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歌曲都不陌生吧,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歌词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敢问路在何方歌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敢问路在何方歌词
歌手:蒋大为
专辑:《西游记-电视连续剧歌》
词:阎肃
曲:许镜清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 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又出发
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翻山涉水 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任叱咤
一路豪歌向天涯 向天涯
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歌曲简介
《敢问路在何方》是许镜清作曲,阎肃作词,蒋大为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跨世纪艺术瑰宝》中,该专辑共收录了18首歌曲,1999年8月由北京磁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发行。
《敢问路在何方》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4月,刀郎、廖昌永、龚玥和张暴默等人都翻唱过该歌曲。
创作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音乐创作迎来了空前繁荣,随着人民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流行音乐”形式得到一定复苏,并对中国自己的“通俗歌曲”兴起形成了刺激;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些电影中出现虽然是抒情歌曲、但也具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插曲,成为了后来的中国电影、电视音乐创作效仿的格局和模式。
该首歌是为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创作的音乐;1981年底,中央领导鉴于转播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收视率远超过其它剧目,以及从日本购进的电视片《西游记》收到数百观众写信抗议这些现象,决定开始尝试拍摄自己的名著改编剧,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让当时在从事舞台转播工作的杨洁组织班底,着手进行《西游记》的拍摄。在1981年至1982年,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由杨洁导演建组,寻找投资阶段已有各路作曲家纷至沓来,杨洁不论名气大小与否,请每人各作一段曲子;大约在1983年冬季,许镜清作为第十位候选者,开始进入该剧的音乐创作;当时这首歌准备用作插曲、原是一首充满男性气质的歌曲,许镜清一天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车窗外雪花纷纷扬扬、行人匆匆赶路,脑子里突然冒出了旋律,于是立即下车用借的铅笔把“一番番春秋冬夏……”这句旋律记在了烟卷盒上;回去之后他伏在办公桌用大约两个小时从第一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起补全了整首歌,只在两天后改动了两个音符。因为当时音乐创作的主流是需要民族化,许镜清在编曲中刻意地加入了三弦伴奏。
曲谱完成后,摄制组一个音乐编辑邀请了词作家阎肃为该首主题歌写词。阎肃凭借记忆中小时候读到的《西游记》情节,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该首歌的前半段,却感到还是缺乏深度,于是闭门几天细细琢磨故事情节,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他着急得在屋子里来回走,一旁复习功课的儿子说“地毯上都走出一条道来了”,使他想起了鲁迅小说《故乡》的最后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意境正好与取经故事相符,他因而从中得到启示,写出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结句。
歌曲鉴赏
(1)曲风
该曲旋律刚健舒展,曲调通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前半部分采用深沉低声的旋律,来渲染旅程的艰辛和取经人的情怀,后半部分“啦啦……”的衬词的旋律和最后一句的反复及在高音区结尾,成为全歌的点睛之笔;它在电视剧每一集中出现,成为贯穿全剧的精神主旋律。
从歌词音调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歌曲旋律的起伏和节奏安排与朗读时的节奏(音节、句读、语气)和抑扬顿挫(普通话的四声)是基本吻合的,只此一点就决定了这是一首中国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而通俗,与歌词内容相适应,其节奏、旋律也十分明快、流畅,表达了乐观昂扬奋进的情绪;中板速度不疾不徐,如人行路之速,正与西行人的步伐合拍。
这首片尾曲旋律高亢苍凉,意境恢宏深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风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
