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1 02:35:28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学生入迷的表情告诉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这情景似曾相识。虚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我紧扣此景追问: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发言:“老师,很晚了,您睡觉吧!”“老师,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师,天气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热茶吧!”“老师,您累了,我来帮您捶捶肩,揉揉吧!”……更有学生说“老师,我来帮您批作业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又如教学《识字6》时,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学得生动、活泼。我将学习词语,读好词语设计一个活动——到“风景区旅游”。组织学生按兴趣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旅游团,在情境中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旅游任务,即学习任务。学生兴致昂然,一时间,组团声、分工声、讨论声、纠错声充满了整个教室。另外,我一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做个文明游客”。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以一个文明游客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学生评出了“文明小游客”,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知识与思想教育得到了双丰收。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虚实结合,课堂中见生活,生活蕴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自主且饶有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

  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不足: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雪孩子》这篇课文是部编版第三册的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开头设计了:跟孩子谈谈冬天,看看雪景图,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走入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唯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

  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动物过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不理解冬眠是怎么回事,我就把青蛙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睡得很舒服的样子做成课件,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此外,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在学习的先一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动物过冬的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了许多动物过冬的资料,上课前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展示,通过资料的搜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的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使用太少等。所有的不足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改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这层心理距离,就很难把课上好。

  所以,教学中设计“零距离”的情景对视,是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隔。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本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这节课教写“争先恐后”,是坚持每节课都有指导写字的过程,指导书写的时候,这四个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点上相似,指导起来学生收获的快。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这节课中,很多发言的同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孩子如果调控的好,他们还是有学习的兴趣的。这需要我再次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阅读期待的课题来说,这节课在阅读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语文的思维方面落实的还不扎实,如何形成教学的常态,形成语文的创造与思维,是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本课采用儿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全文共有三个小节,分别写出了秋天的凉爽、丰收、美丽。

  教学本课,我运用了示范朗读、引导点拨、联系生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特点。

  教学第一小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春夏秋冬各有什么气候特点,然后把秋天和冬天、夏天进行比较,总结出秋天不冷不热的特点,学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凉爽”该词的词义。接着通过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让生大胆地用朗读表现出凉爽的感觉。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男生们读得真凉快啊!爽!你们是秋的使者吗?(男生们脸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师:女生们是不是有些过于害羞了,读起来有点像夏末,还带着些闷热呢,再读一次吧,赶快把秋姑娘叫出来!(女生们会心一笑,抖擞精神再读一遍)

  教学第二小节,通过让引导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秋天成熟的水果和庄稼,点拨学生想象自己是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获果实,说说自己心情会如何(激动、高兴、喜悦、骄傲……),师生共同小结,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第三小节,我运用想象感受、颜色比较、动作呈现三种形式,抓住“寒霜”、“红”、“黄”、“翻金浪”四个关键字眼理解秋天的美丽。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我还是挺满意的,相信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识字方面,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猜谜语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在朗读课文方面。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部分学生尤其是刘召瑞等同学朗读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本组学习的课文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其中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国庆场面的《欢庆》,还有显示祖国不断强大的《我们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本组课文寓意深刻,教学时不宜过多繁琐的说教、讲解。但大部分课文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为此,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和学生一起读,美美地读,深情地读,激情澎湃地读。和学生一起背,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背,和学生赛着背,变着花样背,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再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在本组课文教学中,这个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欢庆》一课时,我把祖国60华诞的阅兵盛况重放给学生看,看了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欢庆的场面。不用多作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举国欢庆的含义。再对照解放初的国庆节视频片段。不用多说,学生就能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对祖国的理解。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加强记忆,所以这样的教学非常有效,起码,学生不觉得背诵课文有多么难的感觉,也不讨厌背诵。我想,这样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近阶段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段教学中,我努力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下半 月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个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认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上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第五单元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教学时,我注重了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低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的指导要特别细致。平时每次指导写字,我会先引导学生观察范字,找准关键笔画,观察其他笔画的占格占位,我再用彩色粉笔边范写边讲解,最后再让他们先描后临。

  每节指导写字时,我重视了示范讲解,可是学生的书写质量就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可能问题出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书写时间保证,一般都在课外书写完成。还有可能写得多了,只有写得少,才能写得好,写得认真。下阶段,我要多利用午读、空堂的时间让学生练写生字,并从中个别辅导。期待有所进步!

