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
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题记
这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读高三的时候,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给我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意-----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多年过去,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再次让我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此刻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经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期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职责,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那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的则是自我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终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研究,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当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样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到达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述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我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我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我。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我的梦想,那么坦然应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终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我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
福堂在书中的形象不算“太好”,本来也是穷苦人出身,解放前和玉厚一起给金家打长工。解放后,凭着苦出身和自身能力,福堂却成了几十年的村支书,金水村的强人。福堂好权谋,有心机,在“复杂”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里,始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福堂有个当大官的弟弟福军,膝下有润叶润生一女一子。虽然如此,似乎也没有过多证据表明福堂有利用弟弟和自身的权势鱼肉乡里的场景。我们知道润叶还是非常善良的。润生虽然懦弱,也没有纨绔之气。我想这些都是拜路遥先生的理想主义所赐吧。
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福堂几十年如一日跟着党走,也跟着党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所以当党变化的时候,福堂却明显的不适应了。党要打破集体主义大锅饭了,过去的生产队要改成承包小组了,还要自愿组合,优化结构。这让舒服多年,早已不能且不愿劳动的福堂情何以堪啊。
形势比人强,当大家都不愿意带着福堂这个“累赘”的时候,不起眼儿的润生却挺身而出。主动恳求少安和海民:我爸身体不好,还是老脑筋,可我还能劳动呀,我不当老师了,可以出山,把我们家带到海民哥一组吧。
当我们尊敬有志气有能力的少安少平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忽略了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只是个平庸的青年,家境不错,人却懦弱,即使凭着玉亭的“策划”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却也无风无浪,似有似无的。只是在这个时刻,为了父亲,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尊严,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却像主事人一样挺身而出,直面生活的挑战,足以赢得少安海民和所有读者的尊敬。
当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提出来之后,父亲的心情可想而知,舍不得从小宠爱的儿子不当教师而去出山劳动:爸爸还能干哩,你就安心当你的教师,爸爸准备出山呀。
此时,一贯生活在家庭呵护之下的润生却说:我主意已定,不再当教师,出山劳动!
儿子走后,强人福堂把头埋在被子里,无声地哭了……漂亮!实在是漂亮!漂亮的一塌糊涂!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3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出版,全书于1991年完成。其作者是路遥,中国当代农村作家,生于1949年陕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路遥于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改革时代新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的长篇小说。路遥凭此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本巨著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路遥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因肝病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天妒英才,令世人无限悲痛与惋惜。
《平凡的世界》全书分为三部。此书中,路遥在近十年间的广阔历史背景上,经过复杂的矛盾纠葛、爱恨情仇,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形象。辛苦的劳动与朴实无奈的感情,不断的挫折与不懈的追求,奋斗中的痛苦与欢乐,日常平凡的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齐,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变迁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角的那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那里有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有人生的苦难挫折与顽强的拼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倍受鼓舞。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我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我。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我的梦想,那么坦然应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终的支撑点。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们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我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4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凝聚着路遥先生心血的长篇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展现了在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黄土高原上农村青年的奋斗史。初读《平凡的世界》,我就被荒凉粗犷的黄土高原和质朴、勤劳的高原农家人吸引,被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的奋斗历程而震撼。
孙少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贫困的家庭使他过早的成熟起来,小学毕业后,十三岁的他便从父亲手中接过家庭的重任。他为全家人的生计奔波,为弟弟、妹妹的学业奔波,一次次的苦难,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他并没有像父辈般灰心丧气,而是咬紧牙关、奋力拼搏。他勤劳能干,担任生产队长。农闲时,他买了一头骡子,去县城帮人拉砖。或许是贫困的出身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外务工时,他借住在简陋的废弃窑洞中,去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菜叶,食不果腹,晚上与牲口同眠。每天天不亮就要紧张的爬起来,套起架子车,到砖场去拉砖,他手上、脚上磨出了血泡,在青石板路上奋力前行,日复一日。穷则思变,日后,孙少安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砖场,此后孙家的日子便开始红火起来。但他一生似乎总离不开挫折,当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碎了所有的砖坯,他又一次变成了穷光蛋。平日的另眼相看变成了冷嘲热讽,他跌入了人生的低谷。面对迷茫的生活,他没有悲观,痛定思痛,一切从头开始,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一九八三年底,他的砖场逐步进入了满负荷运行,他又一次站立了起来!
