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

时间:2023-11-15 08:03:39
《贝多芬传》读后感集合(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贝多芬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贝多芬传》读后感1

  我热爱艺术,尤其热爱音乐。艺术的海洋能够洗涤人的灵魂。每一位大师都宛若群星般璀璨,他们的成就至今仍引领着时代的前行。当我翻开乐谱时,随着他们的名字,充满激情的声色在耳边回响。看着页数,巴赫、门德尔松、海顿、舒伯特、莫扎特、帕格尼尼······哦,终于到了,最后一位是贝多芬。他的每首曲目都是为人传诵的经典。

  我非常欣赏贝多芬,更确切地说,是被他悠扬的节奏所感染。每当我打开音箱,那些本该死气沉沉的音符仿佛有了生命,开始了婉转的舞蹈。他们时而愉悦,又时而忧郁。《献给爱丽丝》低沉的喃喃自语让我体会到了因病痛而难以表达感情的悲哀;《田园》使我感受到了故乡朴实而又自然的生机,在蝴蝶翻飞中寻找着乐趣;《土耳其进行曲》中悠扬欢快的音调,让我对上流社会荒淫奢侈的宴会充满鄙薄;在《英雄交响曲》豪放的旋律中,我看到了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法军士兵们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第九交响曲》演奏的开始,象征着古典乐派即将走到世界的尽头,也意味着贝多芬生命最后一刻的来临。辉弘磅礴的气势仿佛上帝的号角,在黑暗即将到来时打开了天堂的大门。刹那间,我想起了贝多芬的一生:他的失聪,他的孤独,他的自负,他的可悲以及他对命运的不屈。每逢我回想起《第九交响曲》的节奏和旋律,我依然能感触到它那跨越时空、穿透精神深处的震撼。

  贝多芬的肉体是悲惨的,但他的灵魂是伟大的。而他灵魂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可以塑造和挽救别人的`灵魂。音乐,比起文字和纸笔,更具备感染力,更严谨,更不受拘束,更充满生机和活力。它在乐谱上造就,在灵魂深处绽放,发人深省,予人启迪。

  作为一个被爱抛弃,缺乏友情,失去家庭,患有残疾的可怜人,他的精神是不完整的。但他却要用满腹才华在一个充斥着冷漠、骄奢、卑鄙、拜金、愚昧、保守、暴虐、自私和不理解他的社会里谋求生存,是何其残忍?“上帝赐给他双手,却剥夺了他使用的能力”。他痛恨命运,却始终敬爱着上帝。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正是在灾难中的苟延残喘,才造就了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无限热情。

  当我合上书本时,我才意识到,贝多芬已成为往事。然而他流传至今的音乐和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

《贝多芬传》读后感2

  悠远空灵,使人陶醉。于是,贝多芬走进了我的生活……人不可貌相。当你翻开《名人传》第一部分,一段生动细腻的外貌描写开启全文: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宽脸庞……他额头突起,宽大。

  头发乌黑,极为浓密……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撼;但大多数的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贝多芬没有出色的`外貌,但拥有更出色的才能,那颗坚持不懈心造就了他。出身只是幌子。贝多芬之父是个无才华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系一厨师的女儿。

  过于简陋的过去,并没有泯灭了他拼搏奋斗的信心,厄运涌来,一次次面对中他在成长。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贝多芬是亲近自然的人,多少名篇来源于自然,一点点积累着他的情感,抒写着他的心声,传载着美好与乐观。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他的心,强热的爱国情冲击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灵感由之而来。

  幸运之神往往是丢三落四的。是啊,在事业上贝多芬是佼佼者,但他在情感上,像大多数的名人一样,是失败者。他对他的兄弟去世留下的儿子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他的信明确体现出:我亲爱的儿子!——什么也别说了,——到我的怀中来吧,你将听不到一句恶言恶语……即使不是亲儿子,贝多芬仍怀着父亲对儿子的心,可惜的是这位侄子的所作所为不配得到他的信赖。侄子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变得更坏了,因为我伯父要我上进。

