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书笔记

时间:2024-10-28 05:59:11
高中读书笔记(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读书笔记1

  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其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第三,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猜想。整本中国近代史刻画了近代中国本身的一条主线,就是求得民族本身的解放,是从整个国际体系的压迫之下摆脱,恢复自己的主动性。这一恢复最终结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之下。但是另一部分的解放,即个人的解放,显然没有过多的提及,甚至是在繁体版本。或许这应当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现代中国”的命题,事实上我们正在前进。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本人最近看到的比较好的历史类读物,如果说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侧重于介绍一种历史的观点,而比较不注意历史事实的分析——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只在那本小小的书中都说完了,那么这本徐先生的近代史,就是将宏观的历史思维和详细的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好书。

  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

高中读书笔记2

  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么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 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童年的鲁迅很喜欢去百草园:那里有各色植被,各色昆虫,简直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好乐园,但长妈妈却说,百花园中有极凶恶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把儿时的鲁迅吓个不轻。

  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长妈妈,算是除父母外和他最亲近的人,作者原来不怎么喜欢长妈妈,甚至还有点讨厌她,叫她“阿长”,但她并不生气,一直真心待“我”。如今我记忆最深的是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 ,长妈妈不但不记仇,还时时惦记着我,连休假都不忘记给我买书,真的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儿时的鲁迅,于是鲁迅先生在结尾写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爱无言,但长妈妈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她用爱呵护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呵护着他的成长,以爱付出收获的是作者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及感恩。

  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鲁迅先生的长妈妈也如此,童年就如梦一般,是人生中的矿山,埋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却掩盖不住它那金色的光芒,童年的梦是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是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撂撂。

  回味童年,将品到的是纯真无暇,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另人回味!

高中读书笔记3

  不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有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的输家。

  贯穿《人生》,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伴随着悲剧,伴随最终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触颇多,跟随本心,我的感触则为他爱情道路的不坚守。

  每个看人生的人,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这句话在高中的时候看到的,感到特别的震撼,当时还处于懵懵懂懂的时候,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反观现在虽然十多年都过去了,再看还是一样的感慨万千。

  心里最感动的时候,是高加林最后放声大哭的时候,哭声中有对刘巧珍的感激,有失去巧珍金子一样的心的懊悔,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无奈。

  这部小说,尤其是年轻人,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尤其是当几年以后再看一遍,这就是写的年轻时候的事情啊,甜蜜和苦涩的爱情,波折不停的事业,命运的转折,激荡的人生,几步每一个都很对应,所以路遥大叔也肯定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内心的挣扎,才能写出这样让人如身临其境,代入感这么强的作品。

  也许路遥要告诉我们每个看《人生》的人,其实就是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年轻的岁月。

高中读书笔记4

  他,是命中注定得贵族,却不幸成了巴黎街头得弃儿。他,因为失去亲人得爱,却有幸得到了跟多人得爱。因为贫穷,他小小年纪就走遍法国,尝尽人间冷暖。因为信念,他克服种种困难与命运抗争,终得人见真爱。

  他,就是雷米。雷米出生在英国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但在他六个月大时,他得叔父为了霸占侄儿得财产,偷偷将他抱走,丢弃在巴黎街头。他得养父巴伯兰将他捡回家,养到八岁后,又把他卖给了江湖艺人维泰利斯师傅,从此小雷米就被迫离开了疼爱他得养母,为了挣到一些只能填饱子得钱,跟随师傅走遍了差不多整个法国,历经艰难险阻。但是那些挫折都没能让雷米失去生活得信心,他凭着乐观得信念,顽强得意志,终于克服了种种磨难,最终和生母团聚,过上幸福得生活。

  在艰辛得流浪生涯中,始终有真挚得爱陪伴在雷米得身边:有深爱着他得巴伯兰妈妈;有教会他做人识字,弹琴得维泰利斯师傅;有与他心灵相通得‘心里美’和卡比,无私收留他得花农老爹,倾心爱他得丽丝,与他同甘共苦得马西亚,还有收留过他得米利根夫人……正是他们得爱给了雷米生活得勇气和力量。我得感受:这个故事告诉我,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得环境里,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得心态,在我们得生活中总会有些好心人给予我们无私得帮助。

