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是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激趣引题,从物体占据空间引入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二)空气让瓶中的水向上升: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三)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杯中的纸巾会湿吗?
(四)巩固运用
(五)课后小结。
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这一实验中的现象和记录都未完成的记录,甚至还发现许多小组连实验记录单怎么写都不知道。这也是我的一个失误,备课不充分。
这一堂课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按照科学书上所显示的把两根吸管放入瓶中,可是怎么往瓶中吹气,水还是没有被挤出来。那时候我也一头雾水,下课后才明白过来原来可能是吸管被橡皮泥堵住。对于这一点想象当时没有及时解决,可能让学生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扰。
教学容量太大,以致于在上课时好几个知识点都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学生的.回答引导得也不够自然,给同学的发言都不够。理论总是灰色的,只有实践才是最具活力,今后我要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教学反思2
《怎样放得更大》这节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首先进行玩中学,在课刚开始时我让学生拿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在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用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我就放大这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暂停观察进入了新课。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
然后制作的简单显微镜,这一环节我完全放开,让学生做,最后汇总方法。
最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科学教学反思3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真正的好课,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科学课上提出探究的是“真实问题”吗?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要使学生产生“真实问题”,不管问题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的环节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真实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语言导入法”,就是教师针对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设置悬念,击中学生的兴奋点而导入新课。二“、实验导入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三“、多媒体导入法”,在教学《水滴里的生物》一课之前,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幅被显微镜放大的细胞的照片,再问学生认识它们吗?学生有的说是甘薯,有说是珍珠的。我说“:这是取自人体内的一个细胞的照片,它的大小比一粒灰尘还小!”“哇,是这样的。”大家都感到很惊奇,我说“这么小的东西,是怎样拍得这么清楚的呢?用的是显微镜”。接着顺理成章拿出显微镜,以惊奇导入新课,以创造生动的愉快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进入主动探索的阶段。
反思二:在科学课上教师真的关注学生了吗?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经常发现,尽管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个疑问、一种见解、一点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或错误的表现,都可能是极其有价值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果及时捕捉并放大它,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就能使教学充满灵性并不断地闪现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光辉,使科学探究更加精彩,使科学课堂更加鲜活。
一次科学课上,研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实验后,我问他们发现了磁铁有哪些性质?同学汇报“:磁铁有磁性、能指南北、能吸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我正在听取一名同学汇报时,有一个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磁铁吸过的铁钉也能吸铁。”我白了他一眼,不料,这学生坚持说“:是真的!”我没好气地说“: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吗?”学生不服气地坐了下来。
课后,我越想越惭愧:学生有了“新”发现,我没有去关注他,反而粗暴地对待他,这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吗?在后来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独到的见解,并适时与学生共同探究。在参与研讨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围着学生转,关注学生,不但不影响上课的进程,有时越探究,学生对事物的现象及本质了解得越透彻,甚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不少老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小组学习的形式,而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的效果。如有的小组没有明确分工,学生并未全员参与,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有的小组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无须合作就能解决;有的讨论过于频繁,失去应该有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有的老师仅仅满足于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的一般程序,而没有注意研究如何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实效性;还有的老师对于形式的回答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不论正确与否照单全收,既不善于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又不能敏锐地发现和纠正其中的错误。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把它作为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
但合作互动不能理解为一问一答,而是要关注互动后质的发展。有位教师在上科学公开课五年级上学期《电磁铁》这课的教学中,是这样问学生的“:关于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将怎样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是不是与导线的粗细有关?是不是与导线绕的匝数有关?是不是与铁钉粗细、长短有关等等。然后就以预设好的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于是课堂气氛异常火爆,学生可谓是交头接耳,高谈阔论。这时有我走进一小组细听:结果出乎意料,学生有的谈放学后去干什么?有的谈电脑里的游戏;有位学生一直在那里做小动作。当老师巡视到那里时,这位学生做出一副认真讨论的样子,我忍不住问同学“:你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意思吗?你们讨论的问题与这节课无关呀?”学生说:我们老师说过“:上公开课时不管讨论什么只要把嘴巴张开就行。”小组合作是科学探究的好方法,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它需要长期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的组织、引导工作必然不能缺少,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为目的,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避免过于简单,全部放手于学生;另一方面不能要求过高,更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的意义。
科学教学反思4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我在教学《我的大树》这课时,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针对校园内几棵大树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学生站在大树前,我看到了什么?学生以树基观察到树冠,交流信息从几条到几十条。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节大树的生长状态都是不同的,新叶为什么是带有黄色(新绿)树木有没有生长的敌人?树枝为什么越长越粗?有学生提及树也有呼吸,树是从哪里吸收水份的?吸到的水分又到哪里去了?……观察使学生获得了联想又产生了疑问,其实正是疑问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直观大树,学生有了树干围圆的长度概念,继而产生了对直径的要求。大概是让学生的实际观察升华为理性的知识。树叶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富有吸引力,学生比较全面知道一张完整的树叶构成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并在课外观察小卡片上记录,起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的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的频率,绝不能高形式而丢掉本质内涵。
