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对主题图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思维狭隘。
在新课前先带着学生复习以前的口算,以此唤起学生的旧知。新授部分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两个环节节奏较慢,层次也有些零乱,主要是对教材的把握还不是很准,对学生引导性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回答不到位,而我又未能及时、机智地对学生进行再引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对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出多种不同算法,在学生理解每种算法的算理后,在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这样教学层次可能会更清晰,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课标》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具方向性,教师的引导要具有效性。
在练习的设计上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适合于各层次的学生练习。练习题采用多种形式出现,学生的参与率高,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一下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非常仔细解答,在这环节,不仅达到了设计目的,学生的参与率高,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中的事息息相关。
所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可以跳跃的平台,因为学生的思维需要搀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一节平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变“数学”为“生活”,实现计算问题生活化。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既复习了旧知,使复习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又为新知探索确定了主题——“谁获胜”,激起探究欲望,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知: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并主动探索,实现了改变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感悟出口算新方法。
2、变“教学”为“互学”,促进师生互动自主化。
“故错”——“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活跃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获取算理。又如:老母鸡不小心把最后一小题给忘带了,让学生猜测,学生就会纵观前五小题,类比推理出忘带的题目,这样既让学生重现新课内容,回顾学习所得,又从中提高了观察能力。
3、变“多样”为“优化”,保证创新活动有效性。
在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多方比较,互相验证,真切地感受到新算法比较好,愿意主动地去应用这些方法,达到多中优化的'目的。
本人才疏学浅,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这节课时间调控不够到位,导致最后“为算式穿新衣”师生比赛活动草草收兵,下课时看到学生为不能和老师赛一场的原因,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很自责。又由于“下课真好”的缘故,忘记了总结就随意下课。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努力的方向。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4
前不久,参加了学校的“同川之声”课堂教学比赛,跟同年级的何老师同时上了一节《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何老师的课上,学生在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时候,总共产生了5种不同的方法,而在我的课上,经过学生的探索只产生了两种方法。究其原因是对主题图的处理,何老师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有12瓶。
师:你怎么看出是十箱?
生:左右各5箱。
生:已经搬好了十箱,正在搬最后一箱。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十箱一共有多少瓶?
结果学生在口算12×10时产生了5种方法:①12×5=60,60×2=120。②12×1=12,12×10=120。③12×9=108,108+12=120。④12×1个10=120。⑤2×10=20,10×10=100,20+100=120。
而我是这样来处理主题图的: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12瓶。
师:(出示“三年级共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够不够?”)怎样知道够不够,怎么想?
生:想十箱共有多少瓶。
学生在口算12×10时只产生了两种方法:①12×1=12,12×10=120。②10×10=100,10×2=20,100+20=120。第三种方法12×9=108,108+12=120是由我提出来的。
感悟与体会: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却有不同的反应,这不得不使我有所想法。是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吗?回答是否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何老师作比较,究其原因,是因为何老师对主题图的诠释更为细道,不放过图上的每一个细,最终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可见,教师的引导是何其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对主题图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思维狭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课标》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提问要具方向性,教师的引导要具有效性。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我对学生的引导是粗略的,而何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细致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可以跳跃的平台,因为学生的思维需要搀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5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6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拟订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感悟如下: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掌握口算方法,找出计算规律,能正确进行口算。
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本节课的练习中也发现,学生虽掌握了口算的方法,但计算速度、计算的准确率并不是很高。对于整十数乘整十数学生还可以,而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学生的口算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说明学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速度及准确率。由此也提醒我,数学教学它的衔接性非常强,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打下结实的基础。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01-2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5篇03-27
整十数加教学反思03-06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20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1-24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6-17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6-17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5篇02-26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