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教学反思1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弘扬民族文化,要让传统美德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在20xx年10月23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的到来之际,教导幼儿有尊重长辈、关心、体贴长辈等良好品德养成更是乘势而发的良好契机,是个好的教育氛围。我采取了几点做法来教育幼儿:
(一)对节日教育价值的分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通过对重阳节的价值分析,我们发现此节日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二)对近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主题开展的分析。
进入大班,幼儿动手实践操作、关心服务他人、独立自主活动的愿望比中班时有明显的提高。在探索活动中,幼儿渴望自己动手实践,喜欢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节日系列活动中,幼儿对老师、家长的感激之情得到很大限度的激发,会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饰校园或赠送给老师、家长,懂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办法来实施做法。
(三)我们决定以重阳节为契机,以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目标。
满足幼儿感谢、关心长辈的美好愿望,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使爷爷奶奶在活动中感受幼儿对自己的关心,体验重阳节的快乐。增进祖辈和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园间良好合作的关系的建立。
重阳节节日的开展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体验、亲情体会的传递,更是一个祖孙情的沟通桥梁,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温馨,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也通过此活动引导幼儿关心长辈、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进一步地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也让“爷爷、奶奶我爱你!”把整个“重阳节”活动推向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重阳节教学反思2
小2班重阳节‘‘尊老爱老”活动反思
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同时也送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九九重阳有着长久长寿的寓意, 尊老爱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幼儿敬老的意识,20xx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小2班举行了尊老爱老的主题活动.
我们邀请了,每位幼儿的婆婆爷爷来园参加活动,在活动前我们作了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以展板的形式和有关重阳的故事,图片宣传,以通知的形式发动家长和幼儿收集重阳节的习俗,由来和自己在家孝敬老人的照片等,活动当天婆婆爷爷都准时参加,还有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来园观看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习俗等,第一环节:幼儿分别为爷爷奶奶朗诵一首儿歌,并祝福爷爷奶奶节日快乐!第二环节,宝宝制作项链送给爷爷奶奶,亲自把项链挂在爷爷奶奶的脖子上,第三环节:喂老人吃重阳糕,请老人和菊花茶,有的幼儿还主动为老人捶背揉肩.爷爷奶奶看到孩子们的表现都夸孩子真棒,满意,和骄傲的笑容演义在他们的脸上,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爸爸妈妈,他们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和老人一起过过节呢?宝宝上学就是不一样.活动场变成了一片充满欢乐和亲请的海洋.最后爷爷奶奶挂着项链一起照相留恋,在一片欢笑声中离开幼儿园,带孩子们登高,赏菊去了,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感情,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有位爷爷说:我活这么大,没有过过重阳节,没吃过重阳糕,想不到孙子上幼儿园,老师组织给我们过节,真是太感谢了,还提议希望我们幼儿园多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民族节日悠久历史,知道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和寓意,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老人们为子孙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所以我们要尊敬老人,平时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是我们的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活动的准备,设想都有些欠缺,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教师介绍重阳节,形式较单一,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应该用一些更直观的方法进行引导,如使用幻灯片或大的图片等,还有一点就是,保教配合得不是很好,在品尝重阳糕的环节,糕点还没有装好.通过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能力的提高,下次活动我会继续努力, 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活动中多与班上老师沟通,安排好大家的工作,尽量做到分工明确,愉快合作.争取把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相信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每次做得会比前一次更好!
重阳节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尽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文章故事性强,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降”;正确读写“勤学、苦练、侵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五、教学中的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扎实地训练了孩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桓景拜师学艺的不容易,例如“终于、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
2、充分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课文比较简单,所以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去读,学生们通过读,能更进一步地体会桓景拜师学艺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问题设计连贯,紧跟课文思路,设计清晰,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很有条理,能够紧跟老师的步伐。
4、拓展恰到好处,课堂上适当拓展了一些民间传说,学生们兴趣很浓,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一些过渡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2、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3、在时间分配上前面的时间用得过多,导致教后面的内容时有些赶时间。
重阳节教学反思4
一、激情的老师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成就了激情的课堂.
