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的教学反思1
学生思维的发展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梯度的问题,所谓梯度,就是经历由易到难,由简而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因此我们要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导向,突出课堂教学进程的`层次性,要紧扣学生的起点、思维的转折点。因此我们在设置思维的过程中要诱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该问题特征上来,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思维活动。比如学习弹力时,可以设计这样等一系列的问题: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力?
(2)通过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说说你感受到的力?
(3)除了手可以施力,物体可以施力吗?
(4)有力必须接触吗?
(5)捏橡皮泥和压气球相比,都是形变,但又有什么不同呢?
(6)说说形变和弹性形变有哪些区别?
(7)通过拉弹簧、压直尺,说说形变和外力有什么关系呢?
(8)是不是外力越大,形变越大呢?
这些提问,紧扣教材要求,使学生的思维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问题弄清楚了,教学目标也就大到了,这就为引出弹簧测力计提供了思维的保障,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教学反思2
“以前,自主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的,每个班的活动区域是固定的,活动内容也是有限的,许多同学都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现在好了,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社团活动。大家的高兴劲就不用提了!”说起自己的变化,二中初中的高彦斌同学是这样说的。高同学所说的这些变化,源于该校推行的“走班式”社团活动改革。自20xx年开始,二中初中学校开始探索实施“走班式”社团活动,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校办学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社团就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挖掘潜能为宗旨而设立的。如今,“走班式”课堂越发发挥出了她的强劲优势,成为了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更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搭建了平台。
一、从“班级制”到“大融合”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虽然便于管理,但是这种‘班级制’活动跟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区别,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从这一理念出发,打破了班级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社团活动,拓展发展空间。学校确立“面向全体、自主参与、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社团活动指导思想。学校教导处、团委、少先队联合制定章程和计划,给学科老师、同学搭建了发挥能量、快乐成长的舞台。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校以及社区教育资源实际等,成立了文学类、学科拓展类、科技拓展类、艺术类、手工实践类、公益服务类等六类社团。每个类别又分成若干具体社团,如艺术类就包含口风琴器乐、合唱、工笔花鸟、美术创作、素描技法、布贴画等多个项目。今年,学校共成立各类学生社团23个。学期初,学校发布社团“招新”,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拟成立的社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报名,原则上每名学生只能报一项。同学们人人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心仪的社团项目。确保每一项活动都有教师辅导,学校的做法是不搞“硬性摊派”,也不下“硬性指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自主选择、自愿申报。学校想方设法让项目尽可能多起来,让活动尽可能丰富起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随处可以看到教师和同学们一起互动、快乐的神情。
二、“走”而有制,活而有序
学生脱离了原班级的监管,秩序怎么办?安全怎么办?如何确保活动效果?学校实施的“一揽子”监督保障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活动指导小组和考核监督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专业教师全程靠上,及时进行检查巡视,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
学校对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及时了解到学生及家长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学校召开专项会议,责任落实到人;各社团严格考勤制度,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掌握和了解。学校对社团辅导教师的工作制订了详细的'考核方案,要求各辅导教师做到“五有六定”。“五有”是课程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活动有备课,过程有记录,成果有评价;“六定”是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计划、定制度、定任务和目标。“一揽子”保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的社团活动也真正实现了“走”而有制,活而有序。
三、培育土壤,做有价值的良师益友
在二中初中,活跃着合唱团、创作社、期刊社、车船模社、食品雕刻工作坊、心灵加油站……众多社团活动让学生们乐此不疲。李小敏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文学,潘佳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参与”时政,卜华星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搭建车船模,曹建平老师带领学生们做食品雕刻,……。报名参加“美术创作”社团学生,变得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造灵感,寻找美的元素,真正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也使小“团员”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与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提高。通过美术创作课堂,沈唯一同学的绘画作品荣获20xx年松江区学生书画比赛三等奖,张志豪同学获全国电脑绘画二等奖,等等。
通过走班制社团活动,很多同学都发自肺腑地说:“过去我只认识班里的同学。通过走班,我不仅提高了技能,还认识了很多跟我同样爱好的朋友。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水平也更高了。”看着同学们这般阳光、自信的面孔,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自豪的呢?