  而在贝多芬临死前,被伯父疼爱的侄子始终没有在其身边。风吹浪涨,遭遇变故。据众人所知,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不幸是失聪——二十多岁金子般的年龄,也是音乐事业的重要阶段,他,竟然失聪了。起初他并未放心上,后来情况变糟了,敏感倔强的贝多芬,彻底负伤。

  他有很久不敢见人,恐惧、无助、苦闷……都向他袭来,怎么办?我的命运如此了吗?不,我决不认命。贝多芬在孤独时学会坦然、坚强。贝多芬是一时代代表之一,他的人生路又何尝不是最有力的音符,最真实的音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辉煌的背后是痛苦,是挣扎吧!

《贝多芬传》读后感3

  前两天,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贝多芬传》的书,觉得十分好看,很有教育意义,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作者,用大量的事实和典故,讲述了贝多芬成长、成材的故事。作者描述时文笔流畅、精炼清晰。笔下描述的贝多芬发奋图强、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看了深受启发。

  贝多芬是18世纪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他谱写了众多优美动听的乐曲,他高尚的品德让我心生敬佩。可是,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父亲是一个酒鬼,酗酒败了家业,就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天天强迫幼小的贝多芬练习小提琴为他卖艺赚钱,使贝多芬没有了像同龄人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生活的磨难使贝多芬从小养成了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性格。他勤勤恳恳地磨炼琴技,孜孜不倦地学习作曲,使他成为了一代有名的琴师。可惜的是上帝没有眷顾这位天才,贝多芬不到30岁时,听力渐渐变弱直到最后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作曲家,没有听力是多么痛苦的事呀!可是贝多芬承受了内心的痛苦,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影响,继续创作他最喜爱的音乐……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他后半生耳聋的状态下创作的。

  这本书告诉了我,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勤奋、靠坚持来完成的。

  面对新的事物,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在前进的道路上,稍微遇到了困难,就打“退堂鼓”,就会冷淡、撒手不做了的大有人在。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任何成功,不经过一番苦学、苦炼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认真做的人,才忍得住这番痛苦,事业才能成功。

  记得我初学二胡时,面对二胡优雅的声音,我爱上了它。可是当我真正学拉二胡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拉二胡,要先学基本知识、要学习手法、指法,还要学习各种拉二胡的技巧等等。特别是练习拉二胡时,手臂手指很痛,腰也酸,背也痛,我产生了放弃学二胡的想法。看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以后,我不由得感慨: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那么认真、那么执着,最终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难道我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决心要克服困难,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二胡学好,把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各种知识学好,成为优秀的少年儿童。

《贝多芬传》读后感4

  世界上曾经有一位音乐家,由于不出众的外表,他不常与人亲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属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贝多芬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不凡的音乐天赋,父亲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因为家境贫困,在少年时代他就得操心经济问题,考虑如何挣到面包钱。十七岁时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他成了一家之主,照顾自己的两个兄弟和那不争气的父亲。二十六岁开始贝多芬的听力便急剧下降,到最后他失去了听觉,这对热爱音乐的贝多芬如晴天霹雳,但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但他依然坚持他的音乐梦,在如此逆境中创造出不朽的名著《月光曲》与《幻想奏鸣曲》等。

  在我们人生道路上又何常不是这样,许许多多人身体残疾内心也跟着这创伤也残废了,而贝多芬虽然外表残废,可他的心灵是健全的。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他的双腿残疾他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他每天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那多年不变的景色。住在小男孩家对面的是一位很乐观的小女孩,她帮助过很多人,但是她且得了癌症,并且知道自己会不久于人世。一天小女孩邀请小男孩一起去放风筝,小男孩说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体有残疾,小女孩却说:“我们都一样”。可男孩仍然不肯去,并把小女孩赶走了。一天一位很小的一个小妹妹给小男孩送来了一封信,说是对面的那个小姐姐写给你的。男孩打开信,信中写到:小哥哥,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为了我不能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下遗憾,我才开开心心的度过我人生的所有日子,小哥哥其实你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只是你没有一棵健全的心……读完了这封信,小男孩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此小男孩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生活在阴影里,要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对生活充满激情。