这首歌是羽调式、拍、二部曲式,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开始有10小节前奏;从第5小节起出现固定的节奏音型,描写西天取经行路的艰难,从“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到“又出发”这段旋律是歌曲的A段,形象地表现出西天取经途中的困苦;然后是3小节用“啦啦啦”虚词演唱的旋律,表现不畏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从“一番番春秋冬夏”到“路在脚下”是歌曲的B段,表现取经时间的漫长;再经过节奏型小过门,唱第二段词。此歌虽然篇幅不长,但音乐琅琅上口,通俗易唱。
(2)歌词
该首歌曲是对“西游”精神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前半部分的两段歌词侧重叙述取经路上的艰苦行程和克服艰险不断前进的情景,后半部分则是对“西游”行程和精神作总的概括,是歌曲的高潮;最后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进一步深化了歌曲主题,使乐观和无畏的精神得到充分展现。词意简洁精练、寓意深刻。
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乐观、豪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和人生态度,每一句浅显的歌词都可从《西游记》作品中找到不止一个“注解”;《西游记》中取经的历程本身象征了人生的历程,并揭示了作者的人生观,它对待困难总是采取居高临下的藐视态度,虽有“一番番春秋冬夏”的非凡经历,“一场场酸甜苦辣”的艰难奋斗,然而最终都被成功的喜悦冲淡了,不复有更多的回味和感伤,《敢问路在何方》充分揭示出这种轻松、豪迈、举重若轻的人生态度,充满哲理意味。
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冲破枷锁、投身改革开放的豪情壮志。歌曲不但准确地概括了《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百折不回的精神,还形象地体现出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的阶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时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活动。
(3)演唱
该首主题歌本来由张暴默唱的版本很抒情、很柔美;播出十一集后换成男声和民族唱法,这次王文华请了蒋大为来录,他的歌声清澈嘹亮,又有激情,增加了歌曲的阳刚之气,并且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很深刻,处理得也极细致,在“一年年……一番番……”处用了下滑音,使人听出那奋进中包含着的辛酸和概叹。该主题歌中蒋大为饱满宽厚的嗓音和昂扬向上的曲风,赋予了这首歌超出主题曲外的意义。刀郎翻唱的版本结合了大气苍凉的歌喉与刀郎独特的西域曲风,表现出沧桑豪迈的大漠情怀。
歌手介绍
蒋大为,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国男高音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8年,蒋大为去军队慰问演出,演唱了自创的《骏马奔驰保边疆》。1980年,蒋大为凭一曲《牡丹之歌》成名。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观众熟识。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2009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上获得"中非艺术家"称号,被授与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入选人民网评选的“人民喜爱的60位艺术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说中国》 《和谐家园》两首歌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大家唱曲目。
歌曲MV
该曲MV的主题歌版出现在片尾,它伴随着取经路上的画面,能看到唐僧师徒四人,作为大师兄的孙悟空走前,师父唐僧在他身后,猪八戒扛着钉耙趑趄,沙和尚挑着担子;“齐天乐”晚会版节目为事先录好的,剪接时杨洁加上了几个剧组工作场面的镜头。
社会影响
《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一经传出便广为流传,唱遍全国。据其他国家资料显示,在1986版《西游记》播出后,海内外90%的华人都听过这首歌,而且还能哼唱。
雪村在《抓贼》一歌中大量运用了《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
歌曲争议
曲风争议
1986年,一些专家们对《西游记》中的音乐和歌曲提出了意见,归纳的内容大致是曲子太“洋”,一开始那“啾啾——啾——”的电子鼓声音不够民族化,这种东西不适合用来描述中国经典名著,大量使用电声乐器有损四大名著的形象,音乐没有时代感。
该首主题歌本来由张暴默演唱,但有人反映她唱得太软,不适合《西游记》这样的戏,于是换成男声和民族唱法。
版权费争议
许镜清
许镜清为电视剧创作此曲的创作费低廉,而蒋大为等多位歌手参加演出演唱过该首影视歌曲,曲作者许镜清却几乎没收到过再次被使用的版权费。
翻唱争议
2019年9月13日,在央视中秋晚会上,谭维维改编翻唱《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此举引发了网友热议。9月14日,《敢问路在何方》作曲家许镜清在微博上发文质问谭维维为何擅自改编,且没有经过本人授权,还歪曲了作品本意,就算唱功再好,风格再炫,也是不尊重版。9月15日,谭维维发文向许镜清道歉,称希望再有机会演绎许镜清的作品和自己真正参与到改编时,会好好推敲,尊重原作者的意愿
【敢问路在何方歌词】相关文章:
路在何方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