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气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气候教学反思1
今天执教了《世界的气候》一课,下面谈谈这节课自我感觉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整体上说一下自己这一堂课的情况。这堂课整体来说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教学目标与课标有些偏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解读课标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教学参考导致的。在教学基本功上感觉自己还是语言上欠缺很多,语调太平淡,一节课始终是一种语调听不出重点,板书还是不好第一字不好,第二不整洁,第三内容不成体系。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上台指图时,只关注了指图的学生,这时忽视了台下的同学,使得出现台上台下学生联系不起来,互动效果不好。
其次,具体来说一下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导入部分,采用景观图片导入较好,但是导入的太陡了,如果在同学们说出是气候不同导致的这些地方景观不同后加上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气候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导进来就比较好。接下来是“自主学习”环节,学习自学课本图3—22完成大屏幕上列出的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学生找出是一年,接下来我让学生比较了天气与气候,然后又返回来讲的气候的两个要素,这个环节顺序安排的不好,感觉把描述气候的时间与两个要素分开了,要先了解了气候之后再对天气与气候作对比比较好。
接下来是回顾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来说的,学生指图说完后都是我对他们进行的评价他们说的不完整时也是我来补充的,这样感觉台上台下有些脱节,如果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回答做个补充或评价的话,这样互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由气温和降水差异过渡到气候的差异这个过渡还可以。接下来先让学生读图3。23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这个地方的指导读图方法比较到位。
接下来先回顾以前知识温度带名称范围也是让学生上台指图来说,让学生指图主要是为了突出地理学科中图的重要性。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位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首先我来示范如何找,指导他们如何读图,下面就由他们自己找出,然后同学交流,最后再由学生上台分别指图说出。在学生指图时往往指的是点而不是范围,而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图进行纠正。在这一环节中,对分布在每一温度带内的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具体介绍了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我先给学生从分布与特征两个方面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然后观看这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加深印象。主要是教给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便于下面学生自己分析另外三种气候类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在一起的图,先要介绍如何读这种类型的图。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对另外三种气候类型从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再找学生上台指图给大家分析,我在一旁指导纠正,这个环节台上与台下也有些脱节。
还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特征这两者处理的不好,如果把两者做个比较,把两者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会比较好。
接下来是对四种气候类型进行的总结,先通过动画观看总体的分布,然后再做练习对四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巩固,最后对整节课内容回顾总结。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的练习用的时间较短。
最后,通过这次授课比赛,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动力。因为又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每次听课后的评课给我收获最多,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之,我相信只要能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在课堂上勇敢地改变自己,自己进步会更快。
气候教学反思2
一、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本课利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注重分析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找出适应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利用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其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在于其影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当前热点和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分析
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班计划分成四个小组(代表团),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图瓦卢-西非代表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20xx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为一条线条串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与探讨,使之变得有趣!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能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并能简要说明什么是气候变化、有何特点;
2.通过图表,能简要说明引起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可能原因和温室效应原理;
3.通过生活和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4.通过原因分析,运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20xx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一条主线,四小组(代表团)的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的相互交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生成、重新开发课程;
2.提供比较丰实的材料,含国别组本身的材料和共有的材料,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在里面下载必要的材料)
3.设置三个探究活动即“大会”议题,分别是:(1)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用简报1分钟向民众说明;(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请各代表团从本国国情出发谈谈认识并加以分析;(3)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组内商讨,最后各代表团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宣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并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2.树立全球环境观和国际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六、教学难点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主要人为原因;
2.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及原理分析。
七、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资料分析法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空白纸、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资料
九、教学过程
【导入】 欢迎来到巴黎!在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上(COP19),法国被正式指定为20xx第21次缔约方会议的主办国(20xx巴黎气候大会)。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联合国关于气候的会议,这些年每年都召开。这说明了什么?今年据报道称是个暖冬,这与气候变化有关吗?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在美丽“剑桥”召开,召开模拟世界气候大会共同学习、探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我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兼主持人,本次参会的主要有四大代表团,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图瓦卢-西非代表团。接下来,我们开会!