  贝多芬一生都与生活的困苦、与权势的流俗、与自己的身体、与对侄子的苦恼的战斗。命运给他一生的'痛苦,他要横扫一切障碍,追求欢乐。他的一生,只是为了艺术而牺牲。让

  人铭记于心他的永传于世的乐章。他的孤独、坚强,对自然的沉醉与爱、不能自抑的狂乱和激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铭记这位坚强的音乐伟人。

《贝多芬传》读后感5

  读了贝多芬传后,感触颇深。

  贝多芬一生坎坷,晚年时穷困潦倒,双耳失聪,贝多芬的父亲酗酒,童年时父亲逼着他练琴,并且常常打骂他。他的健康情况在中年时急剧恶化,晚年时被病痛折磨,做了3次手术,终于再留下几封遗书后,与世长辞。

  贝多芬总是能写出现实,他是伟大的,却终究受了命运的捉弄,他是音乐家,却失去了听力,他握住了命运的喉咙。然后,不断向命运抗争。

  他无视嘲笑,总是做着自己,无论怎样,总是大病折磨着他,他也不曾放弃,不曾言败,不曾放弃任何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创作着一部部传世佳作。

  读《贝多芬传》有感3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挫折,俗话说:“人之挫折十之八九”。疾病、失败、困难等挫折就犹如掌握在我们手中的牌。

  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拥有一团糟的牌,也经受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第九交响曲的乐章。

  贝多芬对于自己的不幸,都选择了忍耐,忍耐并不意味屈服。忍耐是高瞻远瞩,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成为一个伟人。

  其实事情是具有两面性的,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使原本心情不佳的我们悲哀,但是我们不需要在暴风雨中伫立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我们无须抱怨,因为没有暴风雨的悲哀便没有雨过天晴的欣喜。也许突然降临的寒冬会使原本衣裤单薄的我们感到寒冷,但我们不需要与冬天对抗,我们无须抱怨,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我们始料不及的“绊脚石”,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么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但是如果我们正视挫折,我们还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用痛苦换来欢乐”。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悲观的人,就会抱怨手中的牌,原本可能的事变成不可能,常常夸大挫折,放下痛苦,最后被生活所打败;乐观面对的人就会想着挽回局面,原本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所受挫折无量前途也无量,最终战胜生活。好比贝多芬在耳聋下,但在精神上,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完成了第九交响曲乐章的伟大创作、在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

《贝多芬传》读后感6

  贝多芬个子不高,宽厚的肩膀,短小的脖子上支撑着一个有些不合体的大脑袋,圆鼻子,终年的痘斑留在他黝黑的脸颊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在26岁的时候耳朵却聋了。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不!简直比死亡还要可怕!也许换成其他任何人遇到这种不幸,早就放弃对音乐的梦想追求,但是贝多芬不但没有退却,他仍然坚决地追求他喜欢的艺术人生,与命运抗争,把音乐当做他一生的朋友。要知道,一名耳聋的音乐家做出这样的决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读完了这本书,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我嚷着要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爸爸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他从屋里牵出一辆自行车,便向我讲授骑自行车的三要领:“身体要坐直,重心要稳,眼睛朝前看。”我一听,原来骑自行车就这么简单,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自行车,让我没想到的是,刚爬上自行车就“扑通”一声摔了个跟头。于是,我请求爸爸帮我在后面扶着自行车,这一招果然很灵,车子歪歪扭扭地在地上转了一个圈,爸爸看我有了进步,就在背后偷偷地放手了,就在爸爸放手的刹那间,我仿佛感觉车子轻了许多,还以为我的速度变快了。

