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的教学反思1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1.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反思
上音乐课时,我觉得我只是一味地讲,根本没有留意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他们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必须考虑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中要求创编歌词便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将新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3.教学形式新颖化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打破传统单一的歌唱形式,多以听觉、动觉为切入口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精选录像片段,配唱MTV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可以采取边唱边跳,自弹自唱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树立音乐形象。特别是民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乐的关系。比如《森吉德马》由作曲家贺渌汀根据蒙古民歌创作的器乐作品,乐曲分两个不同部分,第一遍欣赏时,老师随着音乐起伏波动,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动作,然后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即兴创编。在前一部分较为缓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学想象悠闲骑在马上,并做出饱览自然景色的动作;后一部分热烈欢快的节奏下,同学们表演出欢庆解放的场面。在两种不同速度和风格的旋律中,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促进了学生想象和创作能力,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乐曲表现的理解。
4.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的教学反思2
《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歌曲,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我在设计本课时以孩子们参加“音乐会”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的内容有序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同时,体会创编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分析这节课后,我得出了以下启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一设计,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中开始了本课的`教学,轻松课堂气氛,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如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还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乐器及其特有的音色,如教师亲自演奏吉他、学生演奏小提琴,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拓展。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
《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
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的演奏。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
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能独立创编歌词的教学目标。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总结这堂课优点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师在学生演唱时的唱法指导还不够细致以及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深,但我相信,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多想想怎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这样的课一定会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音乐的教学反思3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忙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却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资料不难发现,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教材中很多资料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仅仅存在障碍,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学生的参与极少,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
在音乐课上,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资料着手,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课堂上教师不应当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
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那就到达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资料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此刻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材资料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教材的资料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乐,此刻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资料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此外,教材中的资料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说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想要逾越这个障碍,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那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资料,如果这些资料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能够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并且以简单简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资料的相应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理解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课堂上教师能够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资料,教学形式也能够有相应改变。比如,能够让学生们来表演自我最喜爱的歌曲,并且阐述自我喜欢的原因及自我对这首歌的体会,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教师应当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总之,现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资料过于空洞,关于“音乐”的地方比较有限,不仅仅如此,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严重脱节,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提不起兴趣,对于课程难于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这都是需要改善的地方。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资料更充实,教学模式更新颖。此外,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教学目的。
