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尚无机会听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上过此课,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利用网络来充实我的教学设计。我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即先理论再实践最后理论的顺序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顺序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公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认为自己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有闪光点,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现在一是能大胆创新;二是从复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出发,通过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萝卜和欢团来代替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把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到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三是课堂气氛比较好,这源于我和学生平时的关系比较融洽;四是演示实验示范性比较好,能够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接下来需要怎么做。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有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还很稚嫩,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二是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总是在少部分成绩较好学生有一点明白是就急于自己宣布正确答案;三是在学生读出的天平读数有问题时没有立即纠正;四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例如不能说有的化学反应不遵守或者违反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容易给学生错误的暗示;五是出现了学生的答案其实是可行的却被我否定的情况,虽说否定的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但是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下午的课上随即做了纠正,不能给学生错误的导向;六是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简单的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错等话语,没有艺术性,起不到既要让学生有满足又要让学生不满足的作用;七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课堂小结,也没有把它巧妙的以学生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说明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八是字写的较差,使得精心设计的板书减色不少。
我认为这节公开课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做的更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2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尚无机会听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上过此课,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利用网络来充实我的教学设计。我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即先理论再实践最后理论的顺序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顺序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一、公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认为自己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有闪光点,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现在一是能大胆创新;
二、是从复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出发,通过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萝卜和欢团来代替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把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到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是课堂气氛比较好,这源于我和学生平时的关系比较融洽;
四、是演示实验示范性比较好,能够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有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还很稚嫩,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二、是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总是在少部分成绩较好学生有一点明白是就急于自己宣布正确答案;
三、是在学生读出的天平读数有问题时没有立即纠正;
四、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例如不能说有的化学反应不遵守或者违反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容易给学生错误的暗示;
五、是出现了学生的答案其实是可行的却被我否定的情况,虽说否定的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但是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下午的课上随即做了纠正,不能给学生错误的导向;
六、是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简单的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错等话语,没有艺术性,起不到既要让学生有满足又要让学生不满足的作用;
七、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课堂小结,也没有把它巧妙的以学生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说明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八、是字写的较差,使得精心设计的板书减色不少。
我认为这节公开课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做的更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一节课<质量守恒定律>,一直感觉在难点和考点上没有突破,尤其是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上,学生一直似是而非,这让我很是苦恼,课堂在学生自主互助中完成的,后来我们一起梳理,学生的状态也还可以,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呢?
回到办公室,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直到晚间看学生的时候,校长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是呀,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这部分上课时也不很理解,随着课程的`深入,慢慢的也就越想越明白了,再通过一些练习题,也就解决了!
由此看出,我们上课的时候,目标完不成,往往是我们目标的定位有问题,要么是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么是我们对于教材使用上过于死板,对于一些考点和难点的突破上,我们不一定非要这节课一定完成,只要是学生悟不出来的,他们会慢慢消化的,悟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自己用心思考(从悟这个字来看,就是我自己用心),我们老师如果“教会”了学生,学生能会多久呢?