课如其人.我的课堂,激情永远不会缺席.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我,总是用一颗阳光的心来爱孩子,爱教育.我一直喜欢白居易的这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喜欢看云的这句“要想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必须首先要有感。”更喜欢“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教师必须先走进文本。”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初,我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身心愉悦地走进文本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桓景斩妖除魔的原因时,我声情并茂地讲解:“是这可怕的瘟魔,让原本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让学生从特意营造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对瘟魔的憎恶。桓景除魔时精彩段落朗读时,我的“激动”也刺激学生“动”了起来。课尾,我引导孩子回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鼓励他们在学会复述能力的同时,把这个传说讲给你想告诉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我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的后代……”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不正是激情课堂的最佳诠释吗?
一堂课,老师激情饱满,身心投入,学生神采飞扬,鲜活灵动,课堂能不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吗?
二、个性朗读拉近了老师、学生、文本的距离,三者交融为一体。
《课标》指出,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设计教案时,我尤其注重孩子朗读能力的训练。侧重找出本文中关键的句、段进行理解、体会、朗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写出自己的体会。在抽生个别谈了体会后,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
片断1:
句子:“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他经历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生2:我从一个“又”体会到他翻过了许许多多的山,趟过了许多的河,磨破了许多的鞋子。可是他仍然坚持不放弃,永不言败,最终见到了费长房。
生3:我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他的艰辛,他的不容易……
师:体会得多么深刻,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句子中,读吧,读吧……
抽生个别朗读(瞧,小文表情丰富,入情入境,朗读时,声音时而抑,时而扬,揪住了所有听者的心。)
掌声自然响起。
师:精彩,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桓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情景。
师马上引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生接:一座又一座山 师:趟过了——生:……
(一张张小脸表情生动,如临期境,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此起彼伏。教师、学生、文本都因为这真情的朗读而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三、追问让课堂迸发出不可漠视的非凡魅力。
课堂需要追问,需要巧妙地有策略地追问,这样或许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片断1: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生:我体会到他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非常辛苦。
师追问:是一座山吗?
生:不是。是许多座。
师继续追问:从哪个字看出来?
生:我从又字可以看出他翻过许许多多的山。
(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体会“又”字的精妙,有技巧地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注意重点强调“又”。)
生:我从趟过一条一条河感受到他特别辛苦。
师追问:为什么?
生:可以想像有的河河水湍急特别危险,冬天河水冰冰凉凉,他却坚持趟过一条又一条河,多么不容易呀!
片断2:
课件出示桓景与瘟魔搏斗的场面。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此时此刻,桓景的眉毛都竖起来了,他拿起剑冲向瘟魔。可以看得出他非常愤怒。
师追问:为什么愤怒?
生:瘟魔害死了桓景的亲人,还害死了好多乡亲。因此,桓景一心想杀死瘟魔,他不怕艰辛去学艺,他在学习时心里都在想早点杀死瘟魔。今天,他终于可以为民除害了,可以亲手杀死这可恶的瘟麻,所以他看着瘟魔时表情是愤怒的。
(精彩呀,太精彩!为学生这一精彩的回答喝彩,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有此一追问,才让课堂中有了这一生成的美丽。可见,适当的追问真的能令课堂迸发出让人不可漠视的魅力呢!)
四、对学生学法指导贯穿课堂始终。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关键,怎么样在公开课上也能如平常课,展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呢?
片断一:
请学生找出费长房教桓景除魔办法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然后……”
师:在写作或说话中,恰当地使用上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会使表达的.意思更有条理。
请用上“先……接着……然后……”说说他们除魔的准备工作。
师:能够灵活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中,这就叫——学以致用。
课前鼓励孩子搜集重阳相关的诗句,课堂快结束时,生展示。
师:利用多种方法,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在深刻认识自己缺点同时,每日三省:今天你的缺点改了吗?今天你的课堂进步了吗?今天你的亮点增多了吗?)
