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詹天佑》教学反思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书读百边,其义自见"。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没有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讲,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2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同学们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不错, 多数同学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最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谁知,他站起来后,竟说了一句:“袁老师,请您给大家背一段喜欢的段落,好吗?” 他一说出口,我就满脸地不高兴,心想:你这个袁野,胆子真够大的,是老师检查你背诵,怎么向老师叫起板来?
正要对他发火,质问他到底准备了没有,可又一想:这个同学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过多的批评。现在的他,对老师的批评,虽口上答应,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就象一个人身上的虱子多了,反而不觉得痒了。做老师的要不拿出个榜样来,他还真谁都不服。
于是我不再板着面孔,而是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袁野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到现在为止咱们班还有两个人没有背诵,一个是袁野,一个是老师。下面,由老师先背诵一段,再由袁野背诵。”
班里出奇地静下来,看来,不单是袁野,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欣赏一下老师的背诵。毕竟这样的事在学生面前还是第一次。平时习惯了检查同学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受同学们检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想着这些,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觉得不安起来。不过,很快我便定下神来,有声有色地背了一段文章。
刚一背完,袁野便带头鼓起掌来。我听到下边有同学说道:“没想到老师背得这么美。”接着有人说道:“袁野,轮到你背了。”袁野慢慢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还没背过呢。”
他一说完,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同学们更是七嘴八舌,都说:“你欺骗了老师,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看到大家群起而攻之,我的心倒软了下来,我想:“我不能再批评他了,否则,他会消沉下去的,应该给他解围。”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了主意。我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请静下来,俗话说得好,人在有难时,应帮他一把,会让他产生无穷的力量,渡过难关的。帮助别人,就等于快乐自己吗!老师想和袁野约定一件事:明天上课时,老师背诵整篇课文,让袁野自选一段最喜欢的背,好不好?”大家听了一致赞同,袁野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上课,袁野便主动提出先让他背诵,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便背了起来。哎!背完一段了,他怎么还再往下背,还真有股倔强脾气,大概想和老师一比高低。正想着,他一下子停下来。原来他已经把课文背了一大部分了,还真神了。于是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表扬他背书很用功夫。表扬的同时,我看到袁野的脸上露出了很少见到的'笑容。
接下来我把课文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唉!这一次,竟没有同学给我鼓掌。倒是看见除了袁野外,都举起了手,我以为学生们要给我提毛病呢!便让课代表发言。课代表站起来说道:“老师,你都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我们也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早自习在你未来之前,我们同桌之间就互相检查了一下,让我们也在课堂上亮亮相吧!”你瞧,一个个还真和老师较上了劲。
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背了。于是我提议由袁野起头,让全班一起来背诵。我也加入到了背书的行列中来。学生们看到老师跟他们一起背起书来,背书的劲头就更足了。
事后,我想:老师的模范作用可真大。在学生面前,老师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俯下身子来和学生一道学习,而不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样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第一个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施于人,己要先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一个真实可学的榜样,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更足。
真应该感谢袁野同学给我提出的问题,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为人之师,责任更加重大。
真心希望学生们能给我提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解决,让我们师生能够共同快乐地成长!
《詹天佑》教学反思3
上个星期,教办领导来我校指导课堂教学。他们听了我上的一节课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节课下来,第一个感觉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别是对重点句子的品读做得不够到位。在评课时,刘老师和汪老师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是呀,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得不够透彻,关键是老师在指导品读句子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语言美必须透过句子的理解,重点词语的理解去体现,必须联系上下文,必须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后才能领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句子意思,真正实现对句子的品读。在发后的教学中,在抓重点句子进行品读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办领导还明确指出了我们老师上的课普遍存在以下缺点: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学生的语感培养单一;上课的激情把握不够好,不能很好地以师之情牵运生之情;教学设计上提的问题过于碎;学法的渗透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办领导还就我们存在的这些缺点帮我们分析并指明向。教办领导认为我们上的`课之所以存在这些缺点,关键是教师没有很好很准确地把握教材,对课钻研不够,对课不熟。靳家彦老师说过:“我教一课书必先烂熟于胸,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试想想,我们老师在上课前期有多少能将课文读熟,对课文进行钻呢?于永正老师也说过:“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可见,要很好地钻研教材,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是很关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朗读方面多下功夫,力争做到上课前熟读课文,进行对课文的多次朗读,多点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课堂效率。
《詹天佑》教学反思4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爱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正因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主角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一样,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资料让学生在自读讨论明白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5
新学期伊始,接到了准备一节公开课的任务,我的心里诚惶诚恐。尽管学的是汉语言专业,但是工作10年以来一直都是带英语、数学学科,执教语文公开课这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面对着完全陌生的教材,忐忑不安,丝毫没有头绪。在六年级的年级组长陆建娟老师、红红主任和杨庆芳老师的帮助下定下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她们不吝赐教,帮助我梳理教材,使我如何较好地突破这篇传统经典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打开了一扇门便捷之门。
教学本课,我没有急于介绍时代背景,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从文中选取一些关键词语切入,让学生在默写字词的时候,能够回顾上下文,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索的学法,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感悟人物詹天佑的品质,这样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能拉近学生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詹天佑》中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情来写,而在开凿隧道中选择的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在教学时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阅读,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互相说说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遇到的.困难以及采用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边说边画图,使学生们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借助多媒体视频开火车,讲述情形,一边讲述让学生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
上完公开课之后,我去请教了邱校长、孟校长和陆建娟老师,从他们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这节课存在的种种不足,我想有以下几种原因:
1、旨在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但读得遍数和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没有能理解社会背景,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挖掘的不够深。
2、我处理应急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多学生都是一味地听却不愿意参与其中。
3、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还需要重新整合,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作为教者我讲得太多,放的还不够。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循着“疑”去探求、自我领悟。
通过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平日要多钻研教材把握好重难点,设计适合文章特点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们挥洒个性,彼此交流、合作,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让我明白知识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也告诉我:语文这门学科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如此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
《詹天佑》教学反思6