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倒低谷的反弹力”。
相比于孙少安,孙少平就幸福了许多,他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丰富了精神世界。毕业后,他回到家中,帮哥哥共同分担家庭的重任。他亲眼目睹了哥哥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艰辛,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在家中碌碌无为,于是,他走出双水村,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理想、抱负,他希望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同时也希望给父母重修窑洞,为改善家中的生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在煤矿干最重最苦的活,脊背被磨烂,双手肿胀,肉皮被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经历了劳动与爱情,痛苦与欢乐。但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支撑他艰难曲折的生活下去。
他在自己的奋力拼搏下,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但是,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正如孙少平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靠自己争取和奋斗!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坎坷,有崎岖,但我坚信,只有奋斗才能创造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奋斗吧,朋友,用奋斗奏一曲青春的赞歌!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5
初秋、霓虹灯亮的夜晚,终于读完了这部让我爱不释手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闭上眼睛,我在回想书中的一切,同时我更在想,路遥为什么非要这样结尾?我痛恨这样的结尾,为什么没有让少平再找到一个和他般配的那个她?一直在心里问为什么?可是我何尝不知道,无人可以取代他心底的、最爱的晓霞!我甚至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的感情!平凡的世界,你为什么让他们遇见了,而不能平凡的让他们过一生呢?
作为读者,每每想到晓霞被洪水冲走,都会伤心不已,作为她的最爱少平,我们怎能体会他的痛,那种痛痛过山崩、痛过地裂。我痛恨这样的结尾,为什么要让少安的爱人得了癌症,为什么不能让她在他们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条件下,好好享受这世界给她带来的幸福。我们的少安,失去了秀莲,他要砖厂有什么用?他要事业成功有什么用?没有了最爱的人,这一切要了有什么用?他和谁再去分享喜悦,谁再当他的军师,谁再帮他排忧解难,谁再和他共度未来。他再怎么度过这以后的生活!平凡的世界,你对少安和少平兄弟俩,太不公平,他们两人身上都太多的正能量,两个不同寻常的人,有太多要让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不骄傲、坚强、一直努力的奋斗着。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以不顾一切的'帮助村里的人,可以为了救别人来牺牲自己。可是,就是这样两个兄弟,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没有让他们平平凡凡的度过。希望所有的读者,在我们的心里,能够有另外的一个结尾,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世界里,可以平平凡凡的度过,不要再去打扰他们。同时,我们也要感慨,他们经历了那么多挫折都能走过来,而我们遇到一点点不顺利,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6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革命史书,书上主要讲的是孙少平和孙少安的生活。
孙少安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那个时代人人都吃着黑高粱馍,很多人都渴望知识孙少安,便是其中的一员,在好有润叶的帮助下,他成功上了小学,每一门的功课都是第一,但小升初的考试中,当时取得了全市第三,可是就在那时候,家里却供不起他上学了,而孙少安知道,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机会,把机会给了弟弟,孙少平。
孙小平,同样十分艰苦,在上学的路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困难,可是他还是坚持的了下来,在这些困难中,有一次他在自己连饭都吃不上的情况下,还拿钱帮助了同学,这是什么?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善良。
润叶,是他们的一个好友。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润燕总能伸出援手。虽然两家人的`家庭情况完全相反,但他们还是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这就是友情。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悲惨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7
读《平凡的世界》而思繁华的世界,我们,每一个,渺小而平凡。平凡的世界,洗尽铅华,尘埃落定。
这部号称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再路遥的笔下,再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斗,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描写,突出了从以前的农业模式向新的经济形势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润生,田晓霞等许许多多各具特点的年轻人,他们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时代的主人公。
