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读书笔记 篇1
我们都知道《小王子》是一部童话。我认为:其实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需要童话,它将伴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像孩子般的纯真。这一点,假如你读了《小王子》就能感觉到。 是的。《小王子》是一部童话,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籍”,“在他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的哲学思想”。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童话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就格外的美。起初我还不知道这部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童话,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于是,我的手中有了这本书,并且现在第二次来读,又有了另外一番感觉。
书一开始,就讽刺了缺乏想象力的大人们,作者在很小的时候画过两幅作品。画的是蟒蛇消化大象,而“这些大人从来就不主动去了解任何事情;而对我们小孩来说,老是跟他们再三作解释??”“于是,我就不会再跟他说什么蟒蛇、原始森林或是星星了。我只会谈他们能够理解的事,譬如谈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还有领带等等。这样一来,这个人就会非常高兴,一位遇到了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人。”而孩子们跟大人说:“我看到一栋漂亮的房子,它是用玫瑰花砖砌起来的,窗口有天竺葵,屋顶上有白鸽。”他们一定没办法想象那间房子的样子,你得说:“我看到一栋价值两万美金的房子。”他们一定会说:“那栋房子铁定是美呆了。” 圣艾修伯里也许就是在成年人里感到了孤独,于是就通过小王子的眼睛来发现成年人的无事空忙,为了占有财富,为了金钱权力学问等忘掉了自己生命的真正价值真正需要,失去了自己最可宝贵的童真和无邪,失去了宝贵的想象力和美感。
小王子是一个忧郁的小人儿,他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他总是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他很容易忧伤,多愁善感。一次和作者在撒哈拉沙漠中相遇,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朴实无华,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是里面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我发现我开始对简单、干净的故事有了种爱好,比如对几米手绘画的喜爱。在诗歌阅读上,我喜欢简短,也许是懒惰的缘故,也许也不尽是。曾很多次在看的书里面都有提到《小王子》。以为是很深刻,很有内涵的,也许是很晦涩的,然而,当我捧起着本书的时候,心却忽然放松了。也许看到简单、留白多少回除去很多压迫感,它会给人静谧如幽谷的感觉。《小王子》的故事简单,文字素淡。我很轻松地就读了两遍,没有丝毫的倦意。童话也许就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恩赐,他让你轻松地阅读,同时在轻松间也给予你一些东西,比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比如简单与清澈。
故事中的小王子对生活抱着认真的态度,他勤勉地疏通火山口,拔着猴面包树的幼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独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会提着凳子追着太阳看日落。只有欣赏日落时那脉脉含情的余晖,才是他唯一的乐趣。他曾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因为他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忧伤。有幸的是一朵玫瑰进入了她的生活,玫瑰有着沉静的柔情,她在谎言被揭穿后会反复咳嗽,她是一朵美丽而且非常骄傲的花。她恋着忧伤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诚地爱着玫瑰。然而一件小事最终却使他们分开,敏感的小王子因为玫瑰的一次恼怒而对爱生起怀疑,他离开了自己的星星,抛下了玫瑰,开始了自己孤单的旅行。
不知道怎样开启对《小王子》的理解,过多理性的分析不是我的期望,也不是我的专长。我只是简单的说着我的见解。
小王子在旅行中接触着新的人和物,比如追逐权威、专制的国王,比如为了躲避醉酒耻辱而喝酒的酒鬼,比如占有星星并自认为严肃的商人,比如拒绝旅行的地理学家和墨守成规的点灯人。其实他们都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缩影。小王子厌恶着他们的生活,他一路上只是感觉到大人们怪怪的,不可理喻的,失常的??
