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5 21:02:03
小学生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教学反思1

  教学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知识,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五、书本和生活相结合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生教学反思2

  《绿娃娃》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流畅押韵,十分适合放声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要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脑海里浮现诗歌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意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里的小生命都在茁壮成长。

  1、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为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文的开头设计了一个“送绿娃娃回家”的游戏。先制作一些绿娃娃形状的卡片,(草丛、小树等)在上面写上需要识记的生字。在教学时,出示卡片,学生读对了一个就把“绿娃娃”送回绿色的图画里,最后全班在复习完生字后也完成了一副“绿娃娃“诗意图。在这个设计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引起朗读的兴趣,把“要读”变成“想读”。并且我也把上节课中所学的新的偏旁都进行了强调,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复习新学的偏旁。

  2、 通过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进入朗读的情境和氛围,学生朗读是很被动的。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去朗读去体会,我准备了音乐。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也有悠扬动听的“绿色花园”的轻音乐,在这样有感染力的音乐里,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朗读的状态,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绿色的世界。

  3、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感。这篇诗歌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结构很相似,这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延续和拓展,把书本延伸出去,让学生能充分地发展自己。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你也来当小诗人”这个环节。我把课文中的相似的结构提出来,把一些有变化的词语改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填空,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下也能自己来说说,学生说出了许多绿娃娃,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到了许多绿娃娃;

  菠菜是绿娃娃;

  韭菜是绿娃娃,

  茶叶是绿娃娃,

  李子是绿娃娃,

  荷叶是绿娃娃,

  爬山虎是绿娃娃,

  仙人掌是绿娃娃,

  ……

小学生教学反思3

  有趣的图形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从认识图形的特点,从对图形的巩固认知到练习,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认知连洗到动手操作练习,每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很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让生加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通过魔术袋让生通过摸一摸,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通过几个环节的游戏设计,A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对于该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低,应该在知识内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B生的目标内容正适合该组同学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最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动手贴一贴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图形带给同学们的惊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兼顾不过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A生带动BC生,这样A组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其他孩子的学习也能够提高,今后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的到不断的提高。

小学生教学反思4

  本文通过论述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形成的归因,展示了在科学课堂上,前概念已经存在于小学生的头脑中。作为老师,要重视科学前概念,合理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同学们顺应科学概念。

  科学前概念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以及自身实践,将周围自然界的物体和事件联系起来,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或想法。对于多彩缤纷的世界,儿童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甚至相反的观点,这就是前概念。科学前概念在儿童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把握并合理处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形成的心理归因分析

  1.简单列举

  学生认知是感性的,再加上生活经历有限,常常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表面属性,想当然地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如当老师展示杠杆的定义以后,学生们就会在头脑中思索“既然像撬棒那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撬棒,那么作为撬棒类工具――杠杆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在下一节课杠杆类工具探究时,当老师展示镊子、筷子等费力杠杆时,学生们就会犯嘀咕“杠杆类工具还有费力的情况!”

  2.错误推论

  在解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现象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简单的推论来解释碰到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者是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雨后出现的彩虹就是很好的例证。于是有的学生会认为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天线吸收太阳光的颜色而获取的。学生们通过自己主观的、错误的推论,不知不觉在头脑中形成错误的前概念。

  3.望文生义

  当学生接触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不了解的概念时,他们会根据字面含义来给此概念下定义。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恒星是指恒定不动的天体”“行星是行走的天体”“矮行星是矮小的天体”等等。学生们不知道,自然科学中许多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概念的内涵不能仅用概念的文字外壳决定。因此当学生望文生义时,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也随之产生。

  二、转变学生前概念,顺应科学概念的方法

  1.尊重学生已有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学生前概念的倾听者,对于正确的前概念要给予赞赏和鼓励,而对那些错误的前概念,教师更要重视,不能直截了当地否定这些错误的前概念,打击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在教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时,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地形”是指“地球的.形状”,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否定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概念,而是在黑板上贴出几幅地形的图片,让同学们感觉到“地形”并不是指“地球的形状”,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形状、状态、情况),并告知同学们地貌与地形含义是相同的,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容貌、样子)。通过这样的展示,同学们就能够有效地建构“地形”的科学概念。

