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品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情景等感悟知道什么时候要说“谢谢”为什么要说“谢谢”以及表达谢意的不同形式。
2.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谢谢,感悟谢谢,学会谢谢。
教学准备:
1.动画片《拔萝卜》、教材图片、歌曲《感谢你》《感恩的心》、诗歌《感谢》等。
2.学生准备卡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能和你们一起上课,看到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感觉非常快乐,你们快乐吗?为了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这份快乐,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拔萝卜》,看的时候可要仔细点,看完以后还要帮助老爷爷呢!
播放动画片《拔萝卜》,生欣赏。
师问: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多人帮助老爷爷拔出了萝卜,可老爷爷忘记对大家说什么了?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说谢谢呢?
师:那我们一起去告诉老爷爷吧!老爷爷,你应该对老奶奶、小孙女、小狗、小花猫、小老鼠(说声谢谢)齐读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活动一:回忆生活中的谢谢:
1.刚才咱们送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份感谢,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要说“谢谢”,你在生活中说过谢谢吗?你在哪些情况下说声谢谢,给大家讲讲你的故事。
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板书:得到帮助)
2.刚才,同学们都谈到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应该说谢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说谢谢呢?(出示大屏幕图片)你可以认真观察大屏幕中的图片,看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对他们说谢谢,也可以结合生活中你遇到的、观察到、听到和想到的说一说。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汇报。
3.学生汇报。(接受别人的服务)(板书:接受服务)
4.师小结:是呀,这一声轻轻的“谢谢”太神奇了,它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们,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还有哪些你不认识的人在关心你、帮助你、默默地工作为你提供服务呢!
出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
师小结:
1.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服务,他们的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请不要忘记对他们说声谢谢。
2.是啊,我们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接受别人的服务后,都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活动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1.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你帮助别人得到感谢的事。
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心里感到很快乐,这让我想到了两句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那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
4.学生汇报。师相机问: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5.师小结:生活中,有的人觉得为别人做了好事说不说谢谢没什么,因为他们很善良,很大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活雷锋,是不求回报的。不过一句简单的谢谢会使帮助你或为你服务的人感到更加快乐,所以请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感谢会让人终生遗憾的,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学,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他想当面向恩人致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一心愿,三年后,他专程按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没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
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自己精神上永远的负担。他含泪在纸上写了一万个“谢谢”,泪流满面,跪在恩人的坟前,点燃了这一万个谢谢。
6.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
1.送出感谢:
①、师:这位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上课前,班主任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他说谢谢呢!
②、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也要对他们说谢谢。
③、同学们,你们有没忘记对别人说谢谢,你们想对谁说“谢谢” ?(生说)
说出了谢谢,心里感觉怎样?
④、师小结: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声“谢谢”真是太神了,它能给人带去感动和快乐。
2.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对于那些为我们提供帮助或服务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制作一份感谢卡,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上你们最想说的话。
3.老师这里有几张我学生做的感谢卡,请同学们先看一看。
出示感谢卡,生读,是适当指导感谢卡的制作(配上你最拿手的图画,写上你最想说的话,这样你的感谢卡才更美观。)
4.生制作感谢卡,课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巡视。
5.展示感谢卡,(谁愿意展示你的感谢卡,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人展示,师相机鼓励
6.谢谢同学们真诚的话语,那么除了送感谢卡,你还想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你的谢意呢?(写信、去看望他们、给他们表演节目等)
五、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1.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才能使生活变的更和谐,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学会感谢吧!请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朗读《感谢你》
2.课件出示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诗歌《感谢你》
3.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感谢的话题是永恒的,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诚挚的行动去感谢吧!
