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时间:2023-07-08 08:33:01
(热)《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今天上午,在学校阶梯教室里,由从主任组织的全校教师一起观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疼,小伙伴把其看成另类的小男孩。他三年级上了两年,而每次考试仍为零分。在英语课上,字母在他眼里都是会跳舞的,他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做得一塌胡涂,老师多次以罚站、罚跪、向家长告状的方式来惩罚他,却没有任何改变。忍无可忍,校长责令其父母劝其退学。而暴躁的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和无奈,更没有任何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很有幸在新的学校遇到了一个美术老师。他长途跋涉,来到伊桑的家,和父母交流,查看他的作业和画,终于弄清了伊桑的原因:这决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因为把字母看成是跳舞的伊桑,却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学生。

  后来这位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伊桑的自信心,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我们的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或者对学习有着障碍,或者无视纪律。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一定也是无药可救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曾这样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给其补课、劝说,却始终没有找到其成为这样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一、 每颗星星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伊桑的闪亮之处是他的画画天分,在他大脑中有着无比的想象力。他不喜欢学习,却善于观察,他喜欢与小鱼、小蝌蚪、小狗亲密接触,他能把3×9想象成地球与冥王星的战斗。在他的世界里,充满着幻想与神秘。可在我们成人的思想里,却难以理解,只能把他的闪亮之亮埋没在其种种“劣迹”中。每个孩子都如一颗闪亮的`小星,尽管有的星光比较耀眼,有的星光有些暗淡,但无论得怎样,他都有其闪亮的理由。

  二、 每颗星星都要我们用心来欣赏。

  伊桑只所以让同学、老师、家长都不满,只是他在用犯错的方式来武装自已,他像只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毛发来保护自已。只是因为没有任何人欣赏他,理解他。假如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欣赏,就会给每颗星星发光的机会。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不仅要有爱心,更需要的是俯下身来,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那么无助,每个孩子都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爱。善待每一颗小星吧,从他的身上发现闪光的细胞,给予每颗小星煜煜生辉的勇气。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万里丛中一抹红,人们通常都会轻易的发现那与从不同的点红,因为人的神经总会敏感的捕捉到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猎奇吧!其实不一样之所以如此吸引眼球,是由于不一样的精髓是突变,根据自组织理论,临界点往往引起突变,这个临界点就是一样和不一样的界限,临界点之后会发生什么是未知的,所以临界点引起的突变意味着神奇,人们之所以不自觉的关注不一样,正是因为人对神奇的渴望和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天性。

  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中所有的老师都发现了伊夏的不一样,伊夏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阅读和说话。这种不一样带来的神奇,并没有满足老师们对学生的期望,所以老师们主观的选择了忽略伊夏的不一样。直到出现了一位不一样的老师尼克,他发现了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安静的伊夏。他懂得不一样的哲学内涵,坚信这不一样的背后一定充满神奇,只是还没被发现,所以他走进了伊夏,并不动声色的影响着他,最终这位不一样的神奇的老师终于发现并助力了神奇。

  同样作为老师,尼克和伊夏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做一位不一样的老师,这是神奇的开始。怎样做才是不一样的呢?当然不是另类到让人发指,应该是将教书育人发挥到极致。教书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驾驭课堂和教学,要有深刻的学科理解;育人就要先真心的关爱学生,然后充分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精彩每一人。

  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成果才是将教书育人发挥到了极致,也喊出了响当当的口号,但这也只是满清热情的教育理想,那具体要怎样实施呢?这就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研讨了。《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他通过对不一样的理解和关注,以此为切入点,真正走进学生的做法特别值得借鉴。

  首先,用爱开启心灵之门。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尼克也是先放下身段和小伊夏真诚平等的沟通,用爱心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当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而且我认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不如全心全意、毫不保留地去喜欢我们自己的学生。有目的,用技巧的'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夹生,现在的孩子们不傻,爱是自然流露,一切行事顺理成章,所以爱学生本身不需要方法。