【新课】
探究活动一: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议题1)
过渡:各代表团的同学们,在气候峰会召开之前,你们需要向本国民众简要普及下什么是全国气候变化、特点和成因?让民众对气候变化基本认识,更多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
要求:阅读P46-47内容,请各组在空白纸上建构知识系统,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说明什么是气候变化、成因及特点。
各组学生汇报向民众普及的气候变化相关知识。
教师加以总结、整理:(PPT:展示教科书图2.28、2.29、2.30;温室效应)
补充知识:天气与气候。
板书:
探究活动二: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议题2)
过渡:各代表团的同学,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存在,特别是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了解了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特点及原因。接下来,我们谈到的全球气候变化特指全球变暖。联合会气候大会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直到1992年达成《联合气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订《京都议定书》、20xx年起草《哥本哈根协议》。从20xx年开始每年都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说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已经特别严重,那么对人类活动而言,到底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有哪些呢?那我们现场来看一个微课视频《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结合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说说气候变化的影响。(课内翻转)
要求:观看视频3-5分钟,解决任务单相关问题;结合资料,就自己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谈谈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请各代表团同学结合材料学习、讨论、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气候对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除任务单问题外,开放式表达,注重学生的生成。)
教师总结、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探究活动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什么?(议题3)
过渡:通过以上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介绍,可以看出全球变暖长远而巨大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就目前而言,不利影响比较突出。联合国气候大会致力于对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协议,来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那么,采取什么措施积极应对呢?也请代表团就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达成共识。
要求:查阅联合国气候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材料,来谈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思考角度:从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合作、国家和个人等方面入手考虑。)
各代表团整理表达本代表观点,并于其他代表团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的“共同宣言”。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等)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
4.政府可以采取政策等手段、发展绿色经济;(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如世界气候大会等)
6.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课堂小结】本次大会各项议题已经完成。通过各代表团的努力向各自国家或地区普及了气候变化的有关知识,加深了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鼓舞了更多民众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来;通过各代表的认真学习和讨论,弄清了一些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并就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达成共识,各代表团一致表示采取措施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希望同学们放眼国际、胸怀国家,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组织访问敬老院,看望老人,听听当地老人们对气候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存在)
2. 据专家称,今年冬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是暖冬,它的成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吗?(全球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3.请关注11月30日开幕的“20xx巴黎气候大会”,关注各国首脑到底谈了些什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十、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先学后教、先学后问,共同探讨建构知识系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基础知识学习扎实、课堂高效,充分留时间给学生讨论学习。学生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合作精神,又聚焦个人行为,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相互教育、相互影响。
气候教学反思3
本节课紧紧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新课标要求,精选组织教学素材,通过大量案例,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使之动静结合,张驰有序,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不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还需要兼蓄自然人文两大学科许多背景知识,但是从本节课可以看出,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智慧也就被激发出来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导楼兰的气候特点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问: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有人说楼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全球气候变化!楼兰消失!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这样利于进行新情景,并且乐于探究。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地理能力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如下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分析“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思考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在阅读过程指导地理读图的要点。
三、史地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提供案例: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教师通过分析唐代的兴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就说气候变化会制约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在讨论中得到以下结论:
气候教学反思4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本章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常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如果引导切入得当,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认识天气与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在生活生产中能够利用有利天气、避免不利,并逐渐形成保护我们周围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播放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的图片,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 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第一节 天气与气侯
1、播放“ 晴、雨、大风、雪 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感受如何?(要求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
