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9 06:55:13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期末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思想的学科,这门学科应用广泛而又极具影响力。学好这门学科其实挺难。对于小学阶段,听说读写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各种好习惯,从基础抓起。

  拼音是重点,一年级孩子要借助拼音来认识汉字。如果没有正确的拼出拼音,那么会影响孩子对汉字的识别。相较于拼出拼音来讲,给生字注音似乎要更难一些。有的孩子能够顺势拼读出这个字的音,但要想写出来,就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声调是一个错误点,轻声是一个错误点,相似字母是一个错误点,总之,有时他们写出来的拼音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也匪夷所思。

  同音字的区分,对于现在来讲,他们认字程度没有那么强,有时会出现组词上的错误。只要是同音,就能组出别的.词语。有时会把这个字安到另外一个词上,这种情况教师加以强调并区分,但后期复习过程效果不佳,他们没有深刻的记忆。

  形近字的混淆。这学期学习同学的“同”字和问题的“问”字。这两个字多数同学都分不清楚,听写起来错误连连。还有“有和“又”这两个字没有什么联系啊,但他们还是能混淆着写,这说明他们对这个字没有建立起概念。需要今后在字形,字义上多下功夫。

  除了写字以外,这个阶段还要重点练习读。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在家晚读,无论多少,长短,都要尝试着读一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2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积极根据上一年度的得失和现在的实际,定好计划,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定好的教学方案。在师生并肩努力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情,精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要备学生,即研究学生以前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生的生活情况等。其次再备教材,备教材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前面提到的学情,备好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然后再备好各节课的具体目标、内容。如果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我每天都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断修正。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我认真查找资料,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细节描写》,通过课件深入浅出、系统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观念,活跃课堂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积极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了以问题导读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另外还实施了读书笔记法,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三、丰富形式,焕发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准确把握初二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工作里,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探寻新途径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引导学生更快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3

  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效完成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4

  虽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尽全力进行了精心的备考,但成绩与上次相比是极度缩水,这对我们备课组来说是空前的考验,初三语文期末教学反思。面对此情,我们组每位有经验有干劲的同志直面现状,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据期末考试的各项数据,分析语文成绩可用“悬殊”二字来概括:

  一、经过多年的历练

  我们语文老师已经能意识到不能从阅卷上找原因。否则,就像自己的错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影响进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这些是语文老师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基于此,我们每个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家都要行动起来,而不是把担子、压力都压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出学科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把语文成绩搞上来。

  二、要有足够的空杯智慧和精神

  我们语文组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独特的优点:留晓干劲大,经验足,利落能干;我能因自己的个性特点施教,有开创不盲从;晓香认真柔韧,虚心上进;张辉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们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够的空杯精神。经验是好东西,但走向经验主义就会让我们碰壁,所以应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说几个从来没有过,根据学情多想几种方法,多讲一点效率,教出个性教出风采。

  在我们的反思中还有个性上的:留晓认识到应在认真、落实上下功夫;我认识到应在细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晓香认识到应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张辉认识到应在条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们扬长避短,语文组一定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三、新学年的展望。

  1、详略得当完成九年级下册书。因本学年比往年缺少补课时间,而我们却要在一个学年学完一本教材,复习一至六册古诗文、基础知识、课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中考指挥棒大胆取舍,详略得当。

  2、专注高效。本学期我们语文组每个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本学科教学,这和管理好班级并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并用心教学。在用力教学上,九年级老师已经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学绝不是一招一式就解决问题,它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师做中考题时念叨一个词“山清水秀”,说此词常考、常讲、常错,我就说你这样讲就容易让学生记住:此词可看作互文用法,意为“山水清秀”,学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点水旁的,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有此一小例,体现了用心教学的高效性。总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负。

  我想经过这次讨论总结,我们语文组定能发挥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再次打造黄金组合,再创佳绩!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5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就成了整个高三复习的重头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是主体,而教师的教学,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

  近年的高考试题彰显新课改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关注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应用,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诉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备考方式,才能赢取高考的胜利。

