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9-17 13:13:47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学情预设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确实简单易懂,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习题。

  课前学生掌握情况预知不够准确,所设计的教学课件与教学预案相对落后,较低地估计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突破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为: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一一解决,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教学过程总体反思:

  虽说对学生掌握情况的预设不足,但课前的随机应变,使得本课的教学又出了“新彩”,将一堂新授课,变为预习成果汇报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在热烈的讨论中,识记知识点,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课前的预习是如此的有成就,进而引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做得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得也有失,最大的失就是没有十分准确地预知学生的情况,此失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教学的重大失误,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用多种铺垫,而是直接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三个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如在倒数意义揭示后,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了一组针对性练习。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我在让学生举例时不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且让学生把算式写下来。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作为教学活动中合作者、组织者,在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上应多“扶”。

  当然这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至,仍然存在着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放手不够大胆,总要讲得面面俱到,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仓促,在概括方法、比较大小时主要以教师为主,处理的比较匆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的程度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对于有些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相得益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一开始创设“让学生找朋友”的情境,通过此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本节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特别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最后在全课的小结中再次提出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游戏的导入,学生观察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容易掌握了,因而课堂的氛围很浓,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殊的数1和0,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乘积是1,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如5×( )=1,括号里的数就是5的倒数。这个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显强调出来,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因此,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不能完成达到。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把文字构成规律变成数字,进行铺垫。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设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自己举一些倒数的例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的一些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每组中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依据倒数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以上发现是否正确。

  在争论数字0和1的倒数问题时,我创设情景境,通过两个卡通人物(明明、红红)发生争论 ――0和1都有倒数,0和1都没有倒数,课堂上学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学生没有从分数的角度去发现0不能作为分数的分母,所以产生了0有倒数的念头,再次的小组辩论。得出0不能作除数、0不能作分母。0没有倒数的结论。而1这个数字学生还是会发现1的倒数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法。但是整数到底有没有倒数?整数怎么样来求倒数?要怎么样把一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调换它们的位置。这样开放性题目,学生要经过小组合作才可以填出来,没有办法独立思考。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内容就应该多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来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陈述性知识,放在这个单元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是为了衔接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其目的就是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做铺垫,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为什么要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否则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好理解。

  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开始。在给出的8个分数中,学生能够找到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建立倒数概念必须充分注意的内涵。教材在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基础上,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要知道互成“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还要明白两个数是“互为倒数”的。教材里三个卡通的交流,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甲数是乙数的倒数,乙数也是甲数的倒数”。

  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先求3/5、2/3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后是0没有倒数。在第一个层次里,要求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写出整数的倒数。可以从概念出发,寻找与这个整数相乘等于1的数。如果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就能像分数那样直接写出它的倒数。第三个层次理解0没有倒数,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不存在与0相乘能够得到1的数。

  倒数的意义就是一句话: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的,这也就是概念内涵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这样几个基本块面:首先通过例题7提出的问题——给出倒数的含义——分层突击理解倒数含义——出示形式上的经典错例(特别是小数的倒数)——处理1和0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确实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纠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态度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需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关倒数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经验,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这个知识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需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思量的问题。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15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08-11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9-16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09-16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09-15

认识0的教学反思09-15

《认识角》教学反思09-14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09-14

《认识10》的教学反思09-13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