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节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21 08:00:06
  • 相关推荐
实用的庆春节的作文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庆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庆春节的作文 篇1

  春节到了,大伯、大妈、姑姑、姑夫、姐姐、妹妹,妈妈和我来到爷爷家过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有的和面、有的切菜、还有的'在准备肉馅,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我和姐姐、妹妹帮爷爷贴对联、窗花。不一会儿,房子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的节日气氛包围了我。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随着爷爷一声“吃饺子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团圆饭。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到了,我许下了新年的祝愿,要勤奋学习,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庆春节的作文 篇2

  随着喜庆的春节快要来临了,现在的人们都在准备着办年货。

  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春节呢?因为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叫“年”,每当在除夕的夜晚,这种叫“年”的.凶兽都要出来到处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百姓们为了能平安过“年”这一关,所以人们在除夕那天晚上的时候都不敢睡觉。大家就围着一堆火,吃喝闲谈,而且还不时把竹子投入火中燃烧。竹子在火堆里燃烧时发出响亮的爆裂声,就把“年”吓得远远地躲起来,再也不敢进村子力来残害百姓了。

  每年的除夕晚上,我都要守岁,通宵不睡,看春节联欢晚会、包饺子、放鞭炮等等,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十二点之前的时候,我就把门上的春联拿下来,然后把新写的贴上去,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之后我给长辈和老人拜了一个平安又幸福的年。在十二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就开始放鞭炮。那“嗖嗖”的烟火喷上天空,然后“啪”的一声,一个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一天空,绽开了笑脸,大家都欢呼起来。在十二点以后,饺子刚好上锅,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庆春节的作文 篇3

  在重庆这个城市,过年无疑是最热闹的。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开车到郊区,在划定的地方尽情大放一番。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重庆人会乘机到乡下放鞭炮,过过瘾。

  大年初一,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重庆晚报记者陈雪莲说,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重庆人还喜欢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当地人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

庆春节的作文 篇4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大伙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

  对于吃,重庆大伙更是妙“手”生“花”。大年三十夜,重庆大伙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重庆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饭,来看看重庆大伙过年的活动吧:重庆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重庆大伙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重庆大伙统称为乱劈柴。所谓纸鸢就是“鹞儿”。

  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重庆大伙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重庆大伙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重庆大伙称作灯鹞。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重庆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花,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重庆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重庆的过年习俗,反映了重庆大伙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重庆大伙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