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9 13:49:22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第7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闭。

  总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点燃情感的火焰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2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实践课,它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任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根据《纲要》要求,教师应加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一谈自己的反思心得。

  一、备课:(提前一周备课,重在备意图,每个教案一定要有教后反思记录)

  1、备课参考资料: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案参考、教师用书、教材、活动手册,大家园丁以及网络等资源

  2、备教材: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内容含量适合1课时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4、备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练习、课堂讨论、复习等方法。

  5、任务的描述和问题的语句描述要具体明确

  6、一节课要有一个设计的亮点

  7、三维教学目标,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强调合作与交流(分组)

  8、先了解大致要讲什么(粗的一个思路流程),然后细化下去(详细的教案),然后又回归到流程忘记教案。

  二、上课

  1、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简单清晰

  2、抓住重点知识,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课的知识量不可以太多

  3、过程要完整,条理清晰,生动的引入(情景导入),新知识点各环节,小结。

  4、目标原则:(告之原则)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5、主体原则:(学生全体、全程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去发现和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比如10分钟讲解,10分钟练习,其它时间自由练习。

  6、反馈原则:(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7、激励原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表扬的原则)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

  8、语言要生动活泼、例子要学生感兴趣,这样课堂的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

  三、反思

  1、写心得体会: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案后面应该包含教学反思。

  教学注意事项

  一、基本功:

  1、教态:微笑、要走下讲台、目光紧视学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比如有学生睡觉、讲话,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紧张、放得开。

  2、板书:要有设计,多余的文字不要写;课件也一样,文字的表达一定要正确,没有错别字和多余的文字,表达要清晰。

  3、语言:要有激情、高昂、流畅;咬字要清晰,语速要慢、注意停顿,不能太平淡象背书一样;重点的部分要用强调的语气。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体到界面上,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东西也应该在界面上说清楚;文字的表达一定要让人清晰。

  5、软件使用熟练,有没有广播要注意。

  二、一些想法:

  1、语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语化,讲授法要生动,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实际例子具体话、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如下边的概念很难理解,一定要用具体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图片和表格等图示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概念。

  2、组织课堂尽量让学生随和、有气氛,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3、不能频繁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次以内

  4、习题或者任务:先引导给予适当的提示,再练习,叫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或者评价;要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课堂一定要有小结,可以让学生去小结。

  6、出现的习题要先读一下,还要有简单的讲解,如果出现网站模式,还要先介绍一下网站的使用方法和栏目情况。

  7、课前要写一个大致的课堂流程图(并标好时间),这样可以控制整个课堂环节

  三、备课注意的东西

  1、教材处理问题:(抓不住要点、知识点错误)

  2、教学设计问题(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重视情景问题的设计、不重视问题与教材的结合、不规范、环节设计不合理)

  3、教学理念问题(新理念新在什么地方:老师自己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应变与概括能力。只有花架子,不重实效,如合作、探究)

  其它问题:

  1、教学模式要在平时生成,形成一个套路

  2、应用的材料要依据

  3、情景问题与教材要紧扣

  4、缺少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自信

  5、书让学生读(看);话让学生讲(交流);练习让学生做;让学生点评让学生去做。总之,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信心、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

  6、规范性的动作要在平时养成,重视教材的处理方法;新课和复习课的区别点。

  教学网站模式:

  1、开始的时候先介绍各个栏目,以及使用方法,有帮助文件的也要说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页上放一些提示:小组分组的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熟悉(介绍)栏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学习目标;也可以放任务的情景(用于创设情景)

  3、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垃圾师生间的距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或者任务(同一个例子或线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任务活动要独立又要有串联的关系,最后要升华情感,点化。

  4、任务或者知识点,分成三大模块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每个任务要相互独立,一个完成了之后在做下一个任务(做到条理清晰);任务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阅读材料或拓展任务(针对学优生设计)

  5、任务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任务下发后,要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探究讨论等,练习后叫学生上来演示,学生评价,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或演示,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建构的知识系统化。

  6、优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学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点,不会做的也可以叫上来,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7、帮助:可有可无,若有,设置一些简洁有效的提示性帮助。

  8、小结:教师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讲,给提示。同时设置一些练习题,并根据情况做点评。

  9、自我评价:教师知道学生评价。

  10、课后拓展。

  11、教学网站做好后要测试功能:链接正确、图片是不是正确显示。文字性的东西:语句描述要清楚,无错别字和病句。

  1、导入:演示、问题、故事、游戏、视频、音乐等,5分钟以内使学生有兴趣热情学习。

  2、课型的把握: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3、理论知识点:图示法、表格法、对比法、游戏法,生活中的例子结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语言要生动。

