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1
《大树妈妈》这首歌曲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整首歌曲的基调是抒情的。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唱起这首歌曲让我感受很多很多的美好与快乐。在我教授这首歌曲的同时我也感受很多很多。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本首歌曲重点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难点是正确演唱后切分节奏和修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摇篮曲风格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所起的作用。
通过实际教授感受如下: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在备课前我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这节课的教学感彩却是抒情的,为了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 新授课开始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音乐美育人、用真实的情感去感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巧无声息地、深刻地体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妈妈的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很感动人,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童话的意境中,让他们听《大树妈妈》的歌,并且谈谈他们对大树妈妈的看法,学生们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为了能给自己遮风挡雨她不顾自己又冷又湿,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带来了安宁和温暖,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
有了情感上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了许多,在学会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发现他们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美丽而感人。
通过这点体会让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的铺垫对于激发每个人内心的那一抹亮光是多么的重要。多一些生活的体验,多一些爱的分享。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2
《大树妈妈》这首歌曲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整首歌曲的基调是抒情的。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唱起这首歌曲让我感受很多很多的美好与快乐。在我教授这首歌曲的同时我也感受很多很多。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通过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爱,激发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爱。本首歌曲重点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难点是正确演唱后切分节奏和修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摇篮曲风格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所起的作用。
通过实际教授感受如下: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在备课前我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这节课的教学感彩却是抒情的,为了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 新授课开始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音乐美育人、用真实的情感去感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巧无声息地、深刻地体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妈妈的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很感动人,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童话的意境中,让他们听《大树妈妈》的歌,并且谈谈他们对大树妈妈的看法,学生们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为了能给自己遮风挡雨她不顾自己又冷又湿,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带来了安宁和温暖,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
有了情感上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了许多,在学会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发现他们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美丽而感人。
通过这点体会让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的铺垫对于激发每个人内心的那一抹亮光是多么的重要。多一些生活的体验,多一些爱的分享。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3
1、教学的机敏来自于知己知彼。
本次参加了市、区教学公开实践课,虽然两堂课的备课思路不尽相同,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台词,另一堂则指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把作为旁观者的自己在现场听到的写具体,但用的教材都是本学期第二单元中的课文《拥抱大树》,都是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的课对我来说实在是挑战,我的课堂教学策略要随时跟着学生的现场反应进行调整。因此,课前对教材的解读,把握,对学生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的预设尤为重要。
课前,我将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整件事中的表现及他们的心理活动一一作了梳理,就像演员在表演前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角色分析一样,细细揣摩每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合理想象每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把握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实质,为每一个人物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设想每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种种反映,以便于确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如:丹尼尔接到罚款通知书后向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并请求从宽处理,绿化管理局便要求丹尼尔以拥抱大树的方式当众向大树道歉,丹尼尔认真地拥抱了大树。课文是这样描写:“丹尼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拥抱了大树。”其实,细细品读,丹尼尔面对绿化管理局提出的这个特殊方案,从一个男子汉角度去设想,他一定会犹豫,一定会感觉丢人显眼,下不了台。然而,丹尼尔最终还是当众拥抱大树,而且态度诚恳。这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何去指导学生把握呢?对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面对绿化管理局的这一特殊方案,丹尼尔有没有压力或顾虑?最后为什么又这么诚恳地拥抱了大树?
