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6》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习重点:
1、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2、根据云量多少区分晴、多云、阴,并用简图记录。
教学过程:
1、认识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2、认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与对应天气情况。
3、根据云量,判断晴、多云、阴。
4、户外观察云与当时云量,并记录。
5、研讨:观察到了什么云?今天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思考:
本节课有户外观察活动,需要老师提前规划好路线与观察场地。
同时一天中云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次上课有一个班到操场观察时,云就已经没了,等到快下课还是没出现,只好让学生放学后自己观察,学生感到很遗憾。准备后面有机会再带出去观察。
经过几天连续观察,我发现晴朗的天气时,下午的班级上课都能观察到云,上午第三、四节课的班级,观察到的云种类就比较少,甚至是看不到。以后再带学生出来时,选择在下午会更好一些。
《6》教学反思2
对人类文明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巨大成就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觉珍爱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感。探究人类早期共同创造的文明成就,让学生懂得久类文明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3条“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本课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早期文明发祥地”和“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第一个话题“早期文明发祥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重要发祥地,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探究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住、食、用等方面的特点;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在建筑、文字、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第二个话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受以殷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明成就,领悟古代文明的价值,树立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应采用由点及面的思路来设计与实施教学。可先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源地,继而延伸到其他早期文明区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进而了解这些区域以农业、文字为代表的文明成就。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学习资料,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在“小小考古学家”活动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补充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的图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推断出我们的先民实现定居、从采集走向农耕、从渔猎走向畜养的伟大变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完成探究报告表格”的任务,让学生从代表建筑、食物来源、生活生产工具,以及文字与技艺等角度了解另外三个早期文明区域的杰出成就。针对这一学习任务,可以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课前让学生多途径获得关于另外三个早期文明区域的信息;第二步,教师示范完成研究报告表格中的部分内容;第三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发现、比较、总结中感知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杰出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后拓展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树立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遗迹——殷墟开始,通过讲述与其相关的故事,感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并探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保护文化遗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任务,比如“探访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学生通过了解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感知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而对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的认识,可以通过解读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来完成,增强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第一个环节,可使用教材提供本课时教学思路:总览早期文明发祥地一聚焦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三个问题:图上标示出的几个地区分别叫什么?为什么这样命名?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探究四个早期文明发祥地在地理环境上的共同点。在第二个环节,可引导学生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的小组学习活动,通过解读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推断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大概的生活状况。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文资料及自己补充的教学资料,圈出资料中有价值的线索,了解这些早期文明区域在建筑、文字和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的辉煌灿烂。
总之,本课提供了部分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享交流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一,在对图片的直观认识和深入探究中,学生的思路逐渐被打开,对教材提供的示意图展开仔细解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从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及我补充的资料中提取出关键信息为己所用,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解读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能力。
第三,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探究报告,发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感受人类早期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在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前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6》教学反思3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学生非常感兴趣,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6》教学反思4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渗透阗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激情的课堂。
在上课这前,我曾经短时间的接触这些学生,刚一见面我就说:“我在没来咱们班这前就听说,二年一班的学生是纪律最好的一个,你能表现给老师看看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坐得直直的。我又说“我还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你能看懂我这个姿势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你这是让我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不乱动。”我又连忙说:“你真聪明,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认真的听课,学到新知识。”
上课时,我让学生倒背6的乘法口诀,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我对其它的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时,我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来证明自己是在背诵,像这样诚实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扬和学习的,把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兴趣盎然。
三、教学不足。
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说:“教学就像维纳斯一样,都是有缺陷的艺术。”这节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智不灵活,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学生自主编写乘法口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诀,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编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6×5-7等于几?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来的,和我预设的不一样,因此,我马上拿出事先预备好的习题,如:()十二、五六()、4×6=()等习题,继续练习下去。