大学读书笔记 篇2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个弊病,那就是自卑。表面上,我是个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人,但是,其实在人群中,我会时不时的感到惶恐。无意中就会去注意别人,看到别人的穿戴地很帅或很漂亮就会由衷的羡慕,看到别人说的话可以那么幽默,就会很崇拜,幻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够光鲜亮丽的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吸引大家的目光,那会是多么有面子的事。但是我也很清楚的了解,我就是我,不能一下子变成另外一个人,这是自己的个性,说改变谈何容易。所以在自卑和小心中,我过着碌碌的日子和学习生活。
所以当我看到阿德勒的书《自卑与超越》时,无限好奇,想在书中发现人们是怎样走出自卑,怎样获得超越自我的勇气的。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
书中的语言,平和亲切像是一个智者慢悠悠的与你对话,慢慢的告诉你人性格的秘密和克服自卑的方法,让人的心情时起时伏,最终归于宁静和满足。
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作者提出:每个人因为对其现实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在我的理解里也就是虚荣心。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这种理解就来源于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教导。他指出要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我的理解是“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他个人有多完美,而是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少,贡献的价值远远比个人的形象能力来的更重要。美在心灵,就比他人更高尚。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觉来判断是非好恶。刚出生的婴儿到幼年阶段,接收到任何负面的信息,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单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必要为了别人一个眼光而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放慢提升自己的脚步!
大学读书笔记 篇3
在高中时,政治哲学课学过关于实践的一些理论,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在经李老师的介绍,又读了《实践论》,对实践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文不仅系统的阐述了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与实践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精辟地论述。“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贯穿这篇论文的主线和内在实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决定了认识,认识又指导着实践。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试验,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事物现象和外在联系产生认识,这种认识只是感性的,人们还不能得出深刻的概念,无法给出定论。只有再通过实践去验证,得出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才能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得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和规律,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无不透露着实践对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实践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本身,认识最终还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就好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一样,我们学习专业理论是为了以后工作的实践。
实践就是要照搬理论吗?当然不是。当我们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失败时,就完全否定理论的正确性吗?肯定不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是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的;同时,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时,不能完全照搬,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学习《实践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就比如学英语,如果你只是会读会,因为害怕而不开口说,面对老外是不敢与他们交流(即实践),你的口语是无法提高的。特别对我们会计专业来说,学好专业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书本上没有的问题,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财务的把握才会更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情,以旁观者的心态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只有亲力亲为,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再去应用于实践,才会有收获。
大学读书笔记 篇4
每一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子,我们在寻找专属王子的过程中逐渐长大,因而明白爱的真正含义。
立志成为漫画家的转校生路茧遇见王子般的少年章夏理,他就像她的天敌,每一次都在她最尴尬和狼狈的时候出现,可她无法抑制自己的怦然心动。但是,与昔日好友沈嘉木得重逢却让她想起来真不可触碰的从前。
章夏理像王子般带给路茧温暖,路茧悄悄依赖上了他。而她所不知的是,温暖的后来是一连串的背叛,记忆,伤痛,赎罪,宽恕。
究竟要行走多久,遇见多少成长的痛楚,才能走回最终温暖的结局?
随着嘉木的背叛,章夏理的疏远,往事如同画卷般展开,三年前的与柯书潮的记忆,自己拼尽全力想要实现的梦想……
——章夏理,你真的是“我”的王子吗?
读了这么一本书,让我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心中也默默地想为什么章夏理是王子,而“我”却不是公主呢?路茧为了寻找答案,唤醒昔日的自己,她踏上了独自一个人的旅程。她想再去看看她最初的王子,唯一的王子。当她面对当年夺走柯书潮生命的那个湖,忽然潸然泪下。为什么章夏理不是她的王子,唯一的.王子?在毕业典礼上,路茧把自己画的关于王子的漫画绘本交给了章夏理。当翻到结局——再见了,“我”的王子。你是王子,却最终不是“我”的那个王子。她放弃了,放弃了“王子”……
人生总会像梦一样,有一个属于你的王子,也却会因某件事发现他并不是你的王子,让你留下伤痕。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王子……
大学读书笔记 篇5
在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我们是否想过《我的大学》?
在我的`大学,是否也会像童年那样“风调雨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大学生活吧,让我们一起感受进一步的人间生活。在第一篇,就讲了“我”是如何为了填饱肚子,到码头当搬运工的事情,同样也“相信”自己上大学是件美梦。但是,人不通过自己的拼搏,怎么能达到对岸?光想着天上掉下来馅饼的事情,也许会被你碰到一次,可是以后会吗,这种事情会永恒么?所以,第一章短文就教给了我:人间是现实的,大人赚钱也是不容易的。
大学读书笔记 篇6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我想大多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但由于语言贫乏而退却或者没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强烈愿望而没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语言。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曾经读过这本书!