公开课上,学生根据剧情为丹尼尔设计白时,果然简单地这样写道:好吧,我确实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于是,我及时将准备好的这两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了讨论。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丹尼尔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诚意换回自己的自尊。课堂上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层次,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主旨,白设计则更精彩,到位。
2、因势利导,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
然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备课思路完全不一致的生成性问题,面对这样突发的,毫无准备的情况出现,我们教师是简单地制止,粗地打断或用一些理由加以否定,还是顺势而导,组织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因势利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试教时,在指导想象围观者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拥抱大树,大家会说些什么时,学生开始基本上是顺着我的备课思路来讨论的,他们都认为不知情的围观者首先会产生疑问:那人是谁?他为什么拥抱大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又会议论纷纷,赞扬丹尼尔的知错就改,称赞绿化管理局的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夸赞那位写信的绅士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这时,有个男生大声说:围观者也会嘲笑那位壮汉,多傻啊,大庭广众之下去拥抱大树。听了那位男生的发言,有些同学忍不住也点头赞同。当时,我真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觉爱护绿化,保护大自然,而如此的嘲笑与全文的主题相去甚远,当然不能出现在文中。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试试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讨论。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象是合理的,现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嘲讽,因为人的觉悟有高低。但我又请学生假设,如果你在现场听到这样的讥讽,你会附和吗?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会当场反驳,这怎么能说是傻呢?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这样做,人们会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势利导,又请同学思考:现场的围观者,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围观者也会像我们一样对这位嘲笑者进行反驳。我及时将“反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将围观者在一旁说的话写下来。
针对这样突发的生成性问题,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4
《拥抱大树》是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爱护树木的有趣而动人的故事。丹尼尔无意中伤害了大树,为了反省自己并教育别人,他以拥抱大树的方式小树木公开道歉,决心要永远善待、爱护树木。
本文的主题很熟悉,无外乎保护自然。但在和暖的春日中细细一读,不免生出另外的遐想。首先是“拥抱”这个词。它让我想到自己拥抱儿子那柔软小巧的身体,仿佛只有那样才真切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它让我想到很久没有和母亲拥抱,已经很生疏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它让我想到一本书里说:拥抱——肌肤接触,是帮助情感沟通的法宝……我被课文第一、二节深深吸引。“魁梧”的壮汉,在嘈杂的人行道上,“喃喃自语”,“重重吻”……周围没有人讥笑,或惊呼奇怪,反而有人拿出了照相机。我想作者要表达的是,主人公的`真挚,甚至是虔诚。这一切,仅仅因为“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口的大树上。”
合上书本,设计教学方案时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将作者、编者的意图传递给孩子。环保的背后,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那是人性的生长需要。我们的孩子,本身处在需要呵护自尊、启发人性的时候。但如何让他们感受?读书——读教材,有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吧。
课后的语言训练是课内外相结合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开展想象,将生活中发现的有人不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提出来,想办法改正。同时组织学生利用出鹰假日小队,宣传爱护绿化、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国外是如何进行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学生一起来学习《拥抱大树》一课。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之中,是这篇课文在教育意义上的特色,也为我们了解国外的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真实感人,说明道德的自省与作用。爱护绿化的认识和行为在美国受法律的保护,这也给我们如何增强环保意识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说写双通道”的练习里,学生们法律自律和道德自省的意识也得以体现。课后,我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采访实录,效果显著。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5
昨天,我执教了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8课《拥抱大树》,觉得这篇课文内容生动,对学生有教育意义,而且也是一片学生学习表达的好例子。
首先,我先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课题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讲到课题中的“拥抱”和“大树”这两个词语本来很普通,但是它们搭配到一起,就显得不寻常,哪有人会拥抱大树啊?
我抓住学生的这个话题,让学生读读课文,并且根据叙事文章的叙述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课文先写事情的经过,再写起因,最后写结果。“这是倒叙”学生中形成了共识。
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丹尼尔拥抱大树”的经过部分。在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这个部分作者是通过丹尼尔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的`。学到这里,我先把这部分暂时搁下,继续指导学生学习下个内容——关于事情的起因的有关自然段。
丹尼尔拥抱大树的原因,学生找到了以下几点——
1、丹尼尔把自行车系在树上。
2、有人写信告发,绿化管理局的人给丹尼尔发出了罚款通知书。
3、丹尼尔认错,绿化管理局的人员念其初犯,让他拥抱大树,用来警醒大家。在梳理内容时,我着重和学生讨论了“醒悟”、“警醒”这两个词语的区别,让学生对“认真拥抱大树”这个要求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文第一段,读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可以看出丹尼尔是认真拥抱大树的。然后学生再体会这些词语,感受就不一样。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读书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培养和指导,让学生从每一次读中有思考、有收获就好。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6
《拥抱大树》一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形成。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就必须重视语言因素,加强语言实践。
到了四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概括理解能力。可以提出简要复述文章内容的要求,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较简洁地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也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创造性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堂课中,我两次设计了复述的语言实践训练环节,一次为全文内容的概括复述,一次为“特别方案”这一单项的内容复述,因为地利用了清晰的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说得清楚。此项训练既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又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
在注重复述训练地同时,我也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研读课文感悟人与树木的和谐。文章最后一段,通过丹尼尔之口说出了世界上所有“爱树人”的心声。我想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从对丹尼尔的悔过之心中知道要爱护树木的道理也就油然而生。在初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丹尼尔是如何欺负大树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正确理解丹尼尔残对待大树的内容。而后,学生找到“警醒”一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从重点词引出了重点句:方案的内容。特别之处“奇怪”在哪里?这些语句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树木道歉的,也就能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条件,每个人都受到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快乐美好。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悔过,感悟到课文开头时“奇怪的一幕”的真正含义。
