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在社会上我相信有许多社会败类,但我也相信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许多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他们身上具备着令人感动的闪光品质。
陈晓兰就是中国上海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她原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总过揭露的医疗器械达20种,有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十年的斗争中,她曾冒着危险假扮病人,"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现她已被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她,身上具有坚守医德,无私无谓闪光品质的她。对社会做出了这样巨大的贡献,却被那些昧着良心赚钱的同行视为"另类"。她在十年中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但她那时从没想过要放弃。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每个医生都要对生命负责,要懂得良心比技巧要重要很多很多,然而像陈晓兰这样的医生真的很多吗?我可以非常坚决的回答:"不,不是的!",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医生都以赚那些昧心钱为主,难道你们就不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身上的白大褂,和这个纯洁的行业吗?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钱财高于一切,因此违背职业道德,违背良心,这是一种自私自立的想法!
只要你是地球的一员,那就应该要为人民服务,不做自私自立的事。如果这个地球的居民,个个都为别人着想,为人民服务,那么这个地球的居民就会变得更加和睦相处,从此就不会再出现袅袅硝烟的战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极渺小的,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岂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地球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要参加到这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中,把我们的力量聚集到一起,一同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冲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冲去吧!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2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究竟是谁?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见到“炎黄”本人,可惜却总是因“地址不存在”或“查无此人”而大失所望。直到2014年11月20日,张纪清在银行向鲁甸灾区汇款后,突发脑梗晕倒,身上三张署名为“炎黄”的汇款单暴露了这个善意的“秘密”,也让这个百姓感动和牵挂了27年的好心人第一次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炎黄”张纪清的颁奖词。
或许对于今天大多数习惯于功利、擅长于钻营的我们来说,张纪清很傻,傻到放弃自己致富的机会,把财富用来资助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这个文化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张纪清是凡人善举的少数,所以他能够感动中国。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改善世界的努力,哪怕力量微小,但坚守了27年。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但其实,社会不会因此而变得美好,它更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最近柴静自己出资拍摄的雾霾纪录片关注度很高,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身份做到了让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也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如果我们还没有张纪清心中那样的大爱,也没有柴静的职业和知名度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并不需要气馁。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主动行善、去改变世界,那么我们可以从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的行动开始,先做一个温暖的人。不要害怕被看做傻瓜,有时撇开功利和现实做一回傻瓜,心里会洒进更多阳光。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3
作为航母战斗力的刀锋,我们这支边组建、边试验、边训练,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飞行训练之路,自主培养出我国第一批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要奋斗就会有牺牲。20xx年4月27日,是一个无比悲痛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国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同志,因突发飞机电传故障,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张超是我亲手挑选的飞行员,他阳光自信、热爱飞行,血气方刚、勇于担当,是这批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20xx年初,我带队到张超所在遴选飞行员时的情景。当时,他跑到我的住处,自报家门说:"我特别想成为你们飞鲨战队的一员。"我问:"你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吗?"他回答得斩钉截铁:"知道,但我就是想来!要干就干最难的,要飞就飞舰载机。"
加入"飞鲨"战队,直面全新的武器装备、全新的训练模式、全新的操纵习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作为超常规培养的"插班生",张超不断自我加压,加班加点,补训苦训。
战友们都说,张超真是人如其名,他始终以赶超的姿态在奋力前行,以超多的汗水、超强的毅力收获了超常的成绩。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有人分析,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是一般战斗机飞行员的20倍。
以身许国,何惧生死?张超曾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这种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始终砥砺着张超的战斗激情。海上超低空飞行,是歼-15舰载机战术训练中的难点。课目越难他越想飞,任务越险他越敢上。张超一再请战,最早完成了这个飞行课目。
最令人痛心的是张超的最后一次飞行,面对突发故障,他第一反应是挽救飞机。飞参数据显示,那种情况下,他的操纵近乎完美,壮举令人震撼。生死一瞬足以见证,他是当之无愧的"飞鲨"勇士!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4
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都会让一个个好人好事家喻户晓。是一种叫做感动的力量,让他们的事迹显得伟大。感动过后,我们是否也应行动起来,把感动作为源头,让行动之流源源不绝。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感动中国”颁奖仪式面前,是这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今年我们为歼-15总指挥罗阳感动,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感动,去年我们为“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明年,我们依然会为这样一些人感动,感动过后,我们也应做点什么吧!