  2.创设情境,激起矛盾,在认知冲突中,帮助学生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尽量应创设一种认知冲突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对于同一个探究的问题,存在着两种有冲突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并引导学生们逐渐调整认知结构,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它的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学生会认为物体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有关,例如轻的会浮,重的会沉;大的会浮,小的会沉,或者是大的沉,小的浮等等。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冲突情境,把材料按体积大小排列,标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想想物体的沉浮与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再把几种材料按照轻重顺序排列,标出沉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跟轻重有关系吗?经过分析整理,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大小和轻重没有他们所想的那种关系,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是我们的观察有误,还是我们的推测错误?”老师引导同学们感受轻重和体积大小两个变量在影响沉浮,从而引出控制一个变量研究另一个变量的活动。然后提供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材料,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去研究。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对物体沉浮的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便会顺利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3.构建模型,重建概念。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从科学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甚至反复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有自己亲身经历、直观的感受支持。因此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或模型建构,来丰富感性认识,才能让学生摒弃错误概念,形成清晰的科学概念。比如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同学们一开始普遍认为围绕太阳系旋转的8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等距增加的,行星大小依次增大或减小。我通过用水果、橡皮泥、小钢珠等实物来代表不同的行星,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比例缩小,让他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系模型,体验到太阳系的8大行星是中间大,两端小,而且一开始行星距离比较密,后来行星距离拉开。通过构建模型,感性认知,合理帮助同学们顺应科学概念。

小学生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是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由于文章内容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课时我就打算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为主。抓住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初一、元旦,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运用本节学习的表达方法:先总后分、有详有略写一段文字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的一天。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发现了如下问题:

  1、内容太多,无法深入展开。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时间不够,学生的感受不充分,因此课堂沉闷。

  在仔细思考后,我把教学设计改了一下,以“除夕”和“元宵”为主,“除夕”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除夕的特点,分层感受除夕的热闹,从而体会老舍先生先总后分的表达特色。“元宵”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体会作者从两方面介绍花灯的写作方法,另外感受有详有略这种写法的好处。设计一个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说话训练---借鉴老舍先生介绍花灯的'方式,用上文中的关键词来介绍广州的花市。写话训练是运用本文先总后分、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店一天。

  通过这次对教案的反复斟酌,我认识到“去粗取精”的重要性,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不要贪多。

小学生教学反思6

  今天我教学的是探索图形的规律规律这节课,课结束后觉得自己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处理好。

  1、对课标的把握不准。

  在教学建议里,有这样一段话:“需要说明的是,图形中的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要求。” 到底让不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三角形,这是从备课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观察图形,发现规律,而不是动手操作,而且认为,一眼就能看清小棒用了多少根的图形,有什么必要再花时间让学生摆呢,于是最后决定不摆,直接分阶段出示图形。现在看来,没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过程,也就是对课标里的建议“图形中的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的过程没有充分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不应该省略。

  2、而且给学生独立思考,找规律的时间少了。

  教材呈现的规律是这两种方法:一是3加上2乘三角形个数减1的方法,第二种是把每个三角形先按3根小棒来计算,再减去重复的根数。而两个班的学生都还发现了一种,就是先假设每个三角形都只用两根小棒,这样就比实际小算了一根小棒,于是最后再加一根小棒,也就是就2乘三角形的个数后再加1。第一种方法,开始时,学生是很难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发现,经老师引导后,成绩好的学生才发现。而第第二种方法,由于有了第一种方法的基础,所以部分思维灵敏的学生能马上想到。倒是2n+1的方法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因为一是少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二是没有让时间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规律展示在本子上,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后得出规律,而是看到学生发现规律有困难时,就马上引导学生去思考了,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才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吧。

小学生教学反思7

  20xx年3月19日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课文是鲁教版第六册第九课《玩出了名堂》。

  上完课,我们组内听课老师一回到办公室就聚在一起,共同研讨这节课的无效教学表象。第三节课,我们全组语文老师又对此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二次研讨。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对这一课不足之处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从内心里我也非常感激这些在我专业成长之路上给予我帮助的组内老师。

  本课的教案是在“个性---共性---个性”三环节的备课的情况下生成的,可以说是集组内七位老师教案之精华,博众家之长,补自家之短。有句话说的好:“预设是一种状况,而生成则是另一种状况。”经过大家的.研讨,我对在本课教学中出现的无效教学表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积极思考出了解决方案。本课的无效教学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留出组内成员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时,出现了个别同学没有参与学习的情况,老师没有注意到,从而出现组内答案不统一的现象。针对以上两种无效教学表象,在组内老师的群力献策之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了以下解决方法:针对第一种无效表象,我想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让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对于第二种无效表象,在小组合作交流完毕后,小组长要检查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完成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本课教学中小组成员勾画“列文虎克‘玩’的句子”的不完整性。如果在交流中出现无法说服对方观点而僵持不下时,小组长可以举手示意巡视中的老师帮助,教师这时可以点拨、引导……使其组内成员达成一致,最后,小组长检查全组成员是否答案相同。这样,上述无效教学表象就不会发生了。