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
(一)故事导入,引出“谢谢”;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总结升华,心存谢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 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故事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童话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
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2
《商品无国界》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三课《我们手拉手》中的第二色块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自己置身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并对这种现象的根源进行深入的探究。如何能将比较成人化的经济问题,变成简单易行的、乐于被学生接受的手段,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看来,这节课成功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精彩的导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这为课堂上深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我和你》,通过音乐画面学生感受到了音乐无国界,从而导入本节课题:商品也无国界。
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实用的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因为老师启发式的评价爱上动脑。如在交流身边的各国产品这一环节,学生一开始交流的大部分是汽车、手机、家电类的商品,范围比较窄,我就引导孩子“我注意到了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家电、汽车、手机,那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国外的食品或动画片、电视剧、电影呢?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在比如,在交流加入世贸的好处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别人的技术,在他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提高我们的水平。”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太了不起了,将来一定是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犹如一缕春风,轻轻拂过,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每个孩子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每次发言都希望得到老师与众不同的评价,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给予差异化的评价,如在交流中国有哪些产品走出国门时,我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了他们差异化的评价。
生:伊利牛奶走出国门。 师:嗯,奥运会上选用的伊利牛奶,让他走进了世界各国。
生:海尔的家电走出国门了。师:是啊,我们家就特别喜欢用海尔的冰箱。
生:李宁的服装出口到很多国家。师:嗯,李宁奥运冠军龙服,伴随着奥运会国旗一次次升起,确实受到中国迷的追捧。
师:我还知道青岛啤酒也远销海外。师: 对,这也是我们山东的骄傲。
三、将课堂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品德课程是为关注现实而生,为解决问题而立。在设计你我共赢这环节中,怎样从身边那么多的商品中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商品来研究,是我们当时一直在犹豫不定的问题。后来,我们想到目前争议最大的苹果手机,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在苹果的案例分析上,我们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1)圈出苹果的供应商和参与组装的国家。
(2)根据苹果的利润分配图,谈谈你的发现。
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目标,而第二个问题,引发的学生的思考比较深远,可以是创造与制造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同,一个是中国的现状:人力资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价格比较低廉。这些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都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再如,前些年,有个美国记者发起了一次“抵制中国制造”的活动,并且写了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日子》。所以在“你中有我”的环节中,我们将这个社会焦点拿到课堂上,既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人们离不开中国,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原来身边的很多事件都折射出品社课中的问题。
四、活动为主,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成长。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在交流“我国出口的商品”这环节时,学生一一起来回答,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国力的增强,于是我设计了“借助资料,将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地图上插上国旗”这一活动。最后学生看到鲜艳的国旗在世界各国高高飘扬,自豪感油然而生。使教育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无痕”。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活动、多元化的评价将比较难、深的经济问题演变成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勇于积极探索、思考的品社课堂,相信本课之后,学生会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身边的经济问题。最终回到新课标提到“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3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
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
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
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
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4
本课我以三个环节呈现,首先通过谈话调查,了解知道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和爷爷奶奶的生日数量,然后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知道自己生日的很多,而知道爷爷奶奶生日的却是少之又少,我想通过这个对比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爷爷奶奶的了解真是太少了,而学生也知道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以教材为例,让学生小组分析爷爷奶奶的心思,在我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光分析了我给他们的几个场景,还想到了爷爷奶奶还有在很多很多想法和行为与年轻人不同,并分析了原因,真正达到了爷爷奶奶的心思我知道。但是理解老人的心思,不是我们知道了这几幅图就能体会的,于是,我找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来让同学们体会一下老人的孤独。这时,班里的有些孩子的眼睛就已经红了,我马上即使发问:孩子,这个短片让你想到了什么?孩子说想到了自己的姥姥每天的孤独和寂寞,自己还不理解他,同学们也随着他的心情和倾诉沉默了。有个孩子提到每次长辈来电话还不愿意接,正好我马上就出示了教材的另一个画面,大家来说说明明做的对不对?如果你是明明的姥姥你会怎么做?学生换位思考后,又进一步理解了老人的想法。
随后,我饱含感情的朗读了一首诗《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由于我的感情流露,也想到自家老人的辛苦,我的情绪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孩子们泣不成声,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制作了小心卡,把自己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都写在孝心卡上,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真的是有好多话想说,巡视一圈,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写了好多好多心里话,并且发自内心的说了“对不起”,让想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愧疚,并且知道了以后应该怎样对待爷爷奶奶让他们高兴。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达到了预先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辛苦,并知道了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对待长辈。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倾诉时发自内心的,我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对长辈很好,会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5
一、教材重组,课堂收效好。本课有三个主题活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宝贵的水和电”和“注意节约不浪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和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水和电生活会怎么样,进而顺势引出了“宝贵的水和 电”,“注意节约不浪费”联系自然紧密,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收到较好实效。
二、以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本节课上,我不拘于教 材,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看录像图片到联系自己的学校,让学生自己通过的生活实践中直观地认识到水和的重要。在“情境表演”中,使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身临其境,体会没有水的不方便。在“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交流中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始终参与全过程,学习热情积极高涨。不足的就是应在深入了解一些缺水的地区,教材应在挖深些就更好。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6