音乐的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了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教学时,我抓住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学生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事物所迷惑。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朗读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不听话的两颗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闪光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金子,对于有经验人的'忠告,我们要听取。在故事中将文章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太阳公公的嘱咐,将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只是把教参上的寓意出示给学生,并没有让他们通过说来交流,应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这样才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会得到升华,主体性才会得到落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并加强孩子们这方面的练习。
音乐的教学反思5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的教学反思6
本堂课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情绪等特点;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唱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该目标。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过程流畅,组织形式比较多样,渗透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但是还有许多的不足,在教学语言方面,把握还不够到位,语速、音量都可以有所变化,特别在重点部分可以重复几遍;在开始的'导入部分,播放视频的时候,时间都空白了,应该适当的提示学生看这段视频要关注的地方;在气氛调节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音乐(如:打击切分节奏)来调动课堂气氛;此外,重点的突破还需加强。
音乐的教学反思7
现在的学生热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从此现象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决方法:在音乐课起始课上,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四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 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 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音乐的教学反思8
三年级的学生对歌曲(乐曲)的理解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对歌曲(乐曲)进行比较贴切的分析,可见学生的音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了,这和二年级时的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所以音乐教学,或者说学生音乐方面的'各种能力都是要从一开始慢慢培养的,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来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狭隘,容易跟着别人走,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够强,有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畏畏缩缩不敢在同学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表演能力方面,当然这其中也有老师的责任,比如说没有更好地考虑到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同学;没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等等。
建议学校或老师多搞一些文艺方面的活动,比如班级的歌手比赛,小小舞蹈家的比赛等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音乐的教学反思9
在音乐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商不是一切”,“智商之外有情商”,“加强情感智慧的培养”,这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人们从成才角度提出的一种呼吁。人的成才大体依靠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据一些调查分析,“非智力因素”对人特别是青少年成才,影响相当巨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做过一个科研课题:杰出青年的童年。对148名45岁以下年龄段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人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成才,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突出。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成为他们做出超常成果的关键动力。这一结论,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也成为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提供了启迪。非智力因素由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因素组成,“情感”是推动或阻碍人们去认识事物的重要因素。“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小朋友认为美的东西才去喜欢、追求它,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才去千方百计战胜它,夺取成功。音乐离不开“天赋”、“灵感”,但仅仅依赖智力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很难成功的。
在实验班施教过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中,如何去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了如下探索。
1、调动动情感因素:情感是学习的第一需要,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我在第一堂音乐课就尽可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相当位置,尽量展现自身的音乐知识,通过绘声绘色讲解,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在唱歌教学中,选择形象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或用语言,选择形象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或用语言、画面描述歌曲意境,使音乐形象具体生动,基础训练讲解多用比喻,利用同学们好玩、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进行游戏和竞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毫无顾虑去表现,欣赏教学多选择些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富于幻想的作品,让学生透过作品达到一个如梦幻境之中,由于实验班学生没做任何测选,每个人先天素质不同,我在教学中从不歧视差生,使差生转变自己不良心境,养成正常的学习心态。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勤恳学习”的习惯。天才加勤奋是音乐学习成功的'秘诀,“勤能补拙”、“勤奋出天才”、“勤奋”属于非智力的,我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动脑思考好习惯,课堂上,要求每位同学对我的每一发问要做出积极反应,克服那种漫不经心的松散状态,在音乐游戏,旋律接龙中,我按五线谱音位,请5位同学上台,分别代表di、re、mi、fa、sol,我按音高轻点一位同学,下面每位同学要准确说出其唱名,然后形成一段乐曲,让学生处于细心看,积极思维的状态,课堂上呈现了不断探求的生动局面。(2)、培养学生做到“五到”(眼、耳、手、口、脑)。在视唱教学中,要求同学们眼睛看谱,口要唱,耳要听,手要挥拍,脑要思考,并逐步训练学生超前一小节看谱,唱前一小节的能力。在我班电子琴训练中,严格要求同学们,同时看谱,设计左手和弦、音色、节奏变化等,使之处于积极思考状态,通过严格训练,学生做到“五到”、勤学、勤练、音乐技能提高很快。初学时,在音乐领域里几乎一无所知。几年来,我校电子琴演奏获全国考级中高级等级证书已达90多人,如97年参加全国考级,其中获高级段证书的学生占全重庆考区的六分之一,高级证书获得者在全重庆已占有相当的比例。
音乐的教学反思10
人教版每一册的第一页赫然列着《国歌》一曲,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该熟悉、肃然起敬的第一歌。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国歌得由来,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词的介绍。接着对学生进行歌曲中难点节奏的'训练,通过视听、哼唱让学生谈内心感受,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国歌,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进行演唱,使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每当听到我们的《国歌》奏响时,态度要庄严、肃穆。