  其次,发现并真心欣赏那些不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人间的礼物,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孩子们终将长大成人,在社会的某一位置上实现自身价值,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与陪伴,一旦哪个孩子在成长的大队伍中掉队了,在一旁陪伴的老师要及时把他拉回来,这就是老师的作用。所以老师要留心发现孩子的不一样,像尼克一样懂得不一样的真谛,然后将它作为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孩子的特长,帮助孩子搭建树立信心的平台,最终缔造神奇。

  最后,做不一样的老师,去发现和欣赏孩子的不一样吧!那些不一样的背后一定是神奇,这就是不一样的哲学内涵,懂得,教育走起!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伴随着笑和泪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地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同时也震撼着,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内涵,“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影片中八岁的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岀的水纹和倒影。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有着读写障碍症的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桑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包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童。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克的出现了。

  细心的尼克发现了他,他的孤单,他的自闭,他的.才华。他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个词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写,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错误,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其实,在我们周围,是那些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伊桑,其实刚刚,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说,那个人,就是你。”他带大家去池塘边游戏,让伊桑的才华自然显现;他说服校长让他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他用伊桑的方式教会了他读写…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桑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比赛,最终,胜出的伊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的绘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人手一册。影片的最终,即将回家度过假期的伊桑紧紧地拥住了尼克老师,这个改变他生命的人,片内片外无不潸然泪下。

  完整的看完这部片子以后,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次。不仅为睿智的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帮助伊桑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为伊桑而感动和自豪。为他渴望被接纳,勇敢的走出自闭的世界而欢呼,也为他能幸运的遇到这么一个好老师而庆幸。像伊桑这样的特殊儿童在我们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学习成绩暂时落后。那反思一下自己,我们也应该像尼克老师这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从根本处下手,提供给他们适合成长所需要的特殊条件,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们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终于放假了,今天得空观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影片中讲述了一个8岁的男孩伊夏的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

  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影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特有的顽皮可爱与自由演绎的生动真实,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孩子一样。面对如此特别、淘气的孩子有多少老师能耐下心来等待他成长?尼克老师用行动和爱践行着教育者的职责,我佩服他面对质疑的坚持、欣赏他对教育的理解、更对他对孩子的点滴付出充满敬意!

  看完影片,不禁联想起前不久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一粒一香》。文中讲作者与好友聚餐,欢饮至微醺,当捧碗起筷时,发现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不是“一粒香”,不是“粒粒香”,也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一碗米饭,米粒当以千计,若真一粒一香,细品之下,该是有千种味道,千重香气绵绵入口了。一粒一香,千粒千香,是一种怎样的`妙不可言和不可思议啊!

  是啊!“一粒一香”,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学生就应该是“一生一特点”、“一人一性格”。反思教育,我们的教育可否做到因材施教?是否尊重学生的“一生一特点”?我们总是在要求“五根手指一般齐”;我们的家长总是忽略孩子身上的优点,总拿孩子的短板同别人的强项比较,伤害孩子……

  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少一份埋怨、责怪;多一份包容、理解。怎样能真正帮助孩子从心智到学业逐渐有所提升,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应该是检验老师、家长合格与否的标准。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强行将他们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只会造就复制人偶的时代。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让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

  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长着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那单纯得脸庞让人怜惜。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喜欢天空,喜欢白云,喜欢画画,会笑嘻嘻地看着小鱼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会专注得欣赏水坑被自行车驶过溅起的水花和倒影。九岁的伊桑天真而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却有着极大的问题。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他的眼里,字母和数字时常在跳舞,他容易混淆长得相近的字词,他不会系鞋带,接不了丢出去的球,他的功课本上有很多叉叉,考试时他的思绪很发散,但成绩从来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对他失去希望,父亲也觉得他没用,同学们也瞧不起他,只有母亲爱他保护他。伊桑最终被送到了寄宿制学校,学校的老师古板而严厉,伊桑在各种压力下变得意志消沉,他对所有的事情甚至是画画都不感兴趣了,完全把自己封锁了起来。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我们能看得见他们,但是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前半段剧情,我能感受到伊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样,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时常会和大人斗嘴,宁愿承认自己不想去做也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做。伊桑,一个九岁的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从来都不关心他为什么读不好,而是一味的责备他笨,年幼的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老是学不好,于是他就用反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伊桑的古怪行为是因为他没办法有序的安排自己的活动,可是,即便知道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我也依然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地方式去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老师和孩子只能继续痛苦煎熬着。

