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观后感

时间:2024-11-18 22:45:30
百鸟朝凤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鸟朝凤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1

  唢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乐器,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焦师傅说的,不管在婚丧嫁娶中闹闹,还是人们在劳作后的闲暇之余听一段解解乏。在焦家班以及焦师傅的太太爷师傅那些年代里唢呐这门手艺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吹唢呐的是匠人,他们也有那种工匠精神,身上肩负着将祖辈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的使命。这一点也是唢呐艺人收徒十分看重的一部分,一方面看徒弟的天资,另一方面看的是德行。天鸣在被父亲送到焦师傅家里的时候,天鸣父亲见到焦师傅一时激动在递烟的时候绊倒磕伤了额头,天鸣慌忙去扶起父亲,去给父亲擦拭头上的血印,情急之下流出了眼泪。他没有听从父亲去给未来的师傅磕头,因为此时他还没有和焦师傅制造任何羁绊,没有谄媚,纯纯真真,而父亲才是生命中值得流泪的人。这一幕焦师傅看在眼里,表面不动声色的他也许在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后来焦师傅并没有急着向天明传授唢呐技艺,而是让他一边练习枯燥看似没什么用处的基本功,另外让他下地干活慢慢磨练他。焦师傅让天鸣用芦苇从河里吸水,天鸣没有达到师傅的要求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挨了师傅的冷眼。我想这一点是在焦师傅的预料之中的,虽然表面冷酷,可在心里是开心的。在后来天鸣在下雨天还在河边用长芦苇按照师傅的要求吸水,师父师娘找到他后,焦师傅立马把雨披穿在了天鸣的身上又把自己的斗笠拿下戴在了他头上。他对待天鸣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孩子是有犯错的时候,这样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严,以后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定父亲所教导的为人准则。 比天鸣晚来几个月的蓝玉在唢呐上的悟性更高一点,头脑也更灵活,可最后还是被师傅狠心赶回了家。从蓝玉割麦子和抽烟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蓝玉并不是焦师傅所寻找的传授看门技艺的人选,而且后来他自己也说了,他是那种做事没有恒心的人,如果让他接班唢呐早都完了。

  在焦家班成为游家班以后,时代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几十年几百年都不曾发生过的。这种变化是中国近几十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外来文化的侵入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在这种疾风劲雨中发生着变化。会吹凑唢呐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当上唢呐班主也不再是祖坟冒烟的幸事。前人留下的规矩逐渐被践踏,昔日备受敬仰的唢呐匠人接的活难以维继生活。一场与西洋乐器的比试以家当被砸流血结束,大寿台上扭腰的女子揭露了乡村人们缺乏教育和文化认同的不争事实。现在的乡村无论从人到事由内到外都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唢呐的悲鸣声告诫我们正在失去前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昔日职业的游家班匠人奔走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再次将这群人聚集在一起演奏一次百鸟朝凤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焦师傅走了,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唢呐的老艺人走了,只有天鸣一个人为他吹响了唢呐,唢呐声婉转悲怆,回响在山谷河流上空,宣告了那个时代的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沉思……

百鸟朝凤观后感2

  在一声声如泣如诉的唢吶声中,影片结束了。百鸟朝凤,凤就是殉道者的化身,捍卫和守护着光明和希望的灵物。只有凤凰才会涅盘,重生的便是他的徒弟。焦三爷走了,孤零零一座坟迎着余辉,百鸟朝凤就下了,唢呐才能继续着它的生命的光辉。我想这就是好的影片的特点吧,它总会给观者留下思索体会的空间,让人从中感悟到灵魂深处的一种东西!

  唢呐是本土乐器,它本是先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能抒发自身情怀的工具,与那土地上的人们精神息息相通,见证表达着那块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更是人们精神价值的一片守护地。如影片中所言,“百鸟朝凤”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听的',所以当查家子孙用高价请求焦师傅给其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父亲吹“百鸟朝凤”时,焦师傅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四个姓氏人家全挤走了,德性不够。而当窦家请唢呐班时,焦师傅主动提出要给窦老爷子吹“百鸟朝凤”,原因是老爷子生前“抗过日,打过土匪,领人修大坝时被砸断四根肋骨,称得上德高望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唢呐班已是那土地上传统价值体系的坚守者——以德为重,而不以金钱权势论英雄。而学习“百鸟朝凤”的人也必须是人品好。

  在我眼中看来,这部影片是借唢呐,展示人伦道德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一种坚持的“匠人”意识。就如同焦三爷在选徒弟时候,其实对幼年男主角是不满意,可是因为看到他在父亲摔倒时,流下了眼泪,师父感觉到了他的善良,这才收他为徒。影片中的焦老爷子,就是拥有此种情怀的艺术家,匠人之所以成为匠人,必须具备一种热情,和普通劳动者不同的是,无论你富贵发达还是穷困潦倒,仍然会为你的手艺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当今社会,所有的技能都是围绕着“有用无用有钱没钱”而进行选择,所以,影片中,对那种匠人精神的坚持,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在选接班人时候,他选择了天赋平庸,但天性善良,做事耿直的男主角。因为焦三爷明白,心系一处,无事不成,这是匠心,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能把唢呐技艺给认真坚持传承下去。

