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2 15:44: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诗歌。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图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小朋友觉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在自身对课改新大纲感悟和认识上,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本文时,让同学边读边考虑,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让小朋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而理解文章。这也防止了将本文变成常识课。让小朋友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同学的评价,重视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同学人文素养和品味。

  2、重交流。 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同学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学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同学当北极星考一考同学怎样区分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同学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让同学根据理解充沛的说,很好的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3、拓展。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同学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同学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同学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同学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只是拓展同学的.思维,更是引导同学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同学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同学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同学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更为小朋友们拓宽视野做好铺垫,让小朋友们愿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只是储藏。

  待改进的地方:

  1、因为平时很少讲公开课感觉很有些紧张,放得不开。我想自身在以后更多的关口中,都应该淡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样才更能发挥展示课堂的机智。

  2、在努力想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身的语言还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环节上可以用小纸条将四种天然指南针区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组讨论后在交流。更能体现同学的自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对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视化教学的反思如下:

  1.如何利用好思维导图?

  在本课中,我使用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内容的分析归纳。使用思维导图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课文脉络,学生以小组协作互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的自主性也不断地提高。但是,在准备可视化教学选取教学课文的时候,我发现不想数学和英语,语文中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使用思维导图,比如文学性较强的内容就比较难和思维导图结合。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类的课文,思维导图就能够非常好的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此外,在单元小结和期末复习的时候,这类的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规律地总体上归纳学过的知识,我也将在之后的复习课上尝试使用。

  2.自主评价反思活动的执行

  根据可视化教学造型的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会留有时间进行自主评价反思活动,在此环节将会用到思考工具PMIQ表,让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

  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评价表内容较多,完成评价表,将在课堂上花费了一定时间。

  (2)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可视化教学,由于识字量少,以及思维方式还在发展当中,并不能够完全填好这一份官方的评价表。

  因此我思考,在之后自己的可视化教学实践中,会尝试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调整评价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采用课堂上口头讲述,课后书面表达;在内容方面,可能采用选择题居多的评价表代替文字居多的评价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张彬彬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吴金泽同学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吴金泽同学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由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了生字词,同时在课文学习过后加入了挑战:看图片找方向。利用巧妙的语言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穿插字词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让学生从字到词,从词到句逐步理解到运用。在理解“沟渠”一词时,我并没有乏味的说教,解释。而是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做到了图文结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散了思维,还理解了词语。在“盏”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很快的辨认出这个字的书写要点。还有在课堂中随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完性,培养他们从小就要有说完整句子的.习惯。

  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讲解方法后,我让学生在图片中找找北极星,这就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在教学第五小节时,学生通过讨论、画图的方法知道了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本课,我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

  一、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二、室外教学

  除室内教学之外,我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地演练了本课的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我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没有机会用到这些方法,但是,走投无路时,或许它能救你一命……”

  这样的尝试让我花费了比在班级上课多几倍的精力:纪律要提前规范好,声音上要提高声调,需要带领将近60人得队伍在操场上来回变换地方,需要记熟并且讲清楚每个辨别方法(因为没有课本教案和课件的帮助),需要将“看热闹”的成分减少到最低,将知识的'实用性在模拟的环境下提到最高……这些无疑让课堂难度上升不止一个梯度!但是,我觉得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我愿意做下去,希望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希望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到除语文知识、方法外的技能。

  我会继续朝这方努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7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

  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8

  在理解本课的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在我的备课中,这里不是个难点,根据平时的生活常识,我认为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好,谁来说说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答得正确,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不是很确定地说:“老师,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么会是这样的答案?“怎么会呢?”我问,“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画起了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我连忙停住了口,打开书仔细地看着课文“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实书上就已经对应了呀,真的是!我连忙说:“看,果真如他所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孩子们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我又灵机一动,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我随手又画了一幅图,立刻就有孩子举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对!”我暗自放下心来,正是由于孩子们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啊!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将课上的情形讲给老师们听,他们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办公室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番讨论,发现只有当这个沟渠是东西走向的,才能出现诗歌这种情形。假如沟渠是南北走向的,那么也就不存在哪边先化的问题了。