也许我真的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姐姐从广东打电话给在湖北读书的我,给我介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如果不是亲戚家里恰好有这本书,我想我也许会失去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的确,我是这么认为的,平凡的世界最适合高中读。我也是高一时开始阅读这本书的。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在学校宣传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已成的。是以往的我,充满怒分。看完这本书,我平静了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我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夕阳听见我的歌唱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高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当前这个社会明显是偏重与物质文明的。到大学读书四年了,我感觉我的确变了很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有太多的束缚,如宿友都找到了女朋友而你没有时,同学都去聚会而你缺席时,别人都在狂欢而你却一个人静坐时,你还能从容的享受精神生活吗?尽管你不喜欢聚会,不喜欢唱歌,但是你别无选择。无奈,的确。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当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时他能接受吗?当少安收到润叶给他的那封告白时,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吗?生活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推着石头到达山顶,然后石头滚下来,我们接着把它推上去,周而复始。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大学读书笔记 篇7
再次拿起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是在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完成了她的二分之一,正在她路程的四分之三的地方急驶的时候。上一次感受高尔基的“大学”是在我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少了一些稚气,多了一些成熟;少了一些莽撞,多了一些稳重;少了一些迷茫,多了一些坚定。当沾沾自喜的我再一次拿起这本沉甸甸的书,重新感受书中的沉重和阿廖沙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经历,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如此单薄,这份单薄除了来自于与阿廖沙的“大学”经历的天壤之别,更来自于因缺少书籍的滋养而丧失的厚重。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最后完成的一部,作品叙述了少年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一起生活,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作品写出了他在大学时的生活和成长。他在成长过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他们在阿廖沙的生命的长河里或是扬起了一道道的涟漪,或是激起一朵朵的水花。在这条生命的长河里,书籍伴随他走过饥饿,走过绝望,甚至走过死亡线,掀起一阵阵气势滂薄的波浪,让他的生命长河持久激荡。
如今的我们拥有藏书过百万的图书馆,拥有比阿廖沙不知强上多少倍的阅读环境,面对着这么优越的一切,你是否有过像阿廖沙一样对书的渴望,对书内世界的渴求?你是否想过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在书籍给你营造的时间轴里徜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想想自己的大学,你是否有过与“高尚的人”谈话的经历;又有多长时间没有和“高尚的人”进行交流?如果你是大学里的新主人,当你融入大学生活时,别忘了捧起一本书,结识她,让她陪着你走过自己在大学的四年,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成长,点亮你不寻常的大学生活;如果你是大学里的老面孔,当你淡却了当年的激情,习惯了大学的节奏,麻木了自己感官的时候,别忘了捧起一本书,在书的世界你会重新找到自己当年的激情。当你毕业,你会拥有别人不曾有的东西,更加自信地点亮自己的未来。
大学读书笔记 篇8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十六计】,这本书的每一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计谋和不同的智慧门,这本书在我的人生的路途上有了很大的影响。
我在《前言》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兵家宝藏,它所蕴含的哲理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三十六计》继承了前人兵法的优秀传统,六套计策,可以通览其要。不管处境顺逆,都可以从中吸取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领略艰难成就的韬略智慧。
我的这本《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计,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还分为六个计,总共三十六计。这本书详细说明了每种计的首次运用的战例、原始文字的`解语、用计的例说和按语的解释。
我之所以喜欢读这本书,是因为古代人用计取胜的故事引人入胜,读来津津有味。这些计策运用都极其巧妙,可以让我陶醉其中。我很欣赏古代军事家,他们设计出如此足智多谋的计策,来与敌人周旋。
《三十六计》这本书实际上是关于思想方法的书,只要运用得当,各个领域都能够借鉴。我读完之后感觉学到许多,但还没有真正理解其精髓。不过,有一个启示给我深刻的印象:要解决问题,不能死板地只从一个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大学读书笔记 篇9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物流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所以物流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大热点。通过阅读《物流系统工程》, 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现代物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各环节统一起来,以信息管理为基础融合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三方为一体,通过合理的采购、仓储、包装、运输、销售、配送等功能活动,平衡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高效运作社会生产的各环节,提高物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现代物流学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上述现代物流的各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而,系统性是现代物流最基本的特性,尤其是在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效益悖反现象,只有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寻求物流系统总体效益的最佳化。这正是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本书的内容知识系统、完整,作为操作性课程的教材,主要侧重了对物流系统工程中系统评价分析、系统模型、系统仿真及优化技术、系统决策等应用性知识的分析和阐述;各章中均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关键
