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1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地,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2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3
每当夜晚,我看着满天的星星,望着圆圆的月亮,我就会想象宇宙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心想终于飞上天了,我要翱翔宇宙太空。长大了才知道,真正能飞到宇宙太空的并不是飞机,而是宇宙飞船,真正能看到太空的并不是我在飞机上的成员,而是宇航员。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航天馆参观,一路上的我心情都特别激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在给我们讲解关于航天卫星的作用和知识,参观了五号神舟飞船模型,“神舟五号”飞船由三层组成,它的总长是8.86米,最大直径处2.8米,轨道周期是5393秒。
我们还进模型里参观了飞船真正的模样,然后我们又去看了“神舟六号”发射时的情景,我看到聂海胜叔叔和费俊龙叔叔在吃航天食品,以及他们在航空仓中飞来飞去,最后看着宇航员回归大地,我都为他们自豪,其实,航天之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而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宇航员,望着蓝蓝的天空,我会想象太空的样子,望着夜晚的星星,我也会想象太空的样子,大大小小的星球,美丽的银河系,太空有着太多的谜题,而只有飞向太空才能知道的谜题,航天的意义也是如此。
太空一个充满可能的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的提高。如果我成为宇航员,我一定会为国家做贡献,为世界解开更多宇宙的奥秘我以后会了解到更多的宇宙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中国可以在太空上的任何一个星球行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4
当神舟一号划破苍穹,中国人的航天故事也随即开始书写。从小,我对航天一直怀着一种类似于对神话故事的奇妙感、神秘感。长大后我才了解到中国人制造人造卫星等航天设备是有多么得不容易,不由得对干航天这一行的人都平添了一分敬佩。
记不清是哪一天,学校组织大家去报告厅看电影。我清晰地记得,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我的未来不是梦》。片里的小孩学习认真,非常刻苦,他的爸爸严格要求他每天得做上五六套卷子。他的老师看他对科技制作非常感兴趣,便鼓励他朝航天方向发展,并给他带来关于航天方面的资料知识,供他学习。而主人公也非常努力,但他的父亲却对航天这一行嗤之以鼻,认为没有什么好发展的,他联合了几个家长。希望学校能把这个老师辞掉。但这个女老师非常负责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能教好这些学生科技方面的知识。经历过一波三折后,男主人公总算和父亲和解。他如愿报考了航天专业,长大后,他回到了母校,报效自己的老师。这个围绕航天展开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那位女老师对航天的高度重视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起来的期盼。
这部影片一直影响了我三年,直到我上六年级,心里一直怀着对航天的憧憬。几年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为航天付出了非常多心血的那些航天人:姓钱不爱钱的钱学森,在多次危险的实验中患上癌症的邓稼先,航天老总黄纬禄,低调朴素的任新民。这些为祖国着想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无一不是对祖国怀着一片赤诚之心。
拿我最敬佩的航天科学家钱学森来说,他为航天事业奋斗了一生,在美国强力阻拦他的情况下,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祖国的事业,使祖国强大起来。他一回到祖国,就没日没夜地研究,对科学如痴如狂。取得重大成就后,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保持航天人的清廉精神,将院长的位置拱手让人。他不争名利,平时的衣服也很简陋。人家卫星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国家赋予他称号火箭之王可就是这样一个付出了许多心血,本可以过得奢侈的人,生活上去却是十分清廉,吃的用的都和老百姓们一样普通平凡。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航天人对祖国的全心全意,谦虚清廉的航天品质。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这几年来,我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迅猛,速度之快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而这些成功背后,离不开那些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他们为祖国付出了自己的光辉岁月,而如今他们却两袖清风,正如出生时赤裸裸地来,长大了也空手而去。我不仅佩服他们对航天了解颇多,更佩服他们:虽然大有成就,但依旧保持自己清廉的品行。
也许他们的心也如同那些航天飞船一样,平时不为人知,但当发射那一刻,总能在星空里熠熠生辉!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5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中国空间站“航天思政课”观后有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思政第一课观后感12-17
202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12-20
中国机长观后感12-07
【热门】中国机长观后感12-04
《中国女排》观后感12-22
中国机长观后感【热】12-20
中国机长观后感【热门】12-14
在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14
中国机长观后感【荐】12-11
典籍里的中国的观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