  庆幸的是,伊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新的年轻美术教师尼库巴用笛子吹着欢快的曲子,穿着小丑装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的歌曲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美好性格释放了出来,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了伊桑的问题,并通过家访,沟通了解伊桑的情况。年轻的教师并没有放着伊桑不管,反而帮助伊桑建立自信,鼓励他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尼库巴老师用他敏锐地眼光关注着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对不完美的学生也从不放弃。他用颜料为桥梁,通过画笔与伊桑进行心灵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桑走出了阴霾。电影结尾伊桑在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颁奖的时刻,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终于,伊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信他之后的表现也会越来越优秀。

  如果说伊桑的自闭就像是给他的心灵关上了一道门,那尼库巴老师的关怀就像是一把钥匙,他为伊桑打开了心门,为他呈现了一个五彩斑然的世界。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一样,明亮而闪烁,他们需要家长老师的严格指导和督促,但是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放开旧观念,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自由的去迎接阳光的温暖,享受美好的生活,在鼓励中成长,在自信中变得更加优秀。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

  假期里领导布置观看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看之前想着无非就是一部与教学、与学校有关的电影,但任凭怎么猜测也预计不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虽然这部电影在20xx年就上映了,但十几年过去后再观看仍然给人以震撼。

  电影中的小主人公伊翔(音译)是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特殊孩子,他有着每个孩子都有的天真和浪漫,也有着每个孩子都有的热情和善良,更有着大部分孩子没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他唯一的致命的缺陷就是阅读障碍,而正是这个缺陷差点毁掉他的一生。

  在这部电影中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就是伊翔的代课美术老师尼库巴,首先我很欣赏他的教学风格,他不拘泥于正常的教学方式,以独特的形式给学生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课堂,大部分孩子在第一节课就已经认可了他。扪心自问:孩子们喜欢怎样的课堂?换个角度,如果我是孩子我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由此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喜欢有板有眼的上课,认为维持好课堂秩序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我认为乱糟糟的课堂,学生的心就飞了,怎么能学进去呢?下学期我会每周拿出两节课尝试用宽松自由的课堂来教学,在实践中出真知。

  其次我更欣赏他犀利的眼光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与其说是他有着犀利的眼光不如说他在课堂上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允许一个学生掉队,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不禁让我记起夏校长智慧讲坛《做幸福教师》中的要爱每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学困生和行困生,今年我班级的学困生和行困生都比较多,反思我自己的言行,我觉得我就和电影中的大多数老师一样,只看重的.是结果,看到的是表象,我也应该把相关孩子的每种表现都用一种研究的精神,帮助的态度来对待。

  至今仍然记得毕业第一年教的一个孩子翔翔,他属于很聪明但不按常理出牌类的孩子,举一个小事例,当时于校长教这个孩子体育,上课跑步的时候唯独他不跑,于校长很耐心的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了一句“我没有心情”。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也像尼库巴老师一样家访,多次与家长携手合作,在学校里花费耐心陪伴他,在课堂上开导他,在课外和他做朋友,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和别的孩子还有差距,但他真的进步很多。

  作为一名老师,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阶段提倡赏识教育,我很认可,电影中尼库巴老师讲的罗门岛枯树的故事提倡的也是同样的理论。我不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我认为用心对待孩子的才是真正的好老师。用电影中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让我们用心对待这些可爱的小星星吧。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7

  一个人安静的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深深的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意犹未尽之余又看了一遍。电影虽长,却耐人寻味。影片中的美术老师尼库巴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老师,也是一位善良的老师。直至影片结束,被这样的老师深深的感动着。同样作为一位教师,换一份心境看电影,自己也试着做一做和以前不一样的老师。

  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总觉得书上的文字就像跳舞一样动个不停,以至于伊桑的成绩一直是最差的,也因此受到老师的责罚、打骂,同学的嘲笑。他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他不会踢球、无法判断自己该怎么移动,他无法识别字母、他有诵读障碍。他只是爸妈的基因库相结合时不小心多加了一小段错误的小基因,不是他的错;他只是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与幻想,他的头脑不段的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的一切都倾泻在他的画里。可、没人理会这些。爸爸捏着那单薄的成绩单大肆发泄着怒火,妈妈失望的流着泪,不愿面对自己连三年级都过不了的智障般的孩子、将他转至外地的寄宿学校。殊不知这已经对伊桑的心灵造成了深深的影响,留下了不可磨去的烙印。在伊桑无助之时,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并没有像普通老师那样觉得伊桑是个差生,他通过观察、沟通,找到伊桑学习之所以差的原因。他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尼库巴老师走进了伊桑的世界,帮助伊桑走出困惑,取得成功,他是一位懂孩子的老师!