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这一教学内容从“爱”字着眼,教材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种情感教学,一种体验教学。为达到本节课活动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
从学生生活切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料为手段,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为了达到让学生感受爱的目的,我运用影视文件、歌曲欣赏、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得到爱的体验。
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以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载体,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在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7
《穿衣服的学问》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纵观我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大多数幼童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存在着依赖思想,特别是衣服的选择、搭配,基本上都由家长包办。同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与孩子们一起探讨穿衣服的学问。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入手。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能否激活课堂活力显得极为重要;其次,本课题材来源于生活,我便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又把所学内容放回到生活中去。与孩子们一同学完《穿衣服的学问》一课后,我真是收获不少!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开篇,就利用悠扬的背景音乐、色彩明丽的图片明确地告诉学生——冬天要到了。孩子们通过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认识,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同时,通过小品表演再现生活内容,学生看后,进行热烈地讨论,无形中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和生活是融会贯通的,在生活中可以学习,课堂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
此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我恰当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活为载体,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非常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资源。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颜色搭配合理的服装以及让旧衣换新貌,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穿衣服才最美的生活常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学生学会了节约,一物多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举办的“谁的衣着最美丽”评比会非常地成功。活动中,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力,利用自身的特长,大胆地展示自己选配的美丽的服装,一个个学生俨然一位位魅力十足的小模特,他们的精彩表演把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通过欣赏模特的展示活动,学生从中也感悟到怎样着衣才是最美的,进而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辛苦的付出,在体验亲情中──学会悦纳家人给予的爱。同时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要为家庭添欢乐,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要让家人快乐。因为只有在学生深刻体验了父爱、母爱、祖辈无私的爱时,才能升华为更广义的爱,才会去爱周围的人,并能怀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从课本入手,最大程度地利用教材资源。因为新教改课程提供的材料比较丰富和贴近儿童生活,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二是要结合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也只有在生活中他们才能培养责任心和良好的习惯。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了教参的儿歌导入方法,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整节课铺垫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但放弃了课堂表演和情景模拟的形式,而是用语言创设了一个虚拟而又真切的思想情境,这样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还节约了课堂时间。大声朗读和重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有梯度地设计了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完成每个活动后都能在认识、情感等方面得到提升。让学生从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心中有他人(如记住家人生日);从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到尝试理解家人(如:父母不答应买东西、父母催作业、饭菜不合口);从任性转变为学会克制,减少打滚、挑食、不高兴、哭闹等不良行为,逐渐形成理解、听话的良性行为习惯(不良情绪要克制);从身在爱中不知爱、忽略父母对自己的爱,到开始认识到父母博大的爱,并常怀感恩之心(知道快乐源于爱);从一时兴起为家庭添欢乐,到经常有意识地给家人爱的反馈,并逐渐形成习惯(拓展活动:每天做一件让家人快乐的事情)。学生的这些进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但这节课应该成为他们进步的开始。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问题,这对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是有好处的。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9
安全是关系到小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乃至生命的重要问题。一向最为家长和教师们所关心,而有些时候大人会忽略安全问题,甚至大人自己都会发生生命危险,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从小教给他们一些安全生活常识,培养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遇到危险怎么办》这一课正是讲的注意安全,是这一单元里的第三课,我选讲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
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让我有新的收获,对新课程理念有进一步认识,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这次教学实践,我在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把握好教材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懂得远离危险,遇到危险如何自救和求助,从而健康安全成长。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突出课程的生活性与活动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这一基本理念。一是课前的调查、课上的交流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向家长询问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发生了危险怎么办?在与家长们的聊天中就懂得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网上、电视上、书报刊杂志上搜集相关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与人交际能力,又使学生懂得安全常识,明白道理的途径多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用眼观察生活,动口、动手了解生活,动脑思考生活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帮助其他同学获得新知,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法,使孩子觉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容易接受,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课上的讨论、交流、模拟表演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互相交流,不仅积极性高,而且收获大。尤其是在模拟表演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效果很好。
二、成功运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拓展
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只是教学的范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的选用和补充教材内容。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自己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了拓展。表现在:(1)第一部分故事导入。袁媛同学的故事正好是电视中刚刚播出的,大家所熟悉的,一听便知的真实故事,而不是老师假定的或编造的,可信的同时就更能使听者警醒:哎呀!我们真应该注意,自己可别发生危险。从而竖起耳朵来认真往下继续听,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想到要这样做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2)我在第三部分学生汇报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汇报来的对教材知识进行一个扩充。因为实际生活中遇到危险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而本课只涉及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也更有必要拓展。(3)在最后导行这一环节中也扩充了内容。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回想我教学的《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从儿童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主张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启发道德自觉,避免生硬说教就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品德教学的生活化。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
