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反思1
大家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状况,自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心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带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用心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构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我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潜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潜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一样角度培养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带给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潜力和应用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潜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用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贴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学反思2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热衷于某项事业,才会主动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讲应该努力培养对学科的兴趣。至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想可以从这些事情上着手: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趣闻趣事,播放相关优秀纪录片,组织野外实地学习等等,总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们。
二、掌握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三、勤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很多时候十分简单的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四、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
(1)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2)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3)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4)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关注一些相关新闻事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地理教学反思3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我对这个问题有一点粗浅的体会,把它概括为“课堂提问六要”说来大家共议。
一.要有价值
从思维角度看,问题类型概括起来有三类,即:浮现记忆性,如:“是什麽”之类的问题;有效思维性,如:“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提问时要主意,问题设置要有目的,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必须心中有数;二是问题的本身要有启发性。不要提一些不要求学生以任何方式去处理(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信息,或者说不加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问那些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有效思维性的问题,他能敦促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上提出“长江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自然环境会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提的有价值,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二.要有梯度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如提问“为什么说西亚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学生受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时作答困难,我提的问题是⑴西亚位于哪两洋五海三洲之地⑵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哪两海联系了哪两大洋⑶土耳其海峡连接了哪两海?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三.要有对象
教师提问中的偏爱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很大。由于以前,我在提问中,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使前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使后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之后虽把易题送给后一部分学生回答,只是暂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现出来,我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判断出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管己,高高挂起”态度冷漠,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思维的发展。现在我非常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四.要瞅时机
瞅时机是指把握“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指提出问题到回答这个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度过的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实践表明,若“期待时间”过短,教师就提问别的同学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路趣于完善的机会。我将“期待时间”增长到4---6秒,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
五.要巧点拨
1.面对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
(1)投石激浪,点拨导引
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点拨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什麽”我点出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即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四个方面分析,则学生恍然大悟则顺利回答。
(2)巧设路标,寻求思路
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分化瓦解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如:“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错误。要:
(1)顺水推舟,设谬质疑,教师采取将错就错,使生主动发现错误。如:“学生说‘越向北气温越低’好越向南气温越高,到南极呢?”学生立即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2)切中要害,温故答疑:学生的错答是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温故所学知识,错误自己发现。如:学生说:“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只要学生复习一下课本立即知错。
(3)相互讨论,争辩答疑。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3.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
(1)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
(2)扼要简化,归纳完善。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复杂的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浮浅的纵深化,使学生的回答完善化。
六、要有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评价,要科学的评价。即: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师生角色求转化。
1.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
2.评价方式多样化:评语要丰富多彩。如:‘好’‘不错’‘真棒’‘了不起’等。适时用体态语,点头,微笑,竖大拇指。对后进生有出色表现或有独特见解的,提议为之鼓掌,使每位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
3.评价角度多元化: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回答方法。
4.师生角色求转化: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如:‘你认为怎样’互评。如:‘为什麽好’‘有何不足’也可‘角色反串’如:某一问题教师故意答错,引导学生评价正误,说明理由,改进答案。使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
地理教学反思4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
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
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他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
学家及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2.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 (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4.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
设计意图:文字与图结合,分组抢答辨认。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做到生生互动。
「活动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
1.选五组代表,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
位置上。规定当某一组代表演示时,其他代表转身不看。看哪个组完成得
好。
(答对,你真棒5分。答错了,要认真啊)
2、拼图游戏:用大洲轮廓图各组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评出最快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活动四」: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2.分别说出亚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后各组代表订正答案,并选出优秀小组)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②分别说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
「活动五」:组织全体学生动手参与,用“简单几何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进行“一笔画世界”的绘图比赛。(可选几幅画的较好的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教师巡视查阅后,并引导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图中的问题进行校正。 『达标练习』:(练习题三)
『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板书提纲巩固)
『作业』:(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关概念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海洋、海、洋、海峡
2.主要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七大洲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七大洲与四大洋。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改进;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大洋和海峡。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线、轮廓图和分布特征、比较它们的大小深浅关系。
4、能够在空白地图上准确标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5、能准确掌握五条主要纬线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七大洲的轮廓、位置、洲的分界线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轮廓图、世界地图投影图、东西半球投影图、各大洲分界线投影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养育着我们,但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来构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进行课的内容部分:
一、概念内容
1、请大家看图(PPT托勒密在2世纪的地球地图)当时的人们受科学技术的制约,才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慢慢的人们认识到地球其实严格来说,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经过科学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附陆半球和水半球PPT图)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提问)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学生一起回答),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大陆:陆地面积较大的(比格陵兰岛大);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的附近岛屿合起来(全球分七个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体,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世界地图PPT展示)请学生找一找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
过渡 我们了解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图)读P8各大洲面积轮廓图,比较一下谁最大、谁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学生回答。找出它们面积次序规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大家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就近四位同学相互讨论并记忆)
(PPT分别展示各大洲轮廓图,要求学生按所给图形次序说出大洲名称)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同学回答。
既然我们回忆起了半球的分界线,那么我们刚才我认识的大洲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半球呢?