  沟通是人与人相处的桥梁。现在发现印度的电影拍的都很吸引人,这些电影里都能把人内心的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尼库巴老师在得知伊桑的.情况后,去和他的父母做了沟通。在我看来,现实的教育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学会如何与家长沟通,向他们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

  也许电影是美好的,电影中的尼库巴老师也许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如果我们都能做尼库巴那样的老师,相信孩子是幸福的,家长是幸福的,我们亦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我觉得都应该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来说,关心对他们来说是很关键的,他们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需要一个像尼库姆布斯一样来挖掘他们潜能的启蒙老师。

  看完这部片子,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需要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孩子需要时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我们不要吝惜;“孩子,我爱你”,请大声说出来;孩子产生恐惧,过来找我;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遭遇失败的时候、别担心,我会在你身边的;放心吧,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你!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敞开心扉,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田!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尤其是爸爸妈妈的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长年和父母分隔异地,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的父爱母爱少的可怜。不是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而是他们迫切的需要爱。当然,除了留守儿童,许许多多的孩子也缺少爸爸妈妈的爱,原因有很多: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经济原因……我们有这么多的孩子如此迫切的需要爱,作为老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曾经拜访过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宋老师,她把她和她学生的故事告诉了我,让我思考颇多。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林),妈妈忙于为生计奔波,他和奶奶住在一起。刚开学的那段时间,回到家里从来不去做作业,奶奶只负责做饭洗衣,妈妈很晚才回来。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宋老师告诉我,当她了解到孩子的具体情况之后,第一周,当她下班回到家,六点钟打电话小林,她说:“小林,饭吃过了吗?作业写好了吗?”小林第一次接到宋老师的电话也很高兴,他说:“吃过了,但是作业没做好。”说到最后明显声音变小了。宋老师接着说:“那老师不打扰你认真写作业了,再见。”到了七点半的.时候,宋老师又给小林打电话:“小林,作业做得怎么样啊?有没有不会的啊?”小林说:“刚才在看动画片,还没写。”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那你接着写作业吧,记得早点睡觉啊!”就这样,宋老师每天给小林打两个电话,持续了一周。到第二周的时候,小林已经能自己回到家主动的完成作业了,慢慢的电话数量从两个变成了一个。只要最后提醒小林整理书包时别忘了一些作业和学习工具等。小林的进步非常明显,在课堂上开始举手发言了,有什么心事都会和宋老师说。我想,宋老师在小林心中已经不止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个妈妈。师生在心与心的互动中彼此走近,打开心房。

  很多老师会认为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不去管他,作为老师再怎么去做也改变不了什么。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其实很多,教师清晨给学生上学路上的一个微微笑意,可以使得孩子们对新的一天的学习充满希望;教师在晨读课上的激情领读,可以带领孩子们更加激情的诵读,为一天的学习奠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意识又不露声色地对调皮孩子的提醒,可以使得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进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教师在课间和孩子们的亲近交流,俯下身和孩子谈谈心里话,或许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教师在放学时间对孩子的声声告别,或许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校是一个温馨大家庭。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颗小星星,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使得孩子得以发光发亮太阳,就让我们身上闪射出那一簇簇光芒,照亮孩子的心灵!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9

