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估算》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估算》教学反思 1
本节新课开始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到三年级来了x人,四到六年级来了x人,巨幕影院有x个座位。
问题:估一估: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于是我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发言机会和时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交流讨论。然后让每小组推出一位代表说一说他们估算的结果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估算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估算,怎样去估算,无从下手。
2估算数值偏大,找不到比较方向,盲目比较。
3先精确计算出准确数值,再去估算,为了估算而估算。这部分同学计算能力很强,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对估算的理解。认为只要知道精确值根本不需要估算。
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差,这是我们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不重视造成的,我们忽视了估算的能力,而将小学生计算能力偏窄地理解为精确计算能力。
实际上生活中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次数远比精算次数多。
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做好估算的教学,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以后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教学:
1培养估算的意识。首先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感受,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自觉地把这种感受应用到教学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养成对数做判断的习惯。
2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发生的.事情,我在教学中也多举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多感受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估算,
如:去戚城公园距离有多远?骑车需要多长时间?重阳节组织秋游,需要准备多少钱?我们学校的报告厅能容纳多少名师生?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到估算。
3教给学生估算的多种方法,在计算中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性等,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的开展,从教育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从三年级开始注重估算的培养,加强估算练习,我想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估算》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主要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初我首先出示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并由此提出“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的估算。由于图中每件物品的价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学生根据所求问题不难想到:可以先把电话机和电饭煲的价格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估算后,我利用卡通挂图进行交流,呈现了表达估算过程和结果的一般形式,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估算的思考过程,并学会正确地表达结果。
随后的“试一试”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例题所学习的估算方法。教学中我先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在练习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表达中估算过程。
随堂练习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如第1题把一个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的专项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加法估算的难点,为正确进行加法估算打好基础。第2题是用加法估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估算的现实意义,增强根据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的意识。
在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进行估算,课后将继续辅导学困生,跟踪指导。
《估算》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估算。
本节课始我首先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估算》教学反思 4
二年级期中测试出现这样一题:一辆自行车398元,一台电风扇207元,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要学生进行估算,而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1)398接近400,207接近200,400+200=600(元)答: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600元。(2)398+207=605(元)605≈600答: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600元。
虽然结果都是大约600元,到底何种思考方法合适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唯一的——它不同于求近似值,即不能“算着估”。但我们在估算教学中,常会冒出“算着估”的.现象,估算虽然有估的成分,其计算结果要求没有精算那么高,可是估算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那么深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走出“算着估”的误区,朝着“估着算”的方向努力,要先估后算,而不是先算后估,这样才能体现估算的内在价值,提高估算教学的实用性。
《估算》教学反思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学生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准确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殊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的结果。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出现了偏差。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方便,如78÷4,83÷9,学生还不太清楚。究其原因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第二个错误的产生是因为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第三个错误学生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算。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准确值,方便和接近准确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方便,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掌握估算的技能。
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学生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 (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 (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 (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具体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学生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一定对不对呢。如果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学生而是要学生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 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算式解答,是我这节课考虑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购物经验,而且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两位数的估算能力。根据这些条件,我从猜储蓄罐中的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购物为主线,根据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通过儿童化的图片和场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复习两位数的估算。在中间计算的环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算的较快,有的算的较慢,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时间,导致整节课的节奏慢了一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非常注意的问题。我设置了“我是小小采购员”综合练习,它分为三个层次,层层加深。第一层次,自己随意挑选两样物品,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第二层次,买哪两样最接近700元?第三层次,买多样,越多越好,你可以买哪些?这个练习,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实际购物比较类似,学生很乐意的去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从中也明白学习估算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一、创设情境,体会亲情。
在这节课中,我给小丽设置了这样一段话:“开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个新书包,去年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辆滑板车,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东西,我也应该用我的压岁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巧妙的将两纲的精神与本课巧妙的.结合了起来,让学生懂得要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在练习环节,我又让小朋友帮自己的父母挑挑礼物,更直接地唤起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关爱。
二、口算与笔算的灵活结合。
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这是失败之处。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答,这不仅加快了课堂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以后,不管是研究课,还是家常课,我都要注意灵活的将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 同时还有一些课堂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例如,整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简练,需要改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对不同的回答要有不同的评价,评价要有层次性,这点做得不太好,因此整节课的气氛不是很放松,不够活跃,比较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堂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完善,争取进步!