  虽然最后传统的匠艺化作一纸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太多的遗憾;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书页上的记载蕴含了无尽的惋惜;在这一刻,我想起了北宋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百鸟朝凤》已成绝响,街坊巷陌再无回音。传统文化是否正在没落,匠人精神是不是早已没有人记得?但仍有人坚守着,有人传承着,有人喜爱着,不会灭亡,因为它在很多人心里活着。

百鸟朝凤观后感3

  《百鸟朝凤》是吴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都认识这个导演吗?先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追悼会上说,吴导演的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除了拍摄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导演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安推荐《百鸟朝凤》 :希望大家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吴主任,我想你可以安息了。我们都非常感谢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支持这部电影,但在李放下跪事件之后,看这部电影真的很迫切。我不希望一代宗师的遗产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吧,不辜负期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到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定到背景音乐,都无懈可击。一言以蔽之,故事以唢呐在黄河沿岸土地上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

  唢呐是唢呐匠的基础。唢呐从来不离口,盛则衰。电影在引导情绪方面太聪明了。

  徒弟和师傅聊天说唢呐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本有点伤心。但大师却以这二十年收藏的酒为媒介,奏出了一曲极其欢快的曲子,并以一句唢呐不是给别人的,是给自己的作为结束语。然后他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剩下的十秒钟悲伤的感觉更强烈了,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唢呐文化正在衰落,它在没有任何观众支持的情况下与管弦乐队对抗。双方有肢体冲突。老师和爸爸拖着病体掀翻了桌子,留下一片空白,只弯腰捡起被踩烂的、认不出来的唢呐。这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请了一个短裙豹纹女和一个电吉他鼓唱歌。坐在电影院,他忍不住笑了。他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抢购几十万个包包。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把无知当乐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大的礼貌就是送走最善良的人。唢呐队一盘散沙,老师和爸爸都很无奈,老了。唢呐带血吹,难以维持。交给弟子,回荡着鼓声。深深记得那一幕,老师父亲的嘴角沾满了鲜血,手边的.鼓点依旧不变。他看着年轻的学徒把鸟吹到凤凰身上,眼里露出宽慰的微笑。那一刻,除了悲伤和悲壮,失败是固定的,但我努力挣扎,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了一根稻草,以为自己可以保命。

  当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队上场时,我忍不住希望能找到原队。至少这种坚持是可以很好安置的。可见两兄弟的手指被电锯伤了,彻底告别了唢呐;三位师兄患了严重的尘肺病,无力供养。你能怪谁?母亲病重的家庭?还是三个要养家糊口的师兄?只是因为奇怪,所以很重。

  最后老师父亲的坟前唱了一首歌,两代人南北走向。主人公脸上的那滴泪是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是遥远的希望还是垂死挣扎?所有的空白都是给自己的。

  就是这样,它没有让我哭,但是它用绝望浸透了每一个细胞,它没有想就散了很久

百鸟朝凤观后感4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这部影片整体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思和回味,影片开始像儿童音乐励志题材那样,影片以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著名男演员陶泽如饰演)为线索,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老人,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从父亲带着磕头拜师,到焦师傅的一身傲骨,并不待见,再到用麦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以及我们看到天机智聪明的师弟蓝玉登场,不难看出,游天鸣学艺是如此之艰难,然而,焦师傅并没有选择更有天赋的徒弟蓝玉,却选择了重感情的游天鸣,这种选择,让我在此时就感受到了唢呐艺人对信念的一种坚守,也流露出对人、对事物、甚至对情感的一种坚守的倾向,却在刚刚继承了师傅衣钵,以为从此可以飞黄腾达时,却出现了西洋乐队击败唢呐,经济诱惑,西方思潮,蠢蠢欲动的不安的心,让人不得不去沉思,中国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从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来看,聚焦了乡土音乐人的兴衰,但我们又看到小孩吸水时的搞笑场景,乐队不得不东奔西走的窘迫处境,再听到耳边响起生猛的粗口,看到在存亡危机之时,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瑰宝的尊严,而扬起拳头进行抵御的群殴,这些镜头,让我感到有冷幽默。再听到高亢的、有力的、穿透力超强的民俗唢呐配乐,仿佛是调好叙事的节奏,镜头在剪辑中完全看不到拖泥带水,我们很快就沉浸其中,编导对人生、对时代、对社会思潮变革的深刻感悟,执拗的傲骨精神,用艺术的内涵和文化的深度,来打造这部作品,一代匠人的独具匠心,着实是一部经典的言志力作。当然,我们看到的有对中国传统古老艺术的感怀,也有无奈,无奈于时代的变迁,不管是文化的变迁,还是社会动向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在人们心中、生活中的变迁,实则在向我们启示人生,在人生的`每段路途中、每次选择中,我们不得不沉思,我们每个人的坚守是什么?问问自己的内心,坚守在哪里?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有一句影评写的特别好:电影最后《百鸟朝凤》敬送的不只是师傅,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

  非常感谢加勒组织的这次观影活动,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情”,父子情、师徒情、兄弟情,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匠”,我想到了加勒的企业文化,不造假,不作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情感的归依,心灵的寄托,当我们忠诚于我们的坚守,忠实于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内心已经被自己感化了,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致高点,还有什么追求胜似于此呢?