学生的教学反思3
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个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教学的实 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个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关心的是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缺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造成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
一、在反思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而进行探究的行为。从心理学上来说,反思是引起认知结构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探究、发现、再创新的欲望,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但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征,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所以,需要教师以认知理论作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⒈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有积极情绪支持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充满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例:在一次“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公开课中,某老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全校刚上星期去西山公园春游了,我感觉很多同学好象不太喜欢去西山公园,那你们有想去些什么地方呢?范围限定在家乡境内。抛出这么个话题后,学生纷纷举手,说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老师又抛出问题:可是,我们该怎么样才知道哪个地方想去的同学最多呢?学生意见纷纷 …… 最后决定用投票的方法。投票之后,该老师又问:接下去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又纷纷发表意见。由于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结果,所以自然而然的都参与进来了,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寻求到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成功的。
⒉体验成功,适时鼓励
在教学探究和反思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教学场景,学生兴趣很高。但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认识很模糊。有个学生竟然问:“老师,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我就让学生反思拼搭的过程,结果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了结论,由此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时我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其反思意识亦越加强烈。
⒊因疑设疑,扶放结合
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不回避、不应付或置之不理,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惊,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半扶半放、扶放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把思考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在反思中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数学教学中,只有多方位、多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渗透,才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从而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所学知识由未知转化到已知。笛卡尔说:“走过两遍的路就是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要为学生所领悟掌握,回顾反思是一条必经之途。因此解完题后,教师要趁热打铁,督促、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回顾解题思维、体会解题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这里回顾反思起到的是“促使转化”而不是“代替转化”的作用。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与反思、比较归纳与反思、演变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迁移设问与反思”等方法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掌握了通过拼、移、转化的方法去思考,在后续的《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苦口婆心的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已有的知识,反思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得到新知识,这就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发现新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灌输获得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三、在反思中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有独创性;而有的学生思维速度很慢、思路狭窄、看问题片面简单,这就是思维品质的差异。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需要培养,而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就是通过相应的思维训练。反思作为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对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严谨性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反思,能使学生思考问题符合逻辑、严密、准确;通过反思,可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和选择,学会一题多解来寻找最简捷的解题方法;通过反思,还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有认知的错误和不足,及时转向,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⒈比较异同
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优化,不仅使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懂得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两个提高。如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完成48×125,学生出现了三种解法:
⑴(50-2)×125=50×125-2×125=6250-250=6000;
⑵(40 8)×125=40×125 8×125=5000 1000=6000;
⑶ 6×8×125=6×(8×125)=6×1000=6000。
教师在选择算法优化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从所得到的结果与解题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发现给“48”拆数后再根据定律改写算式,计算的每一步结果都能凑整,而且125与8凑千最方便。在呈现各种解法的时候,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自己去发现,学生经历了一个对自己认知的再认知,最后恍然大悟,得出最佳解法。学生也在体验、感悟和反思中掌握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理解也更加深刻。
⒉留有空白
知识的简单积累并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内化,要适当留下“空白”,让学生反思。例《角的分类》教学中,学生经过学习交流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让人去体验,去感悟,去揣摩,激起了学生深入的反思:比锐角还小的角有吗?比周角大的角有吗?比平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更有学生通过反思发出感慨: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⒊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的结果可以强化个人的反思,突破知识的相对狭窄和有限,丰富思考方法,增强迁移能力。在一个分组测量并计算中队旗的面积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得到了多种解决方案。接着,教师说:“比较一下我们刚才找到的求中队旗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最后在活动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点睛之笔”,提问:“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的活动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研讨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如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计算就是运用“补”和“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学习表现、合作中合理分工的优点、测量中方法的优劣、从同学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显示了良好的反思能力。
由此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其实是一把启迪学生数学智慧的钥匙。
学生的教学反思4
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在老师讲得激动人心时,他们在小声地窃窃私语,或开小差,手里做着小动作。更可恨的是:上课时他不肯听,作业不会做,一定要老师教了以后才会。可见,专心听讲是多么重要。
反思课堂教学:
一、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听课,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
二、忽视了学生是否听别人的发言,对学生“听”的要求很少。
专心听讲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专心听讲的能力和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养成安静的听呢?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让其他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学生。这是表面上的听,试用于习惯培养的初期。
2、让听者重复发言者的话。
3、老师不重复学生的发言。
4、教师要注意听,更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
5、树立良好的听的'观念。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听的气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其次,老师要善于巧妙利用学生的听的注意力。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考片刻。
学生的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快乐的节日》的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但上完课后,我甚感沮丧和困惑。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首先,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二,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学生的教学反思6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象全体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进步学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从这个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学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中心思想。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那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做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教学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可以通过写保护生物的倡仪书、知识竟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这样,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学生的教学反思7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学生的教学反思8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学生的教学反思9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顺序(什么时候教)和教学策略(怎么教),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总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阐明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提供参照标准。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指的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工作包括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并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这里假定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课程(狭义的课程)、单元和项目等层次,其中,项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项技能。多媒体所教的知识可以是这三个层次中的任何一层[7]。这样,分析教学内容通常要完成以下各个步骤:
第一,选择与组织单元,即确定为实现一门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目标,即确定小学生学完本单元之后所能做的工作;
第三,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即把单元学习任务归属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中的某一类,小学生要以情感目标为灵魂,兼顾个性特征;
第四,分析任务,即确定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小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评价内容,即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必需。
学习目标的阐明: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需要把小学生要掌握的每一项技能或项目用具体的行为目标表示出来,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和评价提供依据。每一个目标应当包括3个基本要素:行为,即在教学内容分析中确定的技能或任务;条件,即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即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例如,小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条件),应能90%的准确率(标准),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行为)。
学习目标图表化: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阐明学习目标,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一定内在关系的学习目标。首先小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及理解其意思,其次,学生能在说话训练中能正确运用。再次,在生活中能妥善管理自己的物品,不乱丢垃圾。
确定教学起点:通过对小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即目的地,而对小学生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教学的出发点。确定教学起点之前应该先了解小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新的学习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是否已经掌握新的.学习目标中的部分目标。这样,根据前面得到的学习目标层次结构图,就可以确定出教学起点,即起点学习目标。但需注意的是,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且多以小班教学,教师要尽量对每个学生情况都进行分析考虑。
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由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来决定。小学生的水平和动机以及学习目标的类别是影响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正在设计的将被用于教学过程的哪一个(些)阶段。
各种教学策略适合不同的学习目标类别。指导型策略对概念和规则学习比较有效,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张较缓慢,对概念容易扩大或缩小,应多采用此策略;练习型和游戏型策略适合于言语学习,教学应多采用此策略,保持其学习热情,巩固知识;模拟型策略对技能和态度目标的学习有效。教学模拟可以促进学习迁移,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一个教学单元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制作教学过程流程图:一旦确定了教学策略那么就可以制作教学过程流程图,把与小学生之间的交互过程反映出来。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关于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结构的图示过程。它是软件开发的后继步骤(脚本设计和编程)的行动指南。教学过程中活动很多,包括计算机的各种决策和小学生的选择等。它们并不一定都要在流程图上反映出来。至于哪些细节可以忽略,则应视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教学策略的类型和开发人员的需要来决定。一旦有了教学过程流程图,就可以编写各个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最后产生一份详细的文字稿本。对指导型来说,就是编写课文、选择例子、设计问题、预测学生应答以及准备反馈信息等;对练习型来说,就是收集和编写习题等。
学生的教学反思10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信息技术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而尽量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教师安排好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
1、课本讲解的知识,这一步骤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书没好好看书,就忙着做题,教师要做好启发、提示,使这一步骤落到实处。
2、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教师巡视辅导,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3、学生演示,教师订正后,让学生动手解决提高的题目,之后,学生演示,教师订正。
学生的教学反思11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英语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安排了唱歌、表演、绘画等活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Let’ssing,让学生唱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安排了好多英文歌曲,因为利用歌曲学习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他记忆力,减轻其负担,激发其成就感,为其学习英语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环节,例如:歌曲:Headshouldersknessandtoes.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演一边唱,同时熟练的说出这些表示身体部位名称的英语单词,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活跃了其思维和课堂气氛。
2、利用Let’sdo,让学生动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中的Let’sdo部分内容都包含着本课书的重点要掌握的单词,小学生肢体活动发达,反映灵敏,课堂上让学生随着节奏很强的音乐,边说英语边做动作,例如:Openyourpencil-case.Shoumeyourpen.我边指导学生说,边让学生做“打开铅笔盒”“举起钢笔”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的轻松,很快复习巩固了“Pencil-casepen“等单词。
3、利用Let’stalk,让学生演起来
三年级英语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课堂上,我注意把学生引到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学习“Hello‘一课,师生问好,打招呼,我让学生分组扮演MissWhote.Sarah,进行对话表演,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语言,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拉近了课本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教学反思12
本专题主要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总结了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和方法,专题结合大量具体实例帮助我们理解空间观念及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此专题将对我们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通过观看视频和论文,自己感触颇深,现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专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收获。
1、通过学习,了解空间观念的科学含义,更深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标准中与空间观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通过学习,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在教学中加强空间观念培养的基本策略。
4、专题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具体实例,这些实例所体现的.教学策略,对我们结合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策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生的教学反思13
在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分层教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 、"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教学反思14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练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注意练习中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学生的教学反思15
由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区域差异性、要素描述性以及空间综合性),其教学内容通过学科逻辑来组织难以符合中学生爱“活”爱“趣”的天性。特别在当今世界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为地理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契机。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信息网络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对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和国际信息网络既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最好表现手段,也是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的最好实践途径。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平时上课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地理素材;把学生带进电脑房,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因特网来获得信息;在讲到《城市的'合理规划》(《初中地理新教材第一册》)内容时,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模拟城市3000》软件创建一个城市模型;在一次考试中的一个题目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申请的电子邮箱给我发一封E-mail等等。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新世纪的地理教学手段的主流将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一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上的地理资源库进行地理教学是新的潮流。网上的信息每天都在不断扩充和更新。网上的信息、数据、软件等十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库,对于电脑程度愈来愈来高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条通向现代地理学的宽阔大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一起进行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不断地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为这个系统工程奉献一切。
【学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生教学反思03-14
关于学生的教学反思04-22
小学生教学反思01-06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04-22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10-01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范文04-23
中学生物教学反思10-23
小学生英语教学反思03-29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