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武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体表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传统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传统武术自成文化体系
传统武术本身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渗透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和中医学的内容。观念方面,传统武术讲究仁爱、和谐、礼义、信勇的武德,这种超越武术技术本身的意识是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渊源所在。制度方面,各门派有不同的武术技能和规则,这些武术规则制度也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器物方面,常用十八般武艺的武器在造型、器材、使用方法各有差异,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论是武器知识,还是武术思想、特色招式、武术理论,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知识。
(二)丰富的哲学思想。
传统武术不仅讲究形体规范,也十分注重精神与形体的统一,追求内外合一,体现了哲学的整体观。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拳种,它能流传于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2]。太极拳中有许多属于阴阳变化的表现。五行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3],在形意拳则充分利用了其相生相克的辩证理论。“道”是传统武术最根本的拳理,“气”在传统武术中被视为原力,道与气的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主要思想,是传统武术的重要哲学渊源。
(三)规范的道德及行为准则。
武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以“仁”和“爱”为核心伦理体系,是中国传统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从言行、传承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礼仪上来说,传统礼仪文化也渗透在传统武术中,武术礼仪是习武者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讲究礼尚往来,推崇君子之礼,形成了习武之人特有的礼仪规范。
(四)丰富的中医学知识。
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很早就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活动与身体机能密不可分。通过肌肉骨骼等的锻炼来达到培养精神、调理气血的“内外兼修”,几乎是中国传统武术所有拳种流派的宗旨。
三、中小W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可见传统武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具有继承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不可能中断自己文化发展的历史[4],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经过五千年历史逐渐积淀的结果,它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中小学生有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也只有将武术置于学校通过青少年进行传承,才能更好的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7]。
(二)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以培养运动员为主要目的,并不适合普通中小学生的习练。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习练中要求脚步稳固,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动作的角度、幅度,更适合中小学生练习,不会违背传统武术的习练原则,也有利于学生在学武初期学好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武术课程,既开创了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新途径,又有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播与普及[8],与竞技武术并不冲突,还可以做到“传统”与“竞技”协同发展。
四、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丰富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在当地盛行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拳种,结合各地特色选择某一拳种[9],再以该拳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套路作为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对传统武术基本功的积累原则,应该以各传统套路中姿势舒展动作简单的'初级套路为主。此外,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功法运动,如“静功”“柔功”。由于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十分丰富,还应在套路教学时,穿插教授一些实用的攻防动作内容。
(二)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
传统武术进入学校的关键是武术师资建设的问题,中小学校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两条路同时走的策略。武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武术文化知识的研究和探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让体育教师承担传统武术课程。
(三)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把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等武德观念体现出来,使中国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所强调的文化思想加以强调。其次要在传统武术教学中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武术。可以邀请专家讲授专题课程,观看传统武术有关的影视作品,探讨其中武术的文化意味,鼓励学生对武术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再次将传统文化考察纳入评价评价体系,文化教育成果的评价才能更加真实全面。
五、结论
文化性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属性,传统文化是传统武术之魂。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教学时选择丰富多彩的实用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多方面开发传统武术教学人力资源。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武术教学过程中,回归传统武术的文化本色。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堂常态体育课,课的内容是武术基本手型与步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掌握运用已知的知识,并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品质。
在本节课开始,我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学生一听到武术,兴趣马上来了,左右嚷嚷,指手划脚的做着他们从电视看来的各种各的样武术动作,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真不忍心打断他们,但我还是告诉学生:“我们不可能象电视里的明星那样,我们学习的是最基本的武术动作,是为我们打基础的啊……”,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听的异常认真,把“拳”都握的相当标准,并能一次就指出拳心、拳眼、拳背、拳面;虽然讲解练习期间,学生还是唧唧我我的说个不听,但通过这样的同学间的交流,使学生能记得更牢,这也是一大进步。对于手型这方面,学习比较容易,而脚上步法练习,学生可不行了。
站成马步,六成的同学都会错,尽管我已经强调了好几遍,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马步姿势,在我的“愤怒”与呵斥中,学生逐步改正了脚型。通过讲解与练习,让学生了解武术上的基本动作,并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学生自我互评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参与意识。在课的最后,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的身心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得到愉快的休息调整。