概念”和“分析思考”,章节中结合模型列举了相应的算例,以帮助学习物流的同学 强化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我感觉以物流成本控制及意义和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作为重点。
首先:物流成本控制及意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运用预算的方法,设定成本费用标准,将实际物流成本(费用)与预算标准做比较,发现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经济效益。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考核各部门业绩,巩固经济责任制。建立物流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把企业的物流运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把物流成本控制的指标与业绩考核紧密联系,促使各责任中心尽其职责,共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费用水平而努力。其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活动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物流成本控制,找出产生不利差异的因素,并消除这些因素,这样可以节约大量不增值的资源,用于其他增值活动。第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成本,良好的物流成本控制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二)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形成“经济的黑色大陆”和“物流冰山”。
(三)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企业也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机构和人员,有的公司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委之他人(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
(四)力量分散。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达到规模经济,也没有建立起多批次、小批量物流系统,没有注意到机构之间的壁垒。如支店之间的壁垒已成为降低成本的障碍,同时造成资源闲置。
最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观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二)优化内部作业流程,降低短驳储存费用
由于产品出厂流程设置的原因,公司有大量的固体产品出厂前需要中转储存,减少短驳总量和控制二次短驳是销供公司和事业部的共同目标。在减少短驳总量方面,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相关产品扩大了自有仓库的存储量,或者利用闲置的设备仓库加以储存,大大减少了产品短驳量。在控制二次短驳方面,一是严格按流向安排储存仓位,如走铁路的,一律安排在铁路仓库,走水路的安排在内河仓库。二是能够直驳的一律直驳,如内河运输的产品,按惯例需
先短驳入库再装船,现都改为直接短驳装船。
(三)合理布库减少原料周转倒运次数,提高库存保管效率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安排各工序消耗原燃料的存储库,选择最优布库方案,减少原燃料周转倒运次数,严禁非特殊原因的二次、三次倒运。在保证物资供应及时性前提下减少设备备件等辅材的库存点,推行库存管理abc分类管理法,搞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房安排,提高保管效率。
(四)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合理组织生产
确定物流管理组织内各单位职责范围,明确物流组织中采购、仓储、运输、计划、生产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每日生产早调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合理组织生产。目前八钢所属矿山资源不能满足产能需要,需外购原料,而外购原料品位、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遇原料涨价、资源匮乏原供应地供量不足时,会新增原料来源地。制造管理部作为公司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原料来源,了解各方来料情况,积极做好前期实验,为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根据实验效果做出决策,制定下一步采购运输计划,防止采购大量质次价高原料入库,减少损失浪费。
(五)加强采购入库物资的计量、质量管理
原燃料的使用并不是简单地采购就能直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而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必要存储后才能到达生产一线。为保证原燃料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数量、质量稳定,企业非常重视计量及质量检化验管理,增加了相关的计量、质检管理手段,制定奖惩制度,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对检化验指标违反合同的坚决予以拒付,以确保企业不受损失。篇三:大学生3000字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篇10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知道所应止之处则志有定向,志有定向后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继而安定自在,安定自在然后智虑明澈,智虑明澈便能思而后得。事物都有本末终始,如果能知道事物的轻重缓急便接近于大道了。
止、定、静、安、虑、得既是个人修养的次第,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次第。止,说文释为“下基也”,即在下的基础。许慎释其篆形为草木在下的根基,而甲骨文之“止”则象足趾形,那人在做一件事时要止于何处呢?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释“知止”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至善并不是一个(唯一的)终极目标,而是在任何一事,任何一物中要求个至善的所在。朱熹称此为天理,天理这一概念既包含事物的规律,也包括人的'道德责任。
故知止即在做任何一件事时要先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是什么?《大学》在下文中释“知止”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一个人随其身份的不同而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如作为教师,承担的是教育学生的责任,作为司机,承担的是维护乘客安全的责任,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就是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故而,一个人的事业并不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而是以此为基础,同时承担起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
我们能够知道止于何处,心灵便能够定、静、安,从而能够虑——理性地谋划事业。虑,许慎释为“谋思也”,虑难曰谋,即对困难的审慎思考,也即自己的“知止”最终落实于行动,最后能“得”——有所得——获得成功。故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给我指出的是具体落实修身的操作方法。
大学读书笔记 篇11
《老人与海》是我在暑假刚刚读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也许我还不能完全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但是我还是肤浅的想想谈谈我的读后感!