训练学生自主编写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贯彻的不够好,挖掘的不够深。我在上这堂课时,如果马上追问一句“还有谁能提出和他不一样的问题?”或者以我校为例当堂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因为通勤的关系,我们学校每天只上6课,那么两天能上几堂课?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结合所学说出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机智,不但引导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师还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2、数学课应该是严谨有趣的,在本次教学中却忽视了数学书的作用。
本节课进行的紧张而有序,从头至尾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是我出示蚂蚁图片时,有个小朋友错把2条触角当成了腿时,说蚂蚁有8条腿。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又请另一位小朋友帮忙纠正那两条是触角。最后确定一只蚂蚁6条腿。练习题设计的有梯度,层层渐进,可是从头至尾学生都没看过一眼教科书,书始终是教学的载体,完全脱离了书本,忽视教科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去完善课堂教学。
《6》教学反思5
《顶碗少年》是一篇离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文章,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有教育意义。这篇文章,我是下了功夫让孩子们进行学习的,回忆课堂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地方:
1、寻找异样的声音
我让孩子们对文中的杂技表演进行评价,是否成功!在大多数孩子都认为成功之后,我试图寻求异样的答案。果真,班级里有了不同的声音。这样的阅读才会引发孩子们真正的思考。
2、在辩论中学习
找到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看法之后,我让孩子们自由地进行了辩论,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同样,在寻求依据的过程中理解的课文内涵。
总之,学生对于课文理解的比较到位,但是整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部分孩子没有主见或者说懒于思考,不敢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致使课堂上很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语言匮乏。孩子们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但在表达时语言却过于苍白,没有说服力。
改进措施:
1、大力表扬敢于质疑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拓展思维。
2、体会文本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应该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内容上。
《6》教学反思6
上周五的社会课上我给小朋友上的是《我是环保小卫士》,这是一节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课,我从网上给孩子们找了很多破坏环境的图片,有水被污染的、有滥砍滥伐的、有大气污染的……课上我结合周一我们班升旗孩子们背诵的《环境拍手歌》引入主题。我将一张张图片给小朋友们播放,告诉他们水为什么被污染,森林为什么消失了,人们出行为什么带着口罩,我观察着孩子们,他们聚精会神的听着,看到被污染的水、看到灰蒙蒙的天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我问孩子们:“天空应该是什么颜色?”“蓝色”我接着问“现在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黄色”这一句的回答声音低沉,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伤心。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告诉小朋友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作为孩子们信任的老师更要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做“环保的小卫士”,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6》教学反思7
上周有机会学习了我校和唐元中心小学两位教师的两节课,同样的资料不同的构思,同样的功底,不一样的精彩,现将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资料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资料的潜力,并帮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资料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资料,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资料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透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资料的介绍,又帮忙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资料,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超多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资料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明白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透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潜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搞笑,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此刻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状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6》教学反思8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6》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6》教学反思10
今天上完《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以后,感觉总体上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能够抓住科学家如何在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后发明雷达这一条线索展开教学。
本文教学难点和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说、练、画工作原理图等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是有几处仍然却在不足,第一是学生的“读”还不够好,朗读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不强。我让学生齐读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没有对具体段落或者具体句子进行仔细的朗读来获得体会,因此在感悟文本的时候难免还有点生疏。第二是词语理解的深度还不够,虽然我在教学中抓住了“反复、终于、配合”等词语的句子,但是在引导学生读和理解上处理得比较肤浅,没有进一步深入去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我想如果学生能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我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会注意这个问题。第三是在科学家的三次试验中和画出雷达飞行原理的讨论上,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还不够。应该先让学生自己按照出示的多媒体把雷达飞行和蝙蝠探路的原理讲一讲。几乎要每个人都能够完整的叙述一遍以后,再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完成画图,并能够从图中再次知道蝙蝠和雷达的飞行原理各自是什么。第四是学生在谈感受时不够深入,处理速度过快。学生应在抓住科学家研究蝙蝠的三次试验以后,结合飞行原理来谈对课文的感受。既可以把课文结合起来阐述,又可以加深印象。在这个时候我再引出“仿生学”这个新学科,让学生从仿生学中学到新的知识。使他们明白在其他动物身上同样可以给人类启示,研究出其他伟大的发明。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赏析句子中特殊词语的时候,大胆放手地让他们去理解体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正确。在处理重要阅读部分时,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由问题入手来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学习阅读的方法,举一反三地去学习其他文章段落,进一步提高本版的阅读水平。
《6》教学反思11
本课侧重点在于关于食物的词汇学习上和Do you like…?结构的巩固上。这节课上,我以介绍食物,谈论喜欢与厌恶为主题,大体设计了三个环节:先是利用图片来介绍有关的食物,学习一些食物名词;然后是学习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掌握动词like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以及它的肯定、否定的回答;最后是用所学过的食物名词制定一个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一日三餐喜欢的食品进行描述。
按照平时的教学习惯,课堂大多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信息教师讲解为主,上完课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所以这节课上,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我交待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用各种图片和情境给学生操练所学语法的任务,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当我组织学生自己组织对话进行表演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兴致勃勃的去用各种情境操练,用英语写对话。
成功的方面: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及game等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用Do you like…询问对方对食物的喜好和谈论自己、他人喜欢吃的食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谈论一日三餐,也懂得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还需改进的方面:
1。小有遗憾的是,如果在教学句型环节多安排点时间,把小组合作的最终结果多呈现给大家就完美了,同学们会更加愿意参与其中,表现自我。
2。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如奖励机制以及互相评价的展示;巩固单词阶段,不应仅仅是让同桌间互判,更应把互判的结果展现给大家。