  1、复习策略:一轮复习,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及写作四个系统为主线,小的专题复习穿插其中、分专题分模块复习的,主要是打通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二轮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查找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切块”复习。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探寻解题规律。做到规范答题。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突出重点,三轮复习主要是搜集各地高考信息,严格按高考题的内容和要求,精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上,提倡运用“感悟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

  2、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复习要重视知识的落实:无论多好的复习计划,多好的复习形式,多好的复习措施,如果不落到实处,一切都等于零。复习要狠抓一个“实”字,在“实”字上做足文章。

  (1)、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坚持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运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统一起来。语文基础知识前五题,我们是夯实课内语基,补充课外语基。将课文中常见易混易错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老师从课本中打印出来,要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帮助学生动手积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基题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每周编写四套选择题的语基练习,每天限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通过以上措施,课内与课外知识同时兼顾,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点拨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住了做题的诀窍。对于名句名篇的默写,化整为零,天天坚持。高考既考查课内名句名篇的默写,又考查课外名句名篇的默写。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让学生背诵课内名句,不采用集中背诵,化整为零,每天背诵一篇或一段,课堂检查一定要落到纸上。同时在复习巩固好课内名句的前提下,补充《论语》《孟子》及其他课外名句的默写。让好学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尽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阅读与写作的落实。阅读与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高考阅读与写作分,占高考整个试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载着一个考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全部梦想,进入高三后,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阅读,每周编选“高三美文时文阅读”一期。编选的原则:一是选取经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记叙文、议论文;二是从网络杂志上寻找时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个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怎阅读,学习优美的语言和辩证的思维及规范的写作路子。阅读课有时是专拿出一节课阅读,教师当堂指导阅读方法;有时是放在课下早读时间,在下一周周一,拿出十几分钟时间检查阅读情况,主要检查阅读背诵情况。学生背诵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篇目,教师不限制必背哪一篇。作文写作落实系列化。先是按文体练习,解决记叙文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结尾升华,议论文材料叙述、说理议论、结构层次;散文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问题;然后按类型练习: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开头、过渡、论证方法及结尾的训练。操作的方法是两周一大作文,一周一小作文。

  2、精选试题材料,做到复习的准确性。

  高三学生时间宝贵,如果为占时间,随便拉过来试题就让学生做,无异于图财害命。高三试题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备考的内容与方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备考的质量。选题要适应高考趋势及学生答题水平,能力定位力求准确,避免题海战术,要“进得去,出得来”。

  (1)练习题的编选。练习题的编选的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高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现形式是什么”。

  (2)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或命制。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一份试卷的选编和命制也应该充分体现语文的味道,就是在综合试卷的编选命制中,不仅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人生。高三一年,我们对于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命制,每次都让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整份试卷应通过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材来体现出各种语文味道,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探求高考答题规律。

  语文复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增强“一个题即一个类型”的意识。例如文言文复习,我们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经常超出高考规定的120个实词的,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学生记住120个实词意思,仍然不会做题的。我们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教给学生怎么准确判断词语的语境意上做文章,18个文言虚词的考查,就是各大雷同复习资料中长列举的例子,所以不必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某一个虚词的意思都记住。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6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头反观自己的教学,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一、反思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出学期、单元及每课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用目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在目标的细化上,没有深入研究,过多的注重了内容,而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够深入。

  二、反思教学内容。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本学期,我虽然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但绝没有放松对教学的钻研,能够做到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做个性化解读,虽然教材已经教过几遍,但我仍然不忘多读教材,争取深度钻研教材。其次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本学期,我自费订阅了《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教学教学通讯》等刊物,广泛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汲取优质教学素材,争取使设计巧妙、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实效。但是,由于行政事务繁杂,没有过多时间钻研教材,对有些篇目研读的不够深入,个性化解读不够,甚至有“照猫画虎”照搬别人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三、反思教学方法。

  本学期,重新接手原班,发现学生已经与我有些“疏远”,更多感受到学生基础的薄弱,我尽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用了启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依然是我要研究的课题。