  教师只有在不断地上课、反思之中,才能越发变得成熟起来。

小学生教学反思8

  学生虽然见到过人民币,但是并不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能不能将几分几角几元的人民币各分一类?为什么可以这样分?元、角、分到底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不会对上述问题无动于衷,经过一番思考,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些比较朦胧的认识,再经过教师必要的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不等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因此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班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授人民币这一课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我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些对人民币有较多认识的学生,我请他们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尝试以不同标准来对人民币分类。而一些对人民币不了解的学生,在他们分类的过程中,我在旁边指导,点拨,希望他们能尽快地对人民币建立起一个感性的认识。

  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与他人合作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都沉浸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模拟钱币上,所以在上课的调控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后面的时间来不及,草草了事。今后继续加强组织教学,不让学生如此兴奋。

小学生教学反思9

  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现代的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人心,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的开放环境,大胆地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增加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努力使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而有创。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在基本学完了《打碗碗花》一文,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给“打碗碗花”起这个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可能是人们为了让花儿开得好,开得盛,不希望人们去采它,有意想出这个名字。有的认为可能是因为它的.样子像碗,人们想出这个名称。还有的认为可能这花有毒,人们伯小孩中毒,所以取这个名字吓孩子……我先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说“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打碗碗花到底是怎么一朵花呢?老师把这个疑问留给大家,等你查到后,让我们给它写个声明——证明它“不打碗”。从这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中果断地存疑,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将问题带到课外,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一点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不断探求和深化知识的愿望。

  二、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回答、讨论,乃至朗读、复述、写句子、仿写等,都是在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阅读与说话、写话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把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地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习了第8自然段后请学生用(如释重负、安然无恙)等词联系课文的内容写句子。学生在经过自己准备和同学合作后,写出了好多句子,如:

  (1)“打碗碗花,不打碗!”我小小的心(如释重负)。

  (2)我的好奇心让我违背了外婆的警告。打碗碗花不打碗让我如释重负。

  (3)打碗碗花安然无恙,消除了我的疑虑,我要自信不疑地向人们大声宣告:“打碗碗花,不打碗!”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又请同学在查资料的基础上帮打碗碗花写一份声明,以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小学生教学反思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作文质量的提高,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关心的话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煴收呙索出一套好的学作方法,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一、教师练写“下水”作文,做好“引路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光空谈作法,一定要有切实的写作经验,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和体会。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应堪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熟练地写一般常用体裁的文章,如:《一件有趣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给某某的一封信》、《一次有趣的活动》、《×××》读后感等文题。这不仅是给学生作示范,而是因为只有自己在审题、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等方面确实有体会和见解,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将各种类型的作文做一篇,给学生以启迪,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

  二、教师精批细改,指出学生习作优缺点。

  教师要精批细改学生的'每一篇日记和作文,指出学生习作优缺点。在好的句子下面用波浪线划出,在好的词语下面画小圆圈,以示表扬和鼓励。对不通的句子加以理顺,表达不完整的句子给予补充,写的太短的文章,教师应激发其想象力,让他扩写,以致使作文写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万事开头难,教师要费尽心机多指导、启发、修改,学生才能在写作上循序渐进。批改一般分为眉批、尾批、侧批。眉批:对开头一段进行点评。如:开门见山点题等。尾批:对全文进行点评。侧批:可在习作侧面将一些好词好句加以点评。对成功的片段、语句应侧批为:“这句写的不错”,或“这段很精彩,描写细腻。”如:一位同学在《观灯》中写道:“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繁星点点,光彩夺目,艳丽多姿。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灯笼真好看,你看那……”对这一段可加这样的批语:这一细节描写不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批语适中,学生就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逐步写好作文。

  三、善于观察,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让学生勤观察周围的事物,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经常带学生到小河边、果园、松树林、小山头观景,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开展一些打乒乓球、跳绳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俗话说:“听景不如看景。”的确是这样。人们常说北武当山风景优美,秀丽多姿,令人神往。通过观察,同学们见闻多了,写出了许多新颖的文章。如:《登山》、《春天来了》、《美丽的积翠公园》等,我看了后,感到非常欣喜,他们终于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会观察事物,能写出一篇篇措辞优美的好文章。

  四、阅读课外书籍,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剂良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名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故事中的情节特别诱人。不会写作的人也会被故事中的人物而感染,越看越想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想要知道其中英雄人物的结局如何?尤其古代名著中故事正在危急关头时一回已完,写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回回扣人心悬,令读书者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从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家是在叙述一部历史、电影剧本、人物传记,他们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多么有人生价值啊!这样小读者就可以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五、结合课文,教学生学会审题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认真分析课文的题目和内容,反复推敲,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首先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然后,布置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我的老师》。同时再写一篇《我和老师》,以课文进行比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以小女孩为主,而《我和老师》一文,既写老师又写“我”,是写两个人。就这样,结合语文教学经验审题,学生的审题能力会逐步提高,偏题现象就会减少。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