接着引出了《国歌》,对其中节奏不稳的部分进行弹唱指导。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和识记歌词,掌握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并去理解、体会、表现,最后进行师生共唱、小组竞赛。在歌曲演唱的过程忠,我通过示范各种不同情绪的演唱,进而启发学生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通过一堂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国歌》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歌曲,基本都会唱。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并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本节课,本人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有效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从“歌词”和“旋律”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用想像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歌曲节奏,掌握了“重音”、“渐强”等记号,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效果也很好。
音乐的教学反思11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乐)曲的风格。上课伊始让学生聆听绿箭口香糖广告主题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投入状态。在学习弱起小节的演唱及附点四分音乐的演唱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了游戏法——闯关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化难为简的解决了难点。在歌曲感情处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美国朋友热爱家乡,愉快的情绪,并让学生用歌声和表情来体现美国朋友的心情,学生马上就掌握了对家乡热爱的情绪。为了让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风格,在这节课上我结合教学内容以聆听为主题,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基础上表现,在表现的基础上升华。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情感、演奏乐器、总结乡村音乐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再次演唱《牧场上的家》。
在这里,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唱生学的模仿、记忆阶段的灌输式已经走向了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歌颂自己家乡。愉快地学习,我和学生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在本节课中,我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力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把体验感受音乐贯穿与于学习的始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够多,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中的教学中我会将教学工作做得更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王国中去尽享学习和创造的无限快乐。
音乐的教学反思12
一、谜语歌曲导入,首尾呼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出本课主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大家猜名字,这样一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来引入教学,学生会觉得很自然、很亲近,一下子消除了紧张的情绪,随后,我又将猜大象的谜语编成小歌谣的形式加入到《两只小象》的旋律中,唱到:“这种动物耳朵大,腿儿粗来鼻子长,小朋友们猜一猜,看谁反应最最快”。结果,刚唱到一半学生就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是大象”。所以我认为,将歌曲旋律与谜语结合,既有趣味性又能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在聆听感知环节中渗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法、感受体验法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通过聆听、表现、创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表现大象与小象不同形象音乐的差别,播放乐曲《大象》与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着重从力度上分辨出低沉的音乐与活泼音乐的不同,从而是学生明白两段音乐表现的大象笨重与小象滑稽形象的不同,再从速度上分辨出《大象》的缓慢与《两只小象》稍快速度的不同之处,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的良好音乐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蕴含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陶冶,还巩固了音乐要素的灵活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做出了非常必要的铺垫,使得学生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歌唱。
三、注重体验实践环节,在评价、探究、体验、练习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演唱、演奏的音乐基本技能。
本课教学中,我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成为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亮点。
首先,学生表演完大象后,教师问“这位同学表演的怎样?”有的同学评价说“他表演的动作再缓慢一些就更能表现出大象的笨重了”,有的.补充说“大象的身体很重所以脚步应再沉重些”,还有的说“如果能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就更好了”等,经过学生之间简练的评价使表演的学生迅速找到了自己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继而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有节奏的进行表演,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欢乐。
其次,在利用三角铁敲击歌曲强拍时,第一位学生演奏不够准确,学生评价道:“他的演奏没有节奏感没找到强拍”随后,评价的学生到前面做了一下示范,演奏相当准确,在同学肯定的掌声中我追问道:“你是怎样做到的?”他很从容地说:“我是看电视上闪烁的图标演奏的,图标出现时就是强拍”,真没想到平时我告诉学生的小窍门他们真的都记住了,并派上了用场,还有的学生说:“我是靠听感受到强拍的”说完果然演奏的很准确,随即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演奏方法和准确程度。
最后,在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时我采用了接龙演唱的形式,分别进行了“教师先唱学生后接”、“学生先唱教师后接”、“男生全体演唱”、“女声全体演唱”等多种练习形式,每次演唱结束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有的学生说“老师唱的又轻巧又有弹性,我们唱的有些生硬、老师唱的流畅熟练我们有点紧张张不开嘴”等等,在同学们幼稚而又真诚的评价声中,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先是唱准了节奏,随后解决了音准,接下来学生能够熟练的放声演唱,最后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用非常自然的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了,听着学生们动听的歌声,看着学生们喜悦的表情我也被感染了,边弹琴边和学生一起演唱,陶醉在歌声的海洋中。
可见将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中去,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演唱、表演、创编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关注创造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运用交流、合作教学法鼓励音乐创造。
我们都知道小学音乐课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聆听表现大象笨重形象的管弦乐曲《大象》,让学生想象“大象可能在什么?”,伴随着节奏感极强的低沉音乐声,学生说:“大象仿佛在缓慢的走路”,并弯下身体,下垂双臂表演起走路缓慢的大象来。
随后,我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象最喜欢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迸发出许多创造的火花“大象在吃草”、“大象在喷水”、“大象在打滚”“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大象在吃香蕉”等等,并形象的用动作表演起来,顿时教室热闹了起来,我们师生都忘我的表演着,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笨重又可爱的大象!