  四、反思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多次更换老师,本班学生整体学习语文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表现在:1。上课注意力不专注,约10名左右学生闲话多,不思考,听讲极不认真;2。约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作业不认真,要么不完成,要么照抄,学习效果差;3。大部分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差。本学期,我想了很多办法培养习惯,一是严格要求,对于上课不专心学生及时提醒、教育,利用早自习时间检查听写、背诵等基础知识;二是利用课堂教给学生听讲的方法,督促学生做笔记,完成必要练习;三是培养班干部,利用学生互教、互查,提高检查质量。但一学期下来,学习习惯较差的现实还没有彻底扭转。

  五、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磨合”,本班学生的语文习惯有了一定的改进,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期中考试人均88分左右。但距离期望还是有较大差距,总结原因主要有:一是本人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精力过多倾向于事务,相对分散了教学的精力,课外辅导,培优补差等方面做得不够;二是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还得想更多的办法,批评过多,无益解决问题,应该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三是要在检查、辅导方面再精细些、深入些。

  反思才能自省,反思察觉差距,反思促使进步。这是我反思的目的之所在。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7

  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可是初三年级的特殊性使然,又不能就此停课复习,只得边赶着上新课,边复习,老师心里有千头万绪的紧张,所有的老师把休息时间都放弃了,领着学生复习,学习。形势是一片大好。

  在这种形势下,没有人敢偷懒,马不停蹄的做学案,做同步基础训练,处理单元检测题,老师们边工作边笑称“大生产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每位老师都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紧张,可是不少学生都抱怨时间太紧,没时间玩,实在没办法,特殊时期嘛。

  在这一周里,我们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说每一位老师的进度不统一,当时感觉很委屈,因为左老师曾经请了一段时间的假,可是静下心来想想,上一周忙于准备公开课,确实有所疏忽,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的大方向。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8

  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中间有苦有乐,既有成功,也有过失败。半年时间里,我通过向老教师请教、自己钻研,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考试过后的总结,我也发现自己的教学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里一并写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部分

  首先,向老教师师虚心学习是绝对必要的。我因为大学时学的是非师范专业,一开始过来的时候,教学程序相当不熟悉。上课按部就班,从划分层次到句子讲析,自己认为做得面面俱到,但却非常生硬,学生听课觉得枯燥,自己也觉得十分心烦。这时我们语文组尤其是我们办公室的老教师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讲课到与学生沟通,几乎是手把手的对我进行教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教学也一点一点地走入正轨。如果没有老教师们的悉心指教,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前辈们。

  其次,我觉得,除了向老教师学习以外,自己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逐步探索一点适合自己教学方法,所以我进行了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尝试,觉得应用起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在这里,也向大家汇报一下。

  (1) 通过介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学习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的,但在各科作业的重压下,让学生挤出时间来阅读就相对艰难。我采取了“前五分钟介绍作家作品的方法”,每次上课的前五分钟,我总是用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位作家,顺便介绍他的作品,比如讲到鲁迅,我把《阿Q正转》内容稍微涉及了一点,学生很感兴趣,我就说,那么剩下的事情就要大家来做了,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可以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在课下看。通过这种方法,现在,部分同学已经开始逐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语文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另外,在课本方面,我也力求避免按部就班的讲法,以几个关键性问题串起全文,然后带动学生一起去思考。尽管这样做有些艰难,但我还将继续尝试下去。

  (2)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质疑。我通过讲有些题发现,我们所用的资料里面有些东西其实是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的。这时我就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质疑。我告诉他们,学习语文,你没有怀疑精神,不敢怀疑,将很难学好这一学科。有学生针对答案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们就一起探索,如果证明答案是错的,我们就依照自己讨论定下来的答案来讲。因为我始终认为,没有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是无法真正学好语文的。

  (3)做好预习,认真备课。我在教学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集中在:

  (一)搞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预习、及时搞好复习几个方面。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且在下自习前的几分钟,抽一些同学来检验预习效果。在反复的检验与纠错中,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早自习预习的时候,我还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边看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这样,无形当中就提高了讲课效率,也让同学们真正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在讲完一节课后,我就及时布置作业,并且及时处理。当然,采取的方法尽可能多样:有时是请同学们自己互相评阅,互相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有时是在同学们改过之后,自己再改一遍。在平时的备课中,我总是尽可能地多查一些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整和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尽管一开始这样做很艰难,但到最后还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为我知道,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广泛向老教师、新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一味学习别人而湮没自己的个性,不是成长的正确途径。