一、找到了语文知识训练点,但没落实到位。(典型的想到没做到)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片断一:
桓景拜师的艰辛,学艺的刻苦都有一个重点词——“终于”。孩子们都谈出了自己对终于这词的理解体会,此时水到渠成就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造句训练。明明看着台下娟提醒应该用“终于”造句的,可是偏偏还是把这一重要的训练给忘掉了。哎!哎!遗憾得要命呀!
反思:(十年从教生涯,镇上、区上、市上公开课无数次,应该不会紧张了吧!为何会忘记这一重要环节呢?可能源于昨天在三班试讲过,时间特别紧张,所以今天想拉快节奏,因此才偏偏把最重要的一个知识训练点给落下了。哎,学生不同,学情不同。本以为上两个班可以预告试讲是好多人羡慕的事,可偏偏却令自己慌乱了阵脚。)
重阳节教学反思5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重阳节前,我们给孩子每人发了一份重阳节“爱心”行动问卷表。让孩子回家了解老人们的年龄,年轻时的职业,还有爱好和心里所想等,记录结果并用画画和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告诉班里的孩子:“重阳节就要来临了”。但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个别幼儿只知道是爷爷奶奶的节日。因此我给幼儿讲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让幼儿更深刻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并让幼儿们回家邀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加问卷活动。老人和孩子们参加问卷活动都非常积极,记录的也非常详细。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还让家长朋友们记录下了小朋友在家帮老人们互动的照片并上传到班级相册,每一张图片都包含着孩子跟老人之间的满满爱意。
在重阳节当天,我们又组织班里的孩子开展了“走进养老院,陪老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的活动。活动开始,幼儿为老人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还跟老人们一起唱歌、跳舞。在跳舞的时候,这群可爱的老人都积极动了起来,跟着孩子又唱又跳。幼儿们还体贴的为老人敲敲背、锤锤腿。小朋友还将从家里带来的.橘子亲手剥给老人吃,看着小朋友们小心翼翼的剥着橘子,并把橘子掰开用小手一瓣一瓣的往爷爷、奶奶嘴里送。爷爷、奶奶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活动是班级各个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并分工明确的成果,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幸福,环环相扣,相信这个重阳节,在老人和孩子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阳节教学反思6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次活动我们本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热爱老人,关心老人的思想。我们贝班幼儿年龄小,能力相对弱,而且刚来幼儿园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活动之前我很担心,担心宝贝们在重阳节活动现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混乱场面,起初设计的活动环节以及需要宝贝们参与的小互动,效果不好,但当活动结束后,我的.一切顾虑都打消了。
我们邀请了,宝贝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园参加活动,此外还有许多的爸爸妈妈也都来参与此活动。在活动前我们作了一系列的前期活动,从致家长一封信开始了重阳节的系列活动,请家长朋友和宝贝们一起收集了老人们照顾宝贝的照片、讲一讲老人们关爱宝贝的故事、一起去为老人选礼物还有一起录制对老人想说的话,并将家长们上交的材料制作成短片的形式。
活动整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很非常的感动,个个都是赞不绝口!家长朋友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听到了孩子们的心里话,都留下来眼泪,我知道那是感动和欣慰的泪水,看到宝贝们一个多月的成长,家长们骄傲与自豪!当孩子们一个个捧着我们精心为老人们准备的小零食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有破涕为笑,宝贝们喂老人吃东西,跟着老师一起做小律动,主动为老人捶背揉肩拥抱亲吻,还为老人们献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爷爷奶奶看到孩子们的表现都夸孩子真棒,满意和骄傲的笑容演义在他们的脸上,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爸爸妈妈,他们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和老人一起过过节呢?宝宝上幼儿园就是不一样。活动现场变成了一片充满欢乐和温情的海洋。最后老人们纷纷和孩子们一起照相留恋,在一片欢笑声中离开幼儿园。
重阳节教学反思7
一、找到了语文知识训练点,但没落实到位。(典型的想到没做到)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片断一:
桓景拜师的艰辛,学艺的刻苦都有一个重点词——“终于”。孩子们都谈出了自己对终于这词的理解体会,此时水到渠成就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造句训练。明明看着台下娟提醒应该用“终于”造句的,可是偏偏还是把这一重要的训练给忘掉了。哎!哎!遗憾得要命呀!
