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作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教学反思1
这节课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
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
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
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帮助学生了解要将人写的清楚具体,就要写清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学生自己总结的)。讲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学生获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像力,指云为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来的。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的更好。
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习作一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习作教学反思2
12月15日,我遵从教研组安排上了一节习作研讨课。这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读后感的习作。刚接到任务时,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大难题,从教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挑战上过习作方面的研讨课呢?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是任务总得完成啊!于是,课前我做了许多准备,在执教本单元课文时就比较详细地点拨学生联系生活抓文本关键语句谈去体会,还查找之前别的老师的导学案,学习,模仿创新,找资料,备课,请教。最后设计出合适自己的学生使用的习作导学案。
为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地位,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以回忆谈谈印象深刻的学过的课文进行导入,首先让学生进行一地板块:自主学习,明确要求,细读课本习作的提示,给“读后感”下定义(写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部分我让让学生群学再汇报。
明确习作要求后进行第二个板块:赏析范文,发现写作方法。我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和我另外收集的《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放到导学案里,这两篇不同写法的范文让学生群学交流.
通过形式有别的范文让学生通过读、思、议等展示补充形式,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样使学生领悟并归纳出写读后感的方法——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对比有感而发;观点明确,加以联想;叙议结合;格式正确,过渡自然。老师进行板书总结。
然后在学生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三板块:“妙笔生花”当堂训练写一写感受片段,最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补充,学生写出来都挺不错,个别不足之处学生们都可以给于方法指导。
课上完了,我觉得自己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课后老师们点评也给予的很高的评价。让我激动不已,但也感谢他们给我提的一些宝贵建议:1.如果在导入环节能深入点让学生就本册书中谈谈你最深刻的文章是什么?有点什么感受?而不是单纯的说说你学过哪些课文会更好,会是为后来交流写感受做更好的铺垫。2.老师点拨时候如能够让学生交流结尾怎么写的方法会更完美了。
我想,学生要写好读后感,首先做到对给出的文章用心地读,用情地读;其次要选好“感受点”,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可写的感受点很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身边的实际选择一个自己最善于写的来写;最后要联系实际,进行对比有感而发,因为没有情感的读后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这堂习作研讨课,我收获了许多,发现了不足,勇敢迈出第一步,相信我和学生今后再也不会害怕作文了。
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习作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老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
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习作教学反思4
身为教师,我知道学生的习作训练源于实际生活,丰富多彩的亲身体验是习作训练的源泉,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习作水平,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写一处校园景物》习作教学指导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习作教学为契机,注重习作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真实的校园环境为指导蓝本,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实际动笔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均是写景课文,文笔优美,写出了祖国景物优美的特点。这次习作就是要求学生去实地观察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教学前,我已经安排学生实地到校园的各处地方走走看看,观察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为四大环节。
一、回顾导入,写法指导
我联系了前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回忆了《桂林山水》中,作者抓住水的特点,将漓江的水写具体。联系《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指导习作的时候可以学着叶圣陶先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引出本次习作的指导重点,抓特点,写具体;按顺序,写通顺。这样子,整个导入自然流畅,汲取课文养料,做到读写结合,这是教材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用自然亲切的语言将学生引回到课文中,注重阅读和习作的有机 结合,顺利导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欣赏美景,明确要求
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观察现在,课堂上再引着学生观看学校景物视频,并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为景物作简单的介绍,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每天熟悉的校园在镜头底下是这样美,他们眼前一亮,内心惊喜,大大减弱了对习作的畏难心理。我顺势而导,告诉学生其实只要平时我们细心观察,肯定能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兴趣是习作训练的第一动力。学生随着老师一起欣赏校园的景物,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每天熟悉的校园在镜头底下是这么美,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带着热情学习,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三、出示范文,渗透指导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把事物写具体是很关键的,这个环节,也是我整节课的薄弱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时,我出示小作者写的《美丽的四合院》,先让学生自由读,再一起分析。从范文中,我抓住四合院里的荔枝树展开习作指导,如何把荔枝树的特点写具体呢?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知道要把荔枝的特点写具体,可以从荔枝花(花的气味、形状)、荔枝叶、荔枝果(大小、形状、颜色等)等方面着手,适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就这样把荔枝树的特点写得更具体些、生动。我还注重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学着小作者的写法,换一换,将描写荔枝树叶子,果子等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避免范文的时候学生一味地模仿抄袭,缺乏自己的想象空间,这个环节我容易被学生牵着走,课堂容易跟教学设计偏离,上着上着环节就变了一个样,因为师生互动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比我想得还要活跃,我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是有待提升的,而且在分析荔枝树的时候,我讲得较多,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四、抛砖引玉,基础练笔
在荔枝树的掩映下,有两个小池。我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假山水池,我们现在一起来观察它,将它说一说,然后写一写。我先让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景物,这是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本环节针对手写结合进行梯度设计,从易到难,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练笔,能有效地克服学生下笔难的心理,再让学生把自己练笔精彩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也让大家从同伴中得到一些启发,能拓展自己的思维。我随堂观察,孩子基本都能够动笔,有的学生写得还很棒!