小学生教学反思11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乘车上学。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节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班会的筹划阶段,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我们低年级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集思广益,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懂得远离危险,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从而健康、安全的成长。

  本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收获: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

  在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自己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自己认真学习安全知识。

  二、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开课创设情境,通过一组组血淋淋的画面,使学生了解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讲故事、竞赛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中学习懂得走路安全、乘车安全等知识的重要性。我在设计这节课中,灵活、机智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学会远离危险,减少危险的发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选取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三、课外延伸,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

  了解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等,并通过安全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和遇到危险时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安全知识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网络资源,多查找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教给学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

  这次主题班会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现在开始,就给他们灌输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会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上好交通安全教育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安全教育,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孩子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几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安全”这两字展开教育活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不慌张、沉着稳定的情绪,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尽快想办法处理好。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环境。在平时教育中事事以安全为主,才能真正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悬在我们教师头上的“高压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体会与收获。

小学生教学反思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教学反思13

  习作竞赛已经圆满结束了,五年级习作的题目要求是这样的:以“关爱”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具体要求是,写出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过90分的仅仅有8人。学生的习作反馈回来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孩子的竞赛作文,让我惊异的是平日写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学生,在此次习作中却发挥失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把习作按分数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细看,再综合起来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审题不清偏离主题

  分数在70——80之间的学生,他们的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审题不清。像小琳的习作写了两件事情,与习作的要求明显不符;小岩的习作没有写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凯的习作在泛泛地谈多件事情,没有突出一件具体的事情;小民的习作写的是妈妈怎样关爱生病的姥姥,与习作的要求也是谬之千里;还有小健的习作写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样关爱同学的感人故事,都与此次习作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个原因也是造成平日习作优秀的学生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选材不突出不典型

  体现关爱的事情原本就无大小之分,只要你写得动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关爱”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牵强。如,小尹写的自己没带钢笔别的同学借给他笔用,小鑫写的自己一年级时摔跤时爸爸鼓励自己爬起来的事,小瀚写的自己摔跤时同学帮自己扶起来的事,这几个学生写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对关爱的理解浮浅,而且写的语言平实,感情平淡,激不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三——一件事情叙述不详

  有些学生的习作,字数远远超过了400字,但仔细一看,开头引子部分太长,写了半页纸甚至是一页,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该写事情的时候,却吝啬起文字来,一件具体的事情只写了个兔子尾巴长短,既没写出事情的详细经过,又没有表达出那种关爱的真情实感;事情写完后的结尾部分,本应该是言简意赅地总结,可有的学生又开始长篇大论,大发抒情,这种空洞的抒情只能带来假、大、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四——题目太俗或文题不符

  看看学生的习作题目:《关爱》《妈妈的关爱》《父母对我的.关怀》《同学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这些题目太大太俗,表现不出关爱的真情。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这次习作的题目写成《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明显的是写人,怎么能与此次习作内容相吻合呢?题目是习作的“眼睛”,正如一个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样打开心灵的这扇窗户呢?

  这次习作竞赛让我们师生都找到了习作教学和习作书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对学生习作的提高和教师习作的授课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同时又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教和学的警钟。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习作水平会一步一步地提高起来。

小学生教学反思14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后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为数多,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骂、惩罚那都是我自己极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学生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举手发言等等,这被不少人视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开始时我也这样认为,然而,细心一想,却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常常意味着他们能按教师的预想,教师的模式,教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意图,顺应教师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师共同所谓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呼吁课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上帝,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四、结合班级管理方法

  我带有16个班级,我发现有个别班级有些特殊,学生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我就主动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励机制——分组打分,奖励先进组。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我持之以恒发现这个班级纪律明显有了好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了。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六、合理运用学科资源

  信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在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监控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喊叹——老师好厉害啊,在讲台给我辅导;老师上课控制了我的电脑,有没有控制你的?老师网络水平好高啊!

  其实那是什么老师厉害,什么水平高啊,只是将课堂教学软件很好的利用罢了!

  可见,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小学生教学反思15

  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

  写《给××的建议》,孩子们有写给校长的,有写给任课老师的,有写给同学们的,也有写给我这个班主任的。他们把写好的建议书呈给校长阅览的时候,校长郑重地做出了答复。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他还在教师大会上做了说明。他说: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

  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老师的深情。六年了,我们批评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快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我没有阻止。但我觉得应该以更美好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量,马上获得了支持。为此,班里特别成立了留念册策划小组,进行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老师讲课、亲手缝制衣服送给老师等等。

  毕业联欢会,孩子们也开始在筹备了:活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人员的安排。当我真正放手让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发现:他们真的长大了,我不能再用“小孩子”来评价他们了!