  正当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时,车子和我再一次倒在了地上,这回可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只见膝盖上的皮被粗糙的水泥地摩擦出一大块,渗出微红的血渍,让人既疼又痒,脸上写满了后悔。这时候,我的耳畔仿佛传来那首熟悉的《欢乐颂》,那不正是贝多芬的'代表曲吗?刹那间,一股莫名的勇气在我心头汹涌燃烧,我不假思索地重新扶起车把,继续我的学车旅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自行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每当我骑上自行车,耳边总回荡着《欢乐颂》那熟悉的旋律;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的音乐大师》这本书;每当我想起那本书,就算我遇到再大困难,我都没有理由不敢去面对。是啊!这本书将永远陪我一起长大,让我终身受益。

《贝多芬传》读后感7

  “我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让我完全屈服。”最早知道贝多芬,就是从这样一句名言开始。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在57载的光阴里,他为人们留下了太多音乐和精神的财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人走上了音乐或是自己所热爱的道路。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翻开了《名人传》的第一章——《贝多芬传》。通读全篇,我为这个伟人总结了两个关键的特点,即坚毅与温良。

  贝多芬的命运是极其坎坷的,以至于有人评价道:“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在本应该快乐的孩童时代,瘦小的贝多芬便在父亲的体罚”压迫“下苦练提琴。小有名气之后,命运却并不打算放过这位少年天才——贝多芬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他一边绝望地自寻短见,一边怨天尤人地嘶吼道:“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在如此绝境中,贝多芬忍住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坚定执行着对自己深深使命的执着追求。这便是贝多芬人格中坚毅的一面。

  大多数人评论贝多芬,都只停留在他坚毅的一面,但我从罗曼罗兰的'笔触中,感受到了他的另一面。在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辜鸿铭这样解释“温良”一词:“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认为这个词用来描述贝多芬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一位艺术家。面对黑暗的现实,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也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并不是一味地妥协,他将自己坚毅的一面与温良的一面结合了起来,遇到比自己处境更艰难的人会施以援手。他在得知拿破仑恢复帝制时,会愤然将《拿破仑交响曲》改名为《英雄交响曲》……普通人的感情放在他身上,便会更加厚重,与有着同样类似的人产生共鸣,这就是贝多芬身上“共情”的力量。现实中的贝多芬并非总像画像中的那样严肃,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他也会为了侄子的工作而四处奔走,也会在朋友逝世时泪流满面。《名人传》一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很多贝多芬的书信,细细地看,仿佛每一个字母都能迸发出他内心的光与热,每一个标点都能喷射出他无穷的力量。

  让贝多芬那高贵的品格,善忍的德行,神话的灵魂,以及稀世的人生价值亘古永存!让贝多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去勇攀知识高峰,共创辉煌人生!

《贝多芬传》读后感8

  你们知道贝多芬吗?

  贝多芬,一个世界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他是人类的明星,他是灵魂的营养,他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读完《贝多芬传》,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可以大显自己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面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换作别人,肯定对自己的未来不报希望,从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直独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知道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常人都很难做到,何况一个聋人?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只会到处埋怨,有的人却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不屈服的人。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己担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后;我知道只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知道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弃,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后……我相信,胜利在向我招手。

《贝多芬传》读后感9

  《名人传》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共分三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传》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逼迫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母亲死后,贝多芬成为了一家之主,担起了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担。后来,贝多芬开始音乐创作。他的耳朵得了严重的重听,身体也得了病。脾气暴躁的贝多芬又多次遭到了爱情的否决。但他并没有放弃音乐,最终成为了名人。

  在没读《贝多芬传》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想到他是这么不幸。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是多么痛苦的事啊!除此之外,他还要承受爱情被拒绝的心灵上的煎熬。这些非常人能想象的折磨,并没有使贝多芬变得自暴自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一颗热忱的心爱别人。贝多芬以他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苦难,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欢呼。