五、点拨技巧,小结写法
到了最后小总结的环节,我利用范文做蓝本,点拨习作技巧和方法。范文一出,学生的习作思路渐渐地清晰,这时,我必须结合板书又一次突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既突出的重点,又简洁明了,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整节课如果上到这里,还留有时间的话,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定题,一个好题目,是习作成功的开始。
作为一个新老师,这次习作课让我获益匪浅,校园写景的习作课就应该这样实实在在地去上,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动笔能力,指导学生将景物写具体,不脱离实际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易到难,让学生告别习作的畏难心理。我还要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还给学生,少说少分析,让学生多说多动笔,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和谐!
习作教学反思5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一直是农村教师教学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信息和见识狭窄,接触面不广,在写作文之时,学生作文畏难的情绪相当严重,每次写作文往往提笔半天“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这次名师工作室示范课的主题是:趣味活动写读课作文教学。我想:这次作文课应该是组织有趣的活动或者游戏,让学生参与,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写作文“无米之炊”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上网查选有趣的游戏,选取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蒙着眼睛画画”。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讲游戏的规则:画画者:蒙着眼睛在两分钟之内,将太阳、白云、小草、苹果树、小鸟、小花构成一幅画。
2.讲观察方法:观察者:观察同学画画时的动作、神态、揣测一下他画画时的心理活动。为后面的说话、写作做好准备。
3.指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老师蒙住学生眼睛的'过程,抓住动作:蒙、系、扶、牵、拿、递、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使用动词。
4.一生蒙着眼睛画画,其他学生观察。
5.教师指导学生口述方才“玩游戏中”学生蒙眼画画的过程:说一说这位学生是怎样走上讲台,怎样摸索着画画?(指1名学生说。)出示词语超市“捏着、摸索、蒙上、牵着、递、试探、茫然、摸来摸去、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忐忑不安、不知所措、大步流星、昂首挺胸、连蹦带跳”降低表达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出示: 同学 上了讲台,老师 ,他 一支粉笔, ????这样是为了让生表达有序。
6.指导描述一下同学的一幅怪画:“哈哈哈,哈哈哈——”教室里一阵爆笑。 画得也太出格了吧!太阳 ;白云 ,小草 ,像 ;苹果树 ;小花 ,更奇特的是那只小鸟了, 这样为后面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7.让其他学生都蒙上自己的眼睛,刚才画画的一生观察其他学生画画的过程。
8.谈活动中感受、启发。
9. 写片段:让学生把自己刚才画画的过程写下来:(1)写清自己是怎样画的?(抓住动作、心理、语言)(2)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10.展示片段:两个学生的片段描写都抓住了对自己蒙着眼睛画画时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写作方法,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准确。
11.进行习作构思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安排详略。当然对很多学生来说,只有内容可写还是远远不够的,写作技巧方法的掌握、丰富生动语言的运用,对学生来说仍是一道难题,这需要在每次的作文训练中加以锻炼提高。
上述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整个教学之中参与的兴趣极高,当学生揭下盟主眼睛的红领巾,不约而同地哄笑起来。由于有事先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仔细全面。这一堂作文课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的。在整节课中既让学生获取习作材料,又有法可循。
这堂游戏作文课虽然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在课堂上为了走完自己预设好的教学程序,学生口述时间仓促,在作文谋篇布局指导时,只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第一位到讲台上蒙眼睛画画的学生完全忽略。
今后的作文教学,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色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采用各种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
习作教学反思6
海南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训、送教下乡活动”来到我们琼海。我有幸参加了为期3天的活动,观摩了6节展示课,聆听了6场课标解读讲座。“课例观摩+课标解读”的培训模式让我重温了课标,更明确一个观点:课标是课堂教学指南与方向。特别是我市教研室王任教研员所作的讲座《小学语文低学段写话教学课标实践解读》,列举大量的实例论证课标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的习作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我们的评价
美国一位作家曾说:“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可见赞赏性的评价对孩子很重要性。农村的一年级孩子步入小学才开始认字、写字,认的字少,会写的字就更少,写几句通顺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而我们对于一年级孩子的写话要求很高,总希望孩子的写话通顺、具体,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恰当,否则10分的写话只能得一半的分数。刚入学的孩子就受到这样的打击,长期以往,他们会爱上写作吗?孩子的写作热情是让谁给浇灭的呢?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二、我们的指导