本课主题是武术,所以要让学生体会武术的精、气、神,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模仿出动作的形、神、意。通过课上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含义,懂得了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品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3
1.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尽可能达到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指标。随着21世纪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为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然而人类的健康却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终身体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生活方式。武术在新时代对促进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1]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系列操》《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等,说明了国家政府对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视。早在1915年的时候,武术运动就已被有识之引进新兴的近代学堂、学校,并逐渐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时过竟迁,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将根据中小学武术的发展现状和传统武术的体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不但可以弥补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不足,而且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武术应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原因
2.1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现状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的本质功能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非本质功能。目前我国中小学校虽然有武术的教学内容,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有的不按学校的教材内容上课,用其他文化课来代替武术课。即使有的学校上了武术课,也几乎是以基本功、武术套路为主,很少有涉及到传统武术的'内容。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以武术套路为主,缺乏实用技法,不能激起他们对武术学习的兴趣。[2]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一些爱国品质、懂得讲礼、守信。传统武术具有文化的教育功能,应该在教育基础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2传统武术的地域性特征有利于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校的开展
传统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相对的地域性特征。传统武术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不同风格的拳种在当地具有群众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易于发展的优势。中国武术向来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又有“少林”、“武当”之说。[3]因此,各地中小学武术教材和教学内容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拳种,如山东省中小学可以开展螳螂拳、福建省可以开展咏春拳等。注重由于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流派、不同拳种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完善当地学校武术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
2.3传统武术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竞技武术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武术在竞赛机制的指引下,在动作上强调“高、难、美、新”,腾空高度、旋转角度不断加大,这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传统武术的动作比较简单、难度较小、易学、实用,动作强度不大。因此,对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的作用。传统武术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而且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他们的体态得到均衡全面发展,使其具有形态美、动作舒展的优点。[4]此外,习练传统武术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反应能力能力的改善,使动作反应速度得到提高,平衡能力增强。总而言之,经常习练传统武术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使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2.4传统武术简便易行,具有可普及性及适应性,适合在中小学开展
传统武术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块空旷的场地就可以进行锻炼;不受年龄的限制,男女生均可参加,锻炼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的地区,我们可利用传统武术的这些特点,在这些中小学校推广,可以弥补学校武术教学条件的不足,同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5传统武术的武德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传统武术重视武德的培养,许多武林志士、英雄人物,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武德规范,他们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的侠义、爱国故事被人民千古传颂,成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述由关历史英雄的人物,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儒家的仁学思想也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这些与当前中小学校提倡的“爱国爱民、尊师重道、讲理守信等高尚品质相吻合。因此,传统武术走进中小学校,可以丰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为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3.传统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的设想
3.1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组织了一批武术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挖掘武术的工作热潮,经过几年的努力,挖掘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每个拳派又包括许多拳术和器械套路。在这些挖掘出来的传统武术,我们应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更多优秀的拳种得到有效的整理,并加强对传统武术健身作用的科学研究与归纳整理,特别是对每一种拳种的技击含义、每一种拳种所蕴含的哲理尤其实对其的健身功能做详细的阐明,并编写成书籍出版,这样有利于武术爱好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学习,使挖掘出来的拳种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推广。
