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8 19:46:04
  • 相关推荐
【实用】满分作文集锦六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分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分作文 篇1

  春光明媚,嫩绿铺就了那宽旷的田野。我踩在湿软的土地上,目光被路边那在嫩绿中点缀着的淡黄野菊吸引——那是太婆生前最爱的花儿啊!

  太婆90多岁了,住在乡下一间破烂的瓦房里。我偶尔会跟着爷爷回去探望她。每次回去,总看见太婆孤零零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痴痴地望着路边淡黄的野菊。“太婆。”我叫了她一声。“哎,是阿彤啊!”太婆回过神来,笑着,苍老的.脸上皱纹堆叠,却像野菊一样灿烂。“喏,太婆给你糖吃。”太婆在晦暗的里屋翻翻找找,找出几颗糖递给我。太婆的手很瘦,上面还有褐色的斑和粗糙的茧,我接过糖,她拉着我的手说:“好孩子,也就你和你爷爷常回来看我。”我当时羞愧地低下了头,鼻子酸涩,泪水几欲掉下。

  又过了五年,再回到那间瓦房,又看到太婆痴痴望着路边野菊的身影。太婆越发苍老,一头干枯的白发在微风中飘扬。“太婆,太婆。”我叫了她两声,她都没有回头。是的,太婆已经老年痴呆了。她不愿去镇上住,只是执着地守着这间瓦房和房前的野菊,我们只能托隔壁家的杨嫂子照顾她。“太婆,我是阿彤啊!”“阿彤?”太婆眼睛浑浊。“是阿彤,你的曾孙女。”我蹲在她面前,眼睛酸涩。“太婆,我扶你进屋里坐,外面凉。”“不,老四今天要从中学回来,我要在这等他回家哩!”太婆不肯起来,反倒絮叨着老四喜欢吃什么,老四怎么样了……她把她所有的儿女都念叨了一遍。我在一旁默默流泪,太婆忘记所有人的模样,忘了谁是谁,但她仍牵挂着她的孩子们,仍记得他们的一切!

  太婆是在那年秋后去世的。那夜冰凉如水,雾气弥漫在乡间小道上,唢呐悲切的声音在空旷的乡野中回荡。我们所有人披着孝服,哀郁悲切。太婆安详地躺在棺木里,嘴角挂着微微的笑容。这是我对她最后的记忆。

  那一夜,寒凉的月光下几朵小野菊寂寞地半拢着,淡黄的花瓣微微蜷曲。我想起了太婆,一个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的老人……

  又见花开,我想起了她,一个寂寞的母亲,一个深切爱着儿女的母亲……

满分作文 篇2

  有一种美丽叫不完美

  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尝尽世间悲情苦楚,品味人生哀愁之见。心中有一份高远,预见远方,那万花始盛开,那山川纵相间,在美丽与不完美中品出迟来的韵味。

  上帝赐予了我们一杯水,在手中,在心中,在最渴望寻求的地方。 那杯水让我品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

  他把尘世的忧伤化作优美的诗句,把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人类的关怀,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却只身一人横卧在冰冷的铁轨之下,那一刻,血染大地,那一刻,她彻底的把自己拒绝在心中梦想的天堂之外,海子,让我读懂了生活,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含义。那杯水,盛放的是豁达。品出的是缺憾,却也是另一种美丽。

  他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帝国主义的压榨下顽强抵抗,他无惧无畏,他带领众人禁烟,他用行动让中国人觉醒,亚洲,中国,他为了国家的`强盛,与帝国主义抗争到底,林则徐,让我看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与使命,然给我明白了祖国未来的光明之由。那杯水盛放着大义凛然,那杯水盛放着一个民族的兴衰,端起它,存于心中,细细品味,让我明白有时不完美,也是一种壮丽。

  那杯水让我品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

  他宁愿生活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林间,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喜欢“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的田园生活。他摈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陶渊明,让我看到了对生活的那种坦然与淡泊。远离官场,做最畅快的自己。那杯水盛放着淡泊,那杯水让我品味出,仕途的不完美并不能阻挡人生的壮丽。

  品味生活,有时,有一种美丽叫不完美。

满分作文 篇3

  翻开李白的诗篇,走进他的生活,为何找不到多少暖色?他的人生就如此孤寂,他的性格就如此孤傲,他的生活就如此简单吗?