故事里的主角——老人圣地亚哥,已经连续八十四天都捕不到鱼,有许多同为渔夫的人嘲笑他,同情他。这些都没有使老人消沉,即使他的躯体已日渐衰老,却拥有最年轻的灵魂,他的眼神永远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在老人身旁,还有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子。两人的年纪相去甚远,却能彼此理解对方。男孩是老人唯一的,真正的朋友,他喜欢跟随老人捕鱼,父母却反对他到太远的海域。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向着更伟大的目标,孤身出发了。
在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难耐的,贫苦的老人身旁没有收音机为啊讲述出色的棒球赛事。水面下的世界或许绚灿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水土。但这位随遇而安的老人,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压倒,他思考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流动着的海洋。老人还会对着偶然见到的海鸟说话,不管他听懂没,他喜欢自言自语,有人会说他像疯子,但老人不去在乎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荒谬,他仍然随心地卷动着鱼线。
终于,有一条很有分量的鱼上钩了。年轻时身强力壮,曾被称为“冠军”的老人,却被它折腾得十分狼狈。左手被绳勒得麻木,鲜血飞溅,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老人始终没有放手。曾经苦苦地追求,如今终于抓住了,这位坚强的老人还会放手吗?他多次说到“但愿孩子在这儿就好了”,简单的话,看出了老人正与他那潜在的孤独和无助作斗争,始终不肯认输放手。那孩子,已经成为老人精神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番波折以后制服了大鱼,遗下的血腥味却引来群鲨的袭击,辛劳捕捉的战利品也只剩一副空骨架,成为别人口中的垃圾。老人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悲剧英雄”。到最后,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睡着了,梦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着狮子,那是王者的象征。
整个故事就是说了一个失败的可怜老头了?恰好相反,老人是彻彻底底的胜利者,他比任何人都要坚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样的豪言壮语,从来都只会出现在胜利者的口中。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并不因为他读过了多少书,仅仅是他那最高尚的灵魂使然。一个老人还能这样,我们还可以轻易言败吗?
也许人生有如一次长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情、家庭、仕途的挫折,每个人都可能有困惑、迷惘、失意而不自拔的时候,一种颓丧、空虚、落寞的情绪有如阴雨连绵,久下不停,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犹如一轮艳阳照亮了读者的心灵,照亮了前行的人生之路。
整编小说着力刻画,主人公桑提亚哥这个铁铮铮硬汉子的形象,它正直、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是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人,独战鲨鱼于厄运面前而不屈服,最后获得了成功,这种精神让读者读完有一股如电细流从心底直入头顶,一身震撼!
《老人与海》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在于简明凝炼的言语,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原稿进行了2多次的校阅,删繁就减,含而不露,引读者不尽联想,从中体悟深邃的生活哲理。《老人与海》文体优美,选用了具体的感情表达方式,把眼之所见凝于笔端,如有这样一段“——海岸上只剩下一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一丝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蓝色的,深邃得几乎变成了紫色——”画面简洁清晰、凝练,使读者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7月2日是海明威老人逝世的日子,重新看到那《老人与海》。重读。心灵受到极大震动。这种共鸣其实是内心深处对它所散发的人性光辉的一种共鸣的呼喊。我试图在圣地亚哥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它让我开始思索,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什么是成,什么是败。什么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在病中。多天,我还在病中。绝望和挣扎,病痛和烦躁。治疗和反复治疗。服用毒药物日益肥硕虚弱的身体,菜色的脸。继续无止境的治疗和可能越来越多的失望。身体继续变坏。种种。老人与海。我与病魔。老人与那条鱼的决斗,就是我和病魔的决斗。看着这本书,我成了故事的主角。等我出来,已经泪流满面。
老人是乐观的。他依旧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用谎言来修饰穷困的生活,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这就是人。首先,活着,宽容的对待一切。嘲笑。冷漠。甚至唯一能够喜欢和他在一起的孩子也被家长带走之后。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为他后来悲壮的胜利打下了伏笔。
老人是有信心的。那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捕捉到大鱼。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为了得到时机,他甚至渴望遇到走失的鱼群。终于在他没有捕到鱼的八十五天,他用一条大青鱼做诱饵,他把岸和太阳都甩开,开始了他英雄的旅程。“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老人是耐性的。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鱼好象是有灵性的。水面无波,那条鱼在海底静静的和老人比拼耐力,做着一场风雨欲来前的殊死搏斗。三天三夜。饥饿、疲惫,困倦,伤痛、孤单,越来越强烈的人的极限。哪个都是不亚于那条大鱼带来的危险。他与其说是在征服鱼,还不如说是在征服他自己。超越极限。"鱼啊,"老人轻轻地说出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生命此时不是赌注,而是一种抗衡。
老人是多情的。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它真出色,真奇特。对对手的赞美,体现着老人丰富善良的情感。因为这种大马林鱼总是成双出现,雄鱼有食物总是先让着雌鱼。所以最先上钩的也是雌鱼。当雄鱼见到雌鱼被抓后始终不肯离开,最后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老人这个时候是哀伤的。他捕鱼是他英雄主义的荣誉而不是仇恨。
老人是勇敢的。老人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永远不会打败他。永不言败的坚强让老人做为自然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
