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更新时间:2023-03-15 15:32:48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1

  我们用了三讲学习作文的三种开篇方法,而开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能抓住老师的目光。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快速入题。作文的开篇和结尾同样重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这一讲——景物描写收尾法。

  用景物描写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例1“我抬起头来,幽蓝的天空,辽远而纯净——这是春天的晴空啊!一群又一群鸟儿从远方来了,它们欢叫着,抖动着翅膀,划过透明的春天,飞呵,飞呵,飞……”

  这是赵丽宏的《小鸟,你飞向何方》的结尾。用小鸟隐喻十年后热爱学习的年轻人,这样的结尾虚实结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例2“床头挂着一串星星,一串蓝色的闪亮的星星,十五颗闪亮的让人感觉静谧的星星。每每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们那夺目的光芒,总会使我想起一个叫‘诚实’的字眼儿。”

  “至今,床头那串星星仍闪着美丽的光亮……”

  这是《床头,那串善良的'星星》的开头和结尾,这篇作文荣获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文章开头写“蓝色的闪亮的星星”时,用“静谧”一词写出了蓝色的纯净给人的感觉。结尾仍旧用景物描写,不仅达到首尾呼应,而且写出了这件事给小作者的印象深刻,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例3“哦,又和父母闹别扭了。”

  “风渐渐停了,风筝缓缓地落下来,被一双充满温暖的手捧起来,它回‘家’了。云渐渐散了,露出一片湛蓝的天……”

  这是范文《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风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小作者通过对风筝的观察与感受,叙述了自己由“迷惑到明了”由“烦恼到快乐”的经过。文章开头的基调是忧伤的,结尾的景物描写感情昂扬,意境悠远。

  通过以上的示例可以看到,景物描写的收尾法均是有的放矢,熔铸着小作者的感情,表达了某种含义,而且这种含义的表达含蓄隽永,意境悠远。自然成为作文的亮点。注意在写作时不用生硬地用景物描写结尾,而要在开篇以及文中贯穿这种景物,这样结尾才会水到渠成。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2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是进行文学写作训练的

  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即在写完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这个句子“怎么样”,比如你写了一个人,写“他很伤心”。此时就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的时候做了什么……将这些东西一想,再次写出来的句子起码能够逃脱白开水式的文字,初步做到充实具体。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

  1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

  (尤其动词及修饰词前) 在词语前(尤其是动词以及修饰词)再加上一个修饰词,句子整个会变得厚重,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那么整个句子就会具体而充满文采了。

  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就可以问问这个“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也即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从动作,心理等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之类的'比较具体的句子。

  2在某个断句后添加解释语

  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想一想,对于这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这也是将句子写长,写生动的一个方法。

  比如写”老师性格沉静“,此时就可以在”沉静“后加上一个解释性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老师到底是如何性格沉静的,这种沉静体现在什么行为上……这样,一些同学可能就能写出诸如”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之外,都不说什么话。“”老师性格沉静,在他带的三年当中,从没对一个学生凶过。“等等比较具体的句子。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相关文章:

语文作文经典素材01-31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01-24

语文期中考总结03-03

和谐作文素材02-04

“喝彩”作文素材03-01

万能书包作文02-26

万能爸爸作文03-09

万能老爸作文03-12

好词好句作文素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