我们虽不能像罗阳那样,用生命捍卫中国航天事业,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精神,将学习和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虽然不能像何玥那样捐献器官,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我们虽然不用“绑着”母亲上学上班,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尽孝心;我们虽然不用像高秉涵一样执着归乡,但我们至少应在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像吴菊萍那样挺身而出……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做的事,是感动过后我们应该发出的呼吁,这些事,虽然有些微不足道,但依然可以将生活涂画得绚烂多彩,不要认为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离你遥不可及,他们或许有一天就出现在你的周围,甚至,你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一员。
其实,并不是非要站上“感动中国”领奖台你的行为才会被社会认可,2008年那年的“感动中国”颁奖现场,有一个奖是颁给全体中国人的,颁奖理由是为了中华儿女这一年中付出的泪水与奉献,2008年奥运与地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勤劳与付出,每个中国人都因在2008年中的痛心、捐助、兴奋、鼓舞而成为获奖者。因此,那一刻,你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充分的的肯定和认可。
行动造就习惯,当你感动之后的行动成为习惯,当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习惯,“感动中国”的大奖将永远属于每个中国人。
面对“感动中国”,你依然还是电视机前热泪盈眶,过后无动于衷吗?那你的感动是否真实,是否长远?还是因为你的心已麻木,已对这社会失去希望?无论如何,有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做鼓舞,我们也应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5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的,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的,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的,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的,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6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积雪,需要用阳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爱心去呵护。再者伟大而又璀璨的中国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抛开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让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些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就是谢晓君阿姨。
她在一个很贫穷的福利学校来教学生,不管路途多遥远环境多恶劣,他们依然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教书。在这海拔3800米的地区因不熟悉地区,才来几个月的时候,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阿姨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永远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
我们支持你谢晓君阿姨,你永远是高原的并蒂雪莲...
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
胡忠老师,是在西康福利学校当老师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儿,免费教书,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他对孩子们都是很负责任的,而那些学生也很听话。都把他当成爸爸了。
谢晓君老师是在木雅祖庆学校当老师的,她同样是一名志愿者,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高原上的空气,所以谢晓君老师的背很疼,在医院检查时,医生不让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医生让她出院,因为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学生怎么办呢?
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崇高的老师,总是心想着帮助他人,从不顾着自己,因为她只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希望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们,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学习,每一秒钟都在珍惜,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7
陈睿澜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这是《排球女将》中的角色,由日本女演员荒木由美子扮演。这部电视剧在80年代曾经在中国带来巨大的反响。
80年代也是中国女排的黄金时期之一,1981年的世界杯冠军开启了中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时期,“女排精神”在这一时期逐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波荡开来,它跨越的行业分割,成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一面精神旗帜。
而现在,在40年过后,“女排精神”又跨越了代际的隔阂,涌向了00后的陈睿澜。
前不久,陈睿澜看了即将上映的电影《中国女排》的预告片,感动之余一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因为她也是一名女排队员,她相信自己也会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