3.2学校武术教学中增加传统武术的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以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为主,教材移植竞技武术内容,竞技武术讲究的是“高、难、美、新”,这与学校体育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违背,不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对习练武术的兴趣。因此,学校可以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简单的、实用的、易于掌握的传统武术套路动作,例如江西的字门拳、福建的咏春拳、山东的螳螂拳等。这些套路动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有利于传统武术在学校的普及和推广。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中小学武术开展不容乐观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中小学师资力量亟待提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小学校普遍缺乏武术专业教师,许多学校的武术教学由一般体育课教师担任,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才能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武术素质教育。因此,各中小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应增加对传统武术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武术素质能力和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3.4传统武术走进中小学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新的组织形式。把传统武术引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又使中华武术好得到更好的弘扬和继承。[5]因此,各地区中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编出适合中小学生的传统武术健身操,并配以能激发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的音乐,使中小学生在大课间中不断得到了有效的放松,还可以学习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4.小结
综上所述,将传统武术纳入到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劳动技能,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建议将传统武术纳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4
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颗明珠,是小学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爱好武术的同时,精心备了这节课,并成功上了这节课。
虽然武术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而陌生的一个项目,但在上第一节室内课时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抱着期待的眼神,想知道我上体育课会教些什么。当得知学武术时,学生们高兴极了。上课时抱着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学习一招一式。
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密切相连,分不开的。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感到很疲倦,练得太累,反反复复,觉得枯燥乏味,我就采用以“快乐教学法”,以互动贯穿这节课,不仅教师纠正动作,还让学生互相纠正,让学生自己体验。根据学生的特点,每做个动作,就让学生发一次“嘿”“哈”声,一方面以气催力,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兴趣与气势。在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我根据动作的顺序、动作要领和节奏等因素,编排了动作顺口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却很快,很准确的掌握了动作要领。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5
近年来武术项目教学是中、小学和高等院系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在武术技术教学的示范和示范面,而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则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武术教学过程的要求,我们对武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为提高武术教师语言素养和自身素质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
一、语言艺术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武术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认识、分析事物,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把思维和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同时也把运用语言的技巧、技能和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纠正动作中的错误,教师可用“很好”表示动作漂亮,可用“好的”表示动作较好,可用“不错”表示动作一般,鼓励学生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肯定的语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为一种动作的成功或微小的进步而喜悦充满成就感。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正确示范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之外,还应力求做到语言流畅、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使讲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有声语言要具有通俗易懂的作用,而要实现武术课的精讲多练、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就要注意语言的纯度,详略得当,善于归纳要领,熟练运用术语,适当使用口诀,做到言简意赅。
(三)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
武术教师的思维能力是指对教材、对学生的思想和对教学事件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实践表明,思维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坚实基础,而语言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反作用,也就是语言艺术越高越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越能提高事物分析判断的敏锐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武术教师语言的多种特性。融汇贯通,用自己良好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运用语言艺术认识、分析事物,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把思维和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武术教师的语言类型
(一)口语
教学口语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口头语言。主要包括导入语、暗示语、小结语、提问语、诱导语、讲解语、评估语及术语性语言等。武术教学主要是技术学习和身体练习为主,在武术教学中常用的口语有以下3种。
(1)讲解性语言。讲解是套路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主要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也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文化内涵,并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行套路技术动作教学时,一般常用直陈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术语法、形象法、单字法、口诀法8种讲解法。
(2)术语性语言。武术术语是指对武术动作内容名称及要领、要求、特点等进行描述的一种专门性语言。武术术语最初来自生产斗争实践,取之于周围客观事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专用术语是限于各个项目中的专门性语言。任何拳种都有其专用术语,在武术术语中,专用术语内容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在专用术语中主要的是武术动作术语。武术动作术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为传统的形象性动作名称术语,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鲤鱼打挺”等,是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精炼地叙述其动作内涵的。另一类是使用较为现代的结构性动作名称术语。