  4、小组合作:2-4个人相临原则,叫组员上来连线,其他组员说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5、评价:多表扬鼓励,经常有过程性评价,结束时有评价(自评),形成多元评价。

  6、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有效引导、评价策略的体现、落实指导意见、信息素养的落实。

  7、课堂是最重要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要紧张、有序、高效。

  8、常写反思或随笔。

  9、探究时间长短要把握,做的时候不要讲,别频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课的深度,根据指导意见。

  11、学情分析、预期目标的达成,学习任务单、教学引导问题的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12、“头脑风暴”是“英特尔未来教育”一种重要的学习研讨方式,它充分的让每一个成员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集所有成员的智慧于一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每一个成员的发散性思维。

  13、通过理性建构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过程。

  14、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

  15、新课程体现三个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通过以上这些,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很快领会所学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3

  在上节课,花时间谈了文件夹的建立,但一周下来,学生基本上都忘了,其实还应该跟他们重提一下。然后继续讲文件夹的操作,今天主要同他们谈了文件夹的复制、移动,以及删除。主要方法是让学生建立与本班内容相关的文件夹,如以班级名称命名。

  四年级——《快乐的小猫》

  这一课的内容是按坐标体系给小猫设置为四个角运动的过程,课本上有相关的图,课前我设置了一下,发现小猫仅仅在左下的角落里,后来上课后又设置了一遍,仍旧如此,仔细看书才发现,课本上四个角落有些区别,主要是在正负数方面,这就用到过去中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也就是数学课本上的坐标轴知识,后来我将这个过程细化了,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重新设置了一下,让小猫慢慢地走过去了,而不是一下跳过去。只是在这个软件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设置了舞台背景后,动作方面的积木竟然没有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这些操作都是在没有舞台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给三班学生讲时,花了一点时间让学生体会坐标轴的定位功能,我打比方说跟影剧院内的座位表差不多,不过学生还是不太清楚。给二班上课时正好赶上我的一人一课,后面坐了几个人听课。在课上,开头一段效果不太好,可能是受学生纪律影响,结果有些卡壳了,接着开始谈坐标,对于这一点,是问学生在影剧院中的位置开始的,在黑板上画了坐标轴,并且标了各个方位的位置,只是说得简单了些,学生不一定清楚,然后开始操作,与前两个班相比,今天在演示了两个方向后,便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做出来了,但有的学生方向搞不清楚,也有的学生不按要求去做,仍然满足于添加角色。接下来便把剩下的两个方向也完成了,相比于前面让学生说的`情况,这个班似乎差了些,后来还做了原地移动的情况。

  五年级——《机器人行走》

  开头先谈了机器人行走的几个方面,即书上所说的前进、后退、转弯和停止,说完后然后打开学生机器人软件,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看看这个软件的界面,这是这个班的少年第一次看这样的界面,另一方面就是将直流电机点进去,为下一步作准备,接下来便是第二步,原本直流电机中右击点其属性,然后进行各种设置,可惜的是这只见过程,无法看到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将几个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了一下。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4

  笔者在交流时发现,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认为: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材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密切,许多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是当课程进行了一半时,就我的见闻,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个课更难把握。

  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么办?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一步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在新课程开始前,我曾研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学习指导纲要,并撰写了《试论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定位》一文,对新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下面就以两个结论开始本文。

  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定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分为学术性课程与技术性课程。技术在新课标八个学习领域中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而信息技术是其中最能反映先进科学技术的课程,这是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定位。

  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我认为认清本学科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本学科的培养目标非常重要。他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根本指南。

  根据以上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现阶段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反思。

  一、抓住核心内容,把握好教学难度。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内容多,如:程序设计、统计图表、视音频编辑、信息的集成、图像数字化加工、文本信息的加工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内容。涉及软件也非常多,如:Word、Excel、Pointpower、VisualBasic、Acdsee、CoolEdit、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lashget等几十个软件。比如Vb过去是用一个学年的2/3时间来学习的,word过去是用1/3学年学习。如果还用过去的方法,按照过去的难度一步步来教,其他不说,就时间上显然不够。如果简单降低难度,每个内容、每个软件,都走马观花一样,让学生随便用用,浅尝辄止,则显然实现不了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核心内容不降低难度,而把一些细节部分一笔带过,我称为“忽略技术细节”的策略。

  为什么可以忽略技术细节?这个问题比较麻烦,简单说,首先就是根本上认为技术思想重于技术细节;其次就是细节的技术比较容易获得帮助;最后就是技术细节随着技术发展,变化最快。