在国青集训时,陈睿澜更近更深刻的了解了郎导(中国国家女排教练郎平)她们那一代中国女排如何在简陋的竹棚馆里摸爬滚打、艰苦磨炼的。老一辈女排运动员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五连冠,成就了中国女排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陈睿澜在代表国青比赛时,每当穿上印着中国两个字的队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登场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就让她浑身充满了坚定的力量。
她非常重视现在的每一次训练,她会因为持续练习的一个动作有突破高兴地张开双臂在场地奔跑,她觉得当下更加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陈睿澜未来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的成长,除了作为场上自由人应该掌握的`各项技能,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综合能力,与团队一起走向更高的领奖台。同时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训练之外还会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完成大学所有的课程,顺利的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做一名排球场上的智者。
陈睿澜觉得女排这种团队运动对她心智的磨炼很有帮助,虽然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团队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把一群性格各异的人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取长补短,团队协作,不断磨合成为更加优秀强大的团体。
采访结束后,陈睿澜立刻回到队伍中认真训练,开始她每天的训练,在训练场地上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认真。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8
这世界因为他们而不同。
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洗礼,这些奋斗者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让人为之震撼,他们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但他们满腔的热情、毅力与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
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上的敦煌,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莫高窟也在此生根发芽。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都饱含着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沙尘风蚀,窟内许多珍贵的壁画已残破和变色。为了让敦煌莫高窟重焕光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可让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关于莫高窟,我曾经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读到过,那时对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特别神往。后来在上海中心与敦煌莫高窟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参观了等比例复制的洞窟,那别具特色的穹顶,婀娜多姿的飞天,还有一些充满想象力的童趣壁画,都让人叹为观止。我那时才知道,随着大批游客的实地到访参观,每一次游客进洞时,空气的流动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比一千年前的壁画,如今的莫高窟壁画色彩消退、日渐模糊。而现在,在樊锦诗奶奶带领的“敦煌守护人”潜心研究和保护下构建了“数字敦煌”,也让我们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离接触这座历史的宝库。
樊锦诗奶奶为了这份信念,半世纪的沙吹,心归处还是敦煌。敦煌是个谜,是个梦,但它更是樊锦诗的命。她的坚守、她的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作为一名当代学子,我们也应责任在肩:一桌一椅读天下书,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传承。
向所有《感动中国》的奋斗者、奉献者们致敬!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9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高原反应有多可怕?我没经历过,也不知道。但当我知晓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钟扬教授如此频繁地前往青藏高原的原野,去采集了四万多棵种子,为我国的植物基因库添上了辉煌的一笔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这幅图画:钟扬教授不断用一张信用卡,买中国基因库扩展包”、中国分子进化扩展包”与中国植物学博士”这些商品。那张信用卡上没有卡号,只有身体健康系数与精神强度系数”这些字。
钟扬教授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死神好像对他不断用生命贷款不耐烦了似的,开玩笑一般用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让他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53岁。我想,这对他自己来说,虽有遗憾与伤感,但他高尚的学者的灵魂,一定还在纯洁神圣的青藏高原的某处,继续研究。或许在寻找新种子,或许在祈祷腾格里(长生天)再诞下更多学子。
看了钟扬教授的事迹后,我想到了自己。若我只有一个月的生命时间,前一周我定要马不停蹄地去看我想看的世界奇观;后三周我定要发愤学习化学我最钟爱的学科与我的人生方向。若有可能,我也想为祖国献一份绵薄之力。不为什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只为证明我真实地、火一般地存在过。然后倒数第二天,我须和亲友们好好团聚;最后一天,我只求在宁静的湖畔度过,无人打扰,最好还能钓钓鱼,然后面带微笑地平静地睡去。
现在我想我对泰戈尔说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有一个一知半解了。这正是我从钟扬教授身上得到的最大启发。
然后,我还意识到时间是有多么珍贵,因而我决定要成为一个懂得自主学习的人,从被学习牵着鼻子走,变成我甩着鞭子喝骂着骑着学习走错,是跑!