高中读书笔记5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高中读书笔记6

  《我与地坛》,让我第一次陷入了对文章字字句句的思索中;也让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朴实无华的文章也可以感人至深。我感动于史铁生十五年来摇着轮椅的思索,关于地坛、母亲、人生的思索;更感动于他对于生命的感恩,尽管在常人看来,他的经历异常坎坷。无疑,对于地坛,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

  地坛——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总会给人沉重压抑之感;而于史铁生眼里,“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以至于他在迷惘时总爱摇着轮椅到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看书也好,胡思乱想也罢,他着实在地坛里“耗”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每一棵树下、每一块草地都有他的车轮印。小路、石凳、大钟,无生命的景物于他而言都显得弥足珍贵;相恋的情侣、爱唱的小伙、漂亮的小姑娘……地坛里的陌生人都值得他大篇幅地描述。地坛历经四百年的沧桑终于等到了史铁生十五年的依赖,是她给了史铁生感悟人生的机遇,让他找到了眷恋世界的理由。

  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无疑,对于母亲,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然而,“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儿子整天到地坛里“胡思乱想”,母亲只能安慰自己道:“去那儿看书也挺好”;她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地等待,等到的却常是儿子雷霆般的怒火;明明不确信儿子是否会走上幸福的道路,却必须装出幸福的笑颜。

  终于,史铁生也明白了母亲的苦衷,想要和母亲分享成功的喜悦,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教会了儿子如何坚强地活下去,自己却熬不住了。于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史铁生坚持创作,以此让母亲为自己骄傲,也以此感谢母亲追逐车辙的脚印。从母亲的十月怀胎,到我们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母亲为我们倾注了太多无条件的爱,而笑着活下去,会是我们给母亲的最好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史铁生已用最好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无疑,对于人生,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

高中读书笔记7

  绅士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心灵。他的心充实而富有。他先是修身养性,然后表现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司马牛曾经问孔子,什么样的才能可以称为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怕。”

  司马牛又问:“你不担心,不害怕,能叫一个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回头看,不要内疚。当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把孔子的意思翻译成老百姓的话,就是:“不做错事,半夜不报警敲门”。

  一个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反省自己的行为。这个标准越来越低,每个人都能做到。高谈阔论是最高的标准。我们很难使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经得起推敲。孔子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曾在课堂上与学生认真探讨君子问题。他说:“君子道三,我无事可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法问题)

  孔子非常谦虚地说,他做不到“不着急”、“不糊涂”、“不害怕”三件事。

  什么是“仁者不忧”?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他的.内心是极其仁厚、宽宏大量的,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能被纠缠在小小的得失之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平静。

  什么是“博学(聪明)的人不糊涂”?

高中读书笔记8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长袜子皮皮》。书里描写了皮皮得探险得过程,做事得过程……直到现在我还印象深刻。

  皮皮是一个女孩,但是她力大无穷,满脸是雀斑,但是她非常喜欢自己。又细又长得大腿上穿着又长又大得袜子,一只是棕得,另一只是黑得。还穿着大大得鞋子,正好比她脚大一倍,所以就叫她长袜子皮皮。

  皮皮出生在他爸爸得船上,当她哭得很厉害得时候,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她爸爸被海上得风暴卷走失踪了,而皮皮得妈妈在生皮皮得时候就死了。皮皮相信爸爸已经成了黑人国王,而妈妈已经变成了天使在天上看她。

  后来她住进了维拉。维洛古拉,还有一只小猴子陪伴着她,小猴子蓝裤黄袄,带着一顶大草帽,名字叫尼尔松先生,是皮皮最要好得朋友,皮皮还交了两个好朋友,一个叫阿妮卡,另一个叫杜米。这几个朋友都给她带来了快乐。

  皮皮捡过破烂,和人打过架,和警察玩过游戏,为自己过过生日……

  皮皮最后找到了爸爸,当了霍顿督岛得国王……

  皮皮是一个坚强、勇敢、又十分聪明得女孩子,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得。

高中读书笔记9

  施耐庵的《水浒传》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由于《水浒传》用的是古白话,在暑假里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整本书读完一遍,但意思我也仅仅只了解了个大概。读完整本书,“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刘欢的“好汉歌”一直不由自主的想起在耳畔。

  “造反”在人们眼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在人们心中也都是杀人放火的坏蛋。但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在读者心中成为高大无比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回体小说,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起义过程,从起义——盛—失败。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好汉们大多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鲜明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专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说还将好汉们聚居的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分贵贱、互爱平等的理想社会。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其他陪衬人物,共有几百人之多。然而每一个人都形象鲜明,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下层侠义之士的人物形象代表之一的武松,他崇尚忠义。“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他的一贯的作风。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步步走向反抗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整本书主要体现忠、义二字。对祖国的忠心,对朋友的义气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整本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能够学到更多!