反思:(十年从教生涯,镇上、区上、市上公开课无数次,应该不会紧张了吧!为何会忘记这一重要环节呢?可能源于昨天在三班试讲过,时间特别紧张,所以今天想拉快节奏,因此才偏偏把最重要的一个知识训练点给落下了。哎,学生不同,学情不同。本以为上两个班可以预告试讲是好多人羡慕的事,可偏偏却令自己慌乱了阵脚。)
片断二:
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仅仅限于书本知识里的训练。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构段的'训练。为何不能顺势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先……接着……然后……”说一段话呢?
当许多同事给我提出这一意见时,我猛一拍脑门。“对哟,怎么我就没想到呢?”这一点,说实在的,课前预设我根本没想过。而同事们并不熟悉教材,只是简单地听了一节课,就能提出如此精辟的见解,真是令人折服。看来,在深钻教材这一点上,还需要勤学苦练。
二、预设很巧妙,生成却更精彩。
一堂课,课前精心巧妙的设计,会令授课者做到胸有成竹,但同时,过度的关注预设,却往往会被死的教案牵着鼻子走,而忽略了现场生成的精彩。
片断一:
一名生读桓景与瘟魔展开搏斗。读到“桓景嗖地一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把瘟魔刺(扎)死了。”此时,我明显听到她把“扎”字读成了“刺”。于是,机械呆板地替她正音,而且特别注重她的读音。看着她呆呆的表情,麻木地跟念,自己还得意地为自己及时纠错而骄傲呢!
“扎字在这个句子中是多么重要的动词呀!学生读成刺字时,为何不机智地引一句:书上为何不用刺,偏偏用扎呢?”听到这样的意见,我恍然大悟。是呀,为何没有能及时利用这一特别的契机,顺势体会“扎”这个动词与“刺”的区别,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精确性。
“刺,是指手握宝剑直接插瘟魔的身上,没有扎用的力气大。”“扎字更能表达桓景想杀瘟魔的决心,表达他对瘟魔的憎恨。”“书上画的是桓景从瘟魔背后袭击,所以应该用扎字更好。”……可以想像,如果我在此处机智点,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会被点燃,多少妙趣横生的话语会喷涌而出呀!现在却只能说遗憾了!哎!
一直佩服许多同事在课堂突变时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能力。如:前不久市上公开课。年轻颜彦老师随着课堂跌宕起伏,学生瞬息万变,教师从容不迫,见招拆招,轻松驾驭课堂,敏锐捕捉到每一个孩子反馈的信息,并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看到这儿,我们深深地折服呀!
教学机智是一种教育智慧。它需要我们教师具备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尤其需要意志的果断性。它是我们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看来,在修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呀!
三、精雕细琢虽华美,顺其自然更显真。
一直向往名师们上课那份自信那份优雅与那份从容。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他们,轻立于课堂之上,没有那么多华丽的雕饰,清水如芙蓉,原生态最本真的语文课味道浓极了.授课者享受,听课者享受,当然学生更是乐在其中。
公开课,为了让课堂出彩,教案的精心设计,课件的精美制作,时间的合理分配,学生的积极性……所有问题总是纷沓而至,哎,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本真的东西,也少了许多原滋原味的语文课堂味儿。常常艳羡那些能轻松自如立于讲台,能收放自如地挥洒于课堂上,能把“语文老师站上讲台就姓语”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心中有“底”,扎实的语文功底!