  ——题 记

  黄昏如期而至,轻轻地敲打着我的那一扇企盼的纱窗,白昼便无奈地退出屋门。暮色一点点逼近,越压越低。终于,黑暗占领了大地,空气里散发着唐诗的味道。我像一只找不到目的地的天鹅,在草丛中踱着那优雅而孤独的方步。

  走到空荡荡的庭院里,只见天地茫茫。夜在天空漂泊,风在树梢轻拂,而我在天地间游荡。一切看起来是那么迷离、宁静。忽然,不知从何处驶来一列去往唐朝的列车,此时“唐”的气息分外浓郁,我也更好奇了,于是踏上了此列列车。不知行了多远,走了多久,列车不再前行了。我便下了车,看到满城的灯火潜伏在喧嚣的背后。

  此时,月亮升起来了,但好像只在我心的空间盘桓,只有我在唐朝的天空下站着,渐渐地灯火也熄灭了。天空中只留下月亮这唯一的灯盏,照亮了道路,我便沿着此路走了过去。此时,很静很静,静得能听见月光滴落的声音,听得见小水泡在水面破碎的轻响。走着走着,便看到一座茅草房,这大概就是青莲居士李白的小屋了吧?

  有人吗?从那紧闭的纱窗中的一点缝隙里窥探,有一长廊,而那长廊的尽头,正是这小屋,屋里走出一张缀满伤痕的脸,好像是被岁月的风雨镌成一曲悲凉的落寞!他看着我,一言不发,好像并不欢迎。

  剑眉入鬓,目如朗星,嘴唇似一片花瓣,脸上仿佛挂着一丝浅笑。哦,李白,是你吗?挟三尺青锋,踏数朵流云,裹一身豪气,书剑飘零。钦慕壮士啸傲,骚人吟哦,是巴蜀的灵动山水赋予你潇洒风姿,还是古来燕赵悲歌之士自来桀骜不驯?朝别黄鹤,五岳寻仙,你的风姿给山水增添了几抹无奈;纵酒狂歌,散发弄舟,你的个性令青史汗颜,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你胜过贞观,胜过杨贵妃,当之无愧地站到盛唐中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坦荡,给了我许多人生启迪:我的人生也可以洒脱轻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也给了我许多激励:相信自己,我一定能成功。正如杜甫评价你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是在我细看时,你眸子里飞扬的神采中,竟隐隐有一股怅惘。

  他见我这样滔滔不绝,终于开口邀我进入他那小屋了。一进小屋便见到了几处简陋的摆设,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堆满诗篇的案桌了。那层层叠叠的纸张可谓是他历经沧桑几十年的杰作了。他请我坐下,于是我便开始细细地阅读起他的诗文来。从中可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豪放、气派和自我安慰,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惆怅,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凄婉迷离,也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淋漓,更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歌……从中更能感悟到快乐美好似乎与他并不友善。他清晨寻觅,黄昏寻觅,午夜寻觅,却永远也只有冷清、悲凉与苦楚,支离破碎,凝成了他眼角无法抹去的泪痕。似乎在每个季节里都忽冷忽热,无人嘘寒问暖。却被当成有意的摆设,似乎使他自己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进退两难。

  此时,我还看到了倚窗伫立的诗人——李白那孤寂的背影,比黑暗更深沉,他面对着月亮,我猜他恐怕是在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吧,是否又是一个洒脱的自我慰藉?因为我知道,他是以“月”为中心,在那浩渺的唐诗中漂泊,让我回味无穷。

  在不知不觉中回味,似乎一切都发生在过去,一切又悄然消失了,月亮不见了,它是去藏在心里睡觉了,很久很久。天地之间,又剩下归去的列车和我了。我知道,方才我只不过是从慰藉出发,去寻找唐代诗人李白的慰藉,从心灵起程,去探望青莲居士李白的心灵罢了,因为我知道,在唐诗中,我只能擎诗词之盅,饮醉自己。

  那一夜,被月光击倒的,不仅仅是诗人李白,还有“我”这个无名小卒。

  那一夜,被时光串联的,不仅仅是诗人李白,还有“我”这个崇拜者。

满分作文 篇4

  曾经有人在街边铺了白布来卖荷,一朵朵粉嫩娇滴,走近点,便嗅到了似清水般的香。我左右看着都是喜爱,可徘徊良久,终还是放弃离开。总觉那荷少了点什么。幸好最终明白,缺了一池的淤泥,少了这池淤泥,荷便不再是荷。