  开始喜欢上印度电影,是在看了小妮子介绍的《三个傻瓜》之后。接下来看的《未知死亡》和《风筝》也让我对印度电影印象深刻,所以今天三姐要推荐的依然是印度电影——不过并不是爱情片——《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继《将爱》之后的另一部让我落泪的电影,故事就留给你们自己去看,我要说的只是,一个8岁的小演员,将小男孩的调皮、可爱、恐惧、绝望、无助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觉得很佩服。而男演员阿米尔·汗的笑容也一直是我喜欢的,有一种阳光般的温暖。影片要表达的或许是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是地球上的星星,我们不能让他们陨落??但其实它要表达的内容似乎又不止这些:父母的关心、一位良师益友、一个互相帮助的小伙伴,或许对于一个孩子的童年来说都极其重要的。

  故事是感人的,当妈妈翻开 “被孤立的小伊桑”时;当伊桑在新学校无助的哭泣时;当他制造出的船缓缓滑向对岸时;当他落寞的躲进人群;当他在半夜系好鞋带时、衣者整洁的'来到小湖边;当他认真的坐在角落画着自己的画时;当他的画拿了一等奖时;当他看到老师的画画的是自己,当他哭泣着扑向老师时??我都会轻易地被他的情绪牵动。

  我们总是容易看着别人的童年,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当然,我们都是大多数的普通人,不会有过人的智慧,自然也不会有过多的烦恼,但是,这部影片更告诉我们,作为早已长大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孩子,像星星一样的孩子! 印度电影的特色出了惯有的歌舞外,长应该也算吧,大部分都要接近3个小时。但很多时候,它的情节都是逻辑严密的,不会有太多多余的镜头,所以印度人还是在很用心的做电影的。

  最后节选部分台词,是我喜欢的几句:

  “学校之外是一个残忍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往上爬 人人都想拿第一 医药工程、营销??没有事不让人难以忍受95.5、95.6、95.7%都是逆天而行是吗?想想,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可是没有什么人是因为把手指弯曲或者拉长儿下地狱的,继续,即使指头断了也不能停”

  “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你干脆养赛马啊,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那还不如招童工。如果孩子承担不了这重担呢?他们应该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手指尚且长短不一??”

  “关心,非常重要,它有治愈的力量,是治愈伤痛的良药,孩子会感到自己有所需要时而一个拥抱,或是一个亲吻,以示自己的关心。孩子,我爱你。如果你产生恐惧,过来找我,当你收到挫折的时候,遭遇失败的时候,别担心,我会在你身边的,放心吧!每时每刻的关心,那才是真正的关心。”

  “所罗门群岛的故事:在所罗门群岛上,当住民需要一片森林来耕种的时候,他们不会把树砍掉,他们只是简单的站在树的周围,冲着树狂喊,来诅咒它,大约几天以后,那些树就会自己死掉了,他们自己死掉了”

  艺体中心 代晓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

  根据老师的推荐,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说实话,有些课,我一上就想睡觉,真希望能早点下课;但也有一些课,老师上得妙趣横生。如果世界上多几位像拉姆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该多好呀!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1

  《地球上的星星》中小主公伊桑最后在操场上笑着、跳着、游戏着的场景让我和许多观看的老师都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尼库巴老师的观察、家访、辅导以及专门为伊桑举行的绘画比赛,他那从内心里为孩子的处境而难过的情形,他在校长哪儿为孩子争取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的智慧与耐心……无不感动着我。这部影片中的伊桑刚开始的处境是那样令我们同情,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动作不协调,能及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的挖苦、同学的讥笑、母亲的不理解、父亲的打骂……使他成为一个孤独的、可怜的孩子。有幸的是他遇到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又具备高度的教育智慧的尼库巴老师。

  而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也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饱受着同样的痛苦,又有几个能得成年人的同情、理解与帮助呢?实际上我也很同情伊桑的父母与前几任任老师,不能不说他们不爱孩子,只能说他们在以无知的'方式在“爱”着孩子们,就像孙云晓教授说的那样,今日世界有上万种职业,几乎都需要持证上网。譬如汽车司机,没有驾驶执照是不敢上路的,即使有驾照,一旦违章被警察扣了驾照,也只好乖乖呆着,有车也不敢开。于是,我就万分纳闷,做父母几乎是人世间第一艰难而复杂的职业,为什么就不需要任何执照呢?怪不得许多孩子有问题,原因之一更是父母“无照经营”的结果。呼吁父母持证上岗,眼下似乎是个浪漫的想法,但我敢预言,这迟早将成为一项法律的规定。