  识字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无减。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识字,如: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生活中识字??目的无非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平时,我尽量采取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来进行有效识字。学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识字的兴趣,就更加没有了动力识字。因此在教学中保持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很重要。今后,在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首赞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在前一课刚学过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由这两首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一课写得非常的优美,也写得非常的贴切。但总感觉这一课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一小节都可以品味出许多的东西。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其次是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谈谈朗读的体会,比如问学生你读了以后感觉秋天是怎样的?(比如秋天是调皮的,秋天的快乐的,秋天是热闹的,秋天是勤劳的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品味具体的词句。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并适当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读后感受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了一小节一小节单调的讲解。

  本文的5 、6两小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图画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后的样子,想象和感受农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然后再边想象边读书, 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儿的学生对文中的场景很陌生。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并积累语言以外,还要增强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课堂反思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1、关注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无视学情,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殊不知,学生经过每天早读、课上的'练读,已把课文读了几千遍,已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而我们还在让学生再一次读,这可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教学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才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2、强化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预习当人可有可无的环节,预习环节正逐渐谈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读课,很少有孩子在课前读读课文,预习预习,所以孩子们实际上不知何为预习,怎样预习。预习有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强化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愿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称赞》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以小刺猬和小獾的相互称赞展开,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并由此体会到称赞他人所带来的作用。本堂课在执教以及听取了多位老师的意见后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字词教学方面

  作为低段的语文课,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课时中。本堂课,我通过看情景动画来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小刺猬和小獾,并看图识字“刺”、“猬”,总结了反犬旁字的归类,从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渐进。但是在字形上指导过多。课下王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低段的学生应该要注重字音的准确,字形在识记上不过多强调,过于细化。如形声字等专有分类只能作为一种认字方法带过,无需深入。现在的字词教学,更多的倾向于随文识字,因此在后面的环节中出现单个的用“加一加”方法来识记的字过于单调,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识记。

  二、朗读教学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标中,朗读是重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情感朗读,本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较多,可以结合生词较多的语段来反复训练,但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只讲了它们之间互相称赞的对话,朗读指导的范围也不够广,朗读想要扎实就必须要反复的读。这样通过反复朗读,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这一场景中,第二段生词较为集中,但是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把这一语段作为重点,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减少学生朗读过程中加字漏字的现象,就该给足学生自读时间。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读做出了至少课文读三遍的要求,但是时间上不足,王老师指出可以在自读时要求学生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直至读通顺准确即可。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

  本课我主要围绕着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对话来展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称赞的话,难点为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但是在内容的设计上,由于对话单独出示训练,缺少了一个情境的铺垫,似乎显得较为孤立。这也给我在今后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中一启示:要注意文本内容上的衔接,体现连贯性。只有把具体的情境加进去,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情感从而使情感朗读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开课,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从初次的试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和指导,这些都将引领着我在教师之路上走得更顺畅。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生词,写“刮”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写“刮”字

  1、师出示小猫图(没胡子)引出课题,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小猫、胡子)。

  2、请一生上台写“刮”,补充课题,其余生书空。生评,读课题。

  二、复习生词。

  1、分别出示两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话,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花猫,并且在这些自然段的前面标上三角符号。(生说,师相机在自己的书上标)

  (1)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②生答,师相机板书:认真看。再读并指导朗读。

  ③除了“认真”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个词能看出?

  ④出示:“碧绿、碧绿碧绿的”,生读。出示“火红、金黄、雪白、乌黑、粉红、湛蓝”生仿照例子说新词,再读!

  ⑤生站起来加上表情一起读这一段!

  ⑥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说话!

  (2)第4自然段。

  (生齐读)这只爱美又爱模仿的小花猫就这样跟着学主人把胡子给刮掉了。(板书:跟着学)。

  (3)第5、6、7自然段。

  ①(出示小猫被撞图)生看图,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②分别指名读五、六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再齐读。

  ③(师戴头饰扮小猫,表演小猫被撞后的情景)生与“小猫”对话,说说为什么会撞。

  ④(出示猫妈妈的话)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⑤现在小花猫总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说“一把尺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读,出示“松鼠、大象”的图,用“好比”说话。

  ⑥猫妈妈不光是要让小花猫明白自己胡子的作用,还要让它明白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齐读课文,生说(板书:想明白)。

  (4)第8自然段:听了猫妈妈的话,(出示这一段,师引读“从那以后……”)。

  四、小结,作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不久,小花猫的胡子又长出来了。(在黑板小猫图上画胡子)一天晚上,小花猫又发现了一只老鼠,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回家先读读课文,再想一想,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认真看

  小猫(刮)胡子小猫图跟着学想明白。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再加上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 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朗读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识字环节中用了较短的时间,写字环节指导上还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学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习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习后的知识名词、学习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习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习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习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