语文课堂在课改的今天,正以风起云涌的姿态盛产着激情。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告诉我们,她就是以风情万种和迂回曲折而震憾我们的灵魂。而每每课后的反思,应该算得上是思想领域的一次“深呼吸”,时时能给人以“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悠游与感动。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秉着忠诚明敏之心走在反思的路上,以敞亮的智能和诚实的心态记录生活,诠释语文。努力吧,相信自己可以日渐茁壮,相信自己的语文课堂会迸发出更多精彩!
重阳节教学反思8
重阳节的传说是本书最后一单元的一节精读课,内容主要讲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先交代了桓景为降妖救人,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接着写桓景是怎样除掉瘟魔的;最后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赞扬了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精神,课文内容较浅显易懂,通过课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总结如下:
1、教学的设计很细致,重点突出,内容较丰富。上课初先复习字词,这对基础部分的回顾能让学生打好基础。然后进行有价值问题的提问,提出问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排序,这部分的处理能较好的锻炼学生对课文理解及归纳信息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清晰。
2、板书概括很用心。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全文,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板书既能总结全文,又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而且板书都是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而得出的,对于这样的效果学生会记忆犹新,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有帮助。
3、拓展内容较丰富。本文用了两种拓展方式,一个是回忆传统节日及风俗,另一个是找出相对应节日的古诗,这部分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性极高而且课堂参与度也有所提升。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还是有表达的欲望的。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体会,通过这样的设计及教学反应,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而且将一些节日的习俗进行了整理和回顾,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充实教学内容。
存在问题之处:
1、教师引导的痕迹重。最好的课堂效果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由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加以引导和评价,而本课对于内容的理解都是教师的牵引,显得问题特别多、特别琐碎,想放不开手的妈妈,领着孩子一步步前行。这样的课程对于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课文读的时间少。任何内容的感知都应该建立在读熟、读懂的`前提下,而本课的设计却恰恰少了很多读,在课堂上原本用来读的时间也用来去分析了,所以学生有些感受还是没有说出来,这就是因为读的少的缘故,有些问题是老师告诉要读出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去读,这样就是把教师自己的体会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没能理解的情况下当让不会出现读的好的情况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读书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侧重让学生读,给学生足够读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读加以指
导和评价,这样自此基础上的分析及感受都会大有提升。
3、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干启不发。对于重点问题及语句的分析教师先提出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回答,在教师启发后效果还是一样,出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一方面和学生的积累少有关还有教师的引导方式及引导的语言不到位,在教师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预设有时是不准确的,当课堂出现干启不发的状态时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课堂气氛一度低沉。课堂气氛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的时候,这堂课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学生只会对他们知道的或是感兴趣的内容才会聚精会神,如果学生课堂气氛低沉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他们不感兴趣,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出现低沉的状况,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和调动课堂积极性的方法。
重阳节教学反思9
《重阳节的传说》是本书最后一单元的一节精读课文,内容主要讲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课文分为三部分,先交代了桓景为降妖救人,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接着写桓景是怎样除掉瘟魔的;最后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赞扬了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精神,课文内容浅显易懂,通过课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总结如下:
一、在课堂上我注重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而不是先读了再去想问题。例如: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学生们把句子读的很顺畅,我及时给予他们:“你们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读书,真好!”的评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及时做出了“你们的感情真丰富,谢谢你们这么精彩的朗读。”的评价,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增强学生信心。