高中读书笔记10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最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能够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以前为自我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我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但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能够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我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好处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我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高中读书笔记11

  《一千零一夜》该书经过每一个小故事来说明道理,让读者深切领悟人生得道理。并且,道理没有用明确得字眼来表明,而是让你自己领悟出。

  《一千零一夜》该书给我得道理有:

  《国王山鲁亚得故事》说明了不要轻信别人,要经过思考;《洗染匠和理发师》说明了“得人恩果千年记”,而以怨报德、忘记别人对你得恩,以“仇”来“报答”别人,这种人可耻,应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珍珠得故事》说明了自己做好事,别人受益,你会是最开心得一个;《一碗甘蔗汁》说明了智慧往往能扭转乾坤;《小偷和商人》说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你悔过,你得朋友和亲人都会帮助你;《狐狸和狼》、《宰相和蚕豆小贩》说明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你对别人好,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猫和老鼠》说明了自然得规律和本身得规律是无法扭转,就算自己辛苦得希望可以改变,也是白费力气。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酷;《松鸡和乌龟》说明了贪图安逸得生活,会使自己醉生梦死……

  让梦想守望你,因为梦想是创造之母,是激情燃烧得资源,谁有梦想,谁便能把潜力变成动力,而一个人得潜力到底有多少?则连自己也不知道。梦想吧,你!

高中读书笔记12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起,那个冗长幽深的夏季里,生长在迷失与寻找中的你。

  你只是个普通人,只希望生命里多少留下些本真的美丽。在那个偌大而空寂的周公馆里,你寂寞,而又遇上了一个与你一样寂寞的女子,因此你们相爱,就像悬崖上藏匿的两株曼陀罗花,飘渺的爱情最终化为毒素,你与蘩漪的结局,注定是剧毒攻心的两个悲剧。

  当四凤走入你浑浑噩噩的生命里,她在你原本虚妄的爱情故事中,终于给予你以鲜活的血液,让你重新找回年轻、热情,并原意放弃一切与她长相厮守。只不过你摆脱不了悲剧的宿命,无论与蘩漪或是四凤,圆满的谢幕都只能是梦而已。天亮之后,一切只有凛冽的心痛。

  因此在与两个女人的纠葛里,你始终是这个悲剧故事里,最悲剧的那个人。

  人家说周萍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可是在命运的舞台上,我却看到的了一个隐忍的你,坚强的你。与后母的私情,是你年轻的错,在与蘩漪挣扎后满身伤口的你,即便选择麻醉自己,可是还是背起巨大的装满愧疚与自责的包袱并一个人孤独承受。寂寞是你人生的底色,即便你的身边出现过不同的女子,但自始至终,你都是一个人。一个人流连于浮世,一个人背负着罪恶,一个人寻觅真心温暖自己的感情。

  你迷失了,寻觅了,终于找到你感情的归属。也许你与蘩漪之间那并不是爱情,只是寂寞时感情巧合的交错。但一旦错了,即便你想放手,命运却又由不得你。我明白你是真心爱四凤,只是命运待你不薄,你逃避伦理的谴责,却套入了一个更深的锁。我明白你的人生有怎样一种渴望,渴望简单干净地活着,因此你戴上懦弱妥协的面具,因此你羡慕父亲冷酷而倔强。负心汉,大少爷,你无论担任哪一种角色都是痛的,痛在你软弱外壳下有血有肉的心里。

  比起你那个阳光的弟弟,人们认为你是阴暗角落里柔软的植物。没有人明白你经脉里的韧性,只把你当做周公馆里不见光的.大少爷而已。有人说你配不上蘩漪,因为她敢爱敢恨并勇于争取幸福,而你在感情这盘棋面前犹豫太久。可是谁又知道,你同样执着而勇敢,只不过你把锋芒收到了不为人知的地方。因此你才会找四凤,才会决定带着她远走高飞,离开蘩漪,那个给予你爱与痛的女子;离开周公馆,那个囚禁你向阳生长的地方。你其实是棵向阳的树啊,你渴望的是冲出高墙,拥抱一次温暖的阳光,呼吸一次野外的活泼。只不过,在那个夏天无止的雷雨里,你走不出去。