《小学生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生音乐教学反思02-20

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06-13

小学生英语教学反思10-04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5篇10-14

小学生英语教学反思5篇08-12

经典教学反思10-24

教学反思05-17

教学反思07-01

精选教学反思10-24

小学生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教学反思1

  教学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知识,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五、书本和生活相结合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生教学反思2

  《绿娃娃》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流畅押韵,十分适合放声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要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脑海里浮现诗歌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意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里的小生命都在茁壮成长。

  1、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为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文的开头设计了一个“送绿娃娃回家”的游戏。先制作一些绿娃娃形状的卡片,(草丛、小树等)在上面写上需要识记的生字。在教学时,出示卡片,学生读对了一个就把“绿娃娃”送回绿色的图画里,最后全班在复习完生字后也完成了一副“绿娃娃“诗意图。在这个设计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引起朗读的兴趣,把“要读”变成“想读”。并且我也把上节课中所学的新的偏旁都进行了强调,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复习新学的偏旁。

  2、 通过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进入朗读的情境和氛围,学生朗读是很被动的。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去朗读去体会,我准备了音乐。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也有悠扬动听的“绿色花园”的轻音乐,在这样有感染力的音乐里,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朗读的状态,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绿色的世界。

  3、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感。这篇诗歌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结构很相似,这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延续和拓展,把书本延伸出去,让学生能充分地发展自己。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你也来当小诗人”这个环节。我把课文中的相似的结构提出来,把一些有变化的词语改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填空,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下也能自己来说说,学生说出了许多绿娃娃,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到了许多绿娃娃;

  菠菜是绿娃娃;

  韭菜是绿娃娃,

  茶叶是绿娃娃,

  李子是绿娃娃,

  荷叶是绿娃娃,

  爬山虎是绿娃娃,

  仙人掌是绿娃娃,

  ……

小学生教学反思3

  有趣的图形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从认识图形的特点,从对图形的巩固认知到练习,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认知连洗到动手操作练习,每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很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让生加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通过魔术袋让生通过摸一摸,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通过几个环节的游戏设计,A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对于该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低,应该在知识内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B生的目标内容正适合该组同学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最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动手贴一贴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图形带给同学们的惊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兼顾不过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A生带动BC生,这样A组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其他孩子的学习也能够提高,今后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的到不断的提高。

小学生教学反思4

  本文通过论述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形成的归因,展示了在科学课堂上,前概念已经存在于小学生的头脑中。作为老师,要重视科学前概念,合理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同学们顺应科学概念。

  科学前概念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以及自身实践,将周围自然界的物体和事件联系起来,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或想法。对于多彩缤纷的世界,儿童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甚至相反的观点,这就是前概念。科学前概念在儿童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把握并合理处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生科学前概念形成的心理归因分析

  1.简单列举

  学生认知是感性的,再加上生活经历有限,常常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表面属性,想当然地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如当老师展示杠杆的定义以后,学生们就会在头脑中思索“既然像撬棒那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撬棒,那么作为撬棒类工具――杠杆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在下一节课杠杆类工具探究时,当老师展示镊子、筷子等费力杠杆时,学生们就会犯嘀咕“杠杆类工具还有费力的情况!”

  2.错误推论

  在解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现象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简单的推论来解释碰到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者是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雨后出现的彩虹就是很好的例证。于是有的学生会认为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天线吸收太阳光的颜色而获取的。学生们通过自己主观的、错误的推论,不知不觉在头脑中形成错误的前概念。

  3.望文生义

  当学生接触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不了解的概念时,他们会根据字面含义来给此概念下定义。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恒星是指恒定不动的天体”“行星是行走的天体”“矮行星是矮小的天体”等等。学生们不知道,自然科学中许多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概念的内涵不能仅用概念的文字外壳决定。因此当学生望文生义时,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也随之产生。

  二、转变学生前概念,顺应科学概念的方法

  1.尊重学生已有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学生前概念的倾听者,对于正确的前概念要给予赞赏和鼓励,而对那些错误的前概念,教师更要重视,不能直截了当地否定这些错误的前概念,打击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在教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时,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地形”是指“地球的.形状”,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否定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概念,而是在黑板上贴出几幅地形的图片,让同学们感觉到“地形”并不是指“地球的形状”,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形状、状态、情况),并告知同学们地貌与地形含义是相同的,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容貌、样子)。通过这样的展示,同学们就能够有效地建构“地形”的科学概念。