黄土地是另一个世界,那里有苦难与磨砺,有奋斗与觉醒,有善良与残忍,有爱与痛苦。少平与少安一家的沉降起伏,几多辛酸几多无奈。
黄土养育了西北汉子的粗旷与豪迈,他们的身上从来找不到云端的飘逸,永远是脚踏实地的坚定。即便在生活的最底层,即便一无所有,主人公还在为自己考双手收获的那么一丁点的幸福,痛并快乐着。
路遥的文字,向来厚实,就像黄土地般的厚重。但这种朴实却令人着迷,类似黄沙吹入眼中,无意去哭,但在合上书时却早已泪眼朦胧。揉揉眼睛,发现身边已是另一个世界。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是全书的主人公。尤其是孙少平更是全书注重刻画的一个新时代有思想,有理想的青年。
少平的出场,伴随着饥饿与贫穷,为了馒头,为了学费,甚至为了尊严,为了生存下去,整部书徐徐开始了讲述。
孙少平少高中时,家境是艰苦的。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中所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再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于这个情节的设定,着实令人心里一惊,但无疑两个主人公的信念一样坚韧,百折不挠。他积极阅读,再拓展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于都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在他的行为语言上。
孙少平有着庄稼汉子勤劳朴实的一面,又有着知识分子肯学上进的一面。他的身份虽然在变,可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没有变。对比着看来,现在的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其实都再社会或者是周围的影响下改变着什么。如果我们都能像孙少平一样再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执着于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的话,我相信许多人的人生一定会和现在的状态不一样,会好很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因此而产生浮躁等不好的情绪。也许我们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礼,对于信念的执着我们都应该向孙少平学习。
书上写孙少平第一次去黄原县城揽工,无处安身,于是找到了贾冰一家。当然,小说描写的很真实,贾冰的家人可能是见惯了老乡来家中投宿,所以态度上不是很热情,只是孙少平和其他人不一样,第二天一早就去找到了工作,然后带着一盒饼干来到贾冰的家,送给他的孩子吃。贾冰夫妇这才感受到这个后生和其他人不一样,很懂人情世故,很有做人的原则。于是孙少平给了认识他的人很好的印象。后来临走前,少平向贾冰借书,贾冰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贾冰还给少平再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看来真的是将心比心,世界上的人只要你真心去对待,一定会获得回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少平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自己这一方一定要努力去做好,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双方之间才能建立一种超越了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来说太重要了。
书中后来写到了孙少平去到了他的一个远方的舅舅家,他的舅舅叫马顺。可是他舅和舅妈对他并不好,他只有主动去担水,才得到了他们的一点好脸色。后来在曹书记家上合口石的时候,少平点出了他舅舅马顺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于是虽然帮助了主家,可是却惹怒了他舅一家。他就再也呆不下去了。于是继续他的揽工汉生涯,期间得到了曹书记的帮助,在黄原落了户。书中的孙少平是一个明晓是非的人,在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社会上有许多的事发生了,却没有人站出来。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可以站出来,需要大家都尽自己的一
份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青年。在和包工头胡永州的斗争过程中,他表现的时一种正义,不畏邪恶的正义,他帮助了小翠,可是小翠已经堕落了,因为她的家里,也因为她的自身原因,她已经深陷而不能自拔。即使孙少平一两次可以帮助她,可是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救,那么别人给予他的再大帮助也是徒然。作者路遥对于小翠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任何人都要树立一个自尊自强的信念,再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掉人的最宝贵的品格。即使是出淤泥也要不染。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要自强,不要破罐破摔。
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孙少平不愧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在亲情上,他深知家中的疾苦,从不因为自己而给家中添加负担。出去工作了以后,总是想着往家里寄钱。再到了铜城大牙湾煤矿,拿到了第一笔钱,他舅给家里寄钱了,他想象着父亲拿到汇款单到邮局取钱的幸福画面,真的是一种荣誉感。友情方面,少平有一个最好的朋友——金波。他们两人之间尽量为对方着想,他们深深地了解对方。记得在孙少平去黄原揽工的时候,又一次去金波的住处,金波一见少平,就去食堂打了半脸盆白面片,他知道少平的饭量,而且回来的时候,换了一身很朴素的衣裳,头发也弄乱了,为的是和少平一样,不让他感到差距。他们之间互相的理解和信任才是真正可贵的。后来吃完饭,金波知道了少平的处境,邀请少平到邮局扛包,可是少平太了解金波了,