教师提问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亚洲、欧洲)(欧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极洲全部)
那么如图上我们所看到的,大洲与大洲之间是相连的还是不相连呢?它们以什么为界线分开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线(PPT展示,同学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穿过大洲的特殊纬线:
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洲:
北回归线: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极圈: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南极洲
根据特殊纬线与各大洲的关系判断各大洲所处温度带
欧洲:北温带、北寒带
亚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北美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非洲:热带(大部分位于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南美洲:热带、南温带
大洋州:热带、南温带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寒带
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在地图上标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各大洲之间除
被它们的人为分界线分开之外,还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们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学习大洲一样,我们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称(学生回答分别有哪四个大洋)
教师引导 我们知道四大洋的名称后,我们还应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师追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直观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学生讨论回答)(相对位置)
教师讲解 我们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应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对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极地图)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点评正误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地中海东岸就是亚洲,地中海是属于大西洋的海)网络争论部分,用海和洋的关系先给学生讲解} 印度洋: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冰洋:亚洲,北美洲,欧洲
教师启发 我们除了用相对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师启发 反之,我们也可以这样描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监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刚才我用的主要纬线所穿过的大洲轮廓图中标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呢?
⑵大洋的面积、水深关系
2太平洋:18000万km 平均水深:超过4000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万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万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万km 平均水深:约1200米
⑶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洋:(学生看图找出结果)
1、北极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描绘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简单的三角形)
四、教师小结本次课的内容:
A、世界地表海陆分布情况: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PPT图)学生看图读: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称、面积大小深浅次序。
C、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及其作用
E、[南北回归线、赤道]在世界轮廓地图中的位置。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五、巩固练习: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总结性讲解
教师启发 今天的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等一些知识,希望他
们下来以后呢,要抽时间去复习一下,那第,今天我们所见的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呢?或者说它们的位置是不是永远都是这样的呢?请大家抽空预习后面一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知识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关键,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2.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3.存在的问题:知识量太多,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少,没考虑学法如许多问题应该有学生分组讨论,而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没进行分组讨论,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尝试更新学生的学法这方面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节时,我就深有体会。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懂并学好。
地图与地球仪终于学完了,本以为难点已过去,海陆分布应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谁知让学生看地图,又没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围的五个大洲图
上找到,却没法理解大西洋的西侧是南北美洲,从地球仪到地图的转化——从球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化却也这么难,这是以前我没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识到我让学生以后不用拿带地球仪上课是错误的,我手中的地球仪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观的说出大西洋东临美洲,西临亚洲与大洋洲。再看地图就明白了。我给学生出的当堂测试中的题目;围绕南极洲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学生理解也费了个劲。不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
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上,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欠考虑。虽然教材是经过科学合理地编排来确定内容的,可这种安排并不是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都适用。当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教材内容安排不同步时,就必须随时迎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适当地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无头绪,越学越糊涂。在这一节里,就可以将各洲分界线调整到前面讲,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学生就能明白、准确地判断和归纳了。
地理教学反思5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给高中地理教学以较大的触动,认为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得到学科教学内容,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即教师和学生在共同体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显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时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完《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以后,就让学生运用本章知识来对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创设情境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以后,让学生写一篇科幻文章,主题是“假如黄赤交角突然变得很大或很小,我们会怎样”,学生就必须充分思考黄赤交角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了,这样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二、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内六区,面积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扩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
(二)循序渐进,设计递进式提问
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地理现象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知识,教师可将复杂知识进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难度,提出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这些假设,还事实真面目后再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既适用于自然地理知识,又适用于人文地理知识和人地关系较复杂、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它能在相对降低学习难度的条件下,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独立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例如:高一《地理》,内容是对较复杂的地理现象的研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较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
(1)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是一个物质均一的球面(即没有陆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怎样运动呢?