  (二)自己的不足 尽管在这半年中,自己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经验缺乏,成绩还是不太稳定。因此,在寒假期间,我认真思考自己这半年来的教学生活,也找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这里也一并写出来。 首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也许我和学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小吧,所以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但也正是因为处得有些近吧,导致在布置某些任务的时候,学生有意无意地就“打折扣”,影响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和学生做到“亲密有间”,学习任务一定要求按质按量完成。

  其次,有时没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复习方法。譬如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当时发了很多试卷。可能别的老师做了大量精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负担,又把握住了重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也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挑选,但总是抱着“求全”的思想,觉得这个题很好,那个也不错。于是几乎做完了全部,总以为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最后的结局却不太乐观。我总结了一下,觉得我平时上课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但复习的时候,却太片面重视做题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吸取此次教训,尽量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在平时。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9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能依纲据本,题型灵活多样,与平时做过的练习差不多,其中连线题占33%,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基本功十分扎实,同时渗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课外识字情况,是一份好试卷。

  二、试卷题型分析

  第一道题,我会连下去写,由于平时我们常常说按顺序写,比较少说连下去写,所以有些学生看不懂题意。认为只将四线格中的“m、g”各写几遍。

  第二道连线题,考得比较全面,有考拼音与识字、有反义问、有量词。最后一小题有的同学忘了将脚印与名称相连。

  第三题,对于一些差生来说,“第、共”二个字不认识,所以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

  第四题,考察学生看拼音写字,学生完成得很好。

  第五题,我会组词“可、河”由于是二类字,很多学生会说但不会写,所以错得比较多。

  第六题,将表示动作的词涂上颜色,“读书、吃饭”二个词很多同学不知道是动词,这道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第七题,学生完成得比较好。

  第八题,照样子写一写,出题时用“田”字格出现,特别是第二步,很多学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若干脆用线的形式让学生填,孩子们更能理解。

  第九题,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边线,由于学生识字不过关,语感不强,所以错得比较多。

  第十题,我会看图写话,孩子们格式及标点使用不规范有待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仅寄午生就占一半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低,根本不懂如何督促孩子学习,更谈不上辅导。加上学前班教育比一般孩子少二年,早期智力没有得到开发,起点比较低,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感到困难,从考查中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2、识字不过关,字意不理解。

  3、写字习惯有加强。

  4、学生的'语感有待培养。

  四、教学反思

  今后教学中,应在40分钟的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基础。对识字这一难点在程度上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后进生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乐学、爱学、好学,充分利用班级中的优等生的帮带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区别,培养学生自己审题的能力,学会变通,举一反三。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测方式,但不能做为评定学生途径。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不仅学习语文,更要会用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0

  现在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直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起学习新的内容,一起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内容。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总结如下七点: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殊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熟悉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7.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熟悉,填补空白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1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由县进修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各学校统一组织考试。我们学校采取老师轮流交换监考,统一评卷标准,进行“流水作业”评卷。较好地监控了质量,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情况

  二、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表现在:一些学生还不能掌握本学期学习的生字,个别学生对练习中要求熟记和背诵的内容,还不能完全掌握,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出现了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2、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本次检测中,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所要填写的内容都是书本上要求掌握的,都是要求背诵的。但是学生实际做题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题和学习方法的渗透,练习的形式力求多样化,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题,拓宽学生视野。

  3、阅读能力不高

  在语文试卷中,对于积累阅读这部分,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尽人意。课内知识相对较好,而课外知识及应用能力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阅读能力较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一、学生日常读书量还是少,一般的短文就无法读懂;

  二、积累不得法,学生经常有读书摘录的作业,但学生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是即使见过,到用时就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

  三、由于我们不少教师的语文课堂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或面片地追求朗读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对文章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后,在理解和感悟基础上,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很多学生无话可说,这说明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还不具备。

  4、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的作文,题材平淡、内容虚假、情感肤浅,模式化倾向、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毛病比较突出。很多习作看不到学生的童真童趣,看不出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这表明学生的生活积累的缺乏。不少差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