2、播放 民间有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 让同学们探讨交流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活跃课堂气氛)
3、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
(看天气预报)展示与天气预报的课件--- 卫星云图及其意义。
(1)蓝色: (2)绿色: (3)白色:
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
4、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播放“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让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5、(1)播放 “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什么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播放 “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注意: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风向的判断;风级的表示方法。
活动:让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以“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以教材后面的图,解答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状况安排户外活动。
6、播放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图片,让学生谈谈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浏览课本,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7、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风和日丽 ②暴风骤雨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8、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谈谈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 天气和气候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反思:
本节课多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传授知识充满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达到教学目标。但在时间分配上,需要更加合理科学。
气候教学反思5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本课内容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教师则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表达自己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育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而对于较好班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气候特点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气候教学反思6
世界气候的分布和特征对我来说,一直是极具规律的,极富逻辑性的知识。最初的最初我就不认为这个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可是当我这次教初一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这些比较稚嫩,逻辑思维比较简单的孩子们来说。地理确实还是个难题,他们还不善于从结论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读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后来在和几个数学老师的聊天中偶然的发现了症结所在。那就是缺乏兴趣。很多人地理学的一塌糊涂,考试的时候都是靠死记硬背的。 按理说,能学好数理化的人,一定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但是为什么他们小时候也没学好地理呢?为什么在他们的眼中,地理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呢?我想,这是我们地理教师所要深刻反思的。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没有引导好孩子们。我们单纯的传授了知识,却忽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学不好的学科,只存在不想学的学科。
然而,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地理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呢?让学生真正的对地理产生兴趣呢?我努力回想我喜欢地理的初衷。我想是因为我很喜欢自然,我想知道这个大千世界的奥秘。我想知道那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是什么样子的。那我该如何把我对地理的这种热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呢?让兴趣变成孩子们的老师呢?只能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讲故事。
于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穿插了很多趣闻,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热带草原陆生动物迁徙的奇观,给他们讲述了卡拉哈里沙漠里的丛林土著人的故事。给他们讲了很多他们不知道的奇闻异事。在这个过程中穿插分析了这些奇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地气候不同造成的,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但是在随后的2节课的课堂反馈中,我还是发现了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孩子们没有掌握好。随后的`课堂中我们还是花了些时间复习了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
通过这一节学习,我想我或多或少的培养出了他们一点点的兴趣。想开一点说,只要孩子们上地理课不感觉无聊,我想我就成功了一半,即使他们一时半会还看不到什么很好的成效,但是只要他们愿意去学了,总有一天是会开窍的。
气候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气候教学反思8
在教了许多遍关于中国气候这部分的内容后,仍然感觉到有压力,关于降水这部分教学上应当注意的地方就很多,以前,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夏季风的推进等方面,认为这些是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从这些年的教学反馈上看,其实学生还常在以下几方面出现问题:
一、对“降水的年际变化”理解存在误区。
所谓降水的年际变化是指在不同的年份降水量不同,即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也就是说: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造成降水时间变化的原因都与夏季风有关,只不过降水的季节变化即我国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是因为夏季风在夏秋季节这个时间从海洋上带来降水,使然;而我国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造成的。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我国出现大范围的水旱灾害,就是夏季风出现非正常态的结果。
二、湿润区不全是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决定于该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大多数地区得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但其多属于湿润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三、农业生产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除温度因素外,水分因素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不容忽视等。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提出问题,教师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解答,有时看似简单的问题,要讲清楚都不容易,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认识偏差。所以,怎么答、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等都要看看提出问题的学生是谁,他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问题,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能接受多少等等。我教每一遍,感觉都不一样,我想,是因为虽然教材可能未变,但学生不同了,我也不同了,不能不认真对待。
气候教学反思9
本节课内容显得略多,本着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亚热带气候类型为次重点的原则完成。