百鸟朝凤观后感5

  观看完《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游天明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的事情,在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游天的严厉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吹奏唢呐,将唢呐传承下去,而父亲对游天明去学唢呐的初衷是在那个年代学好吹唢呐可以光耀门楣,也可以养家糊口。

  殊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下,在农村的这种红白喜事上,唢呐渐渐被淘汰。但我们对唢呐的传承不仅仅是它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这门乐器,而是一个对传统民乐的继承精神和认同感,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影片也是围绕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展开情节描述。

  《百鸟朝凤》出自《唐书》及《太平御览》,百年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在死后享有这首曲子,影片中有三处是关于吹不吹百鸟朝凤演奏的问题,第一次是给一个不好的干部,他的.家人哀求焦三爷为其家父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在那个年代,焦三爷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因为那个人担不起这首曲子,他的家人也被狠狠的打了脸。第二次是一位好干部,焦三爷当着很多人的面总结了这位干部的毕生,此等德高望重之人担的起这首曲子。第三次则是游天鸣对师父焦三爷献上一首百鸟朝凤,在影片的最后,焦三爷的魂魄伴着这首《百鸟朝凤》向远方走去,焦三爷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对唢呐的热爱和对唢呐传承的决心。

  影片中还有一处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节,在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一户人家在丧事上既请了西洋乐队,又请了民族乐队,当然,那个时候的中西方文化还没有融合,结果两队人马就打了起来,这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唢呐匠,吹唢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天明刚开始学的时候一直在吹芦苇杆,我有很大体会。也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吹竹笛的时候,每天只能吹笛头,吹响才能练指法,其中的艰辛非常了解,努力就会有收获,游天明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继承焦家班发展为游家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游家班最终还是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一大遗憾,但也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些较之传统,落后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成为宝贵的遗产,若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也只落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

  关于此影片,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对于人情世故,影片中讲述了师徒情,友情,父子情,着重突显出了师徒情,天明对师父的感情已与父子情相同,他对师父的爱就像对唢呐的爱,以及与蓝玉的友情。

  第二,关于唢呐。唢呐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以声音高亢著名,但渐渐也不符合大众潮流,所以对唢呐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第三,对于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在唢呐名曲中的地位固然很高,但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拘泥于传统,将它推广给大众,让它更为流传。

百鸟朝凤观后感6

  《百鸟朝凤》,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其中讲到了两代唢呐匠为了唢呐艺术的传承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诸多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个是,主人公焦班主选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个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内心和做事的态度。看到父亲摔倒会流泪,练习吸气时的卖力,割麦子时的脚踏实地,为了守护唢呐险些被烧着等细节,这些经历也为游天鸣练就一身好本领打下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做事情稳扎稳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轻时,选择了好老师,就选择了榜样和事业。在年老时,选择了好学生,就选择了未来与传承。焦班主用慧眼选择了好的继承人。在当今迷乱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选择。

  第二个是,焦班主对艺术的追求。爱到骨子缝里去,爱到心里去,爱到自己为了唢呐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护着艺术。他说,时刻记住,唢呐是为自己吹的,不是为别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坚守着对唢呐艺术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后,吹起唢呐时的如痴如醉,炽热的心在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事业。我想,他们虽不是物质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确实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唢呐艺术之路也是一种事业。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用一生的时间在追求,在呵护,在进行最后的奋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终结。甚至,在最后要离开时,还想到为下一代人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试想,我们任何人不都在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吗?我们对于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能不能爱到骨子缝里面去呢?为了事业,不顾一切苦难和阻挠,放下个人的成败得失,能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一颗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业,将来又有何事不可为之?