二、个性的朗读,拉近了老师、学生、文本的距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写出自己的体会。在抽生个别谈了体会后,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 在读句子“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时,我先让学生找到重点词语“一路一路”、“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引导学生体会桓景的艰辛后再读句子。看着一张张小脸表情生动,如临其境,抑扬顿挫地朗读声此起彼伏。教师、学生、文本都因为这真情的朗读而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三、在课堂上指导了学法、写法。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关键,怎么样在公开课上也能如平常课,展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呢?在学习第二部分桓景学成武艺后,在教第三部分时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参照第二部分的步骤自学。先读再找印象深刻的句子,最后再通过找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所收获。在学习中,我将鼓励语言用在平时善于动脑,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身上,给他更加充分的肯定,更好的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第四自然段学习中的一个问题,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我听了一个平时比较积极的学生的发言,我给予他了“你总能给老师带来惊喜!”“你的'发言越来越精彩啦!”的评价。学生受到了鼓励,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篇民间故事,在这节课堂上,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写法指导。在学习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将“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学写具体。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暴露出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一、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二、在时间分配上前面的时间用得过多,导致教后面的内容时有些赶时间。 总之,在这次课堂上我收获了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能收放自如地挥洒于课堂上。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心中有“底”,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
重阳节教学反思10
《重阳节的传说》、《观潮》、《蒲公英的梦》
《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片断,注重学生自学。导入之后即出示思考题,安排学生自学。三个思考题中,“有什么感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地方”等,体现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因学定教的意识。导入时的“利用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应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示。如果能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说说6至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那么方法得以反复运用,有利内化为能力。学习“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
另外一些细节也证明执教者自我评价的“尽力”。板书时适当利用卡片,提高了教学效率;分享喜欢的句子时,教师相机补充,提醒学生忽略的`地方;两首相关古诗的补充,拓展了学习内容;教案中的多种“预设”,利于更好地“应变”……如此等等,算是尽力也尽心。
今后写教案注意分清大步骤、小环节,这样看得更清楚。比如学习课文这一步就是“自主学习”和“交流分享”两个主要环节。“交流分享”又根据思考题分三个层次进行交流。多种预设也要分小点概括写出来,如对学生的朗读,可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再仔细点,分别写出评价时你要说的提示语。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后有复述的要求,课堂上就应有这样的训练。包括拓展的内容和课外作业都可以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
《观潮》《蒲公英的梦》大家评得很全面,说过的我尽量不重复。
《观潮》的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颇下功夫。读的方式,引导的方式都很多,我在课堂上已经说到。朗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好办法,因此,历来强调阅读课要“以读为本”。
关于执教者反思时说忘了板书这点,我倒有点不同看法。教学最后问学生:按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教师相机板书。教师的板书工整,有一定的速度。我觉得很自然,听了教者自己“反思”,我才发现教案上没有这一环节。应变不错!多了这个环节,我认为让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整体印象,强化了“注意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当然,如果学生品读时板书了部分内容,在最后也可以就板书问学生: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板书“由远及近”。还可以看板书指导背诵,进一步体会文章描写生动、条理清楚的特点。
《观潮》的教学采取直接进入重点段的学习方式,避免了教学的程式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得很好!我建议用下面的方式进入重点段:
图片展示
提问:究竟是什么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潮呢?
自读课文,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或者直接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天下奇观”)
提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大潮的“奇”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进入重点段的学习,继而品读重点句,理解关键词……
这样,过渡自然,体现“整体(感知篇、段)——部分(品词析句)——整体(总结提升)”的阅读教学一般程序。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要思考怎样有效利用,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作用。如,最后的视频,尽可能选择与课文描述相近的画面,教师用课文中相关的语句配音,是不是使学生在感受大潮壮观的同时,更感受了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再让学生想象表达:如果你面对钱塘江大潮,你会怎样描述?和本文作者比比如何?
