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23 10:23:49
  • 相关推荐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过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

  《动物过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不理解冬眠是怎么回事,我就把青蛙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睡得很舒服的样子做成课件,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此外,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在学习的先一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动物过冬的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了许多动物过冬的资料,上课前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展示,通过资料的搜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的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使用太少等。所有的不足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改进。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经过对《小动物过冬》预习课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老师的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对了,生字就对你眨眨眼——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小老师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扮成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通过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的.?从而理解“约定”一词。

  四、积累:课外延伸

  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后,我指导学生去收集了解其它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并指导学生用“我叫()动物,冬天来了,我用()的方式过冬”的句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对全体学生的把握不够到位;在调控课堂时间方面还加强等。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3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生动地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到泥土里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还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难舍难分。

  在教学本课一些生字时,我借助它们的形近字来让学生识记。比如“哥、可”、“第、弟”、“商、滴”等,让学生想办法来把它们区分清楚并加以组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议论纷纷,办法很多,说得很形象,把要学的生字都记牢了。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化难为易,又能产生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课文时,我不光进行阅读教学,还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即会“写”。而我认为“说”则是学生在“读”与“写”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也是写话的起点,是对学生写话的初步训练。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说话训练。

  在低年级,课文是学生很好的模仿对象。在第二自然段里我让学生进行了“商量”一词的造句训练,从课文到课外这样一个训练过程,有意识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个词语的理解。

  在讲读课文时,有些片段要求学生熟练地背诵,这样既能读了书,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将书中的语言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学习完3~7自然段之后,我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因为学生已经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所以学生在进行表演时,能将课文中的词句重新组合变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达,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

  学习课文后,来仿写迁移,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一种方式。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三个好朋友第二年春天相见时的情景。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4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是一篇拟人的童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我们班的学生对朗读都非常有兴趣,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抓住低年级的小朋友非常愿意读、爱读的心理,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自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的方法,让小朋友做一做小燕子、青蛙、蜜蜂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富有真情实感的朗读。为了让学生有切身体会,能很快的融入角色中去,我还准备了头饰,学生一见到头饰更加想读了,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我想在读的效果上有一个层次区别,特别是在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这两个过程中,但由于设计时没有指导学生应该怎么样去演,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效果不明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学生了解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各自的过冬方式后,我设计了:“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和它一样过冬”的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三个好朋友通过交流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秋风越刮越紧,天气也越来越冷,该到分手的时候了,他们互相告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小燕子会对小动物们说:我要走了。生:他们会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在这里我通过想象说话,自然而然引出最后一段,但我觉得这里的'说话训练展开的不够充分,应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小燕子、青蛙、蜜蜂会说些什么话?表示朋友之间的关心和想念,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和朋友分手的时候怎么说的?然后再到课文中去说。整堂课中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由于缺少经验,在上课时当我问到谁想学青蛙美美地睡上一觉时,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时我就一直等学生起来把青蛙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学生却认为上课时怎么能睡觉呢,所以没有一个站起来,直到我用眼神示意之后学生才明白我的意思。课后我想其实在课上出现这种情况我可以自己装出很累,很想睡觉的样子读一读青蛙说的话,这样学生肯定就马上明白我的意思了。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5

  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找吃的。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一阵风吹来。他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小蚂蚁忽然听到鸟叫声。他一抬头,看见喜鹊站在树梢上。小蚂蚁喊道:“喜鹊,你好,燕子、杜鹃、黄鹂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喜鹊说:“天冷了,他们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春天才回来呢。”“你也去吗?”小蚂蚁问。喜鹊说:“我不去。我把窝垫得暖暖和和的,就在这儿过冬。”

  青蛙听见小蚂蚁的声音,从池塘里跳上岸,说:“小蚂蚁,我正要跟你告别呢!”“怎么?”小蚂蚁问,“你也要到南方去?”“不,不,我要去睡觉了。”青蛙说。小蚂蚁看看天,问:“你怎么啦?太阳才升起来,你又要睡啦?”“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你看,冬天住在这个洞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雪,暖暖和和的.,真舒服!”

  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也该准备过冬的食物啦!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6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7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接着我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通过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是动物过冬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了教学,并带着孩子初步感受了本课的课文。本节课我首先对前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生词)并让学生回忆了一下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积极踊跃(这篇课文写了动物是怎么过冬的)我马上追问:“那么,课文中所写的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请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自学,在自学后又将自己找到的内容在小组内容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在小组内容的交流,有的同学修正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得到了肯定更加自信了。于是我让学生在全班进行汇报,由于以前养成了分析课文的好习惯(按段进行分析)所以学生说得很有条理,补充汇报的同学也强调的很到位。更是让人惊喜的是,同学们在根据课文汇报到喜鹊和燕子的过冬方式时,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知道我们国家的燕子是飞到什么地方去过冬了,它们飞到了澳大利亚去过冬。”紧接着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还有乌鸦和麻雀也和喜鹊一样也是留下来过冬的。”……孩子们语言流畅表述清楚,我知道她们一定是为了课堂上的精彩发挥下了不少功夫,真是好样的!这样一来就给我们班的同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也像课文一样用动物对话的形式写一写。孩子们在课前已经在前置性小研究里完成了这部分内容,课上只是做一个呈现。随眼紧紧是个呈现,那足以锻炼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很好的拓宽孩子们地视野,真是一举数得啊!下课了,孩子们要说的还很多,听到了铃声,他们很遗憾的唉声叹气~其实我也是意犹未尽!在那一刻,真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些。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幼儿能大胆选择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猜谜语导入课题。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看看谁最先猜出来。请你听仔细了: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花)什么季节下雪?(冬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老师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⑵幼儿看图片:

  提问 讨论:A: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重点讲解,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几种:

  1、冬眠过冬。例如蛇、乌龟、青蛙、刺猬、蝙蝠、狗熊,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

  2、换上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鹿、麻雀、乌鸦、狐狸;3、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蜜蜂等,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

  4、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因为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C:"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巩固、丰富幼儿对动物过冬的认识观看动物过冬课件,提问:

  冬眠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换上厚厚毛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贮食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南飞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0

  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而课文篇幅相对较长,要把了解三个小动物各自的过冬方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多是以读好课文对话形式,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体验过程中升华情感,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课文不像讲述一个道理故事类的童话,这类科普知识的小,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动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上。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低年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周老师的这节展示课让我收获不少。

  《小动物过冬》一课的赏析课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猜谜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促使其学习的推动力,课一开始,周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谜面,猜谜底雪花而引出寒冷的冬天小动物准备过冬。猜谜的导入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拉到了课堂中来,课堂上立刻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初读:整体感知,随文解决难读词句。

  《小动物过冬》这篇的篇幅较长,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呢?在学生自由读后,周老师指名学生分小节读,并将字词教学穿插其中。以字卡出示重点字,难读短语和长句子,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比赛读,师烦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为接下来品读重点段落作好铺垫。

  三、品读:在听读练习中领悟读。

  第一二段的教学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读好“好朋友”、“常常”、“很快乐”,感受好朋友之间快乐,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就可。周老师范读,学生听后说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二是学生自行领悟了读的方法,比如把“好朋友”读得比较重,表现句子的重点字眼。再请学生读好第一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精读:设置情境,角色体验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教学重点段落3—7段,周老师让学生自己当当小燕子、青蛙、小蜜蜂学习相关内容。针对小燕子对话内容,周老师向学生(小燕子们)提了三个问题,答案分别是对话中的三句话,要求小燕子以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读好词语“春暖花开”周老师以图片形式出现,还里复习积累了描写春天的词语。教学青蛙部分内容,同样是让学生变成青蛙,抓重点句子: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在读读做做中,有效地指导了朗读。小蜜蜂以同桌互读对话的形式,替换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小动物们的对话。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周老师让学生演一演,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带上三个小动物的头饰介绍各自独特的过冬方式更是寓教于乐。

  五、品读:形式多样,合作学习

  品读重点段的形式多样化,有师生分角色合作读,生生一问一答读,还有同桌分角色合作读。体现了读的不同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积累:儿歌读出浓浓语文味。

  拓展环节,周老师出示一首动物过冬的儿歌,将本要写的两个生字编在其中。既巩固复习生字,又补充了其他动物过冬的知识。师生拍手读儿歌,浓浓的语文味洋溢着整个教室。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小动物过冬》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

  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老师的`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二、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小老师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可爱的小动物,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我分别设置了“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判断,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再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的?从而理解“约定”一词。

  四、积累:演课本剧

  课本剧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同时,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表演动画片。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读得不到位,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等。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2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完整地上了下来,将孩子们初步领进了童话世界的大门。通过小燕子、青蛙、小蜜蜂之间的对话、课堂情境的设置和老师自身的语言引导,以小动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为主线,孩子们能很快的入情入境,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好朋友是需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知识教学方面

  1、班级孩子从开始的读词语就有点唱读现象,由于我平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没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2、教学“春暖花开”时由于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在一年级学过这个词语,就没有对词语的意思展开太多解释,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幻灯片加以解释,使孩子们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词语,这样才能为朗读教学做好铺垫。

  3、在教学“商量”这个词时,请两个孩子起来读,第一个读的并不是很准确,但我没有及时范读,而是直接带读;并且在范写这两个字时,自己写的不够规范,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以后要多加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在设置“商量”这个词的解释时,我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联系实际的机会,这一点可能是和张主任交流时我理解错了,在前面的设计中本来是有这个环节的`。

  3、“吃得饱饱的”“得”字也打错了。

  二、教学环节方面

  1、整体上,准备的太仓促不够充分,加上第一次上公开课有一些紧张,教学过程中一直在看自己的稿子。

  2、评价语言不准确,不能清晰准确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从而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3、语言使用不规范,本来想说“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人”说成了“我们要做一个会关心朋友的好朋友”。

  4、板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挡住了黑板。

  5、本节课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

  6、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激情还不够,没能感染学生,把他们更好地带进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

  7、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想把自己教学设计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一直在赶进度,没有照顾到班级孩子的学习和接受情况,不能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教学。

  总之,由于自己经验的欠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这一堂课没有能够上的很出彩,自己也意识到今后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语言训练。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语言训练比较仓促。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篇14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我的课堂应变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环节比较简单,内容不饱满,对其它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等。

  同时我也发现有的幼儿在表演时动作放不开,不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思想,也有的孩子发言不够大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多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

  我们常说: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动物过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物教学反思02-21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02-02

《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07-18

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07-13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07-14

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05-30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05-30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06-01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