回顾我们的课堂,对于一年级孩子的写话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是随孩子看图发挥,很少进行指导。就算进行指导了,大数老师喜欢口头技术性指导,如“这句话要写在哪里呀?”“那句话你没有写怎样做的呀?”有没有出示句子范例当堂指导并进行训练呢?答案是没有。就如“我在写作业。”这一句话,老师可能会口头要求“要写出‘我’在哪里怎么样的写作业。”但就是没有出示此句范例在黑板上当堂指导并进行写的训练。如果出示“我在()()地写作业。”句子范例,老师口头要求加上学生实践操作,一次又一次地训练,一次又一次指导,或许学生会明白怎样把句子写具体。而我们总是只有说没有做,学生总是只有听没有实践,结果终归是纸上谈兵,没有效果。到头来,我们还理直气壮地责怪学生:“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你们怎么还不会。”
三、我们的示范
俗话说:“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很久没有亲自尝试写作的体验了,大多时候都是光说不练。写作文难,难在哪儿?我们知道吗?我们总埋怨学生不会写,写不好,我们动笔写一写了吗?因为我们什么都没做,所以学生觉得难,而我们仍什么都不做,一味地责怪学生不会写作文。
或许,我们自己改变一点点;或许,我们自己参与一下下;或许,变化就不是一点点。
习作教学反思7
本次写作课是要求写一封信给长辈(爸爸、妈妈、老师、任选一位),告诉他或她,,说一说你的心里话,报告学校里目前的情况,《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或是你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按照书信的格式写,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说话恰当,教学反思《《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在信的内容上也作了限制,一是要先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二是要求汇报学校目前的情况;三是说说心里话。
小学生和老师的感情最真挚,有许多话要对老师们说,有些学生回忆了老师的和蔼可亲,为教授知识所付出的艰苦劳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或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是与同学之间的问题矛盾。这些话虽不多,但说得实在,情真意切,思想表达可谓纸短情长。
另一类作文就是写给自己妈妈的信,在小学生的心理对自己的妈妈肯定是情深意切的,有部分学生除了写自己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外,还着重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世界,能多与孩子谈谈心理的想法,能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考虑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些都是孩子真实想法与心理的写照,应该值得肯定。还有部分学生写出了对妈妈的思念,这些学生常年与妈妈分开,妈妈外出打工很少回家,他们写出了对母爱的渴望,令人感动。
所以,我想,在教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应该鼓励学生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及自己心理的感受,因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情动人,引起读者共勉。
习作教学反思8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个过程需注重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绪,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由于交流话题接近孩子生活,所以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学生对习作素材筛选比较准确,很少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但是具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运用还不够熟练,还需二次指导。
评价修改环节中,我们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习作教学反思9
我上了《童年趣事》作文指导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出示作文要求,板书题目;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审题,在“趣”字上做指导。
四、拓展学生思维,谈童年趣事。可以借助所带照片,回顾童年往事,先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指名汇报。
五、在选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写,先引导学生谈想法,然后教师做必要补充。
六、学生编作文提纲,动笔习作。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基本在40分钟内完成了,但有些地方仍让我感到遗憾:
一、结合本学期
“激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写出内容鲜活的作文来”这一教研专题,我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重点抓住第四和五环节,即写什么和 样写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说童年趣事,由于在写作范围上我统得过死,限定了童年的时间是八岁之前的'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说出趣事来,有的虽然说了,但没突出趣字来,如有同学说旅游时同蟒蛇照相,自己很害怕,并没觉得有趣。在此情况下我没有做进一步指导和提示,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说的过少,视 不开阔。
二、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
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强调在写事的过程中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事情在显得有趣的前提下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总结写作方法时,语言太啰嗦,不精炼准确。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命题要结合所写内容,做到文题统一。这一环节可结合学生所说材料集思 议,先一两个典型材料请同学们给起个好题目,可以趣抛 引玉的作用,可我没进行,所以在写时有部分同学没想好题目就空着。
四、新课程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可是从课前准备来看,个别学生准备不充分,没有挖掘到生活中的素材,无话可说,扮演了忠实听众的角色,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习作教学反思10