  这次课让我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确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关键就看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了。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三点自己比较满意: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二、利用简笔画,突破难点。

  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南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学完全诗,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0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

  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

  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简明通俗,同时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适合朗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普遍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要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教学本课,要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科学知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的、通俗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首诗歌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并且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学生搜集的非常多。

  2、课堂上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首先,在导入环节,我用语言和图片展现了诗歌中描述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孩子们迷恋其中,迷了路的`焦急心情。提出问题:谁来帮帮他们?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其次,在学习了多种方法后,又创设了让学生劝一劝迷路的人们的情境。

  3、这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只有四个,但每个生字都各具特点。“针、稠”两个字我主要抓住了字音,“忠”字抓住了字义,“盏”字抓住了字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除了可以说“一()指路灯”外,还可以说“一盏”什么?

  4、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各种教具视频,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如:指南针、北极星、沟渠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些物体的认识更直观。特别是沟渠里积雪哪面化的快这一难点,通过屏幕演示及教具的运用使学生很直观得就明白了。

  5、本节课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6、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的训练。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创编一节诗歌,写在日记本上。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交流资料不足,利用自然观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不够,教师应该在学生广泛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以加深对文本中的“指南针”如何指引方向的理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

  执教的班级是xxx校二年级xx班,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之前没有对这个班级做过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次上课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掌握好。个别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对他们的关心似乎也少了点,这一方面还需要拿出多一点时间关注,引导学习吃力的`孩子。

  这堂课对于引导学生读书上欠缺了些,这篇课文是诗歌形式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天然的指南针外,应该多引导学生读书,从读中感悟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比如第二小节,讲太阳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他在南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这一小节,我在处理上只是引导学生观察了图片中的方位,自己范读了一遍,一带而过,显然对于学生照顾少了,学生启而不发。

  这次上课的收获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学习,找到快乐,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这样就会学的更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3

  五月三号是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因为是家长来听课,这课跟平常的教研课侧重点有所不同。每个家长都盯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叫到而且回答精彩得到老师的满意,所以我把答题的面撒得很广,尽量叫到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了解尽可能让每一位回答的同学满意地坐下,即使读一个词语也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四种大自然的指南针。但的科学性、知识性都非常强,处理得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大自然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简化并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我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使学生认识了北斗七星,再找到北极星就容易了。

  最难的是第五自然段的积雪这一天然指南针,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是南边化得快。真是如此吗?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光的照射和沟渠里的积雪,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画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么高山上的积雪呢?我再出示高山和太阳,请同学们观察高山上的积雪和阳光照射与沟渠里的不同之处,然后说说高山上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这时的学生已能清楚地辨别了。最后,把南边和北边放进课文里读一读,印象就深刻了。

  2、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先理解“忠实”“向导”的意思,为什么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聪明的小朋友马上说出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是不动的。在通过理解太阳怎样帮助我们指点方向中,我运用做“小诗人”的形式,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

  学完“大树来帮忙”,提示学生: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就长得快,长得好。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当出示果子、树皮、年轮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真不错:“年轮疏的一面是南边,年轮密的一面是北边”“树皮光滑的一面是南边,树皮粗糙的一面是北边”。这样就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诗歌的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由于本课知识难点较多,我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朗读的指导。

  2、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如我们的学校朝哪个方向就不知道。我应该在上这课前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以及阳光下的影子变化等,现在这些我就作为课外延伸的作业了。

  3、课堂上缺少合作学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需要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今天没有家长来听课,我会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一开始不可能独立进行研究工作,需要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还是选择较为“保险”的教法。

  课堂中的不确定性,是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人所能完全掌控的,而这恰恰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教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回过头来想想这课是越来越不会上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学生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学生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

  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杨天毅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

  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18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02-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01-18

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01

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03-29

北京欢迎你教学反思03-05

我是你的朋友教学反思04-02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07-18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反思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