  2.创设情境,激起矛盾,在认知冲突中,帮助学生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尽量应创设一种认知冲突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对于同一个探究的问题,存在着两种有冲突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并引导学生们逐渐调整认知结构,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它的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学生会认为物体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有关,例如轻的会浮,重的会沉;大的会浮,小的会沉,或者是大的沉,小的浮等等。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冲突情境,把材料按体积大小排列,标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想想物体的沉浮与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再把几种材料按照轻重顺序排列,标出沉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跟轻重有关系吗?经过分析整理,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体积的大小和轻重没有他们所想的那种关系,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是我们的观察有误,还是我们的推测错误?”老师引导同学们感受轻重和体积大小两个变量在影响沉浮,从而引出控制一个变量研究另一个变量的活动。然后提供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材料,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去研究。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对物体沉浮的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便会顺利实现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3.构建模型,重建概念。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从科学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甚至反复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有自己亲身经历、直观的感受支持。因此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或模型建构,来丰富感性认识,才能让学生摒弃错误概念,形成清晰的科学概念。比如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同学们一开始普遍认为围绕太阳系旋转的8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等距增加的,行星大小依次增大或减小。我通过用水果、橡皮泥、小钢珠等实物来代表不同的行星,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比例缩小,让他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系模型,体验到太阳系的8大行星是中间大,两端小,而且一开始行星距离比较密,后来行星距离拉开。通过构建模型,感性认知,合理帮助同学们顺应科学概念。

小学生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是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由于文章内容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课时我就打算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为主。抓住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初一、元旦,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运用本节学习的表达方法:先总后分、有详有略写一段文字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的一天。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发现了如下问题:

  1、内容太多,无法深入展开。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时间不够,学生的感受不充分,因此课堂沉闷。

  在仔细思考后,我把教学设计改了一下,以“除夕”和“元宵”为主,“除夕”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除夕的特点,分层感受除夕的热闹,从而体会老舍先生先总后分的表达特色。“元宵”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体会作者从两方面介绍花灯的写作方法,另外感受有详有略这种写法的好处。设计一个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说话训练---借鉴老舍先生介绍花灯的'方式,用上文中的关键词来介绍广州的花市。写话训练是运用本文先总后分、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店一天。

  通过这次对教案的反复斟酌,我认识到“去粗取精”的重要性,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不要贪多。

小学生教学反思6

  今天我教学的是探索图形的规律规律这节课,课结束后觉得自己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处理好。

  1、对课标的把握不准。

  在教学建议里,有这样一段话:“需要说明的是,图形中的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要求。” 到底让不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三角形,这是从备课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观察图形,发现规律,而不是动手操作,而且认为,一眼就能看清小棒用了多少根的图形,有什么必要再花时间让学生摆呢,于是最后决定不摆,直接分阶段出示图形。现在看来,没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过程,也就是对课标里的建议“图形中的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的过程没有充分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不应该省略。

  2、而且给学生独立思考,找规律的时间少了。

  教材呈现的规律是这两种方法:一是3加上2乘三角形个数减1的方法,第二种是把每个三角形先按3根小棒来计算,再减去重复的根数。而两个班的学生都还发现了一种,就是先假设每个三角形都只用两根小棒,这样就比实际小算了一根小棒,于是最后再加一根小棒,也就是就2乘三角形的个数后再加1。第一种方法,开始时,学生是很难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发现,经老师引导后,成绩好的学生才发现。而第第二种方法,由于有了第一种方法的基础,所以部分思维灵敏的学生能马上想到。倒是2n+1的方法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因为一是少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二是没有让时间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规律展示在本子上,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后得出规律,而是看到学生发现规律有困难时,就马上引导学生去思考了,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才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吧。

小学生教学反思7

  20xx年3月19日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课文是鲁教版第六册第九课《玩出了名堂》。

  上完课,我们组内听课老师一回到办公室就聚在一起,共同研讨这节课的无效教学表象。第三节课,我们全组语文老师又对此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二次研讨。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对这一课不足之处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从内心里我也非常感激这些在我专业成长之路上给予我帮助的组内老师。

  本课的教案是在“个性---共性---个性”三环节的备课的情况下生成的,可以说是集组内七位老师教案之精华,博众家之长,补自家之短。有句话说的好:“预设是一种状况,而生成则是另一种状况。”经过大家的.研讨,我对在本课教学中出现的无效教学表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积极思考出了解决方案。本课的无效教学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留出组内成员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时,出现了个别同学没有参与学习的情况,老师没有注意到,从而出现组内答案不统一的现象。针对以上两种无效教学表象,在组内老师的群力献策之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了以下解决方法:针对第一种无效表象,我想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让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对于第二种无效表象,在小组合作交流完毕后,小组长要检查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完成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本课教学中小组成员勾画“列文虎克‘玩’的句子”的不完整性。如果在交流中出现无法说服对方观点而僵持不下时,小组长可以举手示意巡视中的老师帮助,教师这时可以点拨、引导……使其组内成员达成一致,最后,小组长检查全组成员是否答案相同。这样,上述无效教学表象就不会发生了。