  第三个是,中西文化的对抗。电影里的.唢呐,代表的不止是唢呐,更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当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思想,当现实的压力不断袭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是坚守,还是放弃?随着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们民间优秀的艺术又将何处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渐离去,发现我们成为社会真正主力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又能见到多少?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继承,那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痛,也会成为代代人的痛。没有继承,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文明。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当下美好的艺术,让其在现在以及将来发挥他们璀璨的光芒。一个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鲜活。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民,凝聚起来,众志成城,为了艺术的继承,为了艺术的发展,共同奉献和努力。希望将来有一天,生态长城建设起来了,在长城沿线的大讲堂里和大剧院里,我们都能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悠扬美妙、无与伦比的演出。

百鸟朝凤观后感7

  一个叫”方励“的人,为着“百鸟朝凤”多排片,居然给全国院线下跪,震惊全国,也震惊了我!我为他对中国电影文艺片的这份虔诚而深深感动。当日我买到夜场的票,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发表一则微信。

  这些年,一些有良知、有追求、有责任感的电影人迷盲了,中国电影市场以400亿票房位居世界第二,可是除了商业片大行其道疯狂敛财外,浩浩荡荡的现代化电影院线,再优秀的文艺片也难得一席之地,常常处于被冷落,被排挤,被虐待的尴尬境地。“百鸟朝凤”就遭遇了尴尬!

  吴天明导演最后的遗作“百鸟朝凤”就是,过去一周院线排片不到1%,而且都被挤出黄金时段,眼看档期快结束,票房几百万,距离投资人收回本钱还差600万。无奈之下,制片人方励惊人一跪,求院线多排几场。这一跪惊动了很多人,触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我这个关注中国电影的普通观众,我们有良知,有强烈的意识支持中国优秀电影!

  在同一档期,一部【美国队长3】在院线居高得宠,七天就卷走中国人8个亿的真金白银,可是“百鸟朝凤纵然好评如潮,却没有基本的排期,更不要奢望票房了。我们就那么崇尚美国大片吗?我们就那么舍不得花钱看自己的电影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坐视中国优秀文艺片被排挤和冷落?不可以!

  昨晚(5月13日)我买票去看了23点的夜场,深夜一点才回家。33元的影票,我觉得这电影票钱给的太少了,不足以体现这部片子的价值,如果不是网购,就是原价让我买票,哪怕是100元,我不会觉得冤!

  “百鸟朝凤”非常好的一部电影,讲的这样一个故事,800里秦川,两代人为传承唢呐民间艺术,顽强地坚持付出代价,让我们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濒危,抢救之急,传承之难,令人心痛。这样的好电影不仅是正能量,而且于民族文化发展,有深刻意义,大家都该去看,而且非常好看!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审美,也应该有基本的.良知,要支持真正优秀的中国文艺片!

  我看的夜场电影,也许与方励的那一跪有关,他唤醒了我们的责任意识。这场电影人很多,接近半场人,整个过程人们都肃然起敬,鸦雀无声,终场很多观众缓缓起立,慢步离场,眼睛里含有泪水!我想不要只怪院线,他们是商人,难免只看票房!中国电影发展,俺们观众有责,我将自觉当好中国文艺片的坚定支持者,一直会坐在观众席上!吴天明走了,张艺谋、贾樟柯们加油!我们是你们的铁粉,不会变心也不会掉队!今天听新闻,方励一跪,得到响应,今天全国院线排片达到2.4%,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去看看,就当是给吴导献了一束花!值得!

百鸟朝凤观后感8

  来说说我的观后感,一个农村小朋友起初背负着父亲年轻时的梦想,拜在唢呐大师焦三爷的门下,带着懵懂,历经千辛万苦,耗尽心力,终于从师傅手里继承下来唢呐的真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大潮的席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无数次较量中节节败退,我们的小主人公自立门户的同时发现唢呐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复从前,唢呐这种音乐也已经不被人们重视,自己从小看得无比神圣并为之奋斗多年的东西,一下子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失去了所有的重量。在影片最后几分钟,有这么一个场景,大城市里,一个老唢呐匠坐在路边吹唢呐,面前放了个缸子,两个小姑娘路过往缸子里丢了几枚硬币,扬长而去,听都不带站那听一会儿,这一幕被主人公看在眼里,觉得这是整个电影最刺眼的'地方,讽刺的太狠了,如果说的直白些,那些还抱着唢呐苦苦坚守的匠人在这个充满商品经济的社会大潮中跟乞丐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你问我,这个故事好不好看,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了,如果从大部分人推崇的情怀上说,其实真的就那样,如果说这是一种情怀,倒不如说这是对现实文化的讽刺,从整个电影的叙事来看,反正我没有感觉出拍摄这个故事的人们对唢呐这个文化的有多么浓烈的感情,甚至百鸟朝凤这个曲子都没有在电影中完整的出现过,以至于看完电影对这个曲子毫无映像,而且在几处感情比较激烈的地方背景音乐用的也是弦乐而不是唢呐,这不是讽刺又是什么,唯一有那点意思的地方就是焦三爷喝醉了吹奏的那一段还算有那么点儿感觉,焦三爷拿起一支唢呐口齿不太清楚的介绍着,这是他太爷的太爷的太爷传给他的,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唢呐背后会不会有一些故事,贯穿整个电影的那首曲子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然而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提起,我只看到焦三爷那一箱子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唢呐在影片中匆匆出现过两次,我个人觉得一件东西,一首曲子,能流传下来,必然它的经历,有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意义,人们要传承的是精神,是文化,而唢呐正是这些东西的一个载体,人们才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坚守着,否则为什么搭上那么多感情与精力去坚守一个冰凉破旧的物件呢。

  所有说从情怀这个角度去看,看完此片,你依然不了解唢呐,也只是很同情那些苦苦支撑的唢呐匠人,如果在现实中偶然听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你也估计不会听出来这就是那首百鸟朝凤。就更别说看完此片会哭晕在电影院的座椅上了。

  最后,我还是建议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看,你可以不抱着要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传统文化这种感情去,换个角度,或许也能发现其他的一些东西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9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与认真!

