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2-22 18:27:32
(集合)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河北蠡(li)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这里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只有挺拔的白杨怀抱着小小的村庄。但是,这里的地是亲的,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人是亲的,因为这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表哥、表姐们……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是我爱我的家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人们也富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生活简直是芝麻花开节节高。 然而,伴随着这大好形势,出现了许多让人惊讶、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住下,就赶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儿女们为她操办丧事,可真够忙乎的。出殡那天好不气派,光送葬队伍就拉了500多米长。队伍前面的吹鼓手们,个个摇头晃脑吹奏着哀乐,“入情入景”,可起劲了!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刻着花纹的木棺材。棺后面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系麻绳——披麻戴孝的孝子们,他们举着灵牌。撒着纸钱,还一步三磕头,那哭声、哀乐声、炮声汇合在一起,几里外都听得到。

  着,又一群人过来,又一件“新鲜”映入眼帘。只见几个着用彩纸糊起来的“童男童女”、“金山银山”、“肥猪肥牛肥羊”,还有现代化的“彩电”、“冰箱”。听妈妈说。这些是供死者在阴间用的,都要在坟头烧掉。我感到纳闷:死人还用得着这个?

  送葬的队伍走过去了。这仪式还没有完。晚上,又摆了二十桌酒席,请来吊孝的人享用。这样一连闹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问妈妈:“那老人活着的时候怎佯呢?”妈妈告诉我,老人家在世上时可受了许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她的儿女却都不孝顺她,她一个人独住一处无人照顾。我听了更不理解:这么一次葬礼,少说也得花几千元.怎么这么挥霍?与其这样,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 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家家都这样办,有时还互相攀比,看谁家最阔气。难道大家富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家。不久就听说县里已成立了“风俗改革委员会”。是啊,家乡这个风俗是应该改一改了。我多么望家乡人民都能够富裕不忘“勤俭节约”呀!这样,我将更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2

  记忆中,端午节是最令人愉悦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断魂”的悲凉;也没有中秋“月有阴晴圆缺”的怅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铺早已开张,粽香萦绕,我不禁忆起了曾经的端阳……

  外婆家,一个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绿的粽叶,粽叶新鲜,颜色嫩绿诱人,嫩得能掐出水来。每当我看到木盆中碧绿的粽叶,心中便是一阵清凉和满足。

  外婆麻利地取两片粽叶又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蜜枣、卷好,用绳子系好。很快,一个个青翠可爱的粽子便从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外婆包粽子时,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颗蜜枣丢进嘴里,甜蜜在舌间绽开。外婆总会嗔怪我:“看你个馋虫,蜜枣都要给你吃光咯!”我依旧往嘴中送蜜枣,我挡不住这甜蜜的滋味。

  我最爱的是煮粽子,虽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听吃粽子了,我看着粽子静静躺在水中,水在翻滚,氤氲的.热气从灶台向上爬,粽香溢出,钻进我的鼻子中,和着糯米清香。粽叶悄悄变黄,粽香起来越浓。

  好一会儿,粽子才煮熟,从水中捞出一颗粽子,刚刚剥开,粽香四溢,尝一口糯米,软而糯,还夹杂粽香。煮熟后蜜枣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浓浓的枣汁与清香的糯米再和着粽叶的香气,记忆中端午的味道总是忘不掉的。

  我大块朵颐,外婆刚坐在一旁一脸满足地看着我。满屋粽香四溢,热气萦绕。我看着锅中热气腾腾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气全部吃进肚中。锅中的水已微微泛绿,充斥着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叶迎风起舞。家家的烟囱热气氤氲,是否都已品尝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过,外婆身体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着买回来的粽子,仔细品味,却怎么也不如外婆亲手包的粽子好听懂。似乎粽叶没有那新鲜,蜜枣没有那么新鲜,蜜枣没有那么甜,糯米没有那么软,粽香也没有那么浓了。

  端午将至,我看见粽子铺前排满了长队,他们看锅中的粽子,却没有了那种期待的目光。

  粽香萦绕,热气氤氲,却少了家和亲情的味道。曾几何时,我还能在端阳吃上外婆亲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阳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的风俗作文3