《蒲公英的梦》的教学,尤为注重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强化表达训练。短短二十分钟的教学中有口头表达,也有书面表达。这种训练紧扣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言语能力。比如:看图练习用“如果……就……”写话,培养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情感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选择的片段教学是第二课时,导入自然。我觉得导入时,也可以让学生回顾并概括课文前面段落的内容,再读后面的自然段,并说说主要写什么。后面的自然段写了蒲公英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后对美好环境的想往。怎样写的?一是通过语言,二是借助梦境。这样学生对后面几个自然段就有了整体印象,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思路和课文的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等,都是本学段的训练重点,须要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重阳节教学反思11
《重阳节》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33课,课文属于本册教材第三个板块,看拼音读课文识字。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儿童诗。诗中写了九九重阳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的季节特征;写了古今人们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写了人们美好善良的祝愿。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读文识字的目的。利用对文本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
一年中又很多的节日,可是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却不熟悉,对课文的内容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就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前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吗?”“春节。”“父亲节。”“圣诞节。”……听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只是微笑而不作答。“今天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平时是怎样度过的,尤其是重阳节又是怎样度过的。你也可以上网找资料,明天到课堂上来交流,看看谁的记性最最好。”孩子们一听,都兴趣十分高涨。因为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所以尽管学生对重阳节比较陌生,但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增加对重阳节的了解,可以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运用信息交流,激发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新课开始,我问学生,“小朋友最喜欢过节了,你最喜欢什么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只见全班每一个孩子的手都举得高高的。“我喜欢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吃月饼,看月亮。”“我喜欢重阳节,那天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饭,和爷爷奶奶一起。”……“大家刚才交流的答案中有一些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将我国最具代表的优秀传统节日做成的一张幻灯片展示在学生面前,“你知道这些节日吗,谁会读一读?”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儿歌。”
二、通过朗读训练,了解古今重阳节的异同
通过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儿歌的大意。“请你说说在重阳节那天古人登高是为了什么?我们登高又为了什么?”由交流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大家在重阳节登高的目的不同,可是都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希望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三、依靠侧重点,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将每一个字的教学都设置了不同的侧重点,读课题时随机学习生字“阳”、“节”,学习部首“阝”。在学习生字“人”时,不仅要求学生读好生母r,而且还让学生将“人”的字形与“入”、“八”作比较,并用小手搭一搭“撇”和“捺”的位置。学习生字“太”时,我要求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字形:大下加点太太太。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重阳糕上又插着小彩旗,因此我特地设计了“吃重阳糕,抢小红旗”的游戏复习本课所学的新词,我还利用平日同学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进行生字的复习。识字游戏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单调呆板的生字巩固练习变为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游戏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兴趣。
四、利用说话练习,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在新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道说话练习题,“古人在重阳节用登高望远的方式祈求平安幸福,那么你们一家是怎样度过其他传统节日的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重阳节那天,我们吃重阳糕,给爷爷奶奶买礼物。”“春节我能收到很多压岁钱,我们还放鞭炮和焰火。”“重阳节的晚上,我放学回家后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祝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端午节,我们吃粽子。”……学生在交流中对传统节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于他国的文化特性。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受到了亚洲乃至全世界众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感受我国的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从心底产生文化的“根”的意识,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学生具有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形成强烈的国家意识。
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感性了解,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以本课为契机,向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就从了解节日的起源,以及风俗习惯做起,提高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认识。把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当成寄托民族情感、体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机会,作为培养公民国家意识的途径。