考点一定要夯实,但不一定这节课来完成!!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4
一、教学设计理念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突出制定计划与实验体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来主动建构知识。上课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强烈,喜欢动手实验,喜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设计本节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学法指导反思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根据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分组实验。
在教学中我注重合理引导,对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全部”、“质量总和”“生成”的关键词语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理解定律,做到概念的自然生成。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口朗读,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发现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多媒体的适时使用,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的微观粒子变成具体形象的动画演示。使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加强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的互动,本节课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落实课标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教学过程反思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新课的导入起到了预想的目的。
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的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组制定方案,先教师不要求实验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但时间应把握好,否则完不称对预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操作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实验结论的归纳,学生很容易得出,但对碳酸钙与盐酸在敞口容器中的反应的分析,要及时引导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上来。定量研究的相关知识拓展,应点到为止,不宜作过多的拓展。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中,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微观动画分析,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的不变。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应着重于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关键字词的理解,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概念有二次的认识和升华。
在课堂小结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更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转换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在平等民主的氛围自然进行,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体讲就是思维互动、操作互动、言语互动、情感互动。实验的反思与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自觉我在语言方面还需要不断锤炼,要尽量做到简洁而清晰,在课堂时间的调控上还需要更多的预设,做到游刃有余。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对增大课堂容量的一次尝试,教学内容较多,实验内容有: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其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实验可以有8种不同的组合);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还有就是课堂上的大量有钟对性的习题。
如何在45分钟内将这么多的内容安排好,让学生接受呢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分组的方法,众多的实验中,除一个学生演示和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外,全部都是分组完成,如:在归纳定律内容的时候,将全体学生分成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两大组,每一大组间,又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如:铁丝有粗和细的两种,硫酸铜溶液有浓的和稀的两种,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完成很多的内容。然后,再通过不同组之间进行的`交流,令到学生在完成自已内容的同时,又可以知道其它组同学的实验情况,同时归纳出正确的科学理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觉得课堂的大容量并不是说加大知识点的量,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一个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6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用挂图说明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7
本课题《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其内容目标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我认为质量守恒的理解是教学重点,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教学难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认为这节课虽然上得有点磕磕碰碰,但达到了我预先设计的目标。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2)应用多媒体动画微观展示电解水化学变化,总结得出“守恒”的微观原因;(3)利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集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再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是层层深入和关注学生实际感知的。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我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如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的试验中如果要保证天平平衡我们应如何改进装置?”,当学生都得出要保证装置密闭的答案时,我马上提出一个引申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的装置如何调整才能使他密闭?”这时有同学说可以在将药品放在一个大烧杯中,这个答案非常好所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接着我又把问题答案带回到这节课的第一个试验为什么“白磷燃烧”天平能平衡?学生很快回答因为导管上系了气球不露气。这样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课堂上通过学生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天平上,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多数同学认为,“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总和等于消耗蜡烛质量”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时;教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与内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层面上。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创新改进实验装置的要求,把培养能力的教学推到更高的层面上。真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困惑、不足与反思:
困惑一:本节课的最佳学习方法应是学生亲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仪器、多媒体应用等原因,并没有安排在实验室授课,学生失去一次动手的机会,只能看我做实验来推结论。中学生求知欲强,平时上课很多学生主动帮我取、送仪器就是想多接触化学仪器和用品,但二中初三学生课业重,学习紧,很难保证实验课都在实验室完成所以实施课堂教学时我只能选择这种方法授课,而别的选择很难实现。
困惑二:在教材中,设计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四个实验。只有白磷燃烧学生最熟悉,其他实验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学反应,对现象,反应本质不熟悉,会影响知识的形成。再有实验的数量多,占用时间长,影响知识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挖掘,我对教材改进用学生熟悉蜡烛燃烧代替碳酸钠与稀盐酸,并在课前与洪老师探讨其可行性。所以课堂教学选择了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四个实验,不知是否恰当。
不足一:有些实验如铁和硫酸铜反应完全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的体验是教师无法取代的,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有考虑。但想到学生从未亲手使用天平为节省时间所以作罢。
不足二:凸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太少,我说的太多个别地方略显拖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像洋思中学学习,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
不足三:个别学生头脑灵活,课上积极活跃,但作为授课的主体是全班同学,当我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同学正在思考他已经说出正确结论,有些惰性学生就不再想答案,影响了授课的全面性。这些天我经常课下和他沟通,在表扬他聪明的同时对他提出希望为全班同学着想,给别人回答的机会,我开玩笑的和他说“你是大将应压后阵,有难题找你解决”。他开心的接受,在最近几天教学中偶尔还是抢先说出答案但情况已明显好转。
反思一: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探究活动多,学生参与多,活动形式开放。在组织这么多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总结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巩固应用守恒定律,还要组织进行装置的创新改进。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而更重
要的是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的不应是平坦的道路,而应是正在修建的桥桩或是杠杆的支点,让学生自己搭建桥梁,操起杠杆实现应有跨越。
反思二:教学设计要强化追求“预设和达成”的统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分组实验中,学生体验深刻。在平坦顺利地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未能展示学生的许多设想和猜测,会失去许多探究机会。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做出些针对学生认知思维方式预想,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有活力和生机。
给自己的一点建议:
1、常反思:例如,平时每一次上课后,要多问问,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这次课堂效果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了怎样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常常这样问后,我们就会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往就会找到更好、更适合、更完善的教学设计。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总有成功的时候。
2、虚心请教: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工作经验不足,要虚心的向老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主动向他们学习,多听他们的意见、多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多吸取他们的教学经验。人常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确实是这样,老教师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我们多向他们虚心请教是应该的。