  说到家乡习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过年包饺子时里面包硬币的习俗。

  就是因为这枚硬币的存在,我们几乎都忽略了饺子的味道了。大家小心翼翼,细嚼慢咽地吃着,生怕一个不小心,硬币就滑进肚子里了。可是在心里,谁又都希望做那个“嘎嘣”一声被咯到牙的“倒霉鬼”。

  晚上八点,春晚开始了,妈妈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也忙碌地准备起包饺子。我站在桌边,紧紧地盯着妈妈包上硬币的饺子,悄悄地数一数它有几个褶,努力分辨它和别的饺子有什么不一样,可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所有的饺子就像多胞胎似的长一个样儿。我有些泄气,但还是不想放弃,拿牙签在饺子的边上扎了个小洞。做完这一切,我便得意地专心看春晚了。

  可是,饺子一出锅,我傻了,简直要崩溃了。一碗碗饺子端出来,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什么牙签扎的小洞,先不说是大海捞针,就算找到了那小小的洞也被膨胀的饺子吞噬了。我在心里暗暗苦,这样怎么才能吃到那个包了硬币的饺子呢!

  既然作弊不允许,那只能靠实力多吃,快吃,这样吃到硬币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我夹起了一个白花花的饺子“拦腰咬断”,嘴里却只是柔软,唉!没有硬币,尽管有些泄气,但是我绝不能放弃,继续吃。终于在吃第三个饺子时,被梦寐以求的'硬币咯了一下牙。我一蹦三尺高,开心到飞起,什么不开心啊通通一扫而空。

  可是,为什么过年时吃的饺子里有硬币?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问爸爸,爸爸不知,问妈妈,妈妈不知,就连年长的奶奶,也说得不清楚。因此,在好奇心的指示下,我上网百度了答案。

  查阅资料后我得知,春节包饺子时包入硬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这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会取得财源广进的好运。据说,这是来自于农耕文明时,劳动者对于新的一年财富的美好祈愿。你说,这样一个福气满满的饺子,谁又不想吃到呢?

  原来,在春节的饺子里包入硬币这个习俗,还有这样吉祥的寓意啊!我要再多吃两个饺子,多来点财富。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夜空中几颗星星眨巴着眼,月光透过薄云,像是刚从水里淘洗过一般,皎洁干净。

  今天是团圆的元宵节,我曾想过元宵节吃各种馅,各种样子的汤圆,但我万万没想到今年的元宵节在外婆家包元宵,兴许是因为我的好奇,我和家人一大早便来到外婆家,我小声地走进外婆家,又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正准备给外婆一个惊喜,但我却没见到外婆的人影,嗯?外婆呢!我正纳闷,客厅便传来外婆的声音,“你们咋这么早就来了,我还没和面呢。”我急忙飞奔到客厅,外婆见了我摸着我的头,这小皮蛋也来了,我嘿嘿地笑起来。

  外婆从厨房里端来一个盆,“外婆,这是什么?不像是面粉。”外婆笑着回答:“这是糯米粉,包汤圆用的。”我点点头,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外婆朝糯米粉里加了些水,像平时揉面一样,外婆娴熟的动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不一会儿面揉好,外婆把面切段,擀成皮,我跟随妈妈洗完手和外婆一起包元宵,我撸起袖子,系好围裙,拿起一个皮儿,学着外婆的样子捏起来,“哎呀!”我大声叫到,皮撑破了个洞,馅儿掉到地上了。

  外婆说:“这里馅儿放太多了,少放一点皮就不会烂了。”我又尝试了一次,成功了,虽然有点不圆,妈妈看了我一眼笑出了声:“等会那个汤圆你自己吃,你捏的不行!”我赌气一定要捏好,我一下子捏了一大堆,一个比一个圆,从刚开始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到圆圆白白的汤圆,我的胳膊又酸又疼,都快到晚上的'时候我们才包完。

  爸爸走到厨房,吆喝着要给我们下汤圆,我高兴地跑到客厅里等待,不一会儿汤圆就好了,爸爸端着汤圆来到客厅,王忠诚这汤圆我咬了一大口下去,又软又甜,饱满的馅儿像流水一样流了出来。我一口气吃了两个,妈妈拍拍我的背,说:“慢慢吃,锅里还有。”我举起筷子“我要吃三碗!”