二、努力体现品德教学的“活动化”。课程标准将该课程定义为活动型综合课程,即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材中设计的情境对话、人物旁白、提示语以及大量的空白都在引发儿童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实现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体验活动,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难处,从而能调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一开始,我让学生蒙上眼睛从教室一角到另一角拿东西,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到作为盲人找寻事物是多么不容易,学生进一步想象:如果我们蒙上眼睛放学后独自回家结果会是怎样?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失去光明是多么痛苦。接着让学生体验肢残人单手穿衣的感受,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特别无助。通过这两种角度体验活动,学生真实地感到残疾人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而此时帮帮残疾人就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相信,我一道德品质也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
三、努力体现品德教学的开放性。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教材中只安排了“他们不容易”和“我能为你做什么”?两部分内容。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了合理整合,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以期待关心帮助残疾人能成为我们每一个应有的美德。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感觉,教学效果很好。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2
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又将告一段落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困惑。这学期我上的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教学中,我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缺少主体参与。本学期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关于环境卫生的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你丢我捡”的活动;关于收获的组织学生到绘本馆阅读等,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结合我校科技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情感朗诵、角色游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在教“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丰收会,让学生展示一学期来的学习成果,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如“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是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重点以柳州“桥”的数量和设计风格来了解柳州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不足:
1. 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待于提高。
改进措施:
1. 我们应多提问学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
2. 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争取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4
在区品德学科培训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堂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在这堂课中,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包括师与生的对话,生与生的对话,生与文本的对话等。本堂课是借班上课,课前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学生对我很陌生,所以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才能拉进师与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乐于谈话,乐于交流。上课伊始,我播放了学生喜欢的歌曲《可爱的家庭》,会唱的小朋友马上跟着唱了起来,不会唱的小朋友也跟着拍起了手,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课堂气氛很温馨。让小朋友大喊我的名字,猜我名字的含义,学生觉得很新奇,不知不觉消除了与我之间的陌生感。我又拿出我的全家福,叙述了我先生因为女儿半夜发烧急得哭了的真实事件,学生深受感动,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都争着、抢着告诉大家爸爸妈妈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努力付出,不求回报。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小朋友一一叙述,所以安排了四人小组互说,在这个师与生、生与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激发了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情感。
2、品德教学强调回归生活。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本堂课学生说话的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借助照片以及一些小物品激发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激发起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虽然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但其中包含着家庭生活的欢乐,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爱,都很真实。课外延伸中安排的两个实践活动:
(1)自己设计一张感恩卡,写一句最想说的话,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
(2)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你能做而且能令他们高兴的事。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使品德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
3、评价注重过程性。在听课教师的发言中,我感到老师们对我采用的评价方式特别感兴趣。我是这样做的:课堂上每发言一次得一颗星,学生自己用笔画在课题的旁边,发言声音响亮、语言流畅、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再加一颗星;一节课得三颗以上星的可以画一颗笑脸。这堂课没能得笑脸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弥补。这种延时评价为更多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展示自己的方式和途径,让更多的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挑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我自己任教的班级,我每月、每半个学期、一个学期都小结一次,避免了评价的主观性,学生非常开心。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15
儿童进入学校是其独立进入社会的开始,从此交通安全便伴随其左右。可是由于有些儿童缺乏保护意识,不懂交通规则,不注意安全,以至发生交通事故,这不仅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本课从遵守交通规则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以培养其交通安全意识。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展开的。
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和表示的意义。教学时,先了解了书上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交通标志,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样,大家就获得了较多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图文结合,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第三部分是讨论,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让学生通过对图中人物行为的观察和辨析,对注意与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行为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从而认识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做游戏、读儿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总之,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8-2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8-07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08-02
小学教学反思15篇08-22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08-03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5篇09-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江南》08-1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篇07-29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8-08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集锦15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