  教师只有在不断地上课、反思之中,才能越发变得成熟起来。

小学生教学反思8

  学生虽然见到过人民币,但是并不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能不能将几分几角几元的人民币各分一类?为什么可以这样分?元、角、分到底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不会对上述问题无动于衷,经过一番思考,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些比较朦胧的认识,再经过教师必要的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不等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因此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班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授人民币这一课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我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些对人民币有较多认识的学生,我请他们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尝试以不同标准来对人民币分类。而一些对人民币不了解的学生,在他们分类的过程中,我在旁边指导,点拨,希望他们能尽快地对人民币建立起一个感性的认识。

  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与他人合作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都沉浸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模拟钱币上,所以在上课的调控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后面的时间来不及,草草了事。今后继续加强组织教学,不让学生如此兴奋。

小学生教学反思9

  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现代的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人心,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的开放环境,大胆地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增加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努力使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而有创。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在基本学完了《打碗碗花》一文,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给“打碗碗花”起这个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可能是人们为了让花儿开得好,开得盛,不希望人们去采它,有意想出这个名字。有的认为可能是因为它的.样子像碗,人们想出这个名称。还有的认为可能这花有毒,人们伯小孩中毒,所以取这个名字吓孩子……我先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说“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打碗碗花到底是怎么一朵花呢?老师把这个疑问留给大家,等你查到后,让我们给它写个声明——证明它“不打碗”。从这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中果断地存疑,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将问题带到课外,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一点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不断探求和深化知识的愿望。

  二、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回答、讨论,乃至朗读、复述、写句子、仿写等,都是在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阅读与说话、写话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把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地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习了第8自然段后请学生用(如释重负、安然无恙)等词联系课文的内容写句子。学生在经过自己准备和同学合作后,写出了好多句子,如:

  (1)“打碗碗花,不打碗!”我小小的心(如释重负)。

  (2)我的好奇心让我违背了外婆的警告。打碗碗花不打碗让我如释重负。

  (3)打碗碗花安然无恙,消除了我的疑虑,我要自信不疑地向人们大声宣告:“打碗碗花,不打碗!”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又请同学在查资料的基础上帮打碗碗花写一份声明,以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小学生教学反思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作文质量的提高,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关心的话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煴收呙索出一套好的学作方法,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一、教师练写“下水”作文,做好“引路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光空谈作法,一定要有切实的写作经验,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和体会。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应堪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熟练地写一般常用体裁的文章,如:《一件有趣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给某某的一封信》、《一次有趣的活动》、《×××》读后感等文题。这不仅是给学生作示范,而是因为只有自己在审题、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等方面确实有体会和见解,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将各种类型的作文做一篇,给学生以启迪,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

  二、教师精批细改,指出学生习作优缺点。

  教师要精批细改学生的'每一篇日记和作文,指出学生习作优缺点。在好的句子下面用波浪线划出,在好的词语下面画小圆圈,以示表扬和鼓励。对不通的句子加以理顺,表达不完整的句子给予补充,写的太短的文章,教师应激发其想象力,让他扩写,以致使作文写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万事开头难,教师要费尽心机多指导、启发、修改,学生才能在写作上循序渐进。批改一般分为眉批、尾批、侧批。眉批:对开头一段进行点评。如:开门见山点题等。尾批:对全文进行点评。侧批:可在习作侧面将一些好词好句加以点评。对成功的片段、语句应侧批为:“这句写的不错”,或“这段很精彩,描写细腻。”如:一位同学在《观灯》中写道:“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繁星点点,光彩夺目,艳丽多姿。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灯笼真好看,你看那……”对这一段可加这样的批语:这一细节描写不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批语适中,学生就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逐步写好作文。

  三、善于观察,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让学生勤观察周围的事物,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经常带学生到小河边、果园、松树林、小山头观景,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开展一些打乒乓球、跳绳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俗话说:“听景不如看景。”的确是这样。人们常说北武当山风景优美,秀丽多姿,令人神往。通过观察,同学们见闻多了,写出了许多新颖的文章。如:《登山》、《春天来了》、《美丽的积翠公园》等,我看了后,感到非常欣喜,他们终于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会观察事物,能写出一篇篇措辞优美的好文章。

  四、阅读课外书籍,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剂良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名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故事中的情节特别诱人。不会写作的人也会被故事中的人物而感染,越看越想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想要知道其中英雄人物的结局如何?尤其古代名著中故事正在危急关头时一回已完,写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回回扣人心悬,令读书者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从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家是在叙述一部历史、电影剧本、人物传记,他们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多么有人生价值啊!这样小读者就可以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五、结合课文,教学生学会审题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认真分析课文的题目和内容,反复推敲,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首先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然后,布置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我的老师》。同时再写一篇《我和老师》,以课文进行比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以小女孩为主,而《我和老师》一文,既写老师又写“我”,是写两个人。就这样,结合语文教学经验审题,学生的审题能力会逐步提高,偏题现象就会减少。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

