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4-06-16 03:13:04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1

  也许是受上一篇课文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猴王出世》,学生仍然对课文中词语关注度极高。

  第一个环节仍然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自主学习的时间结束了,几位学生相继提出对课文中几个词语的关注:“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为什么是“顽耍”而不是“玩耍”呢?我仍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自己有解释,有学生提到了群猴的“顽皮”,所以这里的“顽耍”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顽皮”,另一个是“戏耍”,白话文中的一个词语可能包含几个意思。接着有学生又提出对“却又欠身上桥头”的“欠身”一词不理解,有学生拿出了自己的解释,甚至有同学搬出了字典,给疑问的同学一个更规范的解释。这样的课文中的确有些词句很有意思,有学生提出对“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的“抽身”不理解,还有学生注意到这样的一个句子“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中的'“受老天之气”不理解,希望别的同学能给出解释。看到这样的词句,这样的疑问,我不想过多的讲解了,我们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看法,班上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拿了出来,在互相的交流中,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些词句,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看着学生课堂上的这种发问,这种思考,我觉得,尽管可能课堂上学生所探讨的问题并不是学习目标中的重要研讨内容,但是的确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了,投入了,这就是一种变化吧!而且这种变化的的确确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前一课没有那样积极的讨论,这节课会继续针对这些词句思考吗?不会的!的确,我们应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多讨论,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2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了解了《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长篇神话小说,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导读提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由于这篇文章内容学生们都很熟知,于是我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学习给文章缩写,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缩写的方法,找出重点段落,并用自己的语言练习概括,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缩写。这篇文章的学习可谓一举三得: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缩写。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3

  一、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文章表达。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弄清楚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关注语言形式,发现文本秘妙。内容与形式是一张硬币的两个面,一种恰到好处的形式更能够准确表达内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根据本单元目标以及阅读提示,确定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是通过品味石猴的动作、语言去体会石猴的不凡形象。

  这篇文章节选自《西游记》,是章回体长篇小说,是用古代白话文写成的。古代白话文跟现代文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习惯、相同词语的语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表述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写石猴动作的一段话,形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味,用词准确生动。要让学生品味经典作品语言的魅力。

  二、预设要充分,指导要得法

  预设要充分,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石猴动作一段,一读感受形式整齐的美,二读体会用词变化准确,三读体会人物形象。用词准确上,食、饮,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如果学生不会,则从意思上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水只能饮,草木只能食;另外采与觅能调换吗?为什么,也是先理解意思,采摘,寻找;然后对象山花可以采摘,但是树果不是很多,需要寻找,也就是觅,这样学生就清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我进去!我进去!”这一语段,我让学生读,然后评价读得怎样?好或者不好,都要讲出理由。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也明白了理由。为了感悟形象,我设计了问题进行引导,其他猴子为什么不敢进水帘洞?(害怕,怕有危险)那么石猴呢?他不害怕吗?(勇敢,敢于冒险,想称王,有胆略)最后进行比较,我进去吧!我进去吧!一对比,马上能够感觉其犹豫不决。

  称王的一段话,我设计了这到关联词,让学生填写,通过这一环节,感受猴王语言有条理,而且理由充分。听了石猴的话以后,如果你们是众猴,你们愿意拜石猴为王吗?为什么?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转换身份,去思考,成为一个表达的点。最后是设计了一个反问句与祈使句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判断出第一句好,语气强烈,有霸王之气,不可辩驳的理由,让众猴信服。

  要做到导而弗牵,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讲,让学生多讲,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读读,多想想,许多问题都能解决,不要太急了,唯恐学生不会,过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体验阅读名著带来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在读中理解与感悟,还在读中体验到乐趣,比如开头老师的范读,有一种说书的味道,读石猴动作的一段话,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带给人美的享受。让学生表演读,最后一个环节是赛读,读出猴王的霸气。

  原著衔接,选择的是美猴王龙宫得金箍棒的一个片段,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评课的时候,老师提出,我应该再放得开一些,引进说书的'形式,利用老师的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一方面,让学生知晓说书这一传统文化的形式,让课堂变得丰厚起来。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4

  自从新课程改革后,我在分析新课程改革时发现,新课程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时才猛然醒悟学校的课程应该是多样化的,所授的课程应该是可以变通的。于是我开始试着收集身边的素材,借用校本课这个窗口,来帮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周上《猴王出世》一课时,我把这几年我收集和整理的和《西游记》有关的'神话故事共6篇推荐给学生看,没想到学生们的兴趣大增,争相传阅。一部分学生还带回家去读给家长听,并央求家长给他们讲一些其他的故事,在这班学生中掀起写故事的热潮。一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居然也交了一两篇小故事的作文。后来我把这些故事集中起来,编成了一小本《神话故事集》,在这之后在学生中激起学生的传阅和写作兴趣。

  通过这次体验,使我体会到收集身边的素材,把它和我们的教科书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用演、说、诵等方式展现。既能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更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在这之后,我会逐步学会注意收集身边的素质来帮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会经常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写下来,整理学校的历史,发掘校友风采,收集好作业,好作品。还会利用校本课推荐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人、事、物是可写的。

  我在猴王出世教学反思中写到:“适时收集素材,并适时调整课程,按照需要适时调整各块教育主题实施的前后顺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也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好方法之一。”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5