  有时,我们的灾难是由我们引起的,而有时,则是命运无端加给我们的。我们经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我们必须坚信: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

  在我以前学游泳的时候,教练是几个班中最严格的,第一天就要我们跳水。我排在队伍最后面,下不了决心。我本以为不敢跳老师就能放过我,可她竟在我不注意时把我推了下去!毫无防备的我连续喝了几口水,拼命地在水里扑腾,最后终于抓住了老师从岸上伸下来的救命稻草——一根竹竿。回到家里,我又哭又闹,死活都不敢再去了。可第二天还是被爸妈送了过去。后来,她又准备了一根教棍,用来纠正泳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位魔鬼教练的“折磨”下我很快就学会了游泳,而且不止一种泳姿。现在,游泳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周五,我和同学都会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想到原来练习游泳的日子,我觉得我应该感谢我的教练。如果不是她的严格要求,我现在也许只是一只在岸上观看别人游泳的旱鸭子,更得不到现在的快乐。

  每个人都向往快乐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会经历痛苦。有的人迎难而上,而有的却激流勇退。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想让我们心灵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那么痛苦必是滋润土地的养分。让我们勇往直前,用痛苦换来快乐吧!

《贝多芬传》读后感10

  梦想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梦想去拼搏。但如果,不幸沦落的一个人的身上,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掉到低谷,无法自拔。可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震撼心灵的书后,我的看法就被文中的主人公—贝多芬彻彻底底的改变了。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不屈服于命运,自强自立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各种乐器,当他稍稍长大一些,正应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尽管这样,贝多芬也是很幸运的,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经又遇见莫扎特,他们相互交流着。再后来,又拜海顿为师父。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再一次降临到他的身上。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弱,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痛苦的折磨。尽管这样,但他还仍然瞒着所有人,直到有一天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亲如手足的好朋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严重的,但还没有完全聋。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坚定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在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他的身体也开始体弱多病,一天不如一天。在这种生不如死的折磨下,贝多芬却非常坚定,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这要拥有多大的勇气,耐力与毅力呀!贝多芬生命的强大掀起了音乐的最终妙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会永远存在,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痊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贝多芬勇于和命运做抗争,最终名遍全国,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是不幸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钩起了我的思考。我冥思苦想,最终,我知道了: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强大武器。

《贝多芬传》读后感11

  当我看完《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已知被贝多芬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开始,他的人生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都又几乎聋了。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文明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成为了一代音乐家,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他,靠着自己不变的信念,完成了人类的梦想,在32岁那年,他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在看他遗嘱的时候,我发现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现在更快乐些”的念头,面对残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没有低头。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又拒之门外,开始了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的时候,积聚到他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海而出,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贝多芬,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书的前页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肌,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大的诞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一个不幸的人,当贫穷、残废、孤独,都袭他而来的时候,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声音的时候,—贝多芬,他却将这一切给予了世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我了解的是一个伟大的贝多芬。

《贝多芬传》读后感12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沛(女儿)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之前曾经听她提到过,说世界上没有第二本书比这本书更励志了,她从中受益匪浅。其实,这几年,她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变化,作为父亲的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过去调皮,软弱,爱哭,贪玩到现在有担当,坚韧,倔强,不服输,喜爱读书,她已经不再是过去我眼中的小女孩了。似乎真有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她?我不禁从书架取下了这本书。