一、成功之处: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贯穿始终。学生活动内容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达到熟知的目的。自主完成在先,小组讨论在后,再组间合作,最后教师点拨,共同突破难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感觉,特别是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共同总结特征,让学生加深了认识,自然景观图片的运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3、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相比较,便于学生识记,从而加深了对这几种气候类型的理解。
4、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练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挖掘学生本身的内在潜力,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与新课改接轨。
6、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积极参与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不足之处:
1、由于相关图片资料很难在百度上搜寻到合适的,只有通过图片翻拍等方式来获取,对内容的解释显得略见单薄。
2、教师点拨过早。有时小组还没完全讨论出答案,就急于说出。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改进措施:
1、力求教学语言准确生动。
2、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精确把握知识答案。
3、课下及时与学生、同事沟通,找出不足。
4、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气候教学反思10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气候教学反思11
1、能抓住重点和难点,比如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比如对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的学习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2、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的图片选择能体现教学要求,动画的制造也游刃有余,并且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知识点衔接自然,过渡紧凑,对学生理解整个知识点有帮助。
但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很多,如
1、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这次讲课好像很多是沿用了我平时讲课的方式,这个需要改正吧,所以,以后的课,要多以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多想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要多想点‘花头’。没有充分的准备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试上,周四下午课件框架刚出来就去试上,上完发现有问题,容量太多,上到一半就已经下课,本想考虑只上一部分内容,再做课件的话时间已经来不急了,只能删掉一部分内容,也导致后来上课的时候,老担心时间来不急,上课说话的速度就变的很快,因为老教师告诉我,一堂课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完整性。
2、对学生的评估,上课及时调控能力有待加强。教学的设计是按照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了解而制作的,在我的学校上,学生也能配合的不错,可能是我自己的学生我了解,学生对我也熟悉的原因,而借班上课,刚开始的时候,就发现我的问题学生很多都答不出来,那就是我的问题设计有缺陷,我必须加以引导,可是我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引导,他们才能得到答案,那样时间就消耗得比较多,这个在上课得时候我自己也感觉到,所以,前半节课,我的节奏稍微还慢点,到后面就越上越快,就怕时间来不急。
3、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弊处,也是这次开课总结的。一直都是传统的上上课,偶尔在校内开课,也都是非专业的政治历史老师听课,可能他们对教材和地理学科的不了解,每次上课都说课上的还好蛮好的,教学设计没问题,基本功还好,而这样的开课结果对我来说,进步就慢很多,这个也是我经常想请专业老师听课的原因。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以“新课改”要求做为出发点,并且力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化。
气候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气候类型》专题复习课,教学活动从默写检查开始,然后老师针对学生预习、老师批阅的情况进行反馈,逐一解决问题,接着针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再检查,最后引导学生重点突破最薄弱的知识点——气候的影响因素分析,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同时链接高考,让学生认识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和能力要求,最终实现理解程度的加深。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定教,增强教学针对性。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学案,老师批阅,发现学生在这部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第二,以考定教,增加高考的命中率。研析高考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找准知识的高频考点,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突破。第三,培养规范答题意识,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误。网上阅卷,标准化信息扫描对学生的规范化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需要平时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规范答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答题习惯。第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检查与反馈,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自主预习,落实到书面,教师批阅,学生的学习实情便很好地反馈给老师,老师重点备课,课堂重点突破,利于实现高三复习课堂的最优化;课前布置背诵任务,课堂2分钟默写,既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紧张地课堂学习状态,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紧张、规范答题的课堂氛围,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应试能力。小组为单位的口头问答检查,激发学生全体参与的热情和责任。第五,注重了学生参与多,老师讲精而少;学生落实多,老师选题精而少。整堂课老师在每个环节都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是默写还是小组为单位的复习检查,每个学生都在写记、批改、思考、解说,学生的参与度高。第六,精心设计导学案,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及判读,内容多,记忆量大,较为困难。学生常见的是各项归纳后的气候表,不好记,我把每一个方面单独设计,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在每个知识块最后设计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巩固记忆成果,强化记忆。课堂探究案设计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有自主也有合作,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课堂实施完成了教学设计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课前的预期。但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地方。在小组为单位的口头问答检查之后,最好再给出一个限时小测试,让学生自测自己对知识的记忆。
如:1、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其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B、环流条件不同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影响不同
2、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极地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欧大陆的亚热带东、西两岸气候特征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A、气温的年较差B、年平均气温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D、降水集中的季节不同
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其中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在各教学环节的过渡上使用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今后要注意锤炼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预设还不够,如“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主要是因为海陆位置,而学生的答案中给出了地形因素。在处理这样问题时,老师容易急于自己去讲解,实际效果不如:在给学生校正答案时,让犯错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其他同学讲讲自己的理解,老师在重点强点即可。在这样过程中,师生互动了,课堂融洽了,效果便有了!