本文的主题很熟悉,无外乎保护自然。环保的背后,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那是人性的生长需要。我们的孩子,本身处在需要呵护自尊、启发人性的时候。但如何让他们感受?读书——读教材,有时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他对话的根本。《拥抱大树》一文记叙了丹尼尔拥抱大树的始末,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美好、快乐。我希望通过《拥抱大树》一课的教授,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更深有意义的东西。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7
《拥抱大树》一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形成。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就必须重视语言因素,加强语言实践。
到了四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概括理解能力。可以提出简要复述文章内容的要求,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较简洁地进行复述。简要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也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创造性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堂课中,我两次设计了复述的语言实践训练环节,一次为全文内容的概括复述,一次为“特别方案”这一单项的内容复述,因为地利用了清晰的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说得清楚。此项训练既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又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
在注重复述训练地同时,我也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研读课文感悟人与树木的和谐。文章最后一段,通过丹尼尔之口说出了世界上所有“爱树人”的心声。我想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从对丹尼尔的悔过之心中知道要爱护树木的道理也就油然而生。在初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丹尼尔是如何欺负大树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正确理解丹尼尔残对待大树的内容。而后,学生找到“警醒”一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从重点词引出了重点句:方案的内容。特别之处“奇怪”在哪里?这些语句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树木道歉的,也就能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条件,每个人都受到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快乐美好。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悔过,感悟到课文开头时“奇怪的一幕”的真正含义。
本文的主题很熟悉,无外乎保护自然。环保的背后,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那是人性的生长需要。我们的孩子,本身处在需要呵护自尊、启发人性的时候。但如何让他们感受?读书——读教材,有时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他对话的根本。《拥抱大树》一文记叙了丹尼尔拥抱大树的始末,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美好、快乐。我希望通过《拥抱大树》一课的教授,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更深有意义的东西。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8
1、教学的机敏来自于知己知彼。
本次参加了市、区教学公开实践课,虽然两堂课的备课思路不尽相同,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台词,另一堂则指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把作为旁观者的自己在现场听到的写具体,但用的教材都是本学期第二单元中的课文《拥抱大树》,都是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的课对我来说实在是挑战,我的课堂教学策略要随时跟着学生的现场反应进行调整。因此,课前对教材的解读,把握,对学生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的预设尤为重要。
课前,我将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整件事中的表现及他们的心理活动一一作了梳理,就像演员在表演前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角色分析一样,细细揣摩每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合理想象每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把握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实质,为每一个人物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设想每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种种反映,以便于确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如:丹尼尔接到罚款通知书后向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并请求从宽处理,绿化管理局便要求丹尼尔以拥抱大树的方式当众向大树道歉,丹尼尔认真地拥抱了大树。课文是这样描写:“丹尼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拥抱了大树。”其实,细细品读,丹尼尔面对绿化管理局提出的这个特殊方案,从一个男子汉角度去设想,他一定会犹豫,一定会感觉丢人显眼,下不了台。然而,丹尼尔最终还是当众拥抱大树,而且态度诚恳。这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何去指导学生把握呢?对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面对绿化管理局的这一特殊方案,丹尼尔有没有压力或顾虑?最后为什么又这么诚恳地拥抱了大树?
公开课上,学生根据剧情为丹尼尔设计白时,果然简单地这样写道:好吧,我确实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于是,我及时将准备好的这两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了讨论。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丹尼尔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诚意换回自己的自尊。课堂上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层次,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主旨,白设计则更精彩,到位。
2、因势利导,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
然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备课思路完全不一致的生成性问题,面对这样突发的,毫无准备的情况出现,我们教师是简单地制止,粗地打断或用一些理由加以否定,还是顺势而导,组织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因势利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试教时,在指导想象围观者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拥抱大树,大家会说些什么时,学生开始基本上是顺着我的备课思路来讨论的,他们都认为不知情的围观者首先会产生疑问:那人是谁?他为什么拥抱大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又会议论纷纷,赞扬丹尼尔的知错就改,称赞绿化管理局的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夸赞那位写信的绅士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这时,有个男生大声说:围观者也会嘲笑那位壮汉,多傻啊,大庭广众之下去拥抱大树。听了那位男生的'发言,有些同学忍不住也点头赞同。当时,我真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觉爱护绿化,保护大自然,而如此的嘲笑与全文的主题相去甚远,当然不能出现在文中。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试试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讨论。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象是合理的,现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嘲讽,因为人的觉悟有高低。但我又请学生假设,如果你在现场听到这样的讥讽,你会附和吗?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会当场反驳,这怎么能说是傻呢?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这样做,人们会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势利导,又请同学思考:现场的围观者,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围观者也会像我们一样对这位嘲笑者进行反驳。我及时将“反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将围观者在一旁说的话写下来。
针对这样突发的生成性问题,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10-12
大树的故事美术教学反思11-01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精]07-1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9-11
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0-2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5篇02-1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5篇09-2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5篇)06-14
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