  说实在话,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无能。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伊桑”,他在学校上了两年的学前班与一年的一年级,三年时间老师们没听到孩子说一句话。有的教师说他一定患上了孤独症,但这个孩子的眼神又是那样的灵动,如果你能给他一个温馨的、微笑的眼神,他也会以同样的眼神来回报你的。虽然这个孩子入学前我和语文老师就已经了解他的情况,在学业上对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还能抽时间适当的关心鼓励一下孩子,但是他还是那样地惧怕上学。班里还有两个孩子学习比较困难,他俩还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如上课小动作多,好多孩子都有这样还不算什么。还有两特点,一是他们俩个都是字写得很大,不管老师和家长怎样教,就是写不成正常的大小,总是把一个大大的田字格撑得满满的甚至是出格;二是他们俩个上课时总是咬东西(如衣服的领子、笔等)或者是吮吸手指头。其中后者好像是婴儿在1岁半之前的“口唇期”所具有的特征。可悲和痛苦的是,作为他们的老师自己也看出了孩子不合群、不会思考、再加上家长与老师逼迫时那无助的眼神,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帮他们。这时我又一次想到了“智慧”一词,它需要知识、方法、思想、理论、实践经验,还需要爱心、耐心与慧心的支撑,就自己现在能力而言,想要帮助这些孩子,事实上又有许多的无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

  《地球上的星星》,产地:印度宝莱坞。

  以下是小小剧透——不喜者,勿入

  怎样样,片名展示的画面美丽吧?片名——地球上的星星,副标题——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一样。

  伊夏是一个乐于观察身边事物的孩子,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感兴趣,甚至是学校楼边的水塘。

  伊夏是个绝对的慢性子,不是他快不起来,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把精力投在学习上。文章开头的视频就能说明问题了:伊夏完全没有学懂。但是伊夏会用天马行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然而因为成绩太差,最后不得不终止走读上学。家人决定将他送往寄宿制学校,一学期回家一次。

  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逆反,因为寄宿制学校的学习也还是不习惯。老师、同学们的嘲笑让他难以忍受。他完全没有办法在学校的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孩子的问题被一位名叫尼克的细心老师发现了,孩子的所有出错的作业中,不论是数字还是字母都是反的。

  在前往伊夏家家访的过程中,尼克发现了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天赋,结合他同相关专业人士的请教、探讨,他判定孩子只是有字母识记困难,并不像所有人认为的孩子是个懒蛋、笨蛋。

  就这样,伊夏开始了一次新的成长!

  校方应尼克的请求,开始精心准备一场活动——全校师生同绘画,优秀作品将作为学校宣传册封面图被刊登出来。不出意外,伊夏创作了容色彩、布局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色彩的娴熟运用超过了很多同龄孩子。是的,伊夏的`作品成了宣传册的封面资料。

  这部电影的亮点很多,除了印度电影所惯有的唱歌舞蹈外,这部电影最伟大之处在于深挖一个遇到困难的孩子内心与行为之间的纠结与冲突,从而为向我们阐释了“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一样”这一理念做好了完美铺垫。

  是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小红必须要按照小花的成长路径去发展自我?发现每个孩子所特有的、独到、擅长的学习方式,帮忙孩子发现自我所擅长的领域、学习方法不是更好么?茫茫人海中,笨孩子的比例太低了,更多的孩子其实是在等待被人关注与引导。

  当然,抛开艺术创作的视角不谈,影片的主题设定存在一个问题:一个老师为了一个孩子而投入超多精力,其他孩子怎样办?

  回归到教育中来看的话,电影中的这个尼克其实更像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超过学校教育的。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其所应对的至多是两个孩子,而学校老师要应对的是一群孩子。从教师精力的投入分配角度来看,学校老师会将其80%的精力分配给成绩优秀以及调皮捣蛋的孩子,至于其他的孩子,说实话,家长会上,老师们是无法细致讨论中间一大层孩子们的问题和状况的。说到那里,你就应明白了,孩子真正的状况是无法在学校层面完全获得的。那么,谁还有机会发现一切的奥秘呢?不二之选——父母!