  我靠在阳台边挺着肚子,果然只有努力的果实才最可口。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脉延绵而来,从三面温柔地将村子拥抱入怀。不远处,三门湾的海风挟着淡淡的海腥气徐徐吹来。远天白云,幽静小巷,时光仿佛定格。腊月,当青白色的枇杷花开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来,沉睡的古村才苏醒过来。大人们做麦饼、裹麦饺、包粽子、捣麻糍用各种美食迎贺新年,而最受人欢迎的美食要数十四夜的馏了。

  在宁海,我们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我们叫“十四夜”。这天的主角就是馏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敞开;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切菜烧火,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屋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喊一声“吃馏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青瓷碗,叮叮当当一路敲着,在“侦探”的带领下向已经做好馏的人家进发。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馏高手。她先将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浆,然后把腌好的瘦肉、卤豆腐、冬笋、墨鱼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丁,接着把挑好的鲜牡蛎装盆洗净,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细细地剁成菜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烧锅了,用猪油翻炒料理后放入盐,加水,等水沸腾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浆,并不断搅拌直到不稀不稠为止。这样,美味的馏就烧好了。家乡有一句古话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可见馏实在是好吃。

  这十四夜吃馏的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相传戚继光在台州府抗倭时,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落,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供军队充饥,这就是最开始的馏,此后年年相传沿续至今。每年的这一天,主人十分欢迎别人到自家吃馏,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我的奶奶甚至在门口支起了大锅,笑眯眯地盼着客人来吃。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村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车子沿着弯弯的山路排的老远,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客人,熙熙攘攘,沿着老街,每家每户的“讨”着馏吃,留下一路欢歌,因为他们手中捧的是最热情的家乡味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中国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温州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老温州人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温州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温州,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温州,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温州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温州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温州味儿。

家乡的风俗作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每个民族的各种节日也都颇有趣味。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我的家乡——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傣历的新年。它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办,通常持续三到七天,其间会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

  泼水节,顾名思义,泼水,自然是这一节日众多活动中最隆重的一环。清晨,广场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各自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绽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水花放,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生”,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盛着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当地人,抑或游客,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人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欣然接受彼此的祝福。大家翩翩起舞,一边唱歌一边互相泼水,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走在被幸福之水荡涤过的大街上,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到了晚上,人们把一盏盏自制的孔明灯放飞上天。只见天幕上群星闪耀,光彩夺目,孔明灯一闪一闪地飞向远方,把漆黑的夜空点缀得特别美丽。在皎洁的`月光下,孔明灯带着家乡人民的美好祝愿,和那一颗颗善良朴实的心,渐渐地飘向远方,而人们却久久不肯离去……

  整个泼水节期间,除了泼水和放飞孔明灯这两大活动之外,还有赛龙舟、浴佛、孔雀舞等许多颇具特色的民族节目,举族上下一片欢腾!

  泱泱中华,孕育了云南傣族,更是孕育了家乡人民那纯洁朴实的心。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感恩天地润泽,勤劳换来幸福的象征啊!我喜爱我的家乡,喜爱家乡的民俗文化,更爱家乡人民善良而朴实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是谁来了?城市被装饰得五彩缤纷;是谁来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是谁来了?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啊!是我最喜爱的春节。

  腊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熏腊肉,那从铁皮中跑出来的袅袅青烟,飘散到每家每户的门口,仿佛在向人们贺年。把熏好的腊肉洗净,切开,那一片片色泽鲜亮、色香美味的腊肉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

  不久,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要祭灶王,家里人会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诉我:“今天送灶王上天,拍拍灶王的.马屁,灶王就为咱家给玉帝说说好话,不让他给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煞是有趣呢!