于是说,好朋友各闯天下,不要在一起,看对方的难过。少平何尝不是替金波着想呢。好朋友的友谊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财富和回忆啊。关于孙少平与郝红梅的短暂交往以及最终他因自己贫穷而自卑的日子,是他日后有所成就的奠基。他经历了贫穷、饥饿和孤独的折磨;经历了初恋的煎熬和失恋后的痛苦——当这幕小小的青春悲剧结束以后,他内心中感情的河流反而趋向于平静,而思想和理智的成分却增多了。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看成是一段美好而经典的爱情,相信感动了阅读的每一个人。他们相互之间有太多的共同点,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充满了知识分子心心相吸的感觉。他们是思想领域的好伴侣,现实生活中也相互体贴。田晓霞欣赏孙少平的上进与好学,还有思想上的独具想法,不盲从,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执着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而那个年代,一颗温暖的心温暖了另外一颗心。田晓霞对于孙少平的帮助很大,借给了少平很多的书,可以说,在思想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彼此的支柱。田晓霞从来没有嫌弃过孙少平的揽工身份,相反他们的感情在一天天加深。后来到了煤矿,田晓霞看望少平一段,将他们的爱情写得很细致。再麻雀山上,那个夕阳的傍晚,一切的回忆仿佛都在提醒读者,这是一段最美的回忆。后来田晓霞因公殉职,少平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段感情的结局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那就让我们将它深深地留在心底吧。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田晓霞”,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擦身而过,把握现在,珍惜现在。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8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中国文学史是一朵奇葩!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是确信无疑的。可是很遗憾,作为一个从小习惯野生野长得农村野孩子,也就是我来说,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在进入大学之前竟然是闻所未闻。进入大学这个宽广的天地之后,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中国文学史是一朵奇葩!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是确信无疑的。可是很遗憾,作为一个从小习惯野生野长得农村野孩子,也就是我来说,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在进入大学之前竟然是闻所未闻。进入大学这个宽广的天地之后,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因为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似乎都懂得很多,我再也不是以往同学中那个知识最丰富,最能对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的小小领袖了!但我又惊喜,身边人了解的这些我从不知道的事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探寻着,我一本一本地读着他们所说的书。而《平凡的世界》作为一本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更是被同学老师无数次提及,这无疑激起了我的阅读欲望。
我用四天不到的时间将小说看了第一遍,这对于我而言是个惊人的速度。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激起我满心的热血,正是这股热血让我从早到晚,只要有空就捧着书看。在看的过程中,我曾双眼湿润,曾痛苦地不想继续翻阅。这些都毫不夸张。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吸引如此多人,并赢得如此多的赞誉呢?看完书之后,我逐渐冷静下来,细细地想着,又多了一些感悟。
既然要来谈论《平凡的世界》这样一本书,那我们自然离不开谈论本书的作者-路遥先生。在百度百科上,对路遥先生是这样介绍的: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从此处看,我们大抵能想象出路遥先生在怎样一个饥饿与严寒相伴的环境中成长。未能渡过自己43岁生日的作者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很多人评价说路遥的生命是献给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因此可以说,他是永生的。此话大抵是说对了啊!
同样,在百度百科中,对于路遥最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啊,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看的不只是一本小说,读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整个中国在那个十年所发生的事。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身边,因而平凡。但是,由于时代的浪潮冲击,作品中各个人物性格下所突出的矛盾又展示了不凡的一面。排开去说,小说中出现的各色人物几十个,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篇幅有限,我就选择我最中意的少平稍作讲述吧!