重阳节教学反思12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在本次活动中需要改进的有:
1、在放音乐时,事先没有倒好碟子,让家长们等待的`时间较长。
2、幼儿与老师在表演和跳舞的时候人太多场地没有选择适当。
3、活动结束后部分幼儿的家长乱扔垃圾,老师事先没有做好家长的工作,没有为幼儿做好榜样。
这些都是我们老师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下次活动我们能够更好的开展。
重阳节教学反思13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这周星期五下午,我班开展了重阳节亲子活动,今天特别邀请各位爷爷、奶奶来参加为他们准备的活动。在活动的前一天,我告诉班里的孩子:“重阳节就要来临了”。但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个别幼儿只知道是爷爷奶奶的节日。因此我给幼儿讲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让幼儿更深刻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并也让幼儿们回家邀请爷爷、奶奶、婆婆参加活动。爷爷、奶奶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幼儿园。幼儿们都和爷爷、奶奶有说有笑,真是热闹。
活动开始了,幼儿为老人们表演刘了儿歌,还跟老人们一起唱歌、跳舞。在跳舞的时候,这群可爱的老人都积极动了起来,跟着孩子又唱又跳。幼儿们还体贴的为老人敲敲背、锤锤腿。小朋友还将从家里带来的'橘子亲手剥给老人吃,看着小朋友们小心翼翼的剥着橘子,并把橘子掰开用小手一瓣一瓣的往爷爷、奶奶嘴里送。爷爷、奶奶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动结束了相信这个重阳节,在老人和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阳节教学反思14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无限好,最美不过夕阳红”。10月16日我们迎来了“重阳节”。“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节日。为了使幼儿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使孩子们体会长辈们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班开展了重阳节感恩活动。
1、在重阳节这天为老人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道一句美好的祝福,感谢父母、长辈的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并祝他们身体健康。爷爷奶奶们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这么懂事别提有多开心了。
2、请爷爷奶奶们来到教室,表演精彩的节目给爷爷奶奶们看。幼儿们在台上大方的表演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爷爷奶奶的在台下看的是津津有味,心里乐开了花。
3、给长辈送去一份自制的小礼物:做一张敬老贺卡或画一张敬老图画,写上祝福的话。收到幼儿们给自己做的小礼物,爷爷奶奶们开心的笑了。
4、亲手为爷爷奶奶们剥桔子吃,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啊。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幼儿们读懂了爷爷奶奶对孙辈们无私的爱,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恩之情。希望幼儿们不仅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长辈,更要用同样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重阳节教学反思15
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同时也送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九九重阳有着长久长寿的寓意,尊老爱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幼儿敬老的意识,20xx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小2班举行了尊老爱老的主题活动。
我们邀请了,每位幼儿的婆婆爷爷来园参加活动,在活动前我们作了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以展板的形式和有关重阳的故事,图片宣传,以通知的形式发动家长和幼儿收集重阳节的习俗,由来和自己在家孝敬老人的照片等,活动当天婆婆爷爷都准时参加,还有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来园观看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习俗等,第一环节:幼儿分别为爷爷奶奶朗诵一首儿歌,并祝福爷爷奶奶节日快乐!第二环节,宝宝制作项链送给爷爷奶奶,亲自把项链挂在爷爷奶奶的脖子上,第三环节:喂老人吃重阳糕,请老人和菊花茶,有的幼儿还主动为老人捶背揉肩。爷爷奶奶看到孩子们的表现都夸孩子真棒,满意,和骄傲的笑容演义在他们的脸上,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爸爸妈妈,他们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和老人一起过过节呢?宝宝上学就是不一样。活动场变成了一片充满欢乐和亲请的海洋。最后爷爷奶奶挂着项链一起照相留恋,在一片欢笑声中离开幼儿园,带孩子们登高,赏菊去了,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感情,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有位爷爷说:我活这么大,没有过过重阳节,没吃过重阳糕,想不到孙子上幼儿园,老师组织给我们过节,真是太感谢了,还提议希望我们幼儿园多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民族节日悠久历史,知道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和寓意,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老人们为子孙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所以我们要尊敬老人,平时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是我们的'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活动的准备,设想都有些欠缺,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教师介绍重阳节,形式较单一,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应该用一些更直观的方法进行引导,如使用幻灯片或大的图片等,还有一点就是,保教配合得不是很好,在品尝重阳糕的环节,糕点还没有装好。通过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能力的提高,下次活动我会继续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活动中多与班上老师沟通,安排好大家的工作,尽量做到分工明确,愉快合作。争取把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相信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每次做得会比前一次更好!
【重阳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的反思12-11
精选教学反思10-24
教学反思07-01
教学反思05-17
经典教学反思10-24
(经典)教学反思06-16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设计反思08-14
合唱教学教学反思05-2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