  过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买新衣,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

  大人们等着,孩子们盼着,除夕终于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念叨着买鞭炮,毫不夸张地说,把爸爸妈妈的耳朵都念出茧子来了。

  回到老家,经过一天的久久等待,终于开始吃年夜饭了。桌上摆着的各种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饭。一闻到饭菜的香味,在屋子里玩耍的弟弟妹妹们,立刻兔子似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说:“这盘是我的,谁也别抢!”“哇,看起来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两碗饭。‘’说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咽了又咽。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抓卤翅膀,那个抢红烧肉,一片欢声笑语。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边说着贺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一边举杯畅饮,屋子里一片祥和,团圆的景象。

  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开始观看春晚,孩子们才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饭前就分配好了‘’这个是你的,这个是我的‘’。就在这个漆黑的小院里,燃起了火龙一样五彩缤纷的鞭炮,一炮接一炮,点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仿佛有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流星,划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天空之上。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是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是一年里最热闹、最美好、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家乡的风俗作文9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春节,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也好不热闹。

  腊月初旬,马路旁的大树就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红红火火 、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知道:春节来了!不久,家里也开始忙活起来了。大人们忙着打扫房屋的各个角落,这里擦擦,那里扫扫。连平时不大愿意打扫的孩子们,也主动参与这次家庭大扫除中,也许是被这种忙碌的氛围感染了吧。

  除夕,是最热闹的啦!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干活啦。贴春联,宰鸡鸭祭祖,准备年夜饭食材,都是全家总动员的。午饭过后,厨房就是男人的天下啦,女人们就给小孩们洗澡穿新衣啦。年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素菜,荤菜,汤菜,干菜和汤菜样样都不能少。夜幕降临,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团聚在餐桌,共享这一年一度最为丰盛的晚餐。

  晚饭过后,最令人兴奋尖叫的时刻到了——领红包了,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坐成一起,议论着红包的事儿——“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90多分,今年我肯定可以领个大红包!”“完了,完了,我的'红包肯定没戏了,谁叫我考砸了呢!”……孩子们的小心思,早已被大人看在眼中,大人们是万万舍不得以成绩决定,红包决定面额的。倒是给孩子们发红包时,大人们都会语重心长地笑道:“今年你的成绩考的不错,要再接再厉哦!”“新的学年,你的学习可要再努力点,更上一层楼啊!”……于是,除夕夜又充满了温暖幸福的笑声!

  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也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家人们,又相聚在一起,张罗着元宵晚饭。孩子们可按耐不住啦,一年一度的烟花盛会怎能错过呢?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点燃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烟花。当五彩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的时候,就会引来孩子的一片欢呼声。要是空中炸开了一朵最大、最响亮的烟花,欢呼声顷刻间就达到最高分贝。

  正月十六,春节结束了。大人,小孩又重新开始忙碌而又充满希望一年。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放寒假,同学们快乐的不是假期,而是要春节了。一家人团圆围着一张桌子吃饭,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候。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那就是拜年。

  当我早上起来睁开我朦胧的眼睛,模模糊糊地看见父亲、母亲、姐姐、已经穿好了衣服,我揉着我的双眼,问:“这是要去做什么呀?”母亲回答道:“去你老姑父家拜年啊!你也别睡了,快点穿衣洗漱,立刻就走了。”

  我还没清醒,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到老姑家了,我瞬间精神起来,由于等一会儿是要发红包的。

  大家说笑着进了门,大大家坐在茶桌上喝茶聊天,有时聊得哈哈大笑。而我在和比我小一点的弟弟玩耍,大家两个玩的来。不一会儿饭菜端上了桌,大家一一入座,大大家都礼貌地先让他们坐,而大家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起筷子吃起来,那个吃相可像是饿了10年的狼。大大家也开始夹菜,还喝着酒,也不知晓在聊什么,有时还会笑一笑。我看大大家喝酒喝的那样开心,以为这酒有哪些奇特之处,便偷偷地抿了一小口,那个味道我到今天忘不了,我是喝过啤酒的,可是一点也不像啤酒的味道,可以说是辣,可以说是烧,刚入嘴,感觉是辣辣的,就到你的喉咙里的时候就变成烫烫的,然后就一直从你的`喉咙烧到你的肚子,总之就是三个字:不好喝,也不知晓大大家为何一直爱喝。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大家就要走了,可我想着为何还是不发红包,就一直回头望,终于,老姑父喊住了我:“来,肖瓒给你发一个红包。”我嘴里推辞着,却用一只手将布兜拉得大大的,老姑父了解了我的心思,将红包放在了我的布兜里。

