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4 00:27:07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

  前些天我进行了《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教学,上完课后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掌握的很好。课下,我对《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具体如下:

  一、在活动中感知,培养实践意识

  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过程。本节课让学生了经历了找三角形,画三角形,说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动。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让学生分别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然后亲自动手拉一拉,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观察埃及金字塔,找斜拉桥的高,自学探究理解高的`含义,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在数学活动中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自学,课堂上根据自学情况让学生进行交流,企图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独特的稳定性,在教学三角形的含义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态演示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并在练习中让学生理解围成的含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自己来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叫做三角形。这节课中,讨论三角形的意义,拉四边形和三角形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课始,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从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接下来又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应用环节,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判断小兔和小猴谁围得篱笆更牢固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先学后教,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按照我校“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让学生先根据设问导读自学,先学后教,这样各层次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都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在本节课探究三角形的高时,由于学生有了自学基础和画平行四边形的经验基础,已经试着画了高,又在小组里交流了画高的方法、步骤,在展示环节,又让展示小组到黑板上画高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画的。通过交流、展示,学生很顺利地掌握了高的画法,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学课本,从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欣赏生活中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快要结束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应用例子的图片,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人类的智慧。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生活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

  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概念的教学还不够突出,画高的地方引导还不是很好,没很好的突破难点,关于怎样做三角形的高,个别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做练习时,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三角尺放错了,另一个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清顶点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这个问题,没有给孩子放宽画高的空间,应该让孩子多练习正确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这两个环节处理得到位,会使全班同学对高的认识和画法更清晰。

  总之,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2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捏住对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再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较好的掌握了新知识。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在上课前让学生每人剪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三条边的长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数据,进行板书,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两个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经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使了学生的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改变了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深刻性、广阔性可以得到锻炼。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知识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由于三角形的高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可以将画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经验和四年级学习的过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经验都迁移过来,降低画高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课教学内容,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4、通过自已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尝试的过程中,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4

  1.数学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学生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都较熟悉,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支点等,但是却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这些生活中的资源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本节课从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导入,利用这个生活资源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后,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意义没有理解,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因此,先利用三角形帮助学生找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猜想”“推理”,感知三角形不同的高及相应的底。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5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 “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6

  学生对三角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从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开始,并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到三角形?从而激发了学生探讨三角形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资源并互动升华推进教学促进生成。在对三角形稳定性研究中让学生先猜想为什么要在那些地方用三角形,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与四边形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对椅子腿的加固路边的小树固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很多地方自己觉得不足,值得反思。对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后再抽象到三角形中来,这样效果势必会更好。在教学中生生互动做得也不到位。在互动升华的过程中点拨回应还不够有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7

  老师们,又一届秋实杯晒课,因匡老师女儿马上面临高考,所以我被迫冲到前线。当初因为时间的不确定,所以只有把内容尽量选在后面,且不会与其他内容发生太大冲突。当真正准备完这节课的时候才发现,这节课概念多,知识零碎,不容易讲好。这一课,知识目标比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内部的高”。当时展课后雪梅就在说这节课的容量太大,可能要上完内容很难,下来后我也在思考,究竟怎样取舍才合适,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哪一块都没有省略,似乎省略了哪一块课就不够完整。这与我的个人性格有关,一遇到选择性的问题,我就有些障碍。所以最后这节课还是没能上完,遗憾!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节课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节课我做到了:

  (一)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二)“探究”式学习方式。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都有三角形,或者整体造型近似于三角形。一反面激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顺势揭示课题。

  对于“三角形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其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且在画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着观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就是三角形?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前两个三角形的判断得出三角形是封闭图形,所以“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通过第3、4个图形总结出三角形必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里重点强调,“三条线段”“围成”。这时,孩子们就在自然而然的观察中自己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的理解及画法”,首先给三角形取名字,然后学习“顶点和它对应的边”。对于高的理解,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四年级上册时,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课学生对于高的认识是有基础。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判断哪幢别墅是长颈鹿的'家,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接着,为了让学生清晰的展现原先思考中对高的表象,我出现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画法。在对比判断中使有点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来。然后再让学生看看书中对高与底的解释,使文字与图结合起来理解。但这些还不够,由于学生之间阅读理解的差异性,我又以最直观的方法——电脑演示画高,达到使所有学生都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画高这一目的。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刚上课时画的三角形上画高,运用一人画,一人看的方式,让同桌的同学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对于“三角形的特性”这一部分知识,我再次设计了一个大力士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至于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想不是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了作为课后研究。最后,让大家欣赏一些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体,与课的开头照应,说明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是否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留意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科学。课前设想得再好,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事了。本节课遗憾之处:在探讨什么是三角形一环节,节奏不够紧凑,稍显拖沓,造成了第二个遗憾,课堂作业未能处理完。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基础差,思维差,遗忘性较大,学习自觉性不够。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这些也是造成未能完成本课的原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8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获得新知的方法,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画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认识三解形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出示图形,判断哪些是三角形,抓住“三条线段”、“围成”这些关键词,从而进一步学习巩固三角形的概念。