老人将带血的手放进海里,血水交融,人也融进了海的魂,激进而坚强。鱼毕竟是鱼,它开始了反抗。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开始。斗智斗勇,这是一场真正的较量。经验和熟练的技巧显然此时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象一个军事家一样,知道鱼的心理,做着战前充分的准备。他时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他赞美对手: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他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甚至换位思考: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象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或者象一条鱼那样,他想。他征服了那条大鱼。
这场大马林鱼的征服不是战争的结束。回程是快乐的。然而鲨鱼出现了。灰鲭鲨、加拉诺鲨、成群的鲨鱼。。。。鱼叉、小刀、短棒,搏斗。他终于回到了岸。
生活应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应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人在体验痛苦后才能得到征服痛苦后的那种喜悦。我想:我应该是喜欢痛苦的。记得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在初中的时候,班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这样一本书,而刚好又传到了我的手里,我拿着它一直到看完才舍得传出去。从那以后,我的课桌上就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自以为自己已经就是不可打败的英雄。
“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奋斗。即使有多少的磨难,不要放弃。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轻易言弃。你可以最后没有胜利,但你必须努力的奋斗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这是我今年的某个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在看了这篇小说后得到的。自以为很好。
大学读书笔记 篇12
书名:《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内容摘记: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天性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需求和欲望;而行为主义者由于不研究人头脑内部的事件,因而认为人是否具有理性无关紧要,在他们看来,只要对环境中各种刺激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出有机体的反应并加以及时的强化,就可以控制和塑造人的行为。
2、皮亚杰认为,人总是积极地、理性地试图学习。他把儿童看作是积极的学习者,他们会主动地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
3、他认为“发生认识论就是企图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赖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起源,去解释认识尤其是科学认识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它要解决人(群体和个体)的智慧是通过何种机制,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这类问题。总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主题是,认识是如何发生或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 4、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5、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呢?其理由是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事物如何运作的好奇心,即人具有一种探究世界的内部动机。
6、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当个体面临环境中新的.刺激,总是先试图去同化,如同化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原有图式无法同化新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的图式甚至重建新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7、个体后天建构的图式最初源于动作,这种主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构成了皮亚杰理论的核心。具体地说,主体主动地组织图式去同化环境中新的信息,如同化成功,图式得到丰富;如同化失败,则原有图式得到改造或建构新的图式。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进行,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8、在皮亚杰看来,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类: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9、教育的关键在于,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恰当、不超出儿童的同化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中问题”。
10、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1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
12、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及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13、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
14、在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儿童已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但儿童运用的概念与成人运用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
15、在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他们的思维直接受到知觉到的事物表面显著特征的影响。
16、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的儿童的逻辑推理是具体的,不是形式的。他们只能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如果在纯粹语言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儿童就会感到困难。
【大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大学生读书笔记02-11
经典读书笔记12-09
读书笔记的好句11-08
读书笔记范文11-18
《飘》读书笔记11-18
《定位》读书笔记11-19
《人生》读书笔记09-13
《呐喊》读书笔记09-26
文赋读书笔记09-21
《读者》读书笔记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