  圆明园与未名湖的荷,我也算是见过的。一池的荷叶真就如张绿毯,柔柔的铺于石岸之中,那些伸出挺直的荷花便开的如火如荼。那是一种语言无法描绘的震撼,即便歌咏荷花的明诗珍文已多的数不胜数,我的'心也还是长久的激动着。

  朋友是爱荷的文雅之士。终因难以割舍而摘下一朵,捧在手里,兴奋得不知所措。我接过那只如箫碧杆,心中不免一阵欢喜一阵忧郁。

  脸靠近荷,便觉一阵水气氤氲的淡雅之香缓缓围了上来,凉沁沁的。脑海中也忽的闪现出那些美文绝句来,浮躁的心顿时归于平静,人也雅致些许,说话也文绉绉的了。

  过的人手多了,这荷便迅速颓败,瘫软无力。先前的清凉早是散了,连香味也俗了。朋友不免一阵失望。这高傲的灵魂,不甘于接近赞美,不甘于持手把玩,愤世之情,颓的迅速,惨烈不留余地。

  正因如此,赞美它的人太多。且不说周敦熙的《爱莲说》,也不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不比萧绎的《采莲赋》,单品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场冷雨,一杯浊酒,一池残荷,一颗破碎的心,它们构成了最美的画面,最凄凉的风景。

  一池的残荷,是需要一颗心去惋惜的,是需要一场雨去衬托的。不管它是否还娇艳欲滴,还是残枝枯更,它都是美的,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

  因为它是荷----中国诗人的荷,华夏文明的荷。

  这池中国人的荷,不管含苞,不管绽放,不管凋零,它都被中国的诗人偏心的喜爱着、恋着。因为它的内在就是美与雅,柔与软,刚与坚。因为爱着它的内在,所以恋上了它的春夏秋冬。

  我不敢说自己是文人骚客,但当见着这池荷,还是有太多的感慨无以言表。想写点什么,却也提笔辞穷。

  荷文化,也正起于这里,起于这份感动。荷文化就如同儒家大成与道法一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它的高傲,学它的伟岸,学它的决绝,学它的典雅,学它的中通外直,学它的不蔓不枝。

  几千年了,歌咏它的人实在太多,但仍是道不清说不明它的好、它的德。因为它的深藏不露,因为它的变幻无端,因为它的难以接近。它成了一个谜,一个探清了又迷惑的谜。

  读了荷,读到了荷文化,读到了华夏的脉搏。

满分作文 篇5

  十一月,珠海。两年一届的航展是整座城市的盛会。

  破晓的晨光把那些翱翔于天际的钢铁巨物映衬得更加凶悍,把一夜未眠的我照得更加憔悴。我从检修车上走下来,捏了捏已经僵硬的脖子,走向属于我的岗位——机库角落里的几把椅子。我将在这里一直等待,等待那被我检修过的引擎发出轰鸣,等待我抚摸过的羽翼划破天际,等待飞机平稳降落后,展台上观众爆发出的热烈掌声。

  当然,掌声不是送给我,是送给飞行员与飞机的设计者,我只是一场绚烂烟花的包装纸。

  意识在漫长的等待中模糊了。有人在我旁边大声说话,我在迷糊中瞥了一眼过去,是机修组的另外几名同事,正在听引擎声猜天上飞的是什么机型。

  “苏-35。”我说。

  “苏-35。”一个陌生的声音和我的声音合在一起,两道音波奇异地共振。

  我转过头去,一张欧化的面孔和雪白的'银丝在同事中相当醒目,把我刺得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

  “林……林虎将军?”

  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将领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普通的白衬衣扎在藏蓝的裤子里,眼里精光四溢,冲我微微一笑,没在意我刚刚的直呼其名,只问我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飞机。

  我摇头:“这是苏-35的来华首飞,只是它和苏-30的气动布局很像,都是……”熟悉的名词滚过喉头,却叫不出口。

  “纵列三翼面。”

  老将军接上了我的话,让我有些惊诧。几十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老将军身处高位又早已退休,对专业名词却比我还熟悉。

  没给我愧疚的时间,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夸奖我:“小伙子,不错,未来航空看你的。”

  我苦笑,没来由地吐露了心里话:“为什么会是我的?我只是个机修师。”

  老人家板起脸,干脆的声音砸在我心上溅起回声:

  “那又怎样,我也只是祖国的一颗钉子。”