古人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科学老师,应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学反思5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展开教学时我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提供结构性的材料。本课提供给学生的实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杯、瓶等词语混沌不清的现象。其次,第三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判断哪杯水多?这组是要引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每组有三个杯子,提供给学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细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质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让学生根本就无法用眼睛准确的判断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这样才能引出其他判断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实验中,提供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学理论道路的重要环节。当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孩子们预测其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生无法用眼睛判断出哪杯水多时,我就顺势一转:“谁的猜想准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判断和推理,使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机会表达,解释,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去说了就是有意义的,对他们的思维的发展就会有促进。
本节课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亲自实验,进行主题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整节课闪现着思维的火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得到培养。
科学教学反思6
叮铃铃……”下课铃无情地响起,那些举起的手无奈地放下,真快啊,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真是意犹未尽。这次的公开课我选取了《祝您胃口好》这节课,本课是结合青少年饮食方面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了解了^人。体的消化过程,这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打下基础。
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则由于饮食不当产生危害的新闻报道,引起他们关注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好的'吃法,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怎样合理搭配食物这一问题。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参与性、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我们创设了评选“健康小^专~家”的活动情境。采取闯关的形式,活动共分为四关。
1、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填写饮食调查清单
2、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
3、为自己家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配上广告
4、举办“饮食与健康”展示会,评选健康小^专~家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与喝,那你们的吃的好么?吃的正确吗?”我问。
“你会吃吗?”
“会!”
“都会吃啊?你们是怎样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我说。
一提吃的,小学生都很感兴趣。
“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
接下来我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饮食清单,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在这个环节我发现了不足我可以让孩子之间相互评价一下各自的饮食结构,这样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一点,今天的课堂略显沉闷。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在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都符合“以谷类食物为主,蔬菜水果为辅,适当增加豆类、乳制品、动物性食品”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汇报了4名同学的设计,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不足,这个环节的时间应当适当的多预留一些。不过,由于在填写清单环节浪费了一些时间,因为今年课本是循环使用,我采取了让孩子准备课堂本的办法解决活动页的问题,在抄写表格时,势必会浪费一些时间。不过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觉得很好,那就是可以把饮食调查清单放在课前去做,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调查结果真实。
这节课同时带来给我很大的启示,吃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让我们忽略了对它的关注。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调查,查看学生的“一日三餐”记录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会吃,比如说很喜欢吃什么“拉条”,北京牌方便面,咖喱鸡啦等,不卫生不说,更谈不上营养。我想作为教育者,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饮食,关注学生的健康。那么,通过这节课孩子们最少已经对饮食健康引起了关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科学教学反思7
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流动》教学反思本课以家里暖气片安装的位置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暖气片旁边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了?学生有前两节课的学习,能够很快地说出来是空气占据了,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你的空气和热空气相比呢?学生会提出冷空气这一词。紧接着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出示演示实验,模拟房间的情况,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演示箱各个位置模拟的物体。这个演示实验由于要观察线香烟的运动状态,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关闭门窗,另外由于线香的`烟不易观察,所以我想到用黑色的卡纸做背景,但是事实在操作的时候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觉得还是需要准备标准的实验材料,即有孔的玻璃箱,粗些的线香,让实验效果明显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这节课最难的是实验结果的描述与整理,由于演示实验的效果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在得出结论时很多的学生有些迷茫,一半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说出: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这节课这里我觉得还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最后的扩展环节,很多的学生没有见过炉子,所以教师还是需要对这个物体进行介绍,关于如何控制火力大小的问题,学生可以说出相应的操作步骤。
科学教学反思8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到达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领悟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一样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正因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性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正因科学领悟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这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务必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务必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构成不是短时刻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理解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构成影响学生生命的潜质。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务必归纳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领悟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领悟方式,是众多领悟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领悟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领悟需要整合不一样的领悟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正因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潜质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构成。
