色的,他的确有过多的脂粉气,却不让人讨厌。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从不因为丫头们的身份低贱而轻视她们,相反的',他房里的丫头把她当朋友,当哥哥,当弟弟,甚至可以向她发脾气,就是没有一个把他当主子看。说起他,不免想起两件事,一件是他撕扇为博晴雯一笑,再一件便是在大雪天为黛玉暖手。是的,他是可亲可敬的,橡粉丝,看看就让人喜爱。
薛宝钗是黄色,美丽耀眼却庸俗。她有出身,薛家的富有是“珍珠如土金如铁”。她的美貌,第一次与宝玉见面,就让宝玉:惊如呆雁,”她有才识,她的诗浑厚含蓄,与黛玉并称薛林双绝,而学识更在黛玉之上。她待人接物更是周到得体,上下称赞。但她城府极深,为嫁宝玉,在贾府放出“金玉良缘”的话。她念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劝嘱宝玉关心仕途经济,被宝玉斥为“好好的清白儿女,也沾染了禄蠹之气”。她像一大片黄色,看起来金光闪闪,温暖灿烂,走近不由得寒意袭人。
最后还是作者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为《红楼梦》画上了句号。还《红楼梦》一个颜色。我想应该是白色的,所有丑恶与美好,都被深深地埋葬在一片白茫茫的白色之中了。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11
一曲红楼悲歌,凄凄惨惨戚戚,散不尽,萦上心头,泪先流。
林黛玉哭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苍白如玉脂的脸庞仿佛永远挂着两行清泪,立在潇湘馆的窗棂里,孤独是你的影子。或许你真的就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为受了神瑛侍者甘露的灌溉,修成女体,今生只为还泪来的吧!虽女子本弱,但你为何就不肯再争取一分?既然心仪宝玉,为什么就不敢大声说出来?遮遮掩掩,几度欲语还休、醋意大发,反倒让人觉得小气。我相信,贾老夫人亦是疼你的外祖母,断断不愿看着你抱憾而终,只是你的骄傲与自矜害苦了自己。
王熙凤机关算尽,看似风光无限,却输了丈夫、输了家;迎春性格怯懦,只能落个在夫家受虐而死的结局;探春空有才干,却无用武之地;宝钗贤德,听长辈命,金玉相配,却不是良缘。红楼的女儿们呀,千百年后读着你们的故事,仍让我为你们悄悄揩泪,你们知道吗?
究竟是什么将你们一步步逼近命运悲剧的悬崖,让你们退无可退?是对金钱与权势的欲望?是妄想不劳而获的心机?又或者是那让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的封建制度?不,不完全是!是你们的懦弱与不争,让你们自己深陷泥沼,一步步被巨大的封建野兽咬走了自由、蚕食了爱情、也将生命剥皮拆骨。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秦可卿的遭遇了。生得绝世的容颜,却被玩弄于两代人之间;生时病痛缠身,死后虽然风光大葬,却给世人徒留下茶余饭后的笑料!可卿呀,为了自己的名节、名声,哪怕以死明志,也是一种争取!
爸爸劝我不要揪着人物命运愤愤不平。然而,从个人命运反观当时的整个社会,更是让人无奈。看,贾府的破败,正是一个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只可惜了红楼里一个个鲜活的姑娘,我哀其不怒不争。
曲终人亡,哀伤未绝。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12
明清时期的经济由于闭关锁国从最顶端逐渐的走向衰败。而《红楼梦》中的“薛王贾林”四大家族便见证了由繁华走向衰落,甚至家破人亡的全过程。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病逝。她的外祖母(即贾母)听闻此事,心中对黛玉产生了可怜又疼爱之情,想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给她一些依靠和安慰。黛玉在贾母的千呼万唤之后才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黛玉的母亲曾告诫她在贾府中的生活,要多加留心。所以黛玉在贾府中的生活可堪称为步步惊心。黛玉刚开始对宝玉是不愿靠近,怕这个一直受宠的宝玉会为自己添麻烦。但后来两个人相知相熟之后,特别是在吟诗作曲中更成为了知己。黛玉,柔弱,身体又多病,在贾府中也没有多少地位,而且要小心处事,只怕惹恼了谁的女子,最终在大家(除宝玉外)的欺骗下,在宝玉成亲当晚病逝,无声无息地离开这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贾宝玉,一出生便含着一块玉,这就是贾母宠他的原因之一。宝玉的性格叛逆,总是喜欢与女子呆在一起吟诗作对,宝玉最初见黛玉时是先看都没看就去换了衣服,但等见到黛玉后,就非常的喜欢与黛玉在一起。当两人都明白对方的爱慕之情后,宝玉又送了黛玉他旧时的手帕,意喻着对黛玉承诺只对她一个人好,可惜最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宝玉和宝钗成了亲,也知道林妹妹已经不在了。之后他便一直失魂落魄,直到家中有变故,才恢复了。但在宝钗的.又一次刺激下,宝玉又变得失魂落魄,直到他看破红尘,当了和尚。
宝钗,一个一心想坐贾母位置的人。在黛玉生病时,给黛玉送去补品和问候,是为了让黛玉对她的戒心放下。最终,贾府败落,她想继承贾母的那种地位已不复存在,况且宝玉出家当了和尚,她只能成为一个寡妇。
通过对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三位主角的人物塑造,可看出当时的封建专制是多么的残酷。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也达到了一个最顶峰,使得“薛王贾林”这些大家族一样走向衰落,而平民百姓更是苦。正可谓:国富,百姓苦;国亡,百姓苦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13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高中读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中红楼梦读后感03-08
高中红楼梦读后感05-05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10-09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03-16
高中红楼梦读后感14篇04-16
高中生红楼梦读后感10-16
读红楼梦的读后感01-31
读红楼梦的读后感(荐)07-21
读红楼梦读后感参考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