  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比较牢固。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画三角形的高时,通过让学生看教师演示,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高和底及一条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实验,探究、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请学生列举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两个难点:

  一是学生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时,一些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

  二是在画三角形高时,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清顶点,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9

  三角形的特性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公开课经常选的课。一般的起始课前后练习不是很大,但是这节课前后练习还是蛮大的,尤其是三角形的高,和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垂线以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关系比较密切。在讲新课之前,我已经布置了学生复习四上这部分的`内容。

  一、透彻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对于三角形的定义我是先让学生看一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在纸上画一画三角形,随后又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三角形,通过这几种活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进而做判断题来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是非常好的。对于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掌握。这虽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

  二、调动多种感官理解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先是通过猜一猜小松鼠和长颈鹿分别应该住什么样的房子,让学生初步感知长颈鹿高所以要住高的房子,小松鼠矮所以要住矮的房子;然后让学生指一指长颈鹿的房子有多高,小松鼠的房子有多高,让学生再一次形象的感受三角形的高在哪里;随后让学生指出老师画的哪一条是高,进一步知道高其实就是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试一试画出三角形的高,大部分学生都画对了,说明学生理解了才会画。这样我就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三、设计游戏让学生理解体会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算是比较好理解的内容,但是如果生硬的告诉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记住的是结论,但是不能感受、体会和理解。用自己做的三角形教具,我让学生通过拉教具比一比力气,学生印象深刻了,彻底的感受了,理解了,比老师说一百遍都管用。

  总之,一节课下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新授内容也正好讲完,但是由于内容较多,并且比较抽象,对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每三条高没有时间讲的很详细,可能个别学生可能还理解的不是很好,尤其是钝角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0

  在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执教了《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在准备这节课是我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完善学习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了比较深刻的体验。课后我通过和听课老师和家长的课后交流,他们认为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努力之处

  1.歌曲和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我精心收集了不少有关《三角形》内容的歌曲,最终通过筛选我加入了《三角形的故事》这首歌曲,它不仅歌词精彩,画面生动而且符合数学的知识性,学生根据音乐的内容很自然地猜出课堂要研究的内容。同时三角形视频的加入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它图形一起装点着美丽的世界,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三角形的研究。

  2.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特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探究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努力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活动一:动手制作三角形。

  小组准备了制作三角形的材料,有:三角板、彩色卡纸、剪刀、小棒(或吸管)、细绳等,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做三角形,学生进行了许多精彩巧妙的方法展示,比如:a.用纸折或剪;b.用小棒摆、c.用绳子围;d.用身体围等,尤其是林文轩想到的用绳子将吸管串起来形成的三角形和巩镓慧、王辛泽用脚摆出的`三角形让我印象深刻,我看到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闪光。

  活动二:动手画三角形。

  在画三角形中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和不同方法地展示,然后课件中电脑小博士又进行了展示,接着我也在黑板上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先在不同方向点3个点,再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一个三角形就画好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了画三角形的不同方法,获得对三角形深刻的认识。

  活动三:探究三角形的高。

  我创设以下情境引出高:小松鼠和长颈鹿很喜欢三角形,它们住在正面是三角形的房子里,请猜一猜,长颈鹿住的是几号房?说说你的理由。请学生上前来指一指并说一说,他们很自然的就正确找到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然后尝试画高,并请学生讲解画高时要注意的问题:高要画成虚线,同时加上垂直符号,再标出底和高。

  活动四: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稳定性是在抽象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在探究特性中,“比比谁的力气大”男生和女生的拉框架的比赛吸引了孩子们的思考,他们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探究仅停留在表面,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请学生用牙签摆一摆:a.你能摆出几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b.你能摆出几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最终他们发现:用同样的三根小棒,无论怎样摆,只能摆出一种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有稳定性;而用同样的四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所以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3.置身生活,感悟价值。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们要善于为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生活氛围中积累活动经验。课堂中当学生用实验证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时我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利用这一特性例子,向学生展示了衣架、自行车、篮球架、太阳能热水器、电线杆、双人漫步机它们都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告诉他们其实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仅我们人类善于利用,有些动物似乎也懂得三角形的好处,袋鼠休息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尾巴上,它的尾巴被称作“第三只脚”,尾巴和它的两只脚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然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再找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课堂最后,我出示了一组三角形的图片,内容有: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320多米,有120多年历史,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法国的罗浮宫是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距今已有800多年。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高136.5米,相当于40层摩天大厦高,塔身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总重量约为684万吨,是埃及国家的象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人类是充满智慧的以及三角形的魅力,他们由衷地感受到三角形功不可没!

