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8 16:52:59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在备课时,我便力争做到活用教材,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构建开放,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力求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教师所给的补充资料,充分的展开联想,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结合密云二小的“一三五”理念,我做了以下尝试。

  1、做到让学生与发现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我在课前,参看了大量的资料,使我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于是,在课上,我安排了三个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再回到原文体会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分别是理解“小心翼翼”一词时的处理。

  2、理解比利接水时的艰辛时的处理;理解野生动物的危险性时的处理等。

  此外,在课上我还想努力体现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读,在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解小比利是怎样用双手捧着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小比利是怎样用双手接满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比利为小鹿一次又一次喂下了生命之水时,我努力渗透句与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加深自己对文章中一个又一个细节描写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还有意地渗透了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揣摩文中叹号所蕴涵的情感。

  在课的尾声,我又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回顾了全文,重温了那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使情感得以升华。我还为学生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目的是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

  总之,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比较到位,能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充分联想的同时,也习得了一定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但,这节课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课上得太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教师的语速太快,话太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继续以“一三五”理念为指导,深挖文本,在如何让学生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上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教学前,看了看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学习本单元课文,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这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于是我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情,感悟追求的乐趣和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为本课教学的难点目标。由于课文的诗句通俗易懂。在学生熟读成诵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我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你怎样看待“我”的这个梦?以此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在学生独学时,再让孩子们精读课文,找到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在书上画出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体会。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了惊喜。以致我心中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所以题目“桥”有着深刻的含义。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桥》是本组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不同于《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是通过典型事例来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而《桥》则是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体会思想感情的,领悟表达方法的。

  在教学时,我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说,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借助诵读的层层深入,辅以教师范读、音乐渲染、角色扮演、闭目想象等教学手段,试图还原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情景,进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在整堂课贯穿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读,读得准确,字正腔圆;二读,读出停顿有板有眼;三读,读出味道,读出韵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引领下由词的字里行间走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由作者的内心世界回到词句本身。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朗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角色扮演问一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金钱的魔力》是世界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的节选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关照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托德和老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刻画出两个市井人物的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文章本身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对于人物形象学生也容易把握,因此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一方法成了这节课的重点。

  一、适当补充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是节选,又是外国作品,所以学生在初读时由于不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因此难以理解,读不进去,更不用说体会写作特色啦。所以,在备课时,我搜集了许多资料,对原文作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一下小说《百万英镑》的故事起因,否则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怎么会拥有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一个百万富翁怎会连买一件最蹩脚衣服的零钱也没有?在教学结束后,我又以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看整本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我们把这篇课文放在完整的故事背景中时,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会自发地产生进一步的阅读需求,由课文转向小说,由单个故事走向多个故事。这是我本堂课首尾如此设计的意图,应该说完成得较好。

  二、体会人物内心,不够深入。

  《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精彩的人物形象刻画。无论托德还是他的老板,其一举一动,一言一颦,无不是金钱力量的`化身。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反复体悟,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走进人物充满铜臭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理解金钱所焕发的巨大“魔力”。在教学中,我觉得我对于托德这个人物的讲解不够到位。只在于从文本的表面句子加以体会,没有深入托德的内心。托德在对待“我”的前后动作、语言、神态变化中,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以此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托德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进入他“认钱不认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悟不到金钱的巨大“魔力”。本课教学的最大遗憾也正在于此。文字对托德和老板的描写极为精彩,应安排学生在品味之后形象地将其展示,让文字鲜活起来,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讲完此课,在赞叹马克?吐温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我不由地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金钱买不到亲情、友情------很多东西,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要。

  三、存在的疑问

  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环节又不想舍弃。结果拖堂4分钟,还要思考哪些环节可以再精简些。略读课应该放手让学生学呢?还是教师要抓重点进行指导?这也是我迷惘的一个问题。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五年级上册课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单元,它同以往的课文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因为这次活动开展时间比较长,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我首先布置了制订活动计划的作业,而且是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学生们热情很高,不仅在课上认真讨论,根据全班学生居住地点进行了分组,确定各组组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推选组长,课后还积极进行小组活动,有时间、有地点、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过程,还有组员分工,各个小组发挥组员的不同特长,有的`制作了纸质的活动计划,有的制作了彩色图画的活动计划,还有的的制作了PPT的小组活动计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语言文字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今天朱老师先上了第25课。

  首先,朱老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不同之处。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自《论语》的三则关于读书的语录,第二部分是朱熹谈读书,第三部分是曾国藩谈读书。

  一、简单学习第一部分:朗读正音。

  论语中的语录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朱老师没有重点学习,让学生读后,老师进行正音。比如“知”同“智”,是一个通假字,简单介绍通假字;“识”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重点学习第二、三部分。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促讲,生生互学。

  1、简介作者。朱老师简单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根据作者所处的年代,从而发现他的文章接近白话文,他写有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

  2、多形式的`朗读。文言文的学习,教师的范读很重要。朱老师先范读,让学生一句句跟读;再完整示范,请学生关注停顿和轻重音,再请学生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完整地读;最后拿起书本齐读。朗读指导有坡度,在老师的范读中拉近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以读促讲。

  (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朗读示范也非常重要。我也会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停顿、重音,请小老师来模仿,来带大家读,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老师机械地强调要有效得多,也会把学生教聪明,这就是以读促讲的效益所在吧,语文课堂就应该书声琅琅。)

  3、学生相互答疑解惑。读完后,朱老师抛出两个开放的问题:

  ①你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

  ②你读懂了什么?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随意,但却设计高明。先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让另一些读懂了的学生来答疑解惑,老师仅仅是稍作纠正和引导。朱老师曾说,让学生来教学生,比老师教得更有效。确实如此,在这两个问题的深入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被其他同学相继解答。