气候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主要依据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了解生活当中哪些现象是属于天气的,从而了解天气的概念,并体会天气的特点。通过四季的变化,了解气候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性,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填表,让学生通过学习区别天气和气候,并在习题当中让学生加以巩固。在天气预报环节,首先让学生说出我们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途径,再从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天气预报展开,特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播放录制好的学生所熟悉的央视预报节目,利用其中的卫星云图、城市预报图进行教学,通过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学会天气预报,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现实生活当中的污染环境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通过空气日报,让学生明白空气质量是与污染指数有关,从而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最后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及提高训练题,最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体设计以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对比活动为主体,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目标切实的落实于每一步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地理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本节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目标,顺着教材顺序这一主线,完成任务;天气预报员招聘会的环节,让学生在把知识融合的同时,也在生与生之间产生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本节课的辅助手段教学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目标。在课堂中,我使用了课件,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的途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日报等内容,同时使用动态的动画,让学生理解天气预报。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我设计了导学案及课堂检测,第一时间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学习态度及自我表现评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觉得自己在语言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话语亲切,不生硬,易于接受。我经常用鼓励性话适时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活动中,气候这一环节介绍的相对简单,学生没有完全听明白,只知道了概念及特点,没有描述性语言加以巩固,以致于在写第一题时,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如果在本环节再加上一个小的谜语、谚语活动,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其次,在讲解卫星云图时,只是说明云区越白,降水可能性越大。没有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的思想,在有的地区没有云区覆盖,可能产生的天气是什么样的。注意了方方面面,不免有时间仓促,活动不充分之感。还是受应试思路的影响,总想求大求全,不敢放开让学生去展示。
总之,通过这次晒课活动,本人要把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同时学习别人的特点,把好的方法应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气候教学反思14
我给学生讲解《世界的气候》这课,主要从各个温度带的气候资料图来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的气候特征,很多都需要老师补充讲解。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分为2个课时。在上课前,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这一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思路的编排,学生活动的策划,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等方面仔细推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五个温度带的产生引入世界各地气候不一样,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从热带的四种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都位于热带,温度都是终年高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引出原因:降水的差异。然后从四个不同气候地区的气候资料图中逐一分析各自的特点。这部分时间的安排的长一些,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热带这四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的具体分布位置。
上完课后,我自己的第一感觉便是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与学重在学。可以说是深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缘故,我在课堂上总是不敢放手把时间给学生,总怕学生把课堂弄砸,从而使得课堂是我在唱独角戏。说到底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好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我,即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出错了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把其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道理,这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要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本来这节课难度就大,比较抽象,再加上自我的因素,主要内容虽然是讲完了,但心里却一直没底,不够踏实。深感要想取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自己教学能力仍须提高。
其次,学生的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如讲到热带四种气候资料图的温度和降水中,学生综合分析气候特点时能力明显欠缺。特别是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点时,降水一个较多而后者较少这一概念在学生思维中有些分不清。感觉“以气温定带”好理解,可是“以降水定型”就有些困难。所以觉得应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多激发和引导学生多去思考和探索几个“为什么”。要从学生以识记向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养,从而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转变。
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要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现在,我的心仍悬着,因为不知道我的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现在看来,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气候教学反思15
一、 教学成功之处:
1.小组讨论贯穿始终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 图片视频配套用,能引起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3.运用图表进行教学,一目了然
板书就引用书上的图表,边教学边板书,能达到一步一个脚印的作用,而且板书也很规范,工整。
二、教学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
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2.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3.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4.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
三、以后努力方向:
1.教学语言的标准性是一定要注意的,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必须锻炼的;
2.自身的不断学习也是必须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东西我自己都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学生问倒。
【气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考试对教学反思11-22
教学活动反思11-19
墨梅教学反思11-18
绝句教学反思11-17
教学课后反思11-17
白鹭教学反思11-14
美术的教学反思11-13
论语教学反思11-11
教师的教学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