孙少平的故事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一条线。小说就是由他开始的!一开始出场的少平正在县城念高中。在当时代来说,对于一个出身乡野的农村娃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可这时出场的少平身上还带有很多年轻人特有的敏感、自卑。因为穷的只能吃非洲餐,他常常在所有吃饭的人都在操场消失之后才敢领取。但是又因为这股敏感和带着骄傲的自卑促使他在很多方面去做好自己,去思索,去挑战,去做到优秀。这些,在他往后的人生路上都有着深刻的体现。逐渐的成长,思维的`不断开阔,加上古老神州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最终促成了他的离开。少平是一个思想的使者,在他身上有很多浪漫的痕迹。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对于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于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因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不断有着深刻的追求。其实我一开始不能理解他进入城市的第一选择为什么是在桥边做一个等待他人挑选的揽工汉,或者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过来。作为一个在当时代有着高中文凭,肯下苦工的有志青年,我怎么都认为他的选择有些问题,这其中可能有作者的特意安排吧,但是我钦佩他直面苦难的勇气。他所经历的,绝对是一番艰苦卓绝的与苦难的斗争。甚至,他征服了苦难,对于苦难他竟有了一种骄傲感,一种伟大的征服快感。这是一种奇妙的苦难哲学,属于他孙少平,却让我们深深受益。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9
“冬日西沉的残阳余晖在原西河村对面的山尖上留了不多的一点。原西河两岸的河边结了很宽的冰,已经快在河中央连为一体了。”在这千千万万的黄色皱褶中,繁衍着世世代代生活的人。纵横交错细细的水流如藤蔓般串起了村落与人烟,这是生命的常青藤。
少安与润叶本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可特殊的时代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与选择,阶层的束缚禁锢了少安与润叶的爱情。背负着一家人生计与希望的少安选择了能吃苦、同是农民出身的贺秀莲。我难以评判其爱情观的正确,但这确实是社会环境制约下平凡的婚姻。润叶在原西河边的草坡上望东去的流水,依稀听见缠绵的信天游从远山飘来。此时没有人唱这歌,但是她听见了。而秀莲也认为:|“一个女干部怎么可能爱她的农民丈夫呢?”在李向前的猛烈追求下,在父母的苦劝下,在深深的舆论下,在这不可逾越的鸿沟下,田润叶嫁给了这位心肠并不坏的李向前先生。可这也是基层原西县中最平凡、最无奈的悲剧式婚姻。
这就如同在迷雾中撑着油纸伞寻一位良人,在雨中踏着青石板一步步靠近,却在刚看清来人时,那人却乘乌蓬船远去。
归根到底,幸福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我们总是追在它后面跑,却从未真正理解它。但无论结局如何,都没什么可惋惜的,毕竟在社会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是随机的。
那个上午饭拿两个黑高粱面馍的男孩,叫孙少平。
从刚认识郝红梅时因贫穷而自卑的少年变成热爱读书关心时政的青年,他心里也经历了无数次汹涌的浪涛。
第一场青春的`激流打起的浪头在他心中平复。“男女相好,这是两相情愿的事啊。”他也明白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都是个普通人,但他不愿做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常的事情中,应该有不平常的看法、做法。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的;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教会了少平读书的重要性,让他得以在这样的穷乡僻壤窥得一丝明亮的天光。
一个小小的双水村,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无奈与压迫、奋斗与拼搏……充斥着每个人的一生。我们从想去认识世界到最终认识自我,时代前进的巨轮我们都在推。
一生中所有的事都是诀别,而不是电影里戏剧化的相逢。平凡的我们却不平庸:我们生存着、生活着,为了未知而保持好奇,我们平凡的面孔下都有着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我们终归平凡,但我们曾经不甘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0
《平凡的世界》是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细细读完的,读前读后的感觉都各不相同,总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不管是剧情发展的虐心,还是人物内心的波折,都因为作者精湛的写法而表现得一览无余,我常常会因为一个角色的内心挣扎而焦急万分,因为一个情节发展不那么尽人意而痛惜不已,可见《平凡的世界》已经深深捉住了我的心,让我真正地喜欢上了他所讲述地故事与人物,因为它不再单纯地表达故事,而是在真实地述说当时社会的情况与一个老人呕心沥血缩写成的著作。
《平凡的世界》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真实。“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路遥老人家在书中如是写道。
是的,我们就应该去奋斗,有了目标与梦想,有了目标没有虚掷,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这才是充实的人生,而书中向上拼搏的人物正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人生的。孙少平高中毕业后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去了一个离家乡很远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孙少安砖窑倒闭,可他不甘从此平凡,贷款重来!最后,他成功了……“人生是不可预测的。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就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那么曲折……”
这群自强不息的平凡人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毅力和尊严,他们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他们面对挫败迎刃而解,他们非比寻常而又那么平凡,这也许就是在无形中紧紧地扣住了书名,始终在文章内贯穿的“平凡”二字吧!