《估算》教学反思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 8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感知估算的作用。
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估算例子,启发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估算,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二、估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齐划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估算》教学反思 9
马上就要教学100以内加减法估算这个内容了,因为去年也担任二年级数学,这堂课时还真是遇到了一些尴尬,所以对这堂课的教学还是记忆犹新。为了更有效地教学,现在就作一些反思。
估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在数学计算的检验中很有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册的教材出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也是第一次出现估算这个内容。
课堂基本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一)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题解体会认识近似数。
(二)引导学生联系在商店买东西的情景理解其估算意义,让学生根据买商品的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通过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习的加减法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个环节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最关键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引入的情景是教科书中购买物品,提出问题:老师有100元钱,准备买下列生活用品,你能估计一下够吗?(三件物品)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想法。
学生所用的时间也不是很多,让我尴尬的是很多学生就是算出了精确的得数来汇报说明是不是够了,我急了,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可没有领会我的意图不过把计算的`顺序换了一下而已。我只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你能不能用上近似数来估计一下呢?总算有学生开窍了,说出了估算的方法,谁知说了几个后却又有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估算还是计算更好,这样才能真正知道100元够不够。我一楞,这也真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啊。我就引导他:那你认为估算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有的说:大约是多少元可以知道。有的说:算起来比较快。
虽然是引导出来了,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的学生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去的应用也是上得如梗在喉,学生总是不太自觉地能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好象都是老师或题目叫他们去估算。
仔细思考失败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和教材的情况。1、估算的作用在大的数量时优势比较明显,相对于一百以内的数,学生口算都能很快得出来,所以也难体会到它的好处,相反还会认为估算有不精确的缺点。2、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现实中还真的很少接触到估算,所以在理解估算的意义上就出现了问题。变成了为估算而估算。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想创设必要的有效的情景很重要。前面所用的情景,给学生提供3个数据学生是比较快得可以计算出来,所以不能突出估算的作用。所以想到了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快到了,姑姑想送小东100元左右的礼物,下面的东西都是小东喜欢的,请我们小组合作帮姑姑设计出购物的方案。看看你们能设计出多少种。(出示六七种标上号码的商品以及价格,有单件接近100元的,有两件接近100元的,有三件接近100元的)
我的想法是:学生在较多信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必然要用到估算,比如他看到单价是42元的商品,再选择的必然要想到60元左右的商品,或者说看到另一个78元的商品必然马上意识到不可能,这种思维的过程不管学生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都是应用了估算,这样我想应该是顺势而成了吧。
不过还没有实践,不知会不会有改观。
《估算》教学反思 10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实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这种学习个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注重实践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具有"数学色彩"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现的
《估算》教学反思 11
学习了有关估算教学的有关问题,触动很大。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将估算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我们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
2、要选好题,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即设计一个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
3、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的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好方法。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4、引导孩子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我们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
《估算》教学反思 12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估算》教学反思 13
重视估算教学(教学反思)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但在以往,我往往只是重视了精确计算,而忽视估算,认为估算学不学无所谓。而如今我们知道了:估算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学习估算能使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重要方向之一。估算和估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数学方法。它是人们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的合理的推断。它能表示人们对所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的.程度。
在进行估算和估计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合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些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计和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估算教学,那么孩子们也会获益匪浅,因为对于具有估算和估计能力的学生来讲,他对数量、时间和空间等能有整体性、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看法,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特别有益的。
《估算》教学反思 14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反思: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写,书中没有介绍“≈”,是让学生直接写“190+220=410”,还是写“192+219大约等于190+220=410”这种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课的.教学与例3、例4是同一个教学情境,既然是500个瓶子送一次,那么前两周的520个,就还有20个多出来剩下的,本课这20瓶却又忽略不计了?我们两个班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这样的疑问该怎么处理?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教学反思 15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反思03-16
《估算》教学反思05-23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4-03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08-19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08-09
《估算》教学反思15篇03-26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15篇03-09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5篇02-21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