  严冬渐近,今日的加勒却没有丝毫寒冷,天气有着丝丝暖意,刚刚迈进十二月份,为了让公司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加餐厅观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一首大哀的曲子,有着它应有的意义和重量,除非是德高望重和品行出众的人才受的起。焦三爷,百年唢呐的传人,整个无双镇唯一一位会吹奏百鸟朝凤的艺人,一生都在为唢呐的发扬与传承而努力。在为唢呐挑选传人的时候,面对天资聪颖的蓝玉和资质平平的游天鸣,焦三爷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作为艺人,技术自然要超群,更重要的是德行和一份不服输的毅力,游天鸣,尽管父亲当众殴打他,他心里却没有丝毫怨恨,当父亲摔倒时,依然留下了心疼的眼泪,这也是焦三爷为什么把他作为唯一传人的原因。游天鸣不服输,有一份常人不具备的毅力,为了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就算下大雨也要在河边用芦苇杆吸河里的水。

  焦三爷的心里装着唢呐,唢呐就是他最高的信仰,作为焦家班的班主,徒弟成群,却依然自己下地干活,这样的一个粗人,对待唢呐却细致到极致,唢呐放置有序,一尘不染,不辞劳苦的亲自带徒弟到树林中听鸟叫,并依靠自己的.技巧和鸟做出互动,实在是粗中有细,他在传授给徒弟唢呐的时候,交代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唢呐离口不离手”。工匠精神在焦三爷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来到加勒,在大厅书架上看了一本书,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与认真。加勒,母线行业的领导者,有着独特的责任与分量,在加勒这么长时间,从公司领导到车间技工,隐约看到了焦三爷的影子,普普却不平凡,严谨的制造过程以及细致的质量检查,一步一步推动着加勒走向国际,更为重要的是,加勒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不造假,不作恶”,一步步引导加勒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加勒,工作之时,处处充满细节,钣金组可以在仅有的条件下把材料加工到0。01毫米;包排组细致认真,仔细加工每一个零件;装配组团结有序,组装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很严谨。每个人都在为加勒做着自己的贡献。还记得销售部吴总说的一句话:我们销售部不会让加勒每一个人的努力白费。朴实无华的话,表示大家都以加勒为家,公司只会越来越好。

  与电影中唢呐所不同的是,创新设计为加勒的发展添加了活力,公司没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就停滞不前,满足于现在,相反的是公司每一到两年就会出一代新产品,就好像一位正在丛林中探索的年轻人得到了一把趁手的刀一样,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前进。

  仅希望加勒的每一个人都能以焦三爷为榜样,以工匠精神为指路明灯,做好本职工作,大家一起为加勒的未来而努力。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加勒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相处融洽!加油!

百鸟朝凤观后感10

  “无双”者,唯一也,表示此地的绝无仅有。如果这地方真实存在,那是标本,是活化石;如果出自虚构,那就表示创作者下一步要一本正经地“微言大义”了。

  无双镇,有金、木、水、火、土五座村庄,村庄以中华文化里代表性的“五行”来命名。五行,连同无双镇所在的座标——黄河岸,这些都是指向明晰的符号。

  符号中间所簇拥着的,是象征故土和传统的唢呐。

  调子起得高吧,可是——

  焦三爷吸烟袋锅,拒绝吸纸烟,但不知他是否知道,不论土烟、纸烟,各式烟草归根结底都是美洲的舶来品,传入中国不超过500年;

  焦三爷珍惜唢呐的传承,将唢呐与黄土地系于一体,要和西洋铜管乐器打擂台,但不知他是否知道,唢呐又称“苏尔奈”,外文音译词,系金元时代自阿拉伯、波斯传入中国,至清代才开始流行。

  至于在电影里用来臧否人物的《百鸟朝凤》,自电影开篇起,神秘感爆棚,仿佛终极杀器,但当它悠然响起的时候,背景乐中却仍须佐以西方管弦。

  于是,主题里“微言大义”的表达,似乎立不住了。

  中国三百六十行,行行追求神秘感,要挂靠祖师爷、要附会世外神仙,比较典型的是中国武术,达摩老祖、张三丰,外家则佛门少林,内家必道家武当,是往宗教化的路子上越走越远。