在教学经历中,我认为最难教的并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课文的教学只要基本达到了三维目标,课文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就是掌握了课文。但是,作文的指导如何才算是教会了呢?而且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如何让好的文章出彩,差一点的文章有所改进,习作教学似乎并不是一遍就能通过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写一封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一、情感。
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在上课时让学生谈有关老师的话题,调动学生情感深处,有感而发,融入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现实,一个个关爱的例子让学生回味无穷,体会六年学习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为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而薄发,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源活流,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课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导语让学生走入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体现明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涤,真正落实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观。
二、方法。
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在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一些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书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出示情景片段帮助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三、改进之处: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的情谊,这些情感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照片打开记忆闸门等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勾连他们对即将话别之人的回忆,激活他们倾吐的欲望。
习作教学反思11
写人的文章看似简单,然实属不易,看完学生的作文发现问题不少:
1、没有内容可以写,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询问才知: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才是事情,那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想不到内容可写了。)
2、不知道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说完。
3、对于细节描写还比较的陌生。许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是典型事例,惊天动地的事才能体现老师的品质,这也是造成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文章空洞的主要原因。
4、学生的词语匮乏。学生原先的词语、句子的积累少,也造成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肚子”中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好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了对“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用小事刻画人物”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用小事刻画人物,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掌握最基本的写人方法。另外:教学中教给学生编写提纲的方法,这也是写好作文的捷径。
习作教学反思12
习作2是一篇写小动物的作文。为了能让学生写好这篇作文,我在教学《变色龙》、《金蝉脱壳》这两课时对写小动物的方法做了适当的.讲解。课堂上特别抓住变色龙的外形指导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明白写小动物该从哪些方面来写。我自己认为我已经讲得很细了,可当读到孩子们的作文,我觉得很失败。他们虽然能从动物的各个方面来写,可读起来平平淡淡,干巴巴的。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学生观察不够仔细。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小动物。学生写作文时只是凭自己的印象去写,在动笔写的时候,没有把观察的结果,有重点地加以选择、有条理地加以描述,所以显得啰嗦。
二、没有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生整篇文章都是大白话,读了就像喝白开水一样。
三、没有将自已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写进去。
习作教学反思13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习作教学反思14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授了习作3《写读后感》。此节习作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运用读后感这一读写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一、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二、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三、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习作教学反思15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习作教学反思13篇04-20
小学习作教学反思04-21
习作我的理想教学反思04-17
习作课教学反思11篇03-24
习作指导的教学反思8篇03-14
习作课教学反思(9篇)04-04
习作三教学反思15篇03-23
习作指导课《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