学生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更深一层次的,更多面的,更立体地了解詹天佑这个人。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这句话反复品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句话更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第一次品读是让学生找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时候感动我们的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读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交流后再读。接着又出示了资料让同学们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为的困难,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第四次读是在学习了詹天佑所处的历史背景之后,也就是课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国主义者为什么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以及了解了他们要挟清政府的目的之后再读这一句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已经深深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课文5~6自然段是写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是怎样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体现。我在教学这2个自然段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我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法来,弄懂课文内容。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学完这部分再让学生谈体会,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完课文后,我又把话题回到开始的问题:说说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的塑像写一写感受。
整个的'教学设计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课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课文长,课堂的容量大,为了实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过,引导的还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遗憾。接下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詹天佑》教学反思三
有人把学习定义为“学习如何学习”。有人认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方法”。
“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学习方法乃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才能顺应“知识激增之时代”,以“有限的生涯无穷之学问”。“学习方法”为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这里只简介“程序引路,方法入门”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程序引路,循路入境
游览名胜古迹,大都需一张详尽的导游图,这样才能方向明、路线清、游览效率高。学习一篇课文,也需要一份清晰的思路图,这样方可循图入境,以“识斯真”、“悟其神”提高学习效率。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根据文体特点设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程序,做为“学路”,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那种纯粹的“接受”与“即兴”的被动地位;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学习规律,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利于达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之目的。
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程序为五步:
1、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命题、体裁、单元重点)。
2、自读课文,捕捉中心(写什么?为什么写?)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怎样写?)
《詹天佑》教学反思7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铜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8
学校举行了30周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之一-------课堂教学比赛,我们中高段执教的是第十二册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以下是我在上课时的两个片断,以及反思。
片断一:在揭示课题,交流学过的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有哪些课文后,我简单作了小结:这些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具有崇高的品质,那么你了解的詹天佑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大家来汇报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我说完后,有二、三名同学举手,我又鼓励了几句,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后来,我叫了两名同学来汇报。
片断二: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我设计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非常(),因为()。”这个填空。当我出示了这个填空,让学生在充分地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后,来讨论时,我发现举起的手廖廖无几,这样的讨论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分析: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我都有自己的意图。《课标》中明确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必须初步学会查找资料的办法,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上课前一天的傍晚,我布置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去寻找詹天佑的资料的任务。设计上述的填空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并能在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本以为这二个环节,都应该是给了学生一个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来深刻地体会本文的中心,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上课时,我自己尽可能是激情澎湃,而学生却是平静如水。我想造成这样课堂氛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的这一课。虽说上课前,听班主任老师交待过,本班学生不爱发言,但总以为这是六年级学生的通病,在正式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启发,情况总会有所转变。于是,就这样轻松上阵了。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中上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课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然后把这种了解融入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如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当举手的学生很少时,你可以抛出你所准备的詹天佑的资料,说前半句,让学生接后半句,或在某一方面,你说一句,让学生来补充。这样愿意说的学生可能就多了。因为课后调查表明,学生的这一步工作,不是没有做,有好多学生确实是找到了不少资料,不知从哪说起,所以不如不说。那么这样的提示显然能起作用。而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的冷淡反应,更是由于教师教学设计上没有体现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铁路工程师,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电脑工程师之类的人。还有本文所写的事是发生1904年,距今100年前,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丝毫没有体验。鉴于这两个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填空时,应当有大量的铺垫。特别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要对学生有所交代,要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其次,对于朗读渲染的力度不够。在做这个填空之前,已让学生找到詹天佑在修筑这条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进行朗读体会。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于加强,教师本可以发挥自己的朗读优势,进行朗读上的有效指导。这样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以体现,至此,再来完成填空定会觉得轻松,会愿意交流。
《詹天佑》教学反思9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老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詹天佑》教学反思10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教时,重点研读的是课文重点段落2、3段。我将目标定为:
1、细读课文,推敲理解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第二段时,重点抓住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去感受,体会了当时的情况。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第三段时学习的内容是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学生从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之中感受到詹天佑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时,抽象的说明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讲解方法来说明。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运用创设情景,你是詹天佑纪念馆的讲解员来进行学习的`方法,演示推拉的火车头。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詹天佑》教学反思11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主角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资料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12
《詹天佑》一文,在语文A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我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詹天佑》教学反思13
(一)做一回“工程师小助手”,设计图纸。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在一颗颗童心面前,你无法想象“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先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达到了一个目的——学习詹天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2-12
《詹天佑》教学反思05-17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0-28
詹天佑教学反思05-25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11-15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9-10
詹天佑教学反思14篇09-11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5-27
詹天佑教学反思(集合15篇)12-19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