(2)实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它会使全球性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3)实际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它又影响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堂提问设计得当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渗透,使提问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
吸引力,促进提问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开展课堂讨论,提供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目前,课堂讨论依然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活动方式,因为课堂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经常有讨论这种活动的出现,这就说明新课标是很强调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但是课堂讨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如在学习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讨论往往不能达到效果,还会浪费课堂时间。但相反,在学习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时,由于知识侧重于人地关系,而学生长期亲身经历这些人地关系,所以用讨论的形式能够集思广益,把课堂知识扩展出去。比如在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变化,这样就不至于使课堂太过沉闷,而且又能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就能把探究性学习下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学会提取和运用知识,从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操作,既注重整体化又兼顾个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6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反思7
摘要: 从20xx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三年来,身为粤北地区的一名地理教师面对实际的课堂,的确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本文总结了自身关于这些困惑的思考和解决办法,是对这三年高中教学的反思。
关键字: 高中地理 困惑 反思
从20xx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尽管想象中的课堂在头脑中已盘旋了许久,但是真的面对学生时,却依然感觉束手无策。三年来,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理论是对的,想法是好的,可要推广,的确困难重重,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困惑一:为了努力近可能实现或是靠近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当中,添加了活动环节和问题讨论环节,这么一来学生们感觉课上得很开心,主动性发挥了。但是好像一节课下来,具体知识点很少落实,好像总在诗情画意,也没什么时间来落实,一旦考察下来,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当前高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怎么对付考试这一关?特别是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一学生及家长,不像初中学习时那样听话和那样踏实,长期这样的情况,大家能接受吗?
另外,想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带问题听课。高一刚开学几个星期还可以,越到后来越行不通。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时间给你预习,更谈不上讨论,再加上高一学生的.作业量过多,每个学生的程度有差异,做作业的完成时间不一样,成绩好的学生也许有一点空余时间,但科目太多也不知道先预习哪一科好。你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放弃这种做法。
困惑二:也许你在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你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可能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这样一来,学校的考试分析一出来,你都会感觉巨大的压力,不要说挨到高考成绩出来再去定论谁的做法对与错,就是单元或月考成绩一出来,你也许就要收敛自己的做法了。我想这恐怕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原因了,升学的压力摆在那里,谁也绕不过去啊!
困惑三:学校生源不同会有分不同类型的班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鉴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就算在同一种类型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活动和问题讨论中来,有的学生就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从乡镇升学上来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但却总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有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得从大多数的学生情况考虑,多用传统的方法!
困惑四:在我们高中地理的课程安排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自然地理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大气运动这一部分,这些课程又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就碰上了难题,不少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基础也不牢固,又严重影
响了以后的学习。加上此时尚未进行文理分科,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这三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困惑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一、教师要不时地进行自我提高,提高自身素质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魅力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高自我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之外,积极主动听比别的老师的课也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开拓思路。另外,每周的备课组会议也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进行记录和总结,这对于教学的帮助很大。
二、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把身边的于我们地理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我们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到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这种方法不能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们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比如在我们学习影响工业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部分时,学工业的区位因素,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我们周边的工业园区的区位联系起来,分析它的区位因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农作经验,将平常的生活经历与课堂结合起来,相信能有不错的效果。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三、尽量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良营宽松的课堂环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我相信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让我们老师有个好心情,能够开心的上完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总之,这是我三年来的做法和想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个人魄力赢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虽然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没有解决,但是还是一直在探索着!