我很清楚,钟扬教授并没有逝去,他只是化作了一颗种子一颗热爱科研与渴望孕育出无数学子的种子,在祖国的蓝天上久久地飘荡。我也懂得了他的精神,我也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0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往往在感动的瞬间,总能体会到感动背后的辛酸,单说“感动”二词,感觉这是非常的笼统,具体的说,“感动”就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妈妈在夜深人静时候为你织衣服的瞬间……总有太多太多的事让我们感动,感动辛酸,感动幸福,感动情感……
只要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我们就可以拥有许多感动。
那是一次夜晚,夜深了,星星回了家,月亮也躲进了温暖的被窝,而我却还在灯下奋战,我在书海里遨游,题海里挣扎……突然,一阵敲门声打乱了我的思绪,我很不耐烦地打开了门,一见门口妈妈正端着一杯热茶愣愣地站着,“干嘛?没事就不要来打乱我的思绪。”“哦,我是看你这么晚还没睡,肯定累了吧!帮你泡了一杯茶,那你自己早点休息吧!”看着妈妈渐渐远去的身影,我落泪了,这么多年来,妈妈为了让我和弟弟吃好穿好,她和爸爸省吃俭用,纤纤细手不知从何时起,爬满了皱纹,长出了老茧,想到这里,不争气的泪水再一次涌满了眼眶。
原来我发现在感动的瞬间,还蕴含着情感的积聚,还有着幸福的感觉,那一次,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感动二字的含义。
这一次的感动是我偶然从一本杂志上发现的,它表现的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感动,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已成家的儿子接父亲到家去住,因父亲是一名农民分子,所以儿媳表现出一种爱理不理的神气,这也不让父亲碰,那也不让父亲挨,生怕父亲把他们盗走了似的,一次,父亲冒着雨去为儿子一家买补品,回来时,一身都已被雨水浸湿,而那些补品则还是完好无损的,临走时,父亲还将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留给了儿子,儿子也担心父亲,就叫了一辆出租车送父亲回家,老父亲是生平第一次坐这种车,东摸西找,总找不出车门,儿子见状,连忙亲自为父亲打开车门,弯一弯腰将父亲请了进去,父亲哭了,那是感动的泪,儿子这一辈子不知为多少人弯过腰,但为父亲却还是第一次,这看似平平常常的一次弯腰,却给了父亲一份感动。
是啊!感动的瞬间是精彩的瞬间,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1
自从看了老师给我们放的《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平复不下来,影片的里故事主人公身上的精神让我不得不佩服她。
相比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在五岁的那年就开始了她的苦难之旅,爸爸因为车祸去世,由于不能承担生活的重担,所以她的妈妈只能忍痛割爱把她送给了别人。
但本以为可以过上好生活的她却不得不面临命运跟她开的另一个玩笑。
她的养母因为身体的缘故一直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现在的我,有时还跟妈妈顶嘴,跟妈妈对着干,做作业时,还跟妈妈吵架,和孟佩杰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惭愧了。父母从小就为我做过许多事,在我生病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复;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难题,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从小一直给我做饭,洗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现在的高大阳光少年。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小女孩学习,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2
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坚守,是“不带半颗草去”的纯粹,更是“你退后,让我来”的果敢,也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树立起了标杆。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意识,他奋不顾身的保全了战友的安全,也不负戎装的完成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去奉献,也没有谁会注定成为英雄,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一次边境扫雷作业中,面对雷场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让自己的身躯挡在战友之前的行为,想必在那一瞬间,他的从容不迫都来自于个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躯扛起军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迹看得见、摸的着,而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齐,像他一样坚持、奋斗、奉献,我们众多的一人也可以成为基层社区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为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做到像他一样敢于牺牲的人寥寥可数,但作为普通人在这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随时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秉持为群众带来便利、为群众提供真诚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对工作岗位上的艰难,不畏惧、不退缩、将微笑时常挂在心里、给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众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许你我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环境,但却留有芳香,温暖他人,我们的形象会一直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远不会变的,杜富国舍己为人的事迹不是嘴上说过的漂亮话,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干出的贴心事,应该将这种坚持、奋斗、奉献潜移默化的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生活中,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3
我和张超相识相爱6年,有一个宝贝女儿,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我们对未来的日子做过很多美好的规划。然而,他突然走了,带走了对我们的全部承诺,没有留下一句嘱托。
与张超相处这些年,我感觉他这个人,爱飞行真是爱到骨子里。因为爱他所爱,所以追求他所追求。在张超的影响下,20xx年6月,我下定决心,辞去令人羡慕的航空乘务员工作,特招入伍到张超所在的,和他成了肩并肩的战友。
20xx年初,海军选拔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知道消息后第一个报名。当时,我们刚把家安顿好,女儿还不满一岁,但我知道飞舰载机是他的梦想,我不能拖后腿。
张超调到舰载机后,我们又开始两地分居。我一直想去看看,他总说训练太忙,不让我过去。今年4月,我和他终于约好去过五一。我早早买好4月27日的火车票,收拾了一箱子漂亮衣服,还做了他喜欢的发型。上车那天,我特意穿上他最喜欢的那套连衣裙。一路上,我憧憬着见面时的情景:他带着我最喜欢的百合花,抱着我转圈,一遍一遍地叫我小名......