  如何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遗漏细小却又重要的信息,最终成就这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我们静下心来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个很有内容且会带来许多思考的故事,它的架构很简单,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喜欢幻想,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不喜欢学校的制度和念书,总是不按牌理出牌让他被视为坏学生,有很多的心情却不会表达,家人不去了解他,反而用强迫的方式,越是打压,他的反抗性就越强,造成的其实是反效果。

  这样的小孩,并没有对错的认知,也不知道自己和其它人的不同为什么是错的,但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早就有了对错的价值观,心中都定义好了“应该要这样”,一定要孩子走上这条路,才叫做正常。或许强迫的方式终究可以改掉小男孩一些让大人头痛的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之间,抹煞了他更多的才华,甚至,他个性中美好的一面。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是否有真的想过这样的通材教育是否适合每一个人?有的孩子,需要的是不同的对待方式。一味把所有的不一致给打压下来,或许只是造成内心累积的愤怒而已,有一天,会以其它的方式爆发出来…

  《地球上的星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电影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描写一个孩子和外界的沟通(或是说跟外界的无法沟通),一步一脚印让观众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越来越黑暗,失去了他的生命力。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知道如何进入他们内心,用他们能懂的方式,教导他们对错的人而已…可是这样的贵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碰到呢?常常,连自己的父母,应该要最爱自己的人,都没有办法成为这个贵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不是在批判父母的不好,天下父母心,只是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孩子,而不是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来爱孩子,这当中的差别若是很大,很有可能,就像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小男孩一样,慢慢看不见阳光了吧…。

  蛮让人难过的一部电影。虽然,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小男孩,并见得会讨你的欢心(因为他真的就像很多你会碰到的“问题小孩”一样难搞),可是因为电影带着你从许多正常情况下你应该看不到的角度去看这个孩子变成这样子的原因,你也不会讨厌他。

  看到后面,真的懂得如何教导他的老师,带着他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时,看起来好温馨…不过,要这样因材施教实在太难得了。很喜欢他对于「关心孩子」的一番简单解释,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道理,可是大部份的人只是知道,却做不到。

  后来,眼睛几乎一直都湿湿的,《地球上的星星》教我们如何舍弃自己的主见,去看见一个人的美好,用正确的方式,去关心一个需要被关心的人,幸福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多数的人并不知道它不是来自强求。

  最后看到他们的作品,哭爆了…已经不是掉眼泪可以形容的了…那是用心画出来的作品啊…,为了把这天赋展现出来,心路历程是多么地难以言喻…以及小朋友重新站起来迈出他的脚步…实在点点滴滴都感动到心坎里面去。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家怀着不同的心情从假期归来,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坐在这个报告厅里迎接新老师的场景还在眼前,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了。

  每年开学的时候集团都会给老师们放映一部电影,还记得上一次开学的时候是《悲伤逆流成河》,大家看完之后都很感到也深受启发,我想集团安排的这样一项活动不仅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我们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一些固有思维,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

  今年我们观看的是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的男孩伊桑,他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但在老师都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父母也认为他是任性淘气,于是父母无奈之下,只好给他转学,而在新学校里,他在老师的不断否定下,慢慢的变得安静与自卑,而新来的艺术老师发现了他有阅读障碍的问题,不断鼓励他并悉心教导,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我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并不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看之前就少了一些好奇和期待,但却多了一些思考。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同一部影片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那时观看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喜欢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现在我已离开校园三年了,电影的很多细节以及观后的感受也早已忘记,而我也由一名学生变为一名老师,今天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又从一个新的角度有所收获。

  一、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当他们表现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责骂。正如电影里的伊桑,他的表现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就是顽劣,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所以他只能变得越来越孤单。而学校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工厂,所以我们作为学校里的老师更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与偏见,去真正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如电影的名字那样,每个孩子都是地上的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熠熠闪光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和我们固有的成见去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只有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他们才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当然,要做到以上的两点,在实际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正如电影中演的那样,只要我们不放弃,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昨天晚上陪女儿一起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电话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助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希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现在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对比。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己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己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以后真的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应该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非常高兴,她接着说:“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应该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2-1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1-0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1-0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6-14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12-05

【荐】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06

【热门】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06

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5-06

【荐】《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02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荐】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