参考文献:
[1]刘转道.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魅力中国.20xx
[2]王涛.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例.20xx
[3]赵志华.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商丘日报.20xx
地理教学反思8
在5月份的地理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初一,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人无完人,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地理教学反思9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最大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遇到这些活动,你得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吗?等等。
四、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等。请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吗?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等。
此外,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处处渗透了新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完成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反思地理教学法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界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教学反思10
转眼之间在z中学工作也有一年之久了,本学期有幸和我校谭校长结为师徒。使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收获。一个学期的地理课结束了本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地理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同时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材料。例如:在讲《多变的天气》时,通过让学生收听、收看当天的天气预报,了解本地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及不同城市同一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特征来,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不同。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天气“多变”的了解。这样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很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长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使难点易化。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重点,但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体会,所以它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时,就以学生熟悉的车牌、商标为例,让学生熟悉每个省的简称,并结合实际的地理事物加以补充。在熟记每个省的.行政中心时,可以叫学生收听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帮助记忆,这些都是突破难点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对此很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深一步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因此,教学时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寒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寒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意义,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四、系生活实际 树立环境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例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我不失时机地联系到家乡湘潭的水资源状况,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材料。因为只有学生在环境感受中获得的亲生体验,才能保证环境意识和素质培养的落实。在教学时,我首先提出疑问:我们湘潭地处南方地区也属于缺水城市,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有的提出了治理的措施。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地理教学反思11
新学期接手初一地理课,一连几节课发现了同样的一种倾向,有的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我来,我来……”。有时老师刚提出了问题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时老师刚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的同时,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几节课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明确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明: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最终形成习惯。
地理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13
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有输入与输出。从备课到上课,从测验到反馈,从批改到评讲,从评估到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螺旋上升,形成循环。备课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起点、思维特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课要把知识讲解得深刻透彻,更要设置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发明、发挥;作业习题要有知识梯度和能力维度,设置情景,蕴含信息,考察能力。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两个主体,教师占据传统优势,但不能居高临下,而应该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交流,这叫心理辅导、心灵感应,虽然软性,但极重要。教师上课以后、练习之后发现教学缺陷,通过辅导弥补缺陷。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
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理教学反思14
我们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虽然说是南昌市艺术生源最好的,但就其文化道德综合水平来说,除个别外大部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学习生活习惯也差: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上课吃东西、顶撞老师、迟到、旷课、早退、不交作业、考试舞弊、抽烟、打架等情况经常发生。我长期与学生家长接触交谈发现,多数家长一方面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收入都较好;但另一方面,都深感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为:溺爱孩子,使孩子形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同时又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要为孩子选择一条高考捷径——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我们文化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低于专业课,只有在学生高考专业加试以后的三个月,文化课才受到学生重视,所以高中艺术班文化课很难组织。
一、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艺术班的学生,你会赢得学生的加倍尊重
当我初次走进艺术班的地理课堂时,感觉学生们都会静静的听你讲要求和讲课,发现美术班和音乐班的学生有些不同,美术班虽然男生多但更安静,而音乐班女生多却安静不了多久。接下来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讲话影响我正常的教学,我对她(他)说:请你不要讲话,可是学生的回答却窘的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来台阶:“我又没说话,谁是证人”;第一次遇到学生因不想上课想溜出教室而被我阻拦时,学生情急之下说:“我要拉肚子”,我只能放行;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睡觉……第一次的'艺术班教学,我遭遇了许多尴尬和锤炼。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多了我就成老手了。如今,当我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而讲话时,我不会急于马上指出来,我会镇静的等一下,好鉴别该学生是偶尔说话还是要忘乎所以的持续说话。如果是偶尔说话的同学,我去制止,一般会遭到学生的反抗、拒不承认。如果是忘乎所以的讲话,正在说话学生的注意力在说话上,不会听讲,更不会注意到老师的任何举动,我制止他(她)们的方法也很有艺术性:一种是边讲课边装作不经意的走到他们旁边,轻轻地敲打桌面提醒他(她)们,这样做的好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这种方法对多数人有用,因为艺术班的学生,各种坏习惯的一旦养成后,家长和老师管教管导时,一般是简单粗暴,忽视对孩子的人格尊重,所以一旦学生出现反课堂的行为,教师对该行为进行管理时,用这种心理暗示,既制止学生的讲话把学生拉回到学习的思维来,又让学生有人格尊严,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种方法是立刻把讲课停下来以目视或手指向说话的学生,待全班学生都目视他(她)们时,学生们会自己发现犯了错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那种上课时对老师有强烈的对抗心理的学生,利用老师和学生们团结在一起形成的强大心理力量,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强大的心理压力,逼迫其回到正常的课堂中来,这么做的好处是教师在管理时不容易和学生产生直接的冲突,
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当我遇到上课时学生趴到桌上睡大觉时,我不会漠视,而会加以管教:轻轻地走到学生旁边,小声的叫醒学生,请他(她)用站立或用冷水洗脸的方法清醒一会儿,如果是用站立的方法,就一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嘱咐该生自己觉得清醒后自己坐下(不必等老师批准)。这种方法的使用,好处是教师巧妙的运用了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管教,同时又利用教师对学生的亲情引导,赢得全班同学对教师的尊重。
地理教学反思15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执教高三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得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地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三年级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蓝本内容逐渐地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蓝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5-04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5
地理教学反思06-13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5-11
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3-02
小学地理教学反思02-27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
地理中教学反思03-21
有关地理的教学反思03-24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