  产生问题原因:一是不少教师平时教学中就是简单地将习作要求作一分析,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材料动笔写作,缺少指导的过程,或指导如蜻蜓点水,达不到实效。二是重批不重评。对学生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每篇都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批改,但却忽略了评讲的重要过程,这也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而我们习作的源泉恰恰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因此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只能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三、教学建议

  1、明确年段目标、注重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年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使我们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试卷情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

  2、加强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静心阅读,关注生活、坚持练笔,认真书写、细致严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加强语文积累。

  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和思想的积累等等。没有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理解和感悟就失去了基础。

  积累的途径,首先是要重视对文本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中的常用词语、精妙句子、人文思想等,该了解的要了解,该记忆的要记忆。当然积累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重视课外的语文学习。

  4、紧抓课内外阅读不放松。

  阅读教学要内外并举,精读与博览相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要深入文本,仔细阅读,反复品味,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教给阅读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句阅读,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思考、读后做批注、读后会质疑,学会提炼、归纳、概括,学会积累、运用、表达;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把课外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6、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7、扎实写作基本功训练。

  我建议: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与生活实践、阅读紧密相连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喜欢表达、善于表达,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具体训练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作文训练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二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学习分段表述;三要引导积累习作素材,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而不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平时积累习作素材,随时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的习惯

  8、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抓在平时,要常抓不懈,要对学困生的辅导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能在日常繁忙的教学中挤出时间,加以实行。要针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予以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1、阅读能力不高

  在语文试卷中,对于积累阅读这部分,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尽人意。课内知识相对较好,而课外知识及应用能力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阅读能力较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学生日常读书量还是少,一般的短文就无法读懂;二、积累不得法,学生经常有读书摘录的作业,但学生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是即使见过,到用时就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三是由于我们不少教师的语文课堂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或面片地追求朗读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对文章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后,在理解和感悟基础上,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很多学生无话可说,这说明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还不具备。

  阅读教学要内外并举,精读与博览相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要深入文本,仔细阅读,反复品味,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教给阅读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句阅读,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思考、读后做批注、读后会质疑,学会提炼、归纳、概括,学会积累、运用、表达;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把课外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2、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的作文,题材平淡、内容虚假、情感肤浅,模式化倾向、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毛病比较突出。很多习作看不到学生的童真童趣,看不出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这表明学生的生活积累的缺乏。不少差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

  产生问题原因:一是不少教师平时教学中就是简单地将习作要求作一分析,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材料动笔写作,缺少指导的过程,或指导如蜻蜓点水,达不到实效。二是重批不重评。对学生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每篇都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批改,但却忽略了评讲的重要过程,这也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而我们习作的源泉恰恰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因此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只能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扎实写作基本功训练。

  我建议: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与生活实践、阅读紧密相连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喜欢表达、善于表达,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具体训练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作文训练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二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学习分段表述;三要引导积累习作素材,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而不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平时积累习作素材,随时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的习惯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2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3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这样做。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讲述;

  ② 大量训练;

  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

  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臵,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4

  一节设计精美、环环相扣的课会让我们欣喜,一节师生互动、群情沸腾的课会让我们赞赏,一节声情并茂、如沐春风的课会让我们动容……而这样的课,似乎向来与复习课无缘。它可以是含英咀华的讲读课,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也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课,却往往不敢戴上“复习”这一镣铐。

  复习课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复习就是“学生做练习,教师讲答案”,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时由于复习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结果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而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但是,复习课本身具有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这就如一副镣铐般困住了教坛上的舞者,令其无法随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习课就真的舞不出优美的感觉吗?实践告诉我们: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精彩!