3、充分利用资源:如今是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变化的时代。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我们需要适应它,而且要紧跟着它的节奏。那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不断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不满足现状:什么时候都要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有了这个理念,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教材,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学素养。要知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必须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我们应该是一条河。”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这节课的两个困惑、两个反思、三个不足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化学教师,也许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上出一节有质量的漂亮的课,学生才有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8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公演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各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公演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公演方程式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各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课题难点的突破。本课题对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都题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课基本上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咱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9
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活动落到了实处。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学习之快乐。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2)应用媒体动画、模型模拟,分析磷燃烧的化学变化,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到(3)利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在其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集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再组织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再由分组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是层层深入和关注学生实际感知的。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课堂上通过学生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天平上,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多数同学认为,“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总和等于消耗蜡烛质量”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时;教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与内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层面上。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创新改进实验装置的要求,把培养能力的教学推到更高的层面上。真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困惑与反思:
困惑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验都要使用到天平称量,托盘天平的操作不怎么复杂但学生用起来却很慢,占时间较长,影响定律原因的内涵挖掘、影响知识巩固应用的深入。但在反复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若使用电子天平,节省宝贵的时间,很快能得出定律,进而分析原因和安排巩固练习,还能进行改进实验装置等创新能力培养。可实施课堂教学时我只能选择托盘天平,而别的选择很难实现。
困惑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六个实验。只有蜡烛燃烧最熟悉,其他实验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学反应,对现象,反应本质不熟悉,会影响知识的形成。再有实验的数量多,占用时间长,影响知识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挖掘。课堂教学时我只选择了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四个实验,不知是否恰当。
反思一: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探究活动多,学生参与多,活动形式开放。在组织这么多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总结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巩固应用守恒定律,还要组织进行装置的创新改进。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的不应是平坦的道路,而应是正在修建的桥桩或是杠杆的支点,让学生自己搭建桥梁,操起杠杆实现应有跨越。
反思二:教学设计要强化追求“预设和达成”的统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分组实验中,学生体验深刻。在平坦顺利地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未能展示学生的许多设想和猜测,会失去许多探究机会。所以,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做出些针对学生认知思维方式预想,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才有活力和生机。
反思三:要适当强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学生自学习方面,不是教师领着学生说边说边做,而是教师用预想的设计实施教学。此过程还应有实验不同的分组,以便对现象不同,装置不同,结论不同增加分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汇总,提炼,得出结论,可能会更恰当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合作,使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共性的认识,来体验自然科学的实际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和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的实际过程;认识实验是化学获取正确结论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0
上完本节课之后收获颇多,收获包括成功之处也包括从本节课发现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还是能够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首先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课题引入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
通过华生向福尔摩斯提出的问题(如何知道福尔摩斯抽烟时吐出的烟和气的质量),一开始就调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为接下来本课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定下了基调。
二、重视科学探究和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生是化学教学的主体,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这一科学探究中来,是我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的中心思想。第一步通过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后,第二步由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减小/增加三种可能。第三步设计和实施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以及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第四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而总结由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突出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本课中,我特意安排了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来,由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由学生实施实验,由学生归纳实验现象,最后又由学生得出结论。整个科学探究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本上课比较拘束的,甚至默默无闻的学生也“生龙活虎“起来,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四、精心挑选实验内容,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有序
本课探究的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选用的实验有很多,但如何选择既能说明问题又能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同时能确保成功的实验却也经过了我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我选择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一实验作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收到了不错的效果:1、使学生看到了化学变化的明显现象(生成一种蓝色的沉淀)2、操作简便,实验中只有天平的使用,液体试剂的取用等常规操作3、确保实验能成功,该实验中没有气体的参与和生成,故一般实验不会失败。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有待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予以改进。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对增大课堂容量的一次尝试,教学内容较多,实验内容有: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其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实验可以有8种不同的组合);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还有就是课堂上的大量有钟对性的习题。如何在45分钟内将这么多的内容安排好,让学生接受呢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分组的方法,众多的实验中,除一个学生演示和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外,全部都是分组完成,如:在归纳定律内容的时候,将全体学生分成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两大组,每一大组间,又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如:铁丝有粗和细的两种,硫酸铜溶液有浓的和稀的两种。
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完成很多的内容。然后,再通过不同组之间进行的交流,令到学生在完成自已内容的同时,又可以知道其它组同学的实验情况,同时归纳出正确的科学理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觉得课堂的大容量并不是说加大知识点的量,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一个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2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制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传输的一种重要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与新知识的学习有关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并记录、得出结论、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本节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章节,位置很重要,所以在这一节学习以前,我以前面所学的文字表达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来。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吗?”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达式。”我心理暗喜,一个好的开头,于是继续说到:“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所讲过的文字表达式吗?”这次回答没有上次整齐:“记得!”
