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二)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08 10:12:54
  • 相关推荐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一分(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

  一堂课下来,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课前预设的效果没有达到,而且在学生的生成部分,并没有正确引导,导致了出现教学上的失误。

  通过学校数学教师们的评价学习,有几点反思:

  1、课前准备时,没有考虑到将时间妥善安排。所设计的大正方形由于面积较大,加上学生没有掌握快速的涂色方法。整节课从“练习卡”到大正方形的涂色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练习与总结的时间变得太仓促。

  2、板书太少。整堂课的板书偏少,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缺少了板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

  3、课堂过渡不自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课堂中安排了许多让学生动手、展示、说话的时间及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教师没有将这几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完美的衔接,没有体现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教师在出现教学上的失误后,并没有采用正当的方法来解决。在进行“试一试”环节时,教师虽及时发现了前一环节“涂一涂”中的失误,但没有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而是过于直接地指出。在学生进行思考“涂一涂”时,教师又急于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试一试”中,部分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好“试一试”中出现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几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改善。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便可以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要安排好数学活动的时间,使得它能够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注意板书的书写。板书起到的作用不能忽略,一堂成功的课堂应该懂得利用板书使用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2

  《一分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三、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能运 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整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强调对于均分问题用除法算。接着,再引出几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不能整除),根据前边分饼的活动,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除法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 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几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讨论,然后找学生说 一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再找学生完整地说,我再补充,并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且板书。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都有充分的展现,学生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或者道理来 证明,语言表达得十分流畅,分析能力路较强。通过最后练习题的巩固,学习效果不错,大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4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我自认为讲得还算成功。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采用了抓重点,训练写作的方法,这方法易操作,能落实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朗读出感情,写得非常精彩,我觉得我有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我把课堂的评价语言作为我指导朗读教学的有力工具,是学生既感到激励,还给别的学生以思考和启发。我能把自己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我觉得更容易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没有杂乱的环节,没有盲目的训练,只有有效地设计和可靠的训练,今天我做到了,我上了一节“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我很欣慰,这是我一直追寻的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中我存在好多问题。导入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不太活跃,板书中“1=20”的数学算式没有等进一步的给学生解释说明,我应该强调这个算试只有加上多睡,迟到这样的条件才能成立。在评价学生续写的故事的时候,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好几位学生说道“元元第二天到校不早也不晚”,我应该恰当点出不早也不晚就是“准时”。没有把握好最后一分钟,下课的时间,还犹豫不定的多知道一个写字,如果调整一下策略也许恰到好处呢!

  总之,沿用着有效的方法,改进着不足之处,我和学生的语文课堂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

  一分钟=(导致) 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 )个绳,能踢( )个毽子,能写( )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6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开始,它是获取感性知识,启发各种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钟、1秒钟这概念虽然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但比较抽象,对于1分等于60秒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让学生结合钟面直观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转无形为有形,并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时间长短。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感知认识,初步建立了1分钟和1秒钟的概念,体会到分与秒的关系。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维去领悟、获得了新的知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设计1分有多长的教学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等待一分钟;再让学生观看一分钟动画片断《猫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钟和看一分钟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同样是一分钟的时间,其长短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真确感受了时间的长短具有相对性。我还通过其它多重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对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生的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分能干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做计算题、背口诀、画画、拍球等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感受在一分钟里能做事情很多,并不失时宜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把课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时间的机会,学生真实体验了一分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学生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升了对所学概念的认知。

  反思本次教学研讨,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所学知识需要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感悟,才能将其转换、内化为自己的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本课时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识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有意义的识字,我设计了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去掉拼音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句子中认识生字四个环节,并且还设计了3个游戏环节巩固生字。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认识生字效率比较高。

  2、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一节课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课上,我尽力地运用各种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及赞扬学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神面貌。

  教师走进教室的精神面貌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与坏学生都能够从你身上感知出来,所以不能带着任何负面情绪上课,并且在课上还要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在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一一个游戏导入,虽说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2、时间分配。

  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把握好,在识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本来设计的将生字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环节没有完成。

  3、组织课堂。

  虽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关注学生,组织课堂方面没有做好,甚至没有花费时间在课堂管理上。

  这一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自己看清了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9

  《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阅读教学: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讲出课文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这里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我怕学生纠缠在这里浪费时间直接自己说出了答案,后来经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为是应该让学生说明理由。相对于睡懒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独特理解,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向性强。四、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6个生字,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两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助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课。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0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的组织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努力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例如:当学生只有把9个小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这一种分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把这9个小正方形怎么平均分,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分数的'意义,并能逐步完整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也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参与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面对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清楚或不完整时,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应该让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听一听问题出在哪,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想法,让他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1