他们就映照着我们,我们也是平凡人,我们也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之中,我们也每分每秒经历着人生,他们能够成功,我们为何不能?他们也经历了痛苦,我们为何不能面对?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1
本学期,我阅读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本书主要以孙少平、孙少安二人的生活经历为时间线,以此展开描写了周围的人与社会,全景式地表现出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第一部第十八章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在金波教训完顾养民之后,孙少平想到:“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这段话中多次提到了“平庸”一词。而本书的题目又叫做“平凡的世界”。此处的“平庸”与“平凡”虽是一对近义词,却在书中有着较大的差异。我认为,“平庸”主要指的.是“寻常、不突出且碌碌无为”,而“平凡”则主要是“寻常、不被人注意”。这两个词的主要差距应该表现在了“碌碌无为”这一词语中。在我看来,“平庸”的人更偏向于“无所作为”,而“平凡”的人则偏向于“有作为但不被人注意”。在书中,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本书第一章中的语段点名了孙少平出身农民。“大哥当年为了让他和妹妹上学,十三岁高小毕业,连初中也没考,就回家务了农”这段话反映出了孙少平的家庭贫困。这样贫困的家庭注定了孙少平不会是一个“突出而非凡”的人。但在第二部中,孙少平却凭着青春的勇气与激情外出闯荡,寻找工作。在文中,少平在书记家找工作时果断提出比“行情”低了四分之一的工钱,在胡永州家目睹小翠的遭遇而断然放弃工作,以及委婉拒绝少安办砖厂的建议,这些行为不但反映出了少平的急切与勇气,还反映出少平找工作并不主要为了钱,而更是要让自己能够为社会出力、做贡献的想法。这也就表现出了孙少平并非“庸俗而无为”,也就是“不平庸”。所以,显然孙少平就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
本书的时间背景是1975~1982年,正好结束的那段时间。在那样艰辛的社会与环境中,孙少平都能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当一个“不平庸”的人,而如今我们的社会有如此好的条件,我们更应该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争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2
我甚至想,一个只懂仰望星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考大概远不如少平来得丰满、有意义。
我太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可以说,它成了我的哲学启蒙。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哲学即是探寻人生的意义。原来哲学并非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的。《平凡的世界》教会我,哲学生长在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凡人都应是哲学家。
显然,故事中的孙少平是个哲学家。他读书、看报,他渴望看清这个世界,渴望找寻自我的价值。但如果仅仅如此,他做不得平凡人的代表。那么他何以代表得了平凡的哲学?是因为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或是因为他有个农民爸爸、农民哥哥?不是的。他是平凡人中的哲学家,因为他从未因为自己读过书而自命清高、好高骛远,从而蔑视平凡。他那个勤恳的、朴实的农民家庭让他在有了大见识大胸怀之后仍能任劳任怨地做一个煤矿工人。“不必隐瞒,孙少平每天竭尽全力,首先是为了赚回那两块五毛钱。”也许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样的努力根本不值得一提。它显得那样笨拙、俗气。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被称作平凡的哲学家。他的两块五毛钱,不仅为了让自己得以存活,更为了供妹妹上学、帮家里的老人渡过难关。当这两块五毛钱被赋予了如此积极的意义时,孙少平也就从一个煤矿工人升华成了一位哲学家。我甚至想,一个只懂仰望星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考大概远不如孙少平来得丰满、有意义。
书里除了孙少平,还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孙少安。他是踏踏实实的平凡人,但他与弟弟少平的最大区别在于,少平因为懂得其中的`意义而去做,少安却更偏向于麻木的顺从。顺从的是父亲勤恳踏实的教诲,更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勤恳踏实的传统。另一种人是孙玉亭。他读过书,却误以为自己在他的农民乡亲中高人一等、鹤立鸡群。他拖着一双破烂的草鞋狂热地鼓动着“斗争哲学”,尽管家徒四壁、三个孩子在挨饿。看似“牺牲个人为集体”,实则误入歧途。但这两种人本质上又是一种人-他们缺少哲学思考,因而头脑麻木地选择顺从。这些都向我们展示着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哲学思考的必要性,更指引着我们去探寻那些闪闪发亮的鲜活着的生命哲学。
正如作者在书里写的:“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长青。”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的人一生活在云雾中麻木浑噩,有的人沉溺于白日美梦中久久不能自拔。而伟大的凡人懂得找寻人生的意义,如同用明灯点亮自己的生命之路。拨开云雾,他们是最美的哲学家。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07-18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2-21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01-19
平凡的世界学生读书笔记06-10
[实用]《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0-12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9-13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4篇)07-01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3篇)07-07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3篇08-15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