  然而出了个徐浩峰,拍《倭寇的踪迹》,拍《师父》,跟拍《一代宗师》,以人文与考证化解宗教味儿,于是和从前不一样,让功夫电影有了厚重的格局。

  但也不能就此说,把道光年间唢呐拿出来摆弄的《百鸟朝凤》格局就不高。

  起码前半部分,故事是知收敛的,虽然观众在看这种电影的时候本能地喜欢哭,但好在电影并没有向“乐而淫、哀而伤、往而不复”的道路上去,这是老导演的功力所在。

  前半部分两个小孩儿学艺,像《孟子》里弈秋故事的变体,但起承转合,并不程式化,甄选弟子的道理,让我们看到老辈人的苦心和智慧;后半部分,唢呐手艺的传承眼见不成,又因故事格局所限,剧情略微转向煽情,然而在申请非遗的信息、年轻人西安城中的见闻里,及时刹住。

  于是电影所讲述的,归根结底就成了焦三爷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抗拒,抗拒当然有对有错,但不论对错,都能成就一个精彩的故事。

  焦三爷以“抗拒”为主题的故事值得尊敬,可是,主观上对抗拒的歌颂,客观上却又变成一个镇子的“开化史”。

  接下来,写一下我最想写的.——

  制片人下跪、文艺片式微,一整套话题让《百鸟朝凤》获得相当大的关注。

  然而该不该将它当成一部“文艺片”,这是我无法解答的,但是影片本身,却是迎合的产物。

  对传统和乡土田园的歌颂和向往,实际上是当下属于城市主流消费群的政治正确。君不见,以传统为旗号的“国学热”、弟子规在甚嚣尘上,官媒在讨论恢复乡贤和宗法,往年博士写的哀悼乡村变迁的“回乡日记”大热,当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论调遭遇以某年轻意领为首的群哂……于是,一部《百鸟朝凤》的出笼,赞歌于唢呐及其所象征的事物,这不是迎合是什么?

百鸟朝凤观后感11

  焦师傅的灵魂转身沿着山间小路走远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影片将要结束了。唢呐的声音还在空中飘荡,片尾曲却已经响了起来。

  接班人徒弟头回出师回来,与师傅把酒谈心。焦师傅兴起之处,演奏了一首轻快的曲子,昏昏沉沉地说了句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所谓唢呐与人合二为一,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唢呐已不仅仅是一枚乐器,它早已深入骨髓,与人的精气神渗透在一起。至此,人通过唢呐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正如电影中演奏的高潮“百鸟朝凤”一样,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它带领人们回到过去,去找寻一种可能早已淹没在时光尘嚣之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来自于远古,它叫做根性。

  焦师傅也算是一个眼光毒辣的老师傅了,他一早就看出小徒弟蓝玉的天资聪颖,所以当他目睹小小年纪的蓝玉吹气顶羽毛,一口气喝光瓜瓢里的水,发力吐水扑倒了一米开外的木板时,他没有像天鸣一样惊叹一声,而是转身走入正堂,轻轻地丢出一句:“留下来试试吧。”没有对这种天赋异禀的徒弟格外照顾,这也是聪明师傅的厉害之处。就算自己的老徒弟看到了蓝玉的精彩表演之后,大加赞叹,焦师傅最后还是决定选了天鸣为最终的焦家班班主的接班人。因为与唢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三爷深知唢呐精髓传人的必备素养。人品与艺品,一样都不可缺。后面因为时代新潮的涌入,由国外传入的洋乐队渐渐取代当地唢呐匠的局面之时,几乎只有天鸣一人还坚持着不能丢掉唢呐这门绝活,他一直兜着师傅的训言“不能让焦家班的唢呐消失”。

  后来,文化局局长带来了一个消息,希望天鸣带领着游家班成员再次演奏“百鸟朝凤”,为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资料准备。

  我坐在屏幕前面一直等待着他们能重聚一起,录好音频。可是随着天鸣陆续找到之前的成员,看到他们的现状。二师兄有了工伤,被电锯锯断了一根手指;三师兄因长期在石棉瓦厂工作,时不时会咳嗽不止。看到这些时,天鸣内心知道,之前从师傅手里传下来的游家班,是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街头,蓝玉,天鸣和他妹妹一起走在修复的城墙上。蓝玉提到,他想自己组建一个古建筑修复队。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位唢呐艺人的演奏声。几位女子路过,给唢呐艺人面前的碗里丢了些许零钱。天鸣一行人望着发呆,镜头拉远。

  随着时代的迅速变迁,没有人能预见以后的以后,一切有关老的东西,老地方,老物件,老技艺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有些满怀深情的期盼总还是挥散不去的。比如最近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离不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与节气相关的诗词,风景与物件。

  回归电影本身,故事的最后,只给观众们留下了一个渐行渐远的焦师傅的背影,和漫天飞舞的唢呐乐声。我想,看完这部影片的观众或许应该是沉默不语的,因为有种情绪会堵在心间。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在平静的人群中激起强烈的心波,而无法马上用言语表达出来,那它大概可以列为优秀电影之列了。