  本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钟表,初步认识整时、半时,以及本学期学习分与时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及本学期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原有知识及简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遵循活动感悟、活动体验、应用提升的主线设计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感受分与秒的关系,了解体验一分有多长,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课堂充满数学情趣又溢满人文关怀。

  总体回顾本节课,做如下反思。

  一、活动承载数学知识,重点突出。

  钻研教材后,我将本课定位为数学活动课。1分=60秒,与二年级的孩子生活实际来说有些远,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又能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首先听音乐看钟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并初步认识秒针,然后再次跟随秒针走的节奏数数,了解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直观感受分针和秒针同时开始走,又同时停止,虽然它们走过的路程不同,但是用的时间一样,由此突破1分=60秒的难点,而且重点也很突出,以致在接下来的1分钟计算测试时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轻松完成,且准确率较高。

  二、游戏体验,层次分明,体验逐层深入。

  为了让学生对一分的长短有深刻的体验,我设计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分有多长。为了突破难点,我首先设计让学生跟随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按秒针走的节奏数60个数的时间就是1分钟,在脑子中建立1分=60秒的表象。然后计时1分钟数自己的心跳数,直观感受数自己的几十下心跳就是1分钟的时间。继而看了一分钟动画片,在对比体验中,了解同样的1分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一些,顺势引导:只要努力喜欢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也能做得又快又好,渗透学习意志品质和方法的教育。

  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感受1分钟过得很快,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又拓展教材,发掘生活中1分钟的用处,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抓紧时间,1分钟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完成情感态度目标的渗透。

  在前面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后,学生应该对1分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又设计估一分钟的游戏,既是对1分钟长短的深化,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建立了一分钟长短的概念,并优化估计的方法,让学生对一分钟的体验更深刻,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游戏:一分钟记忆大赛,用一分钟的时间播放并记忆我国的十二大名胜古迹,看谁一分钟记住的地方最多。在课堂的最后时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1分钟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也是渗透人文关怀,让数学课的容量变大。

  三、人文渗透,丰富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数学课堂绝不是简单地学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数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是我在本节课的一次有益尝试。从上课伊始,我用萨克斯曲《回家》引入新课,让学生精神舒展,感受美;在课中我穿插生活中的.一分钟的价值资料,在学生惊叹一分钟的价值同时,了解世界的神奇,感受放眼看世界后,数学竟如此充满魅力;在用一分钟体验的环节,我设计1分钟记我国十二大名胜古迹的活动,在应用数学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文化魅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要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没有一句引导,却在直观感受美的同时,渗透了爱国教育。

  总体来说,学生的身心比较舒展,情感得到陶冶,文化价值有凸显,但活动设计多一些,个别活动学生的个体感受还不够充分,还要再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2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在与同学们问候以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三、教学中的不足点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3

  《一分钟》是二上年级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为了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决定用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

  “短短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可能也不知道这一分钟有多么宝贵、有多么快乐、有多么幸福、多么短暂,或者有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漫长......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经历这“一分钟”,体验一分钟:

  活动一: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通过采访写字最快和最好的两位同学给学生渗透做事情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同样重要的道理。

  活动二:“请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一分钟。”现场活动后让学生记录活动结果,为后面的二次活动埋下伏笔。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短短的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

  活动三:学生、老师展示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情景渲染,提升认识

  通过展示学生身边的图片,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

  四、实例对比,巧用一分钟

  既然时间如此珍贵,那么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在这里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时间,能否挤出时间来之后,进行自我挑战看看两次展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加快了速度,抓紧了时间,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并在二次活动之前,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并不是图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4

  一分能干什么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时间单位。一分钟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孩子们很好的感知其时间概念,具有初步地时间感,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积累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目前,许多孩子都对动画片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把对孩子极具吸引力的动画片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体会一分钟。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地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做口算,一分能做几道题目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小皮球,一分钟大约可以拍球多少个;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原来的生活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时间估计这一环节,学生在先前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了1分钟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却不晓得1分钟到底应该有多长。

  课后,我仔细想了想,1分钟做这么多事,都是老师计时表中的1分钟,是学生自己的1分钟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仅一些基础知识吗?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它是全部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这些的同时,也许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获得感悟,也要让学生要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我觉得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反思】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