  4.善用评价,鼓励学生。

  课前我请所有来听课的家长每人用心制作了一颗精美的小星星,精心设计了评选表现之星的环节,受这个活动的带动,所有的学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尤其王小易的妈妈更为有心,她给每一个孩子发放了一颗小星星,奖励所有孩子的表现,对学生是个莫大地鼓励,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倍受鼓舞。

  二、努力之处

  1.增加画图示范环节。

  在教学画高这一环节虽然学生尝试画高,课件也进行了演示,但是我也应该再亲自示范来画高时,完整地演示高的画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科学把控教学时间。在小组展示汇报时我应更好地把控时间,这样可以有时间对习题中的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画高的方法进行训练。

  弗赖登塔尔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办法是做”,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充分体验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1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画三角形的高。事实上,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许多同仁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毛瑟顿开,我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要小组合作?

  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概念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认识简单的图形,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图形印象,能辨别出三角形,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有的仅仅是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很难将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也难以达到教师想要的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十分牵强。作为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认识过程。对于学生的要求适中,不能操之过急。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发挥作用,实现1+1>2的效果,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思考二:小组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积累了画高的感性经验,但是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学的难点。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必要。从实际情况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而是学生在辨析中把握画高的正确方法,使思维不断得到修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能量无限,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利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2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上课前我先画了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说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2)如果要画这样的一个图形,需要注意些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边画边想要注意的地方?通过学生说出“线段” 和“围”,从面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了一些引入的方法,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还是遇到一个难点: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相连”,这时我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条线段根据概念进行演示,让学生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备了三点才能真正围出三角形。这时,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3

  “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中实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思维相当活跃,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课后自己静心的分析,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情境图选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对三角形利用的实例,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在引入这节课时,简短的几句话,引入情境后,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则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解决问题中,学习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留一片天地,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做如下几点改变:

  1、课前预设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在学生自主验证结论后,应该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再次观察认识,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

  3、课后练习在设计中要有改变,多元化一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4

  首先感谢各级领导专家给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是带着向两位前辈学习的态度来上这节课的。今天我也是借班上课。下面就我所上的这堂课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三角形特性P59-60的内容.学生通过以前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为后面三角形面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课主要采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自主推导出定义,建立学习成就感,信心。

  根据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安康夜景三桥图与金字塔图请学生欣赏,通过观察找共同点(三角形)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精神,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课堂中心环节,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1、特点:(1)通过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指一指,让学生感受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交流,从中活跃课堂气氛。

  2、定义:(2)通过“火眼金睛辩一辩”的开展,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在学生不同说法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老师适时用反例引导纠错),为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做好铺垫。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较好体现。让学生在主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字母表示法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看展示的那么多三角形不易区分,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并以此为契机引出下一个环节比高矮。

  4、高的教学

  通过“比一比,两个三角形”给三角形比高矮,生动形象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激发学习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1):上台找高共同小结定义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的之间联系,学以致用,便于更好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2):自主学习,验成果,通过学生试画,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认知冲突、自省中提升认识,体会高的依存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定义和掌握高的画法,有效突破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五)、练习:加深巩固画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高。

  (六)、找一找,拉一拉

  通过让学生两次拉的亲身体验感受四边形和三角形不同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七)、全课小结:帮助系统梳理知识,回忆强化所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本节课上课的效果还不错,但是我让学生试着找高完成后,学习画高后没有更正,这是一点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及时订正。

  一、是三角形有三条高,高不是唯一性的,两个三角形在那里比高矮这个情境设计有问题,如果设计成某动物住房子能住下吗?的情境就会好一些,这是这节课的硬伤。以后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知识的严谨性。

  二、有的老师下来提出需要把特点和概念的教学进行颠倒一下,我觉得就学生的认知而言,他就是先去关注事物的特征的,在逐步细化找出概念,有所分歧,我觉得值得探讨一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5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课始,由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引入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教师再出示收集到的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而且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画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找三角形的特征。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尤其是在画三角形的高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画三角形高的步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亲身

  体验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不足之处。

  1、教师的一些提问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去精心设计。例如,在教学给三角形用字母命名时,我这样问:“可以给三角形取什么名字?”学生一个个都不能按老师的预设去思考,有的说叫锐角三角形,有的说叫钝角三角形。课后想想学生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

  2、对高概念的巩固还不够,所以学生画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从边到边作垂线,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高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记忆不牢固。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0-14

《三角形特性》教学反思10-05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07-0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15篇)08-21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08-20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5篇06-27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0-19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8-12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8-26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