百鸟朝凤观后感12

  朋友推荐,周末看了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

  影片故事情节平铺直叙,人物形象朴实生动,画面优美且真实自然,不愧是大师的精心之作。看了以后如饮甘醇,回味无穷……

  该剧5月6日上映以来叫好不叫座,电影人方励情急之下跪求院线周末予以排片,引起哄动,才有了周末2700万的票房收入。

  戏内戏外都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戏内焦三爷身上体现出的“匠人”精神尤其让我记忆深刻

  影片通过两代唢呐"匠人"的坚守,深刻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冲撞,用唯美的画面展示了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西北田园风光以及黄土文化的内涵,形象地表现了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北农村普通人群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信念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焦三爷是具有中国"匠人"精神的代表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坚定的信念。执着与热爱是信念的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门精湛的技艺是需要沉心历炼的,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苦,更有心智的磨。"我学徒的时候饿过三天肚子"。天鸣日复一日的在河边用芦苇竿吸水,都说明了心浮气躁是注定成不了"匠人"的。既便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活儿"越来越少,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焦三爷仍然坚信:"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至死仍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爱徒的一曲《百鸟朝凤》高度褒扬了师傅平凡又壮丽的一生,也让这个形象永远驻留在观众心间。

  其次是坚守职业操行。火庄村长去世,孝子贤孙一大片齐刷刷跪倒在焦三爷面前,要求吹一曲《百鸟朝凤》,并明示钱不是问题。焦三爷决然摇摇头,他的神情中分明写着:"德配其位"是祖宗留下的共识,《百鸟朝凤》只可奉给可以享用的尊者。金钱、权势、地位甚至乡情都是不可凌驾其上的。职业是人们生存的手段,操守是职业的生命。古时候有"不愿为三斗米折腰"的贤达隐士,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恪守着祖先的传承!

  第三是择徒授业有要求。师傅收徒弟"才"为基本,但焦三爷不以天赋和技艺高低为唯一标准,他更看重的是德行的大小。蓝玉有天赋,上手也快,刚来不久就经常被师傅带着"出活儿",所以不长时间就"大小活儿都可以拿得下了,收拾收拾明天可以回家了"。反观天鸣吸了多长时间的芦苇竿,饿了多少回肚子,受了多长时间的冷落才开始触碰到唢呐学鸟叫??及至焦三爷要将他立为传承弟子时才深情的告诉缘由:"娃呀!你大跌倒吋我看到了你眼角溢出的眼泪才收的你呀"。据此也断定了这个后生是可塑之才。愈是寄予厚望就愈发严苛要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损其心智,无所不用其极……因为他看准了的人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意志和信念。

  匠人,历来是每个民族的脊梁,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财富。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社会如何变迁,只有拥有了无数像焦三爷一样的匠人,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会更加富强。

百鸟朝凤观后感13

  《百鸟朝凤》是一部经典的传统片,讲的是关于唢呐的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影片中有许多场面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甚至热泪盈眶。

  故事的主人公是吹唢呐出了名的棒,故事开端,有两位小男孩先后拜他为师,拜师成功后又十分努力,师兄弟两个人都想跟着师傅学到唢呐匠的看家本事《百鸟朝凤》。整片情感丰富,其中有几个画面是这样的:

  第一天,大徒弟天鸣接到了师傅给他的艰巨任务,叫他上河边用竹竿吸口水,听着简单,可是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烈日当空,天鸣从白天一直练习到了晚上都没有歇一会儿,无奈的他只能回家,回到家后,师娘一看是小天鸣回来了,赶紧把饭端出来,天明站在门外,看着师傅的表情不禁感到害怕。

  果然师傅问道:“河里的'水,你吸上来了吗?”天鸣摇摇头,师傅一把把饭端走,表示不让他吃。

  学徒第一天就是这样,天鸣委屈地回屋里悄悄地哭。师娘进来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天鸣看到师娘手里还端着两个红薯给他,不禁感到温暖。

  师娘接着又说:“孩子呀,别怨你师傅,他也是为你好。”天鸣懂事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并不怪师傅。便在师娘的劝导下度过了这一天……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羡慕天明有这样的好师娘,冒着跟师傅吵架的可能还天天给天鸣送吃的,还耐心地开导他。也许是真的疼孩子吧,师娘的两个孩子命都不久,看着天明就想自己的孩子一样。严厉的师傅身边多一位这样慈善又亲切的师娘,怎能叫他不努力呢?

  在收了两个徒弟之后,也确定了下一代的继承人,就是大徒弟天鸣,因为他的孝心。而小徒弟蓝玉则被赶出了师门。唢呐由天鸣继承,天鸣做了领班人。

  可就在这时西洋乐器的介入让唢呐这门艺术有些不堪,逢有白事红事全让西洋乐器接了活儿,这也让天鸣头痛不已。有一天接活儿,师傅也去了。当西洋乐器和唢呐同时出现时,一场争斗爆发了,引发了一场打架事件。在打架过程中,一个个唢呐被踩得破烂不堪,师傅,一气之下俯下身子,亲手拾起唢呐。天鸣和其他弟子看到师傅远去的身影而愧疚。

  焦师傅的形象让我倍感钦佩,对于唢呐他是那样的疼惜和热爱。甚至可以拼了自己的性命!