最后,在利用双响筒伴奏“呦啰啰”时,学生也创造性的创编出了多种伴奏型“x x”、“xx x”、“x xx”等,不仅巩固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多次聆听了歌曲范唱,为下面的歌唱做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又提出“呦啰啰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纷纷发表各自见解:“表示小象活泼的形象”、“表示小象走路的样子”“表示小象发出的叫声”等接着,学生还为这些歌词,编配了自己喜欢的动作:拍手、跺脚、晃手、摇头等动作。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样活跃与具有创造性,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并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在这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造意识,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情操的教育。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两只小象有礼貌握手的动作,两人一组合作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以此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并在共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感受互教互学的和谐氛围,我还抓住了一对同学互相帮助的事例,使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团结、友爱、互助的含义,使教学主题得到深化,学生审美情操得到深化。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知识技能渗透恰到好处,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师生互动表演歌唱,学生动手探究演奏,使听课教师一致达成共识,觉得课堂氛围非常和谐融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听课的领导和同组教师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留意、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表演,并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那些不敢举手的内向学生也在学生的面前展示,以便开阔其他同学的视野及思路;另外,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姿势及伴奏节奏等也要引导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还要适当的增加朗读歌词的练习机会,力争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每名学生都在音乐课堂上有所收获!
音乐的教学反思13
在我上的<娃哈哈>这堂课上,我共放入了"创""律动""新授歌曲""游戏"四个环节。其中"创"和"游戏"是想进行对上节课的教学成果的验收,看他们是否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搭搭拍拍"做的很好,可是在"小乐器"的游戏当中碰到了一些问题,经过我的总结,应该是我课堂上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不知道应该为哪个目的服务,而出现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的情况。"踏踮步"和"娃哈哈"都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因为<娃哈哈>这首歌歌词比较复杂,所以我选择了
1:将"踏踮步"的背景音乐改为<娃哈哈>让学生首先熟悉<娃哈哈>的音乐
2:将歌词写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一边看歌词一边唱。在"律动"环节中,学生基本掌握了踏踮步,但是在歌曲新授方面还是因为我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一直是边唱边跳踏踮步,对歌词的记忆不是很完善。
总结这节课,我发现我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如:
1:上课时语言的表达及分工不明确,时常会出现想的和实际让学生做的出现差异。
2:碰到问题,不及时改善,反而跳过该问题,进入到下一环节。
3:上课还不够投入,不能作到与学生完全溶为一体。
综上所述,这些是我现在自身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进行改善的。也希望老师们可以时常对我进行教导.
音乐的教学反思14
有些孩子很喜欢音乐,在做某些动作时,嘴里会自发地哼些调子,其中有些调子是学来的,有些调子纯粹是即兴地创作。当然,对这种小年龄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儿歌,很可能他们所编歌曲中有几个音似乎与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节奏又和大家听过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样,这些创作的歌曲毕竟是他们自己重新组织加工而成的,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一活动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活动的表现之一。
对这样一件在教育上极有价值的活动,我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叫嚷:“烦死了,闭嘴。”而应对他们的创作表示欣赏。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及时将他们创作的'歌曲录下来,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放给或让他们唱给大家听,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还可进一步调动、提高学生对唱歌和自编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愿意更多地开展这项对促进创造力发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动。
音乐的教学反思15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音乐的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音乐的教学反思12-20
音乐风教学反思01-06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2-10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2-09
高中音乐教学反思01-23
音乐动物说话教学反思01-09
音乐教学反思(15篇)11-28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8篇01-28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1-0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