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晓》教学反思1
课题:《春晓》
课型: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二(X)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
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
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春晓》教学反思2
《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3
我上了本学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开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要以电子白板的形式进行教学。“电子白板”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我终于顺利的踏上了讲台。说实话,课前我有种种顾虑,怕白板使用不当出现问题,可是真正开始教学展示的时候,我已经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
结合了近阶段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春晓》这一课,并且挑选了二(3)班作为授课对象,因为这个班级对古诗好像颇有研究。在课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和同学们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场。可是这一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好像失去了平时的活力,都变得很“规矩”,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从而也让我在“互动”两字上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好教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呢?
其实自己应该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首先自己好像太过于依赖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先天条件。在课的始终,我的高嗓音似乎覆盖了学生的声响,也许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自己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让学生不敢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相信会给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课堂知识点的问题上,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去考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四拍子节奏的教学中,我自身很清楚它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可是在教授学生时,把次强这一拍基本上忽略了,如果长期这样的话,也许以后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在谈到反复记号的时候,我也是粗粗的讲了一下。我自认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其实不然。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去找一找反复记号的好朋友,如果找不到那说明要从头开始反复,如果找到了又应该怎么样呢?当学生问我在乐句上出现的1和2是代表什么意思时,我也是用了很简单的话解释了一下,到底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课后,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成了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春晓》教学反思4
古诗《春晓》是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它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也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小结。
我觉得托班的古诗课应该要更具有趣味化,我们可以将整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从而来了解这首诗。而我只是将整首古诗用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如“飘落了下来”他们了解吗?不了解。所以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提问上、讲解上,语言太干练、深奥了,不适合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理解。所以在以后古诗的教学中,我上课用的语言可以更浅显些,更生动些,语速还可以再慢一点,留点时间让幼儿可以思考、吸收,这样会更好。在我刚开始第一遍让他们接触这首古诗,是通过视频来了解的。视频播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已经开始跟着视频念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背一些古诗,但他们理解诗意吗?对于托小班来说,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可以先让幼儿了解、交谈更多的关于春天方面的特征,这样一来才能让幼儿更好的知道诗人在写这首古诗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之下写的这首古诗。古诗的学习,不一定要学习如何背诵、朗诵,可以是让幼儿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之美,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幼儿学习古诗课,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探讨、改进,这样才能把一节好的古诗课带给自己的学生。
《春晓》教学反思5
一、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
本堂课以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来导入,考虑到学生对现代合唱曲的音色、旋律上的不熟悉,我适时地让学生欣赏经典的视频资料,由桑叶松指挥的《春晓》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兴趣再一次提高起来。
二、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
教学手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手段不是非新颖不可,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我在整堂课中反复使用的教学手段都是音乐的,比如“哼唱旋律、节奏、图形谱、动作表现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仔细地临听音乐,关注音乐,真正沉浸在音乐之中。当然,这些手段的运用是抓住每一句或每一段旋律的最主要的特征而自然生成的。有些也不能互换,比如我认为在教学合唱《春晓》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在音色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是人声模仿大自然中的那些声音?人声除了表现歌声还可以表现词,层层深入,层层剥笋,引导学生理性地感受人声的表现力。
三、用音乐的技巧指导音乐的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我们音乐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也应重视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创作图形谱,要求明确到位,学生才能最准确的表现出音乐形象。在课的结束部分,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图形谱,用绘画的形式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春晓》教学反思6
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7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一、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臵了如下作业:
(1)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2)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3)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6、然而,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1)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2)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3)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春晓》教学反思8
教学设计: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句→讲诗意→悟诗情)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粗略感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晓、眠、觉、闻、啼”5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结合诗句讲解其意思。
2.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1.板书课题。
2.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查字法查出下列生字。
晓、眠、觉、闻、啼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注意指导学生读准5个生字的音)。
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可能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
4.组织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讨论,注意追问学生: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解题:春晓—晓,天明,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春天早晨情景的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三、读讲诗句,结合理解生字词。