然而,我刚到北京,就意外地被的人接下车。我一看那么多人,吓坏了。我哭着不停地问,张超到底怎么了?他在哪里,我必须见到他!我一直相信,张超不会离开我。
到了殡仪馆,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的天塌了!遗体告别那天,看到灵堂上爸爸的照片,女儿突然哭了:"爸爸,我要找爸爸。"我把女儿抱到张超的遗体旁,对她说:"含含不哭,爸爸飞行太累了,不要打扰爸爸睡觉。"
张超走后,有段时间,女儿只要看到我闭眼睡觉,就使劲拍打我的脸:"爸爸睡觉了,妈妈别睡!含含怕,妈妈你起来。"
张超走了,他的爱永远伴随着我和女儿。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上战场,我也会像他一样勇敢地冲锋陷阵!
超,你知道吗,你的同班战友们在航母上胜利着舰了!按照当初的约定,当你驾驶飞鲨在辽宁舰着舰后,我和女儿要捧着鲜花迎接你的凯旋!今天,我带着鲜花来了,来和你一起感受这份荣光!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4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辈子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5
4月27日,晴朗的天空高远透亮。对于飞行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当天,张超共有两个架次的飞行任务。第一架次是超低空掠海突防飞行,他的战术动作衔接流畅,非常好地完成了规定课目。
中午12点半左右,张超开始第二架次的飞行。按照训练计划,他需要在与辽宁舰甲板1∶1的着舰区,连续完成6次陆基模拟着舰。
"飞鲨"围绕模拟着舰区盘旋着,对中俯冲,后轮触地,前轮触地,拉升复飞......张超飞得很棒,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叫好。
很快,他开始进行第6次陆基模拟着舰,这也是整个团队全天的最后一次着舰。张超的整个下滑过程精准稳定,自然流畅,近乎完美。12时59分10秒,飞机沿着标准下滑线从我眼前呼啸而过,后轮在理想的"落点"率先触地。我和指挥助理不约而同喊了声"漂亮",在记录板上打出本场次的最高分。
然而,就在这本该"落地为安"的瞬间,无线电耳麦突然传来急促的语音告警:电传故障......随即,飞机像一匹正在狂奔的烈马被勒紧缰绳一样,前轮猛地弹起,机头急促上仰。
按照特情处置规定,遭遇这样的故障,可以立即跳伞。然而,张超没有这么做。他第一时间将操纵杆猛推到底,牢牢把定,试图把上仰的机头强压下去,挽救这架造价数亿、朝夕相伴的战机。可是,飞机没有丝毫响应!
兄弟啊,真的不能再管了!我和塔台指挥员同时对着话筒大喊:"跳伞!跳伞!跳伞!"
12时59分16秒,机头还在上仰,飞机骤然离地20多米。无奈之下,张超终于拉动弹射手柄,"砰"的一声,连同座椅弹射出来。但是,高度太低,弹射角度太差,救生伞没来得及张开,就重重地摔向了地面......
救护车呼啸疾驰,我们不停地对他呼喊:"兄弟,坚持住,坚持住啊!"一路上,张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是不是再也飞不了了......"只言片语,流露出他对飞行事业的无限眷恋。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机长》观后感11-29
中国骄傲的观后感11-26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12-01
《中国机长》观后感(9篇)11-30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荐】11-30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15篇11-28
【精】《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1-28
【荐】《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1-28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热门】11-27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