  举例:VB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这一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程序可以进行自动化信息处理,这个是关键。至于里面的排序算法、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理解等都是次要内容。关键是能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程序设计的目的让计算机高效完成信息处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大致了解程序设计的步骤就可以了。所以把一个学期的课用三节上,就必须剪除繁琐的基本知识,建立好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跳出具体技术的框框条条,直接进入核心内容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好的帮助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le中的图表加工。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

  这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检查自己有没有好的帮助系统,只要留心观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是不是一直举手询问就可以了。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头六臂去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简单问题,这不是学生笨,这是自己帮助系统没建好。

  三、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评价才有效,怎么评价才能做到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一课题很值得研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多样的,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还有考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越多人注意到他,给予的评价越多,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好,责任感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的不断的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评价。在营造评价氛围的同时,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就在养成他们的责任感,就在建立他们的自信,也就巩固了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进一步说,信息技术学的好不好,非常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学会有效的交流、表达,因为信息技术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表达,这是学科能力核心中的核心,而加强评价是提高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注意技术操作的同时,应该加强操作思想的锻炼。

  信息技术是技术的课程,但是怎么理解这个技术?不是雕虫小技的技术。所以有中科院的秦伯益院士说新课改要“文理交融,多元并举”,是大技术,大思想的培养。不站那么高,就我们学科而言,简单说就是要用技术思想去引领具体的技术实践。

  举例图像数字化加工。图像加工,有许多概念,如图层、蒙板、颜色曲线等。如果仅仅通过一个个实例,手把手教,要学生学会用选择区域,用图层,用蒙板等都不难。但是一旦有新的问题学生就会茫然。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什么技术去做。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处理?这里面的.思想学生会不会把握?这些其实才是技术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领域,其实主要不是会不会做,而是知不知道要做什么的问题。就图像加工而言,学会分析,比较,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图片信息的加工表达,这是图像数字化的关键。其实这就是技术思想问题,他是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提高的原动力。

  基本的技术中,当然也有很多是熟悉鼠标左键、右键、拖拉,键盘的组合键、软件的界面、软件的功能等低层次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学习,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复合到其它综合任务去学习把握。教学中要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在作品制作阶段去拼凑技术、机械的叠加效果,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没有思想作品的现象出现。

  五、课程的时间分配和节奏把握。

  时间分配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按照课标要求是30%上机、70%上课,尽量多上机。教学中觉得这个要求真要落实很难。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学校的硬件配置,就全国而言,不可能全部的计算机课都在机房上。其二是教学实际情况,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需要讨论和讲授,机房环境较难控制,不适合讲授和组织讨论。个人认为“尽量多上机”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要注意矫枉过正的倾向,因为实践是要理论基础的,有些内容还是适合讲授的。特别要防止课堂都在机房,控制不了学生,完全放任自由的现象出现。

  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分配,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基本按照这样的比率来上课。一个学期下来,发现效果比较好。在理论课上,注意讲课时间控制在1/2,组织看书,引导讨论,请学生小组上讲台完成任务等实践控制在1/2。在上机实践课上,教师讲授时间1/3左右,包括引入、布置任务、小节。1/3时间让上机学生完成任务。1/3时间组织讨论,评价,完善任务。这样总的算下来,课堂上作为教师讲课的时间大约是40%,学生活动和上机的时间大约是60%,大致黄金分割律,个人认为还是要力求减少讲授时间,争取做到61.8%的时间给学生活动。这个比率可能比课标要求美些吧。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它的节奏感要强,而且这种节奏最好是在学习中与学生一起配合,逐步建立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习惯。具体表现就是,听课时,学生配合老师认真听讲,了解任务,明确技术关键点;作品制作时候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带着技术思想,去完成任务。制作过程遇到困难,学生能够根据帮助系统获得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准确、快速的完成任务;在评价交流阶段,欣赏时能够借鉴别人成功之处,指出他人作品中可待提高之处。介绍自己作品时能够大胆、大方、自信的把自己制作时的问题和创新点与同学交流。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一定是技术信息、技术思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做到高效的学习、有效的表达和充分交流的课。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教学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5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几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探究课。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进行了较深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是教师这个主导作用发挥而来的。教师课程结构的设计、环节的策划、精密的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配套,那么,在上理论课时,在课堂中要把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掌握好,攻破了重点,难点,其他的细小的知识情节也就迎韧而解了。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知识情节的脉络把握好就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并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实践操作课又是怎样才能有所收获的呢?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课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探究课的启发所产生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我想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

  在我从教的这段时间内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一直困扰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间也去找老师探讨过,也访问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但实践到自己身上总还是有难度。吵,打是不允许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愿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课学生能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讲课时孩子们能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碰到问题可以举手发言等等,这才是我自己设想的理想状态下的课堂。然而自己仔细一想,如果不到十岁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在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呼吁的课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上帝,更要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挑战新课改的权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的`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小动作多,爱交头接耳;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持久;