“好,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听写听写我们的文字表达式,有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写一下啊?”
我问完了之后,学生们好多都立即低下了头,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记住,但是我没有气馁,给一位有上来一试的学生一个眼神的鼓励,但是因为可能是胆量很小,所以最后她还是没有站起来,最后为了给它一次机会,我点了她起来。最后写的虽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个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写错了。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他们,从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能从中间获得什么信息呢,学生说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我及时鼓励:“对!大家说的很对,这个反应式告诉了我们一个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能!”学生回答的很积极。于是我给他们5分钟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
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这时我就补充他们做的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按照你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分组做实验,没有设计出来的同学一组,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实验,你们来和老师一起做一下,看老师设计的实验能证明什么观点。做完之后,每一组推选一个人出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动手做实验,老师从旁指导,补充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后,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再从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最后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分析的都很透彻,特别是第二组的同学做的最好,他们分析了天平前后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产生了气体的缘故。其实,我们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上看,化学反应就是原子的重新再组合,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确定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当然其它组做的也很好,他们直接证明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是相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理解的程度上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3
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如何才能产生体验?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
2.【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演示实验】天平、烧杯、表面皿、木块、蜡烛、水、火柴
4.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定量化学实验,必须重视启蒙与提升相结合。由质量将宏观的定性分析,向微观的定量分析过渡,立足于定性地理解,培养定量微观分析的意识。还要注重探究中的变量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对比的设计与运用,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学习方法与能力。
注意科学探究教学要素中有关证据收集、结论解释和反思与评价等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渗透,重视通过知识与技能,引导认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4
质量守恒定律一直以来都是重点,一方面它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它也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一些问题的基础。在这个教学问题中内容较多,实验内容有: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有时还会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增加一些课堂实验;还有就是课堂上的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
如何在40分钟内将这么多的内容安排好,让学生接受呢?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和视频展示的方式,通过直接的感知来认识所需了解的知识。当然,采用实验较多的.话就无法一个个的单独演示,这时可以考虑分组的方法,在众多的实验中,除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外,全部都是分组完成。比如,在归纳定律内容的时候,将全体学生分成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两大组,每一大组间,又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铁丝有粗和细的两种、硫酸铜溶液有浓的和稀的两种),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一个知识点。然后,再通过不同组之间进行的交流,令到学生在完成自已内容的同时,又可以知道其它组同学的实验情况,同时归纳出正确的科学理论。另外,每得一个结论,马上进行相应的练习作为间隔,既巩固了知识,又调节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到,一些小的改变可以改变反应的速度,再引导他们去总结,原来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改变反应的速度,这样,就将实验的探究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为此,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将所有的演示实验都改成了学生实验,并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去探究。白磷燃烧的实验,更是以学生操作再加上多媒体演示,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客观的事实,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成的气体对质量的影响,更是想出了用气球收集生成气体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原本较抽像的知识的理解。将课堂实验加以适当的改进,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讲解习题时,速度过快,使学生不能充分吃透习题。同时,因为容量较大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小。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5
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两点: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应用媒体动画、模型模拟,分析磷燃烧的化学变化,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实验盐酸与碳酸钠的化学反应,对比类似装置,分析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特征。
3、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本节课应该改进的地方: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本节课内容量大,给学生思考时间较短,实验只是简单的观察现象,未能展示实验的具体细节。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分段教学,考虑到所所有学生。
总而言之,本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引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因为我认为不仅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学生不断的动脑思考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探究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