  (这是一个对新老师而言学得来的地方,在课堂上多神秘地问几个“你有什么发现吗?”瞬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思考起来。比如我在教《天地人》一课时,把“你、我、他”放在一起,把“你、他”二字标红,让学生去发现,他们会发现这两个字都有单人旁,都和人有关;再将“他、地”二字放在一起时,学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也”字,但左边的部分不同,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偏旁,来理解字义,来进行有效的识字辩字。)

  4、熟读成诵,深入理解。在课堂上,通过反复的朗读和交流答疑,老师借助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高效地积累。

  接着,朱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古人写文章时,有没有用到什么特殊的句子?学生随即发现反问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老师让学生尝试改成陈述句,学生改得非常出彩,如:“心既到矣,眼口皆到。”“心既到矣,眼口必到。”等。

  最后,朱老师问: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来说一说。在这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古人所谈的读书道理更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学习第三部分:创设情境,抓住核心问题。

  1、简介曾国藩。

  2、教师范读,学生多形式朗读。

  3、扫除疑难词句,在情境中理解深意。“盖”这个字是语气词,表示开始说话。最难读的是“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其中举了两个例子:河伯观海、井底之蛙。朱老师请学生和自己互动,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这两个故事。这是课堂最灵动的地方,学生投入情境中,更明白了什么是“没有见识的人”。

  4、抓住核心,来提问题。这里,是老师由扶到放的过程,也是体现课堂生长性的地方。朱老师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提出“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模仿着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提出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给水平较高的小朋友准备的。学生果然抓住了最后一句关键句,问“为什么此三者缺一不可?”给这节课留下一个完美的问号。

  (在课堂上,我也常会学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啊?你们觉得老师为什么用这个颜色来写?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学生转换角色,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老师的设计思路,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辨析每组成语中两个成语的异同,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成语写一段话;?引导学生边读前两段话,边读边体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的不同之处,然后尝试着用自己感悟到的完成第三句话的标点符号的正确填写。

  在汉字的书写习惯中有横排和竖排两种形式。本次“书写提示”提示了在横排和竖排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两组成语。第一组描写的是繁荣富强的景象;第二组描写的是水深火热的情景。让学生先正确朗读这些成语,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最后积累这些成语。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本文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文章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形式的文章,不免感觉陌生(连第一自然段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向学生讲授了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重视口语化;在正文前。要有称呼,正文有层次,结束时一般有祝语。这样说后,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自然段。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来学习这边文章。

  整个合作探究环节都不是什么难事儿。学生因为先前已经分了层,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利的。

  但是,课堂感觉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太高,可回答问题的含金量感觉太低。

  后来,我采用请同学上台来演讲的方式来体会演讲者的特点,并上台来说,有的是读课文,最重要的是复述课文的内容,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是自己敢于挑战自己,锻炼自己。

  课后思考:

  如果单纯的上这篇课文,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顺理成章的`课堂更看不出学生的智力差异。而让学生真正的调动起积极性,参与进来,还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组织好的学生之前这种方式太少了,以至于有很多的同学还是不敢走出这一步,有的走出了,但是上讲台以后,不知道说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有机会一定多多给他们创造机会锻炼自己。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这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知道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很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

  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在下学期的学习中会更有利于教师同学生共同提高。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教研课已经上过好几天了,回想起上课前的准备及上课的过程,心情依然不能平静。这次活动是我们六年级几个老师同题开课,选择的是课文《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课前,我们一起研究了教材,并制定了教学目的,还制作了一个PPT。

  在课堂上,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如何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呢?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教学目标中说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肯定是不够的。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用兵马俑殉葬的原因,从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到它与汉兵马俑的区别……甚至有学生兴奋地告诉我:“昨天晚上〈探索与发现〉介绍兵马俑了。”他们有的带来了介绍兵马俑的碟片,有的带来了兵马俑的仿制品,有的带来了百科全书……上完课,学生急切地询问我推荐的两个网站,我感到非常欣慰。他们已经把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变成了主动向课外延伸。

  二、知识与能力发展的联系。

  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涵。另外,我借助PPT,使书面的文字变成活动的影象。我在教学“神态鲜明”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练笔——发挥想象,除此之外还会有哪些神态呢?请你模仿课文的句式结构写几句。同学们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秦始皇那支所向披靡的大军。”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古战场那嘶鸣的号角。”有的'说:“我好象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秦始皇的大军前面。”……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学生的思维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虽然还沉浸在那悠悠的秦俑情中不能自拔,但静静想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对学生渐渐地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小学课堂教学慢慢积累着经验,也在实践中摸索着如何备好课、讲好课、站好讲台的方法。今天,迎来的是我在科组老师面前的第一次公开课,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新型玻璃》的第二课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解决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其中第二点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时总结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是“读—段落,画—句子(特点、作用),讲—自述(第一人称介绍)”,顺应下来在本课让学生运用这学法学习其他四种新型玻璃,小组讨论中完成表格,以期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至于第二个教学目标则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喜欢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老师则相机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以此解决重难点。最后让学生以“新型玻璃发布会”的形式仿照课文介绍自己新发明的新型玻璃,要求学生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石榴又红了》是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片阅读课,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 “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少年王冕》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母亲、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孝敬母亲的故事。赞美了王冕勤奋学习,孝敬母亲的美好品质。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语言本身所包含的节奏、句式、格调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感悟文字所蕴涵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内在意韵。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课文的五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学生在读书时脑海里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可以深刻领会语言所表达的意境学生有了良好的再现语言表象的能力,才能在朗读中有较好的语感。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知语言文字、准确而迅速地在脑海里呈现有关画面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像,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拓展练习设计理念基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业的设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应用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反思07-04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08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2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08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反思06-02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08-03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07-1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1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5-17

(热门)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