  3.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4.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等等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实施过程当中课堂纪律稍有改进,刚开始应对小学生,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当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7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将上课地点放在机房活动教室,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过程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有条不紊理文件”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课本上移动文件的'方法变的简单。学生们更能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得乐趣。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通过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档案,并且将文件存入档案中。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建立的档案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当然作为一名才工作一年的我来说,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9

  一、任务的设置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学生情况时,设置了以下两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基础任务,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

  第二个任务是创造性任务,至少做一个子页面并要求利用表格布局并保持主页面的风格,且与主页面建立超链接。

  经过“大路论坛”中专家和同行的讨论,认为考虑太全面,课时太紧,任务量大,且易加大两极分化。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认为缺乏个性,无法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重新设置任务,改为利用表格布局完成子页面的设置。

  为让学生尽快地明确任务要求,在课前分发学生自评表。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回答,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而对于一些拓宽的知识,如艺术字在网页中如何使用,则给予解答。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学生做的效果,及主动发现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有事可做,进度慢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三、从整体把握教材,不为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的'每个模块从横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从纵向看又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每个模块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素材,是信息检索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网上下载,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按信息管理的方式分门别类的存放。多媒体信息加工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相关素材设置了动画,为本节课提供了动画素材。文字信息加工时,WORD中的小报制作为信息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并不总能能保证学生长久的兴趣,教师唯有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联系,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逐渐让学生体会技术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0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因为有部分学生,从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有的学生呢,只会在网上查找游戏。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要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总结封面要素时,对比资料给的不够,学生没能总结出了。

  2、指导学生如何评价方面做得不足。

  3、忽略了一些没有被小组推荐上来的优秀作品,如果能点评几个给予奖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和解决办法尽量考虑周全。

  在评价时,在学生讨论前,应就评价标准,选择一两个作品指导学生评价,做评价示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评价的标准,从而更好地评价。

  由于制定的评价模式只挑选了小组一个优秀作品,并不排除还有其他遗漏的优秀作品,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应有所注意,如评价后,及时点评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全班作品巡演一次也是可以的。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困难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设计一个有驱动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而这个任务最好应该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虽然没有较成功的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但同行的评课和鼓励,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2

  1、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

  2、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3、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单纯师生交流之外非常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4、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改善了传统教师枯燥的板书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又合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协调发展,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3

  4月3日,在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中,我在六(1)班上了《表格的创建和处理》一课。这堂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绘制表格的一般方法,并且合理运用一些方法来装饰修改表格。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难点是如何调整表格的格式。课堂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观看拥堵的交通照片,从实际生活入手,从两份不同的调查报告中,理解表格的用处和优点。接着再让学生自主操作绘制表格。整堂课的进行过程中,我始终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对于这节课的教学,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每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教方法,教育教做人。对于这一节信息课,对学生的教学常规我是比较关注的。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合理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教师铺路,松手,但也不能太松。教师不但要把路铺好还要维持交通,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平坦的大道上一路走好。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难把握。

  三、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解、演示、任务驱动法。比如,让学生制作表格时,我采取了一个学生操作,老师总结的方法,实际操作下来,效果不是特别的好,还需要及时的板书,并且在学生继续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反馈。

  四、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也深切的感到在课题的引入方面,不新颖,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动手操作水平有差异,使整节课不容易控制难度,课堂中老师更应该有层次的教学,有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老师一步步细心引导,通过讲解、演示再加上学生自己上机反复练习才能基本掌握;但是个别已经可以自主学习,或者对于本节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导致他们上课时精力不能完全集中。这时,我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当“小老师”。

  五、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改进的地方,我主要是如何在教学中强调表格制作的方法;如何编辑表格。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鼓励他们自己对表格更进一步的美化。比如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如何为表格设置颜色、设置表格表框底纹、在做好的表格上添加表格等。但课后,我发现基础好的学生基本都操作了,但是这部分的反馈时间不是特别充裕。

  每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使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尽善尽美。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4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5

  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有5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阶段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现在也算是推进了一段时间了,作为在一线执行新课改的教师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和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更加关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改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学生进入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在已经说明外网络是断开的情况下,学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课上着还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气壮!

  反思: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QQ”、“聊1

  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些内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经学过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它是经过几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东参加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其中有位老师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评课阶段就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分析”,说是都新课改了,还通过这种“任务分析”限止学生的思维。

  反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

  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应是扬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继承下去,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难道真要把“游戏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学进行到底吗?一节课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活动时再来一个游戏,课堂小结时还来一个故事;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也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改革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7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6-22

【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01

【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3-31

【精】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3-27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推荐】03-27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热门】03-2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