  我的眼中一凉,似是滑出了泪水。

  巨大的工程由每一块砖石撑起,一颗钉子后面凝聚着千百人的努力。可能终我一生,目视之处都只会有机油、液压阀、零碎的机械和仪表。但共和国的猎鹰,在我肩上腾飞而起,搏击长空。

满分作文 篇6

  天是燥的,风也学会了偷闲。汗水先是密密地涨了满头,然后汇成了一行顺着额头流下,以解心中的干渴。略一顿住,擦一把汗,继续。

  是谁的手把那长长的黄豆杆拢住,随着镰刀的“咔咔”声,一步步缓缓地前进,将那沉重而坚定的脚步牢牢地打进了每一寸的土地。腰弯得太低,猛然起身时,才觉酸痛。是谁将时光偷走,把那匿于云层之外的太阳拨了开来,太阳悄悄地爬上了头顶,半悬在额头上的汗水闪着光,晃乱了眼。农忙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成了最不能浪费的享受。

  犹记第一次与父母下地,套好新新的麻手套,握住新新的长镰刀。才上高中,国庆的七天长假美其名曰为“享受生活”,到地里去割黄豆。天尚早,还是白苍苍的一片,露水还没有褪去,空气特别清爽——那时,自己无暇顾及太多,带着一股新鲜劲儿,从东头起,一口气割了大半趟。当自己很有成就感地直起腰,回头一望,才发现自己割过的那一趟参差不齐,豆茬长一截短一截;再看看母亲割过的那趟,豆茬儿齐齐整整,如刚出土的新芽儿,浮起的骄傲感也随之沉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岁起便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句,长到十六岁才开始懂得其中的意味,但是我的这一点劳累,都算不上其中的一点苦头,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学习太累?我顿时忘记了身上的酸痛,随意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

  十月,收获的季节。风催熟了田野上那片金光闪闪的黄豆地,每一寸每一尺的收割都需用汗水浇铸。进入高一以来的'第一次成绩成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太阳在悄悄地爬上了山顶后,又悄悄地爬回到山下,还没有收回的余光,洒在了那一方收割过的土地上。把割下的豆杆装上车,然后,回家。风开始起了,掠过高高的树梢,带来了一阵阵的凉意。

  “真舒服!”我轻轻地说道,和母亲相视一笑。

  “饿了吧?”母亲关切地问了句,为我擦擦额头上的汗。

  心里突然一暖,眼眶有点潮湿,我眨眨眼睛,露出一个大大笑容:“是饿了。”

  突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在庭院内专心地啃着一大堆复习材料,时光就在头顶上那片苍邃的天空,一点点地消散。清凉的风一拂而过,耳畔传来母亲轻轻地一问:“冷不冷?”那时正被一个难题困倒,听到母亲的话不由觉得好笑,马上到了夏天了,哪里会冷呢?我便随意地答道:“不冷。”母亲放轻了脚步,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在才知道,母亲听到那一句“不冷”,心里是多么的难过,可又怕她的孩子因此扰乱了心绪,只得慢慢地、轻轻地离开。那时的自己一心扑在了即将到来的中考之上,哪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也因此忽略了母亲的失落。

  突然想到三个月前,我把毕业证书交到母亲手中时,母亲的手轻轻地晃了晃,摊开了证书,她的眼神变得有些渺远。然后,我听到她说:“真好。”我轻轻地接过了毕业证书,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才觉那个地方,很痛。泪差点涌出。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那片收获的天空下,映出了母亲劳碌的身影。她用已不再光嫩的手把那一拢黄豆杆拢住,把汗水洒进土里,弯着日益瘦削的腰一步步缓慢但仍坚定地前进。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慢慢地隐入了远方。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考试成绩的背后,是母亲挥舞着镰刀,随着“咔”的一声轻响,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摇欲坠,晃迷了眼。

  现在,我站在人生的路口,总有那么一天会应战高考。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咬一咬牙,争一口气,一下便到了。现在,我埋头于书海之间,争那每一分每一秒,全力拼搏,坚定且不失稳重地为了三年后的高考,打起全副精力,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在高考之外,总有他们为我辛勤劳作而从不放松,为我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

  是谁说的,上善若水,宜任其方圆。我在高一伊始坚韧自己,在高考之外重拾迟到了十六年的感恩。我在十六岁的花季执着于心,于别有天地处,细绘一抹爱的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