  大家回到了家,我藏在卫生间里,看老姑夫给我红包的金额,500元,我双眼睁得大大的,惊愕的说:“老姑父还真还真是豪气啊!”

  拜年是大家中国从古以来的传统风俗,而发压岁钱是春节里面必不可少的,估计大部分小孩都像我一样,嘴里说着不要,可心里却想着恨不能直接拿过来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博深,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它——春节。一个让千万个家庭团圆的好日子,他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我们千万炎黄子孙传承的好日子。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把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节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祥。在这个时候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饺子里的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呢。

  春节不仅有吃饺子的风俗,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习惯,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也有专门上家中拜年磕头的,但是不常见了。一般都是问好,有些人也在手机上给别人发微信或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别人拜年,说一些祝福话语之类让人们开心的话。

  过了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说到元宵节还有一个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圆),那天爷爷给我们买了两袋汤圆,我们都很高兴。爷爷煮好后,把它们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嘱我们: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让他们出出热气。虽然我们嘴上答应了爷爷的话,但我们心里可不这么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汤圆,我们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终于,弟弟还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结果……还真是被烫得“嗷嗷”大哭。但我们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我爱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说到家乡民俗,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家乡的靖江孤山庙会。

  从小就听说“三月三上孤山”,讲的就是农历三月初三,靖江人都会去孤山赶庙会。孤山坐落在江苏靖江城北,虽然海拔只有56.6米,但它是靖江唯一的一座山。山顶的孤山寺比靖江建县还要早,也是靖江规模最大的寺庙。

  听爷爷说,赶庙会是个老习俗,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既要烧香拜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又要趁着那天赶集市,购买农具、种子、牲畜和生活日用品。那是一年里人最多,也是卖货郎最集中的一天。今年离靖江庙会还有一段时间,但街头巷尾的人们早就迫不及待讨论开了,这是一年里靖江最热闹的时候。

  终于等到了庙会这一天,我和爷爷赶了个早。天还未亮,这里竟已成了人的海洋,山上山下人流如潮。很多人买了香烛上山烧香祈福,远远地就能听到寺庙里敲起的洪亮的钟声。烧完香,我们一路跑下山去赶集。这里可真热闹,各种没见过的叫不出名的农具、令人眼花缭乱的杂物,还有卖各种小动物的摊铺子。

  走着走着,我被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吸引住,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吹小泥狗。这种小泥狗是一种陶器,是用孤山南坡的观音粉捏成,它们可是祖传下来的老手艺。我也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个,加入到吹小泥狗的队伍里。很快,我又被套圈给吸引住了。套的物品有好多,有毛绒玩具,有石膏做的动物,甚至还有活的小动物呢!最好玩的就是套活的鸭鹅了。它们像被训练过一样,总在圈圈快要套到它们的`时候,脖子一缩,轻而易举地避开了套圈。它们“嘎嘎”地欢叫着,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有多厉害。

  不知不觉,我和爷爷已逛了很久,有点饿了。于是,我们开始享受各种美食。瞧,香甜的季市脆饼、喷香的马桥馄饨、富有嚼劲的靖江猪肉脯、鲜嫩无比的蟹黄汤包……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热闹的庙会将十里八乡的人聚到了一起,这一片祥和欢快的场景,既保存了良好的传统习俗,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留给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

  在靖江,有一种怀念叫庙会,有一种庙会叫情结。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地地道道的xx人,我们的春节自然是要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我们家的春节也是如此。

  过年前,我们总是要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当然,我们也要去超市利采购年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俗——自制蛋饺!蛋饺是金黄色的,形似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之意。每逢过年,父亲总会做许许多多的蛋饺,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不仅如此,父亲作蛋饺的方法也令我惊叹不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独一无二的。