学生科学探究潜质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明白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用心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就应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决定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构成都务必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构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潜质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务必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刻是否恰当。科学课的领悟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带给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带给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刻也是相当重要的,正因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学课的领悟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正因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度,再思考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明白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的科学教师,只要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不好误入反思的误区,认真正确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科学教学反思9
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需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同学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二培养同学创新精神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同学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同学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反思三教学内容的扩展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同学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同学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同学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开拓同学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小朋友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同学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针对同学学习能力的差别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路,培养同学的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科学教学反思10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在“好玩的夏天”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关于水几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带来的乐趣。。
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来玩泡泡水” 这个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活动前,我给孩子们演示吹泡泡,他们惊奇着、欢呼着。当看到泡泡从吸管口里一个一个吹出来的时候他们显得特别的兴奋。在活动前我们考虑到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又能保证让他们体验自己吹泡泡的乐趣,于是我们决定在吸管的一头做上了标记,让幼儿把有标记的一头插到泡泡液中。并且先指导孩子们用吸管轻轻吹气。果然这一准备非常的有必要,后来在活动中孩子们没有一个吸到泡泡水的。
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么来的”。“买来的,我见过!”几乎是异口同声。“今天我们不用买,能不能自己做呢?”听了我说的话,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将活动材料介绍给孩子们,现场展示制作泡泡水,然后让幼儿分组用事先准备的洗涤用品自己调制泡泡水,并尝试着吹泡泡,孩子们吹着自己调制的泡泡水非常开心,同时我还准备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废旧的电线丝做成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示范用它们来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虽然形状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操作中获得经验。
活动最后,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泡泡水来到操场上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在吹泡泡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吹出来的泡泡立即就破了,这样不利于他们观察泡泡里的美丽世界。于是,我就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幼儿讨论“怎样留住吹出来的泡泡”,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都用自己的办法去试,有的用手挥,有的用嘴吹,还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吹……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再次达到高潮。果然,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孩子们看得可开心了。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玩泡泡水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索尝试、观察、比较,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
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活动难点: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科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1-4。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拓展匹配实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打电话》,自制幼儿人手一个电话号码插卡器,彩铃四段,4以内的数字及电子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打电话祝福他们吧!
(二)通过"打电话",引导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
1.出示课件一(小猫图片)
师:你们想先给谁打电话?小猫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将电话号码读出来直接拨打。你想给小猫送上什么祝福的话?
2.出示课件二(小兔图片)
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可奇怪了,谁看得懂呢?(骨头卡片3124)数一数每个小格子里有几个块骨头?每个格子里骨头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拨通了就会有好听的铃声哦。送出最好听的话。
3.出示课件三(小老虎图片)
师: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小老虎家的电话号码出现以后,谁都不说,记住了藏在心里直接拨打。小老虎家的电话是多少呢?(4312)小老虎家的电话铃声说什么呢?它能接电话吗?我们怎么办呢?(你们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再打)
4.出示课件四(小鸡图片)
师:下一个小动物是谁?小鸡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本,幼儿说出数字后拨打。你们有什么好听的话送给老虎吗?
5.出示课件五(小老虎图片)
师:刚才谁家的电话没有人接?还记得小狗家的电话是多少吗?