  十九世纪后期,在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整个欧洲从自然流派开始,更多的是描写病态,丑恶的事物,文学上颓废之风盛行。罗曼罗兰深刻感受到此时的欧洲需要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来遏制这种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于是,《贝多芬传》的首卷贝多芬传问世,罗曼罗兰详细通过描绘了贝多芬传奇的一生,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震撼了当时的欧洲文坛,也为后来的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做好了铺垫。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二十五岁的他刚刚在乐坛上初露头角,耳朵开始失聪,这对音乐家而言是十分致命的,其中的`痛苦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但更难以置信的是他那些传世之作,大部分竟是他耳聋后的作品。当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才华得到认可的时候,有谁问起他所经受的磨难和痛苦?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人,他们就像大海航行中前方的灯塔,指引航船前进的方向;就像沙漠中的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但要知道,越是明星耀眼的人,越有曾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经过撕裂肌肤的痛苦,才重获自由;美丽的蝴蝶要突破厚重的束缚,才能重获新生。挫折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必有的绊脚石,一些人会就此而倒下,一蹶不振;一些人会在痛苦中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大步朝前,这就是成功人与失败者的区别。

  能在书籍的海洋中,沛与这样的伟人敞开心扉交谈,倾听他们心灵的述语,从而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并施之于行动。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贝多芬传》读后感13

  水,普普通通,唾手可得。我每天都在和水打交道:早上起床喝一杯,上学之前带一杯,放学回家喝一杯,下午上学再带一杯,晚上回来又要喝水。可以说,水是我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生命之源。可在这以前,我并不这样认为。虽是常常喝水、用水,但并没有感到它的珍贵。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刚放学,回家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把汗淋淋的脏衣服往沙发上一脱,闯进卫生间冲了个澡,换了衣服,喝了满满一大杯凉开水,就拿起射水枪,急急忙忙地向门外冲去。刚下楼梯,就碰上了刚刚下班的爸爸。爸爸问我:“这么急急忙忙要到哪儿去?”我支支吾吾地说:“去和朋友打水仗。”爸爸生气地说:“这么大了,还玩这么幼稚的游戏!”我说:“那又有什么?我们又不是干什么坏事!”爸爸说:“你先回家看看,保准浴室的水龙头又没关。”我一伸舌头,急忙回家,一看,水龙头果然没关。我关好水龙头,正要出门,爸爸说:“你先别走,我看得给你好好上堂课了。”我极不情愿的坐在爸爸的面前,给他倒了一杯水,等待着他的“教训”。

  爸爸给我讲的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一次,三个地质队员乘坐一辆越野车在沙漠中勘查,一连好多日过去了,他们发现汽车的水箱里没有了水。汽车没有水就不能前行。他们把车上所剩不多的水全部倒进水箱。没走多远,水箱又没水了。没办法,为了能尽快走出沙漠,他们把每人水壶里仅剩的一点救命水又都倒了进去。可没走多远,水箱又干了。无奈,他们把三个人的小便收集起来,倒进水箱。可没有水喝,哪里来的`小便?汽车抛锚了。后来,当地质队派人找到他们时,他们全部牺牲了。牺牲时,他们个个嘴唇干裂,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不停地说:“水,水,水……”。从他们留下的遗书中,得知他们是因干渴而死。而汽车的水箱有一个小洞。

  听完这个故事,我好久没有说话。我从爸爸那严肃的脸上,知道了他要告诉我的是什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懂得了水的珍贵,懂得了再多的水也经不住那个漏水的小洞,何况,我们的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人类不能自断水源、自绝后路,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为我能拥有这珍贵的生命之水而感到幸福!

  ……

《贝多芬传》读后感14

  贝多芬的一生是动荡而充满艰辛的。童年的他就被酗酒的父亲逼着学音乐,希望贝多芬能够成为莫扎特一般的神童,这差一点就扼杀了他对音乐的“好感”;少年时代,贝多芬又要为生计发愁,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不久又失去了她最爱的母亲;到了青年,他的恋爱旅途也不能进他的意,失去了心爱姑娘的同时,又深受病痛的折磨……命运似乎特别喜欢捉弄他。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挣扎,让贝多芬饱受苦痛的摧残,但也因为这样,贝多芬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铸就了他刚强坚毅的品格。