  你从小没有母爱,可当你见到母亲的时候却是怎样的绝望。“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你疯狂地喊出这句话时没有人比你更痛,原来你辛苦争取的爱情最终竟是如此的狼狈。你坚强着,一直坚强着,可是这一次你还是输了,命运的无尽玩弄彻底摧毁了你支撑于人世的坚强,你原本纯净的愿望,最终也只能是梦而已。离开了蘩漪你可以重新开始,可是离开了四凤你却还是无法活在世上。枪响之后,总是抛弃你的人世,终于被你抛弃一次。

  你是一棵向阳的树,可那天的雷雨好冷,掩盖了你追求的明媚的天空。你扎根的土壤本身就是个错,你翘首望去的方向,也只能仅仅遥望而已。

  你是这个故事里最真实的人,因为你总是在矛盾与纠缠中活着,在面具与梦想中活着。无论最终怎样谢幕,你都释放过属于自己的美丽。我感谢你给我讲述你的故事,即便命运没有眷顾你,但是你未完的心愿,会有更多人在感恩命运中完成。

  也许最终怎样的结局都好,梦是否落空也早已不重要。在我的眼里,你是一棵向阳的树,在追求阳光的故事里,你是最虔诚的那一个。

高中读书笔记13

  今年暑假,经好友介绍,我阅读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退休的老男人哈德罗,有一天突然收到多年不曾联系的一个朋友寄来的一封告别信,因为癌症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老人回完信,在寄信的时候,没有果断的塞进邮筒,而是往下一个邮局走去,在这个过程中,他萌生了走路去看那位朋友的想法,于是他就真的这么做了。图书记录了老人行走的87天,穿越627里(不知道是英里还是华里,译者没注)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走到了苏格兰东北的布里克。

  图书的前半部份,有点乏善可陈,只是讲述了老人纠结于是不是该走下去,纠结于这么做对还是不对,从周围的人对于他要长途跋涉的不同看法,展示了他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当读到老人在自责“为什么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停下来解鞋带?”的时候,他说是因为害怕用光了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隐约的感受到他对儿子不想活下去却又不知道如何挽留的`无奈。因为文中经常出现老人的太太和他儿子的对话,于是在读到老人想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当他们的儿子终于永远的拒绝了他们的照顾,他们就要艰难地去适应”的时候,我以为只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还想到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离父母越来越远。直到书的末尾,才知道原来事实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于是原本枯燥的故事变得丰厚起来,原本留存的种种疑惑被解开。

  老人在二十年前就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有抑郁症和酒精上瘾,在自家花园的棚架上上吊自杀了,老人亲手掩埋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太太觉得他原本可以做一个更好的父亲,因为孩子的去世,两个人的感情走到了破裂的边缘,婚姻名存实亡了二十年。老人的太太一直无法面对失去儿子的的事实,于是每天和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自言自语,在她看来那不是鬼魂,而是一种存在,因为她能感受到儿子,那是他唯一的安慰。

  在读到后面的故事之前,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人一样,觉得一个老男人在未经商量的情况下离开自己的妻子,不远千里的徒步去看另外一个女人(虽然那是一个即将离世的人)肯定是因为爱情,很可能是婚外情。因为这样很容易解释他和他的太太之间感情不合,很容易把他的这种执著与坚持理解为是爱所赋予的动力。直到谜底被逐一揭晓的时候,才发现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路人一样很俗。

  在老人行走的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赋予了他的旅途许多别样的意义。老人从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于是老人做了很多的思考。包括对自已的思考,在书的内芯封面上是一双帆布鞋和五个字“那么,我是谁?”在旅途中思考自我的过程,无疑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疗愈的过程,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老人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将死的人,如果心里有牵挂,是不太容易撒手人间的,除非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对于一个年长即将仙逝的老人,能在走之前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满意了。我曾亲历过一位老奶奶,在神智不清之后仍然坚持了两三天,就为了等女儿从远方回来看她一眼,虽然已经不省人世,但气息就刚好保留到女儿回来道别。所以书中说到老人让他那死亡边缘的朋友一定要等他走路过去的时候,我也相信这样的牵挂可以让她的生命得到延续。然而,当老人见到他那即将去世的朋友时,他的内心却有些犹豫了,因为这个等待的过程太过痛苦,如果不是走路走了那么久。只是给她回了一封信,也许她早就到天堂了。