(三)操作验证,引导幼儿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师:刚才咱们给这些小动物送上了生日祝福,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过生日,我们来看看有谁呢?它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和刚才的小鸡一样,每个格子里桃子或者萝卜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你要将相应的数字找出来,然后插在插卡器上,从左往右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插对了电话才能接通。你想给谁打电话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他家的电话号码摆出来,摆对了才能打通。
师:摆好了就送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几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摆对了吗?一一给小动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
(四)取"礼物",进一步巩固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师:小动物家的电话都打通了,瞧,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日蛋糕呢!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等会请你们自己选一张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或点子的数量去拿礼物,拿好了给客人老师看一下你拿的礼物是几个。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动中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学反思13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中我围绕“寻找”这一动词去设计解开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变得如此可口好吃的一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来进行教学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解暗箱的教学活动。
本课中我按照品尝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猜想——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探究活动的。下面就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是如何设计的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引出特殊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因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用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来的。唯独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这些食物是特制出来的。其中就有我们要研究的微生物的'影子在里面。这是一个谜。我要让学生自己品尝食物后,再一步步去找出来。在食物品尝会上,我选择了几种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口感上有明显差别的食物进行品尝实验。在品尝时,还特意强调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1~6号食物加工前后进行有秩序地品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体验出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的巨大差别。从而自然地提出了问题:“是什么改变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实际上学生的品尝能力很强,也就是现在的学生还特别爱吃点有特色味道的食物。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多虑了,但还是有点担心,怕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到第二环节的研究,进行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说出了好多的问题,进行了好多的猜想。最后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人多力量大。终于发现了一点点的迹象。我们的同学还是聪明厉害吧!如:知道酸萝卜是放入酸水坛子里了才变化的,是不是坛子里面有些什么?又如:霉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让它变化的?还有:面包是不是师傅做时加入了一些什么东西的?
(三)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同学们特厉害,已经发现了这些食物上有些东西让它们变得好吃的。我不得不承认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这位神秘人物——微生物。我顺势就介绍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微生物。出示课题:寻找微生物。各种食物采用的微生物不一样,到底是哪种微生物在酸萝卜、霉豆腐、面包上起作用,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小组研究,去找答案。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
(四)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通过上面的查资料,同学们知道了是细菌中的乳酸菌、毛霉菌、酸母菌等让这些食物变得好吃的,“谜”完全被它们解开了,接下来我用一句话“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呢?”而转题。引出了各个小组进行课外查资料寻找微生物的汇报活动。从汇报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流感病毒、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让同学们看到了另一方世界。
(五)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同学们认识到了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微生物,也有有害的微生物。我们合理处理好关系。学习知道了只有多多锻炼、讲卫生、按时接种疫苗,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总之,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课堂需要开放,但是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开放,才是可控的有价值的开放,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科学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并做好记录。也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取暖锅炉或工厂的烟囱、车间或煤矿鼓风机、早点摊用的风葫芦等等,从而获得第一手生活实例,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也为探究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准备尽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拟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模拟实验用的主体材料——可乐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纸筒等,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自然界风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说一说生活中的与风有关的现象及自己对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科学基础上,不能是空想。要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我们的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与假设:我的证据(根据)
3、制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4、实施探究:
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提出问题:“以上是我们对风的成因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让学生思考、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在这之前,教师要启发学生再现生活原型,可以展示几张有关火炉、锅炉等的图片,也可以语言提示学生回忆火炉等的生活体验或经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方案,相互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1—2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发、方案共享的目的。在充分交流和完善验证方案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按照既定方案展开验证活动,教师要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或小刀时注意安全,并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做好记录。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描述风的形成过程。
5、展示交流
让学生用绘图的方式绘制风的`成因图,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活动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6、拓展创新:
本课的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研究风的活动的一个延伸,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并以此为基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大气层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学生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如“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回事”、“风与我们的生活”、“风的利弊”等等,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思考题:浴室里的凉风是怎么来的?
小实验:跳来跳去的小球。
将两个玻璃杯口对口的平房在桌上,两个杯口的距离不要太远。在一个玻璃被里放一个乒乓球,双手扶稳杯子,往两个杯子口中间吹气。
板书设计:
风从哪里来
生活中哪里有风?
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验证猜想
风的种类:
1、海陆风2、季风
3、信风4、台风
5、山谷风6、龙卷风
7、飓风8、火风
课后反思:
风的形成是非常抽象不好理解的,本课通过做实验使学识进一步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假设进行思考,如:有一个学生问:把一台电冰箱放到一个很热的屋子里,打开电冰箱门的时候,会感到有风吹吗?达到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科学教学反思15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并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仅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到达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一样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日,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构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理解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构成影响学生一生的本事。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所以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一样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
结合起来研究。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本事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构成。
学生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进取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当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确定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反思05-07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5-13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08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4-28
科学教学反思2篇05-26
科学《水》教学设计与反思07-04
科学课教学反思01-10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10-17
科学教学反思(15篇)02-14
科学教学反思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