1.读前二句诗,理解词、句的意思。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挂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预习时所查字意来分析,后同。)
(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春:春天;眠:睡的同义词;春眠:在春天的夜晚里睡觉。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处处:到处;闻:听到;啼:鸟叫。闻啼鸟:听到鸟的啼叫声。
(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2.仿照上面二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二句。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夜来:一夜,诗中指昨天一夜。知多少:不知道多少的意思,本诗指花不知被风雨打落了多少。
(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2.指导朗读。
(1)确立感情基调(赞美、喜爱)。
(2)标出节奏和重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配乐朗读。
五、背诵、默写课文。
六、作业:朗读课文。
小结: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你们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板书:
春晓
不觉晓闻鸟叫
风雨声花落
后记:
1:学生能够相互关爱了,下课有他们欢乐的笑声就象爱唱歌的小鸟。能主动拾起同学的笔就象小树愿为小鸟遮风挡雨的帮助。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时,学生收获较大。
3: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天真的脸上就是春天的表现。
《春晓》教学反思9
这节课,通过《春晓》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小朋友在没上学前就能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了。现在请会背的小朋友试着背一下。背不下来的认真听一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课上我充分利用《春晓》意境悠闲,学生早已耳熟能详,采取配乐读、比赛读,感情读,组内读、领读、跟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在头脑中形成古诗描绘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在识字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本课的形声字较多,因此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并试着给会认的字组词,或说说生活中哪里能用上这些字,在小组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精神。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本课的形声字多,课上老师在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识字的合作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看了“春晓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有的.人课后反思
2.课后反思怎么写
3.小学语文教学课后反思范文
4.ieueer教学反思
5.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春晓》教学反思10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已经悠远。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村居》时我这样设计: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授“处处闻啼鸟”一句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的意思。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最讲究诵读,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又是一番味道。
《春晓》教学反思11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到创作到再学习到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3、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将情境、音乐基本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三、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才形成了不同的学科。近代开始学校教学分学科进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把关于世界的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学科,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就是在学科交叉、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从教学设计时开始,我这节课就采用了音乐与古诗词的整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在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字声关系就包括“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和“语言节奏与旋律的节拍、节奏”两个方面。古诗词的声律美其实质就是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汉字是单音节而且有声调高低的变化,这种特点决定了古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语音的高低走向;语音的长短组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语言色彩的亮与暗、软与硬等方面)。这些特征形成了古诗词歌曲字声关系中的两个方面:语言声调的高低在歌曲旋律音调中的体现,语言声调的长短在歌曲节奏、节拍中的体现。
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静夜思》的配乐朗诵、演唱系列古诗词歌曲如《咏鹅》、《悯农》、按不同的节拍(2/4、3/4、4/4)的节奏规律拍拍古诗词《春晓》的节奏等,通过诵一诵、唱一唱与拍一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音乐美,了解韵律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谱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可以使虚拟的音乐形象变得更直观具体。在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课件、乐音创作软件和网络,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最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3 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还有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音乐很好听,但是写出来却和自己想的不同。
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辩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3、教师在对个别问题的提问时,语言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和精准。
结语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因此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
《春晓》教学反思12
《春晓》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生学习这首诗,不仅仅是识字、解词、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要把这种情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底,让学生以这种情感、这种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整个人生。这就是说,要给学生打下情感的底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进入优美动人的诗境,在诗境中学习,在诗境中感受和创造。《春晓》的诗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挚。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我采用了讲故事、听音响、看图画等方法,结合学生对诗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联系自身经验体会诗中的感情。
《春晓》一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诗人交流、对话。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等方式唤起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与诗人交流,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
《春晓》教学反思13
授完古诗《春晓》,感觉春意融融。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课堂上,以下几方面做的不错。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
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三、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我在教学时还有个别环节把握得不好,让学生在感官上再去发现美丽,也许效果会更好。还有,让学生说得少了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再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教师要特别注意组织课堂纪律。
《春晓》教学反思14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
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15
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春晓》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教学的反思12-11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彩虹教学反思01-03
下雨教学反思01-03
《6》教学反思01-02
老王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