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0-04 11:12:16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精选)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一天到晚难得看到她闲的时候。但无论多忙,元宵节这一天,她总会腾出时间给我们一家做汤圆。

  “妈妈,今天元宵节你又要做几种汤圆?”“哎呀,你没看我正忙着呢,你哪凉快上哪去,别给我添乱!”“哦,知道了。”

  我就安安静静的看着妈妈揉面团,面揉好之后,妈妈就,用保鲜膜把它盖了起来,让面团发醒……

  过了差不多30分钟,妈妈在面团发醒的差不多了就把保鲜膜拿掉了,接着又把面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把它揉成了圆圆的小小的跟普通的`汤圆差不多的小圆球。最后把它放进锅里煮……

  趁着汤人在锅里煮的时间,我问妈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妈妈说她也不知道,要我自己去查手机。

  我打开百度搜了一下,便搜找到一个跟元宵有关的故事。相传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帝,但因刘莹胆小懦弱。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术中,之后吕氏一族想模仿的诗被邪王刘囊知道后,他灭了吕氏一族,帮刘氏夺回了皇权又把平定叛乱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就是元宵的由来历了。

  我放下手机,走进厨房,看见妈妈掀开锅盖。有一股白烟往上冲。妈妈往锅里看了看,然后说道“汤圆煮好了,把红糖拿一罐出来。”我应了一声,就跑到。厨房后面拿了一罐红糖。

  妈妈拿漏勺把锅点汤圆拿了出来,放进成有红糖的白色的小圆球外面又围了一层红糖。看起来美味极了。

  红糖汤圆一端上桌,我们几个孩子就抢疯了。妈妈说:“慢点夹,锅里还有呢。”我夹了一个放入口中软软的汤圆,再配上一层甜甜的红糖,糯糯甜甜,简直是世间的美味。爸爸也一个劲地夸好吃。看着一大家人吃得稀里哗啦的,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元宵的红糖汤圆不仅裹着红糖的甜味,还有大家浓浓的亲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

  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中秋节。中秋节在我得家乡那可是有许多的习俗呢!

  八月十五,在这一天我们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记得那次中秋节让我至今难忘。早上奶奶拿着面、葡萄干、豆沙做起了月饼。先把馅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里,加上一点馅再加一点面,最后再按一下一个圆圆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由于是第一次做把顺序弄反了先放的馅然后才放的面。月饼做出来以后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边笑一边教我怎么做月饼。照着奶奶的样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饼都做好了,放进烤箱里烤一下月饼就做好了。闻起来香香的我似乎忘了这是刚唠出来的就用手去拿月饼,可月饼没吃着还把自己给烫了一下,这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呀!我等月饼凉了一会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没忍住多吃了几个,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能再吃了,一会儿要吃饭了而且月饼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怜兮兮地对奶奶说:“就在吃最后一个,就一个。”奶奶看着我无奈的说:“唉,真是拿你没办法。”我横盼竖盼终于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月饼。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里的月饼,突然跳起来站到大家面前说到:“我终于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因为月饼和月亮一样代表团团圆圆!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约而同地笑着说到:对!对!

  中秋节就是要吃月饼,就是要赏月就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只要提起习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节了,春节与其他的节日不同,春节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收压岁钱啦!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团圆饭,给远方的'亲戚打视频电话,开开心心地聊天,吃完饭便睡觉,因为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就会有炮声四处响,果然,天蒙蒙亮时,四周的鞭炮声已响起,使人睡不好觉,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了“红爷爷”见我起床便递给我,我高兴地喊了声:“新年好”!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饺子,妈妈下饺子,奶奶烧香,爸爸响鞭炮,都忙得不亦乐乎,凌晨6:30我们吃完饺子,我便随着爸爸妈妈去庙里磕头,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却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说个不停,看着手里塞来的压岁钱,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记忆里,以往的春节初二就要开始拜访亲戚,爸妈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们一天能走五六家亲戚,马不停蹄,热闹非凡,亲戚见到我们,都热情地来迎接我们,我们每个人聊着天,笑着,谁都那么亲热,一点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压岁钱,心中满是欢喜!在亲戚家坐一会就要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妈妈也要去招呼家里来的客人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临走时,亲戚们出来送行,看着我们离去后才回到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节是我长这么大最难忘的一个春节,出现了冠状病毒,祖国母亲生病了!全国人民都封闭在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愿祖国母亲快点好起来,等到明年,我们都过上一个快快乐乐,热闹非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来……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们守岁,小孩子们总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梦……。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是河南鹤壁,鹤壁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城市。春节鹤壁有很多习俗,如逛庙会,贴春联,我最喜欢的是初一的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有时,人们还会把钱包到饺子里,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就预示新一年他会好运连连。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围在桌旁,端上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开开心心得吃着团圆饭,记得有一次初一早晨,我正吃着饺子,突然,我感觉嘴里好像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是一个硬币!弟弟看我已经吃了一个硬币,就也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弟弟在饺子碗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饺子,连忙放在嘴里,生怕别人给他抢了。可是,弟弟那个饺子里没有硬币,妈妈吃到了一个。就剩下一个有硬币的饺子了,弟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姥姥看到弟弟急得满头大汗,就特意给他找到了那个看着象有硬币的`饺子,对他说:“这个饺子大,你试试。”弟弟接过饺子,吃了下去,他突然大叫一声:“啊,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我们全家开心地吃着美味的饺子。

  这样富有抽奖意味的民俗能带给我和弟弟不一样的乐趣。

  我喜欢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时,孩子们都喜欢先准备自我过年时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终到了小年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气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终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能够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一样,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完美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就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我的老家——阜新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8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2-27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01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6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8

家乡的风俗02-14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