  还有一次也是这样,为了让唢呐不失传,焦老师傅身患肺癌还坚持带着大徒弟,亲自找回其他子弟一同去演出。这次的演出不一样,受人瞩目的《百鸟朝凤》再现,师傅看出徒弟身体不适。便亲自演出。可是师傅自己的病情却瞒不住了。他一直坚持吹唢呐,直到嘴角流出鲜血!可是演出还没有结束,焦师傅只好让徒弟接替自己,自己则拼命地敲鼓。当他看到天鸣的认真,苍白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直到演出的最后一刻,焦师傅是用生命在维护唢呐的流传。《百鸟朝凤》代表着尊严、信念,演出不能出半点差错。就是这样一个焦师傅,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对唢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守护之心。

  影片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富有责任心的天鸣不忘对师傅的承诺,一直守护着游家班,守护着唢呐。我想,天鸣也会用自己的生命一直守护着唢呐。

百鸟朝凤观后感14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个导演,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哀悼词中说: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除本人拍摄过多部优秀作品外,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百鸟朝凤观后感。他是个率真正直的好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天明导演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贡献巨大。李安力荐《百鸟朝凤》:希望大家能够来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部作品。吴导演,我觉得你可以安息,我们都非常感激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为这部电影背书,但真正觉得刻不容缓的去看是在方励的'下跪事件之后,我不想让一代大师的遗作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了,不负所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纵使我这个外行人也看得出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置到背景音乐都无可挑剔。故事简单概括来说是以黄河边一方土地关于唢呐的兴衰,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消亡。

  唢呐是唢呐匠的立身之本,唢呐离嘴不离手,但终究敌不过盛极必衰。电影对于情绪的引导太过高明。

  徒弟与师父聊起唢呐已不复从前光景,本有些伤感,师父却以二十年珍藏的醇酒为媒吹奏了一段极其欢快的曲子,以一句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作结,随后倒地大睡,留白的十几秒悲凉之感更胜,心里说不出的酸涩。

  唢呐文化颓势已定,与管弦乐队对垒,无一观众支持,双方肢体冲突,老师父拖着病躯掀翻桌子,留白,只弯腰捡起被践踏的面目全非的唢呐。这个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八十大寿请来了短裙豹纹女和电音吉他架子鼓浅唱,坐在电影院不禁轻笑,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疯抢几十万买包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把无知当有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高礼遇百鸟朝凤给最有德行的人送行,唢呐班底支离破碎,老师父无奈年迈上阵,唢呐和血而吹,难以维持,交给徒弟,以鼓附和。深深地记得那一幕,老师父嘴角带着血,手边鼓点不变,看着年轻的徒弟吹百鸟朝凤,眼里欣慰的笑意。那一刻除了忧伤还有悲壮,败局已定,却苦苦支撑,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住一支稻草以为可以救命。

  峰回路转,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班底演奏,我心中也不由燃起一丝希望,想要找回原有班底,至少这份坚持能被好好安置。可知二师兄手指被电锯所伤,彻底告别唢呐;三师兄尘肺病重,无力支撑。能责怪谁呢?是家有重病老母的二师兄?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三师兄?就因为怪无可怪,格外沉重。

  最后老师父坟头一曲百鸟朝凤,两代人南北分走,主人公脸上的那一滴泪到底是在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到底是渺渺希望还是奄奄一息?所有的留白归自己。

  就是这样,没让我流泪,却被绝望浸透每一个细胞,不经思索,久不散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15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

  电影中两个场景触动我最深,恰好体现了这种匠人和个人的精神。

  第一个场景,是游天鸣和小师弟蓝玉在草房里睡着了不慎失火。天鸣从火中抢出了师弟的唢呐,但火势太大,天鸣来不及拿自己的唢呐。焦师傅闻声赶来,看到天鸣手中空无一物,蓝玉手里的唢呐完好无损,愤怒难忍给了天鸣一个耳光,厉声说道:“告诉你的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呢!”天鸣老实不敢说话,蓝玉见状向师傅解释到,自己的唢呐是天鸣从火力抢回来的。焦师傅听完便消了气。

【百鸟朝凤观后感】相关文章: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11-27

《百鸟朝凤》观后感10-10

(荐)《百鸟朝凤》观后感12-09

百鸟朝凤观后感13篇09-20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12-02

《百鸟朝凤》观后感12篇07-18

百鸟朝凤观后感12篇10-21

百鸟朝凤教学反思09-12

《百鸟朝凤》观后感范例(15篇)03-11

《百鸟朝凤》观后感汇编[3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