  老人通过行走的过程疗愈了自己,打开了尘封太久太久的心门,而通过这样的行程也疗愈了他的家庭,让两夫妻能够重归于好。只是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了。因为行走,老人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老人说“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份都很美。我很害怕,怕有一天,或许很快,就会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这是一种对年老失忆的恐惧。读到这里,我在想,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年迈的父母了,因为父母恩情难忘。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看了一部电影,一部很写实很饱满的电影。读完以后,让我意识到了需要更加地珍惜当下,需要保持一份执著的信念。于是我觉得这是一本蛮不错的书。

高中读书笔记14

  我第一次了解到史蒂芬霍金,是在我上小学时,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收录了一篇写他的课文。不过,那篇课文主要是赞美霍金的探索精神和人格魅力,对他的科研成果只是简单地概括了几句。后来,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我才知道霍金是物理学中的一朵奇葩,他写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都是十分受欢迎的书。这天,我正在书店里随便看看,突然,一排《时间简史》吸引了我的眼球。由于好奇心的趋势,我决定买下它,回家好好拜读霍金这位大家的作品。

  但我的物理知识毕竟很少,再加上《时间简史》又是一本学术性比较强的书,虽然我买的是普及版,可读上去免不了觉得吃力。还好有书后的小辞典,才让我能大致将这本书看完,尽管这本书中我还有许多理论没搞清楚,不过,我总算领略到了大家风范,领略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初翻《时间简史》,我不禁吓了一跳,里面的一些词语,比如“人存原理”、“黑洞”、“宇宙常数”、“暗物质”等等,有的词语我岂止是不了解它的意思,我之前连听都没听过。不过,正是这些生疏的专有名词,向我展示了宇宙学的神奇一面。就拿“暗物质”来说吧,你可曾想过那璀璨耀眼的.星系和星系团之间,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物质,它无法直接被观测到,却占宇宙质量的90%。再谈谈那“黑洞”,书上写道黑洞的引力很强,任何东西包括光都不能从中逃逸出来。我觉得这名字取得可真形象,就像一个黑黑的大洞,一旦进去便出不来了。真是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竟能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东西,相比较而言,人类在自然面前又算什么呢!

  可是,为了这些科学事实,为了这些真理,不知有多少位科学家奉献了他(她)们的一生,乃至生命。我记得,化学老师曾对我说过,在化学界,为了研究氟这种物质,多少位化学家都倒下了。在物理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也许研究这宇宙学,还不至于让很多科学家付出生命,但科学家们为真理所做出的斗争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就拿哥白尼的“日心说”做个例子吧。相信到今天,不会再有人说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这样的谬论了,可是有谁知道为了证实“日心说”这一观点,科学家们斗争了三个世纪,三百年,才让世人接受了这一真理,更不要说从托勒密的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经历了多长时间。在那三百年里,哥白尼经过长时间对天象的观测才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却被教廷列为禁止读的书;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并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在1600年被教会判火刑焚死在罗马;伽利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而使日心说日渐深入人心,结果于1633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并被判处终身监禁。若不是《时间简史》,我想我也不会了解到这些历史。也正是这些历史,让我知道了每一项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每一项科学成果的沉重价值。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科学,相信真理,作为新中国的青少年更应如此。唯有这样,我国的科技水平才能提高,我国才能更强大,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更高。我记得书中曾提到时光机器,虽然我不知道它可不可以实现,但我知道只要我们相信科学,就是在实现我们的梦想。

  真的谢谢《时间简史》,是它让我明白了科学的奇妙,科学的来之不易,科学的重要!

高中读书笔记15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即使没有其他作品,只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与早年的《长恨歌》写历史题材有所不同,《琵琶行》转到了现实题材。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续),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中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起奏),声势雄壮。”

  为表现动人的`乐曲,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滑,生机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这种变化复杂却不混乱,是经过诗人匠心安排的。音色音调也是衔接的,其变化又起着对比的作用,从而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高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高中读书笔记11-18

高中读书笔记13篇09-26

《偷影子的人》高中读书笔记120002-15

傅雷家书高中读书笔记6篇12-18

三国演义高中读书笔记11-2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高中生07-31

读书笔记05-15

高中背影高中背影09-01

在人间读书笔记08-07

《红岩》读书笔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