  一、舞出优美弧线。以往的复习模式总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字词、作家作品、重点句段、主题思想、写作训练等几大板块,分类进行加强型“集训”,基本上都无法逃脱题海式战术的窠臼,复习课也变成了机械式训练而丧失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复习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用一根主线将这些知识点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再将有关知识生发出去,那复习课不也成了一支旋律优美、张弛有度的舞蹈了吗?比如,在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方案时,我先针对该单元五篇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提炼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再将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整合起来,理出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主要线索,整堂课就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深入。这样,既没有脱离教材,知识由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输,方法由学生在归纳中总结,还脱离了纸上谈兵,成果可以马上让学生到实战中检验。这样的复习课,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内容充实。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那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特征。《课程标准》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新课程特别将 " 自主、合作、探究 " 作为重点进行倡导。 本节课是以《离骚》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重视对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的放矢,有效而深入地学习。

  《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然而对于古文基础尚浅的高一对口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离骚》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对屈原有一些了解,比如知道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与屈原的联系,但对屈原的作品却知之甚少,有的学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要真正读懂屈原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语言形式上来看,《离骚》与《诗经》不同,《诗经》多为四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离骚》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来抒情,句式更灵活多变,朗读、背诵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感觉不好读,都有点畏难.另外,因为《离骚》中多用一些对现代人来说是生僻字的词语来描写、抒情,有些诗句读起来让人觉得不是很顺口,也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把握。

  第二,从内容上看,《离骚》多用象征手法,其中出现的“香草、美人”占了相当的比例,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而这些“香草、美人”对现代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要完全读懂并非易事。

  第三,对屈原的品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屈原最后的自投汨罗,从古至今的学者亦有不同的理解,要学生从中悟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高尚品质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因此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计划用四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把理解、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基础字、词、句入手,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屈原的思想、言行及给我们的启示。尽量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思想误区,认为文言文就是最难学的,让他们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理解,降低难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其中第一,二课时主要是介绍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对屈原及其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教学重点是扫清字词障碍,特别是其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理清文章思路。第三四课时则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文言文资料,朗读诗歌、逐句理解诗歌内容。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全班齐读诗句,然后翻译;请同学朗读诗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人翻译;老师朗读诗句,同学交流。并且小组之间再进行比较,评出表现最好的组.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这种形式的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学习激情较高。

  通过四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学生在这次课堂上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在: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与之前的课堂相比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尝试回答问题.简单一点的问题多留给基础差并且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这也能增长他们的信心.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例如:一(10)班王健,樊普林同学;一(19)段立人,王远,等几位同学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但在这次课堂上却表现得非常突出,有很大的进步;

  (2)朗读能力提高了;由于是文言文,大多数同学有些畏难,不愿意花时间去读课文,比如,就有学生认为文中太多的“兮” ,不是很容易读,就不愿意去读它.我于是就多花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疏通字词读音,听朗读磁带,教师示读,划分朗读节奏,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特征,在经过反朗读后,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小组之间的配合能力明显加强;从这次课来看,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小组的力量加强了,并且组与组之间也有一定的'竞争。很显然同学们对这次的加分很在意,都希望能在课堂上好好表现,挣得奖励分。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所加强;从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有很大的进步,原本对口的学生很多人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表现出比较胆怯,对自己不够自信,因此回答问题时也比较含蓄,而这次因为多鼓励他们,在整个氛围影响下,很多学生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用简洁经典的语言甚至是诗句来概括。比如一(10)班周衡就用到了诗句,一(19)班王盼同学还引用《弟子规》中的道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体上来看,同学们的学习的激情提上来了,基本上全班同学都能认真听讲,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不足之处是:

  (1)因为时间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关系,未能再介绍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他《楚辞》的作家、作品进行拓展学习。因此,学生对《楚辞》的创作手法、艺术特点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2)教学的时间过长,由于课堂上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凑;

  (3)学生对文中的重要句式的把握不是很好,因此要加强对句式的讲解。

  (4)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对于基础不一样的同学要进行分层教学;

  (5)班级的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同,这次整个教学过程中,(10)班和(19)班的课堂反映也不一样,各有各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每堂课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两个班级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以提高课堂效率。

  (6) 在课堂上极少数同学仍然喜欢用方言回答问题,这在语文课课堂上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讲普通话;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真正做到自主性学习。多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自觉地学习。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将不断的钻研文本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的完善我的课堂教学。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5-14

小学语文期末教学反思10-29

初三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20

语文期末考试的教学反思09-19

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9

期末教学反思08-28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

英语期末教学反思10-29

期末复习教学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