  先将几个生鸡蛋磕破倒进碗里,拿出一个大勺,在火上慢烤,再拿出一个小勺子,舀一勺鸡蛋倒入大勺中。神奇的事发生了,鸡蛋正在劈里啪啦地叫着呢,父亲晃了晃勺子,鸡蛋竟然慢慢地变成了一张蛋皮!将肉米放进去,包上,一个蛋饺就做好了!几个小时下来,盆里的蛋饺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过他,为什么不直接买呢?父亲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俗,自食其力,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手艺。

  到了除夕夜那天,在饭桌上,“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成了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话。不过,在除夕夜上,最叫人惊喜的,不是春晚、不是年夜饭,而是父母不经意间拿出的压岁钱。之所以叫压岁钱,是因为“岁”与妖魔邪祟的“祟”发音相同,因此被认为可以镇压住妖魔邪祟,保平安。想象一下,饭桌上,大家正吃着饭呢,突然,一个红包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小心翼翼地打开,仔仔细细地数一数,然后交给母亲保管。我管这叫“利复利”,等我成年了,留在母亲那儿的钱将会是我的“第一桶金”!

  过了除夕,初一吃汤圆,团团圆圆;初二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初四拜财神,财源滚滚——这些,都是我家的家俗,也是上海人民独有的习俗。我希望,这种习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照我们湖南邵阳的老规矩啊,春节就得吃蛋卷。听奶奶说,蛋卷一圏一圈的,寓意着团团圆圆。蛋卷金黄诱人,单看它那样,就够你咽好几口唾沫了。

  奶奶带着我到街上买蛋卷的食材。一上街,喧闹声响彻云宵,一群人挤在卖鸡蛋和猪肉的摊边,一边挥手一边叫嚷:“老板,给我来二十个鸡蛋!”或是“老板娘,给我砍三斤猪肉”我们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才买到鸡蛋,猪肉和糯米,谁让今天全村的`人家里都做蛋卷呢。

  回到家,我洗好手,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将买好的鸡蛋清点了一番,共有六十个,奶奶说要把这些鸡蛋全都做成蛋皮,我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气心想:这么多,能做得完吗?开始打鸡蛋了,奶奶边打鸡蛋边给我说起来了蛋卷的由来:“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喜欢吃金子的怪物,大年三十的时候它都会来抢金子吃,如果吃不到,它就会把整个村子掀翻!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将鸡蛋肉加在一起,做成金币的颜色形状,把它喂给怪物吃,这下子村庄和金钱就都保住了。”

  故事讲完了,该做蛋皮了,将蛋液倒入油锅里,小火等个三十秒,蛋液成形后铲出锅再把它晾凉,一片金黄色的蛋皮便完成了。我跟着奶奶的步骤试着做了一个,不错,简单又有趣。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劳动,不久之后,蛋皮已经叠得很高了。接着就是剁肉馅,这可是力气活,我从袋子里抱出两大块猪肉,随后叫来表哥一起帮忙,将猪肉放在切菜板上,双手持刀,三个人六把刀有节奏的敲起来。先是把猪肉切成小肉块,最后再剁成烂肉泥。再将肉和糯米搅拌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鸡精盐,还有辣子粉(湖南人爱吃辣)继续搅合。肉馅制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蛋卷了,一层蛋皮一层肉馅的铺好,要重复三次,然后把它卷起来,最后上锅蒸熟就好了。

  太阳静悄悄地落下,最后一抹晚霞也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不见了踪影。客人们越来越多,他们围在桌旁,有说有笑的。“蛋卷来喽”奶奶一声吆喝,大家都围了上来,我尝了一口,蛋香肉香瞬间涌上味蕾。大家举杯欢庆:“新年快乐!”奶奶做的蛋卷,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口口夸赞说比外面酒店的好吃呢。

  蛋卷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我们湖南邵阳的“代名词”,是邵阳的代表食物,我希望春节吃蛋卷这个习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邵阳的精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8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01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6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8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2-27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02-14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