《6》教学反思12
《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该课的学习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为: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本课的难点为: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习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品学、展示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引入新课学习;白雪公
主和七个小矮人要到科普公园去参观,每张门票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帮帮它?帮忙是小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比较能激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考虑到8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学生不易记,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总结记口诀的方法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拍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努力做到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堂中评价单一,激励性评价欠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在多元激励性评价上下功夫。
2、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8的乘法口诀时没有引导学生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对教材的解读挖掘还不到位,以后在分析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
3、练习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在练习题的设计
上要注重层次性、思考性,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4、课堂中设计理念过于保守,对学生不敢放手,没有做到以学定教。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通过这堂课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过于死板,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6》教学反思13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6》教学反思14
经过前五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电和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电和磁这两种能量的相互转换。本课,通过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量——电能,使学生了解到电能、能量,以及各种能量相互转化的关系。本课指导学生用能量和能量转换的观点,来重组自己原有的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课前,让孩子们寻找教室里的用电器,并说一说要使他们工作起来,需要怎么办?通过学生回答通电,简单介绍用电器的概念,并引出电能够用来做什么工作,从而建立“电能”的知识。随后,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能量呢?太阳能、水能、风能??但是,当提问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工作时,学生的回答比较狭窄,学生从自己狭义的认识去回答,这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环境,进一步认识能量的作用。出示课件,介绍各种能量在生活中的用途。对于能量有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书本60页下的四幅图片,找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能量来工作的?对于蒸汽火车的火能、风车的风能、激光的光能,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回答。但是对于用声能来控制作为灯的开关,引出声能的概念,虽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将其与能量联系起来。介绍化学能时,我出示一幅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图片,让学生思考:运动员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食物。简单介绍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储存在我们人体,形成化学能。随后,出示加油站、煤炭等图片,从而引出化学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进行能量转化这一环节时,学生往往会自己凭空想象出很多能量的新名词。
利用书本62页的图,让孩子们寻找途中的能量转变,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去说明:阳光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被人吃后其化学能转化为人体内的化学能,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机械能),再转化为发动机的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电热水壶的热能。通过对这个图的了解,学生对能量和电能之间的认识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6》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情景,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学习6的乘法口诀吗?(想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吧!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题: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想听。)好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昨天,小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正想出去找同伴玩,突然想起老师叫我们回家预习明天的新课《6的乘法口诀》,他连忙拿出学具,找出6个△就摆起图案来了。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例,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6个)6里面有几个6?(1个6)你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6×1=6、1×6=6)谁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呢?(一六得六)大家一起把这句口诀读上几遍。
小明又从学具里拿出6个△,摆出了图案……
(教师用多媒体逐个出示图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整理、探索知识。然后,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练习。)
板书:
△△△ △△△ △△△ 6×1=6 一六得六 1×6=6 △△△ △△△ △△△ 6×2=12 二六十二 2×6=12
△△△ △△△ △△△ 6×3=18 三六十八 3×6=18
△△△ △△△ △△△ 6×4=24 四六二十四 4×6=24
6×5=30 五六三十 5×6=30
6×6=36 六六三十六
三、巩固练习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写出乘法算式。
五六( )三六( ) ( )六二十四
2.勇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4=6×3=6×2=5×6=
6×5=6+6=6×6=6×2+6= 6×5+6=
3.填一填,请你在○里填上“+”、“-”、“×”。
6○2=12 6○4=24 3○6=9 6○5=1 6○6=36
4○6=10
4.比一比,请你在○里填入“>”、“<” 、“=”。
3×6○6+6+6 4×6○6+4 4×3○6×2 6+6○6×6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故事为线索,通过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习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在这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学习
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2.前面学生已经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里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探讨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自己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创新练习,巩固知识
使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有层次的通过“勇夺红旗”、“填一填”、“比一比”,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学生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感受探索的乐趣为主要方式进行学习;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没有考虑充分,尤其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和把握上有明显不足。教学中,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内容设计上突出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但练习在形式上和要求上还不够多元。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的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让课堂高潮迭起,淋漓尽致,更加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学媒一体”的意义建构浅谈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6》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10教学反思6篇12-12
教学的反思12-11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老王教学反思01-01
课程教学反思12-31
加法教学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