  “身材矮胖,脖子粗壮,一副运动员的架势,红砖色的宽大脸庞,浓密的深黑色头发乱蓬蓬地竖着,似乎从未梳理过。”这就是贝多芬,当我看到这样的描写的时候,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了一个邋遢的疯子形象。然而,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他的眼睛。不论是在书中还是在那副著名的画像上,他的眼睛都显得那样炯炯有神,似乎闪烁着野性的`光芒,燃烧着一种奇异的力量。他的眼睛里饱含着对穷人的同情,对幸福的渴望,对庸俗之人的强烈鄙视……他将视角投向社会底层的人民,为世界带来《欢乐颂》;他把温柔的目光给予艺术,时刻展现着对音乐的痴迷;他向那些统治者投去不屑的眼光,从不向他们弯下自己的腰……贝多芬的眼睛闪烁着常人所没有的灵性,映射出他坚毅而又高洁的伟大光芒!

  在我看来,贝多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身上,总有一种坚忍,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他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艰辛与无奈,虽然他总会因每一步的冲突而弄得遍体鳞伤,但是,他没有踌躇不前,反而“仰头向前,冲击在敌人的视线里”。正如他所信仰的:“抵抗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

  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贝多芬奏响了自己人生的乐章,用他的每一个音符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贝多芬给予了我精神力量,让我学会坚强,学会勇敢自信地面对人生。他的那份坚毅,那份无私,以及他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都将成为我今后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一种力量。

《贝多芬传》读后感15

  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贝多芬

  或许,这个世上有无以计数的名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但贝多芬一定是那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而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命运,似乎一直在与贝多芬开玩笑。家境贫寒不说,父母早逝,养活家人的重担有些过早地压在了他身上,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社会对他的认可,却双耳失聪。再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这,对一个人是不是太残酷了些?

  双耳失聪,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其痛苦程度就像画家的两眼失明,品酒师失去了味觉,裁缝失去了双手一样。那种痛,是失去至爱的心在滴血,或者更像是哪唯一的精神支柱突然坍塌,灰蒙蒙的天就那样压了下去,令人无法喘息。

  可是贝多芬去并没有因此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离场,而是从耳聋的悲哀中走出来,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我似乎听得见刚开始他因听不见而发出的愤怒吼叫,看得见他烦躁痛苦的神情,但他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热爱,走出了磨难以及磨难所带给他的不良情绪,将自己的思想注入音乐中,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的喜怒哀乐,用生命谱出了一篇篇不朽的乐章!

  他,贝多芬,如他所说,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的一生历经坎坷,屡遇磨难。可面对这些磨难时,他总是毫不退缩,直面挑战。纵使困难挫折足以使他万念俱灰,他仍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决不向命运低头!

  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命运有时也会一反平静来点风浪,有的`人连忙退入避风港,再也不愿出海;有的人则直面逆境,顽强的驾驶着船只,驶向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无疑,待风浪过后,最绚丽的彩虹肯定为后者所独享。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贝多芬那样,永远不熄灭对生活的热情,坚持自己的梦想走下去。世界如此美好,挫折不应该成为我们厌世的理由。

  曾经听一个好友说起过:“即使生活有100个让你哭的理由,那你就要找出101个理由让生活笑。”其实我觉得只要一个理由使足够了,那便是“我在这世界上还有我的梦想,我的信仰和爱我的人,挫折是生活对我的考验,我决不能让他们失望!”

  听着激情豪迈的《命运交响曲》,仿佛眼前又出现了那张坚毅的脸庞,正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不放。

  他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烈火,永垂不朽的英雄!

【《贝多芬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02-18

《贝多芬传》 读书笔记01-16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10-20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1-28

贝多芬传读后感09-14

贝多芬传读后感06-22

传贝多芬的读后感02-15

《贝多芬传》读后感02-08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04-25

(集合)《贝多芬传》读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