  《猴王出世》是一篇阅读课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全文主要讲述了猴王出世及其成为猴王的经过。通过这篇课文体会猴王的形象,品悟语言的精彩,感受名著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已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猴王从哪儿来和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基础上,抓住“那猴在山中,都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和猴子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我进去!我进去!”“没水!没水!”等语句作为突破口。

  教学前一部分时首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语言文字上,让学生在自主读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密。然后提出“这样的句子用什么节奏读呢?”这一提问就将学生的理解通过读得以外化,而在反复品读中猴子顽皮可爱的形象亦呈现在眼前了。此时此刻学生对什么是经典,什么是语言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已深有感触。第二部分,猴子的几处语言看似平常,却同样显示著名著的魅力。教学中通过“我进去!”与“我进去吧”的对比,感受到“一流作品和二流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的含义,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到猴子敢作敢为的美猴王的形象。可以说正是在这节课中对这两处的重点学习,避免了面面俱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课文不仅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是怎么写的,将名家的手法铭记心中。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6

  这一堂课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就这样轻松、愉快地结束了。这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小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学习过程,每一步都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都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上学生们兴致极高,一改过去那种沉默寡言的局面,发言很踊跃,笑声、掌声不断,比我预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孩子们的学习收获也是很大的。

  这个《猴王出世》教学案例,让我尝到了“舍得放手”的甜头,让我看到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们的真正风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老师呢,也“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节课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就在于老师对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而这种打破常规的处理方式,不是凭空而来的,这个突发奇想也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无定法。如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合理的教学策略,那么,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7

  我有幸参加了泉河头镇的同课异构活动,感谢每一位领导的指导。通过今天的执教,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也发现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在《猴王出世》这一节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把握并领悟其中的意思,进而指导朗读,让学生对经典的语言敬佩、欣赏,进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二、在研读“猴子称王”的部分,通过增、改、删、减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使学生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对于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三、在教学“石猴是如何称王”时所给学生阅读时间偏少,学生没能抓住重点语句、重点词语进行提炼,教师又急于“要”答案,就有些过于“主体”,语言也出现了反复。在今后对于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质量要进一步训练提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也注意“引导”,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教学以“读”主导整体教学过程,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导读、换语气读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师的指导读和齐读效果显著,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读”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应让学生更多的个性朗读,给学生展示自我认识、理解的空间、机会。

  五、细节处理不够到位。比如:“连呼了三声”之后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我只抓住了“我进去!我进去!”进行品读体会石猴的勇敢,效果虽然不错,但是听完王乃爽老师的同课教学后我发现,如果将她所关注的“连呼三声”部分教学融入的话,让学生先体会到群猴的胆小不敢进去,怕有危险,在有石猴的“我进去!我进去!”这种勇敢自信进行对比,那么对于理解品悟石猴的形象会更水到渠成。我想这也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的初衷吧。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8

  《猴王出世》这一课,文体是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相对有些困难,一些词语及语言习惯与我们现在也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难于理解,会读错。对于刚刚从事语文教学一年的我来说,要把握准确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初,我确定了以分析石猴的性格特征为主线,穿插分析语言的表达形式,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这样我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思路。但在问题的提出上,我采用了“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的方式,在陈校长和赵主任的指导下,认为这样提出问题太笼统,学生不容易围绕主线来感悟,所以给我提出两个教学思路:其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石猴?其二、这只猴子为什么能够在众猴中脱颖而出,成为猴王?

  我采用了第二个教学思路,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却写成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陈校长再次给我指导,帮我分析“怎样”和“为什么”的区别,使我的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思路清晰。

  在重点语句的把握上,陈校长指导我大胆取舍,对于能够体现石猴性格特点的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悟,而一些学生能读懂,对于体现石猴性格特点不太明显的语句,要敢于舍弃,如第4自然段,只选取了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中间大段内容全都舍弃了,这样做到了讲课重点突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猴王的形象,印象深刻。

  在对“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抓住“瞑、蹲、纵、跳”等动词,展开想像,并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画面。这样,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在语言的品读上,陈校长和赵主任指导我让学生在体会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但在讲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老是担心时间不够用内容讲不完,所以让学生读得相对较少,对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感悟不太充分。

  最后,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小结,但陈校长认为,学到最后,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进行总结,概括出石猴称王的原因。在讲课过程中,我采纳了这个建议,在分析完课文之后,由一名学生来概括,最后大家进行总结。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前我准备了几张幻灯片,比如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最后课处拓展四大名著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备的问题,它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通过这次讲课,我收获颇丰。首先,在备课方面,我认识到了除了要备教材,备新课程标准,还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其次,在讲课方面,我认识到了教师不要只注重教课文内容,还要用相当的精力来教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加强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蕴含的魅力,会理解会运用。

  再次,在学生讨论汇报时,教师把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后,就敢于放手,不要中间加入很多小问题。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练,点到为止。

  另外,幻灯片是为了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的,当常规的教学手段解决不了时,可采用幻灯片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加深印象,幻灯片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不要流于形式。

  总之,通过这次讲课,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之下,使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成长了一步,我将更加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成熟起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飞速提高!

【猴王出世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7-31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6-17

猴王出世的教学反思03-01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6-24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优秀06-12

(推荐)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7-06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实用】07-07

(精品)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7-07

(精品)猴王出世教学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