小学生教学反思11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乘车上学。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节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班会的筹划阶段,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我们低年级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集思广益,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懂得远离危险,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从而健康、安全的成长。

  本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收获: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

  在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自己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自己认真学习安全知识。

  二、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开课创设情境,通过一组组血淋淋的画面,使学生了解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讲故事、竞赛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中学习懂得走路安全、乘车安全等知识的重要性。我在设计这节课中,灵活、机智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学会远离危险,减少危险的发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选取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三、课外延伸,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

  了解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等,并通过安全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和遇到危险时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安全知识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网络资源,多查找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教给学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

  这次主题班会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现在开始,就给他们灌输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会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上好交通安全教育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安全教育,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孩子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几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安全”这两字展开教育活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不慌张、沉着稳定的情绪,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尽快想办法处理好。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环境。在平时教育中事事以安全为主,才能真正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悬在我们教师头上的“高压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体会与收获。

小学生教学反思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小学生教学反思13

  习作竞赛已经圆满结束了,五年级习作的题目要求是这样的:以“关爱”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具体要求是,写出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过90分的仅仅有8人。学生的习作反馈回来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孩子的竞赛作文,让我惊异的是平日写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学生,在此次习作中却发挥失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把习作按分数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细看,再综合起来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审题不清偏离主题

  分数在70——80之间的学生,他们的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审题不清。像小琳的习作写了两件事情,与习作的要求明显不符;小岩的习作没有写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凯的习作在泛泛地谈多件事情,没有突出一件具体的事情;小民的习作写的是妈妈怎样关爱生病的姥姥,与习作的要求也是谬之千里;还有小健的习作写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样关爱同学的感人故事,都与此次习作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个原因也是造成平日习作优秀的学生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选材不突出不典型

  体现关爱的事情原本就无大小之分,只要你写得动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关爱”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牵强。如,小尹写的自己没带钢笔别的同学借给他笔用,小鑫写的自己一年级时摔跤时爸爸鼓励自己爬起来的事,小瀚写的自己摔跤时同学帮自己扶起来的事,这几个学生写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对关爱的理解浮浅,而且写的语言平实,感情平淡,激不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三——一件事情叙述不详

  有些学生的习作,字数远远超过了400字,但仔细一看,开头引子部分太长,写了半页纸甚至是一页,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该写事情的时候,却吝啬起文字来,一件具体的事情只写了个兔子尾巴长短,既没写出事情的详细经过,又没有表达出那种关爱的真情实感;事情写完后的结尾部分,本应该是言简意赅地总结,可有的学生又开始长篇大论,大发抒情,这种空洞的抒情只能带来假、大、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四——题目太俗或文题不符

  看看学生的习作题目:《关爱》《妈妈的关爱》《父母对我的.关怀》《同学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这些题目太大太俗,表现不出关爱的真情。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这次习作的题目写成《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明显的是写人,怎么能与此次习作内容相吻合呢?题目是习作的“眼睛”,正如一个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样打开心灵的这扇窗户呢?

  这次习作竞赛让我们师生都找到了习作教学和习作书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对学生习作的提高和教师习作的授课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同时又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教和学的警钟。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习作水平会一步一步地提高起来。

小学生教学反思14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后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为数多,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骂、惩罚那都是我自己极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学生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举手发言等等,这被不少人视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开始时我也这样认为,然而,细心一想,却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常常意味着他们能按教师的预想,教师的模式,教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意图,顺应教师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师共同所谓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呼吁课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上帝,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四、结合班级管理方法

  我带有16个班级,我发现有个别班级有些特殊,学生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我就主动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励机制——分组打分,奖励先进组。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我持之以恒发现这个班级纪律明显有了好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了。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六、合理运用学科资源

  信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在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监控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喊叹——老师好厉害啊,在讲台给我辅导;老师上课控制了我的电脑,有没有控制你的?老师网络水平好高啊!

  其实那是什么老师厉害,什么水平高啊,只是将课堂教学软件很好的利用罢了!

  可见,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小学生教学反思15

  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

  写《给××的建议》,孩子们有写给校长的,有写给任课老师的,有写给同学们的,也有写给我这个班主任的。他们把写好的建议书呈给校长阅览的时候,校长郑重地做出了答复。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他还在教师大会上做了说明。他说: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

  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老师的深情。六年了,我们批评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快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我没有阻止。但我觉得应该以更美好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量,马上获得了支持。为此,班里特别成立了留念册策划小组,进行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老师讲课、亲手缝制衣服送给老师等等。

  毕业联欢会,孩子们也开始在筹备了:活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人员的安排。当我真正放手让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发现:他们真的长大了,我不能再用“小孩子”来评价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