(3)评价性语言。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体验:听到赞许、鼓励的话,就会觉得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反之,一些贬损、指责的话会使人觉得情绪低沉,灰心丧气。而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价值体现意识,周围的老师和学生的认同,无疑是最好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活动,来达到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肢体语言
武术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一般学生更看重直观效果。例如:练习马步站桩时教师可用手拍拍学生的背,示意其要挺胸;用手指指他的脚示意要内扣。练习提膝亮掌时,可用手指指他的左脚,示意其提膝,用手碰碰他的下腹,示意下腹要内收;用平静的目光扫视群体,面带微笑点点头,示意大家做的不错。拳谚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充分强调套路练习对培养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风度、精神的作用。
(三)口哨语言
口哨语言在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武术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口哨是武术教师必背的教学用具。在某种情况下,口哨语言是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无法取代的。比如,武术教学比赛中,武术教师通过不同的哨声发出不同的信号,传递不同的信息,既清晰又明亮、干脆。又如在大型整体练习时,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原因,所以在每个角落的学生不能同时听到口令作出一致的反应,此时一声急促的哨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动作,从而达到整齐化一。如果教师喊声“走”或“1”效果显然不如哨声。
三、武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武术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首先要正确,进一步要精炼。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情绪。因此,要把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的好是无止境的。
(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使学生产生模仿意向。在武术教学中,他的言行更会被学生模仿。所以武术教师的言行必须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范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武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三方面:一是武术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教师应是这项政策的最佳执行者和传播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自己的习惯语和地方话;二是语言应流畅,无句法用词上的错误,同时还应做到语言美;三是专业术语口令的规范性。这是体现武术教师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口令,使学生接受真确的教育。
(二)科学性
教学语言不符合科学性,肯定会造成教学中的谬误。教师在备课时要在认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教学中要讲的每一句话,要对每套教材甚至每个技术动作的要领、组织教法都进行认真思考,设计好每一句话,使教学语言有充分的依据,在科学性方面无懈可击。
(三)情感性
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好胜、自尊、虚荣相互交织是他们的一个心理特征。要针对这一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体现激励性。武术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满怀对学生的热情,做到以情激情。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喜欢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喜欢他。”武术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关心爱护之情,学生对教师也就不愿意接近,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这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是师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因此,武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应该是和气、文雅、谦逊、温和有礼貌而富有感情。在武术教学中,尤其是在帮助学生纠正和改进错误动作时,教师的语气不仅要耐心,更要热情,不能冷若冰霜,甚至夹枪带棒,特别是在帮助后进生时,更要多给予鼓励、诱导,使他们调整好心态。
四、结语
武术教师的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更是教师履行职责,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武术教师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方面都有较强的基础。但在语言艺术能力方面显得不足,甚至出现“一肚子墨水难吐出,急坏了自己苦了学生”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强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修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应是我们武术教师不断进取的方向。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6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挖掘中国武术的精华(真、善、美),树立优秀的传播形象,这是当今社会正能量吸收的迫切需求。20xx年4月2日,、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中小学体育课应适量增加有关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因此,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中国武术的尚武崇德、以和为贵、武以成人等传统文化精华,是从小培养的重之首选。
1.成都市迎春小学大课间的开展现状
成都市迎春小学大课间活动丰富:广播体操、足球、以及一些传统项目(陀螺、铁环、踢毽子等),达到了学生快乐锻炼的效果,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场地的不够(大课间拥挤)、体育师资不足(管理压力大)等,这些问题导致危险系数加大。学校领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大课间的内容进行改革,保留优势项目,创编适合各方面条件的项目。因此,武术自编套路进入了成都市迎春小学的大课间。
2.小学生的自身的特点
小学的学生年龄分布在7到12岁左右,在自主学习方面,没有建立完整的自我学习的态度,只一贯的学习和吸收教师、家长以及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知识和理念;在自主选择方面,没有优秀独立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在选择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心理方面,没有树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心理反差大,在挫折和问题面前盲目或选择逃避;在生理方面,各方面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正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干预,促进其健康发展。
3.武术自编套路的创编要求
第一,根据成都市迎春小学学生的需求进行创编,迎春小学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农村家庭,父母的关心较少,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性格都比较内向,胆小怕事,遇到困难退缩等;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别大,因此,在创编动作的选择上进行对比,选择适合该小学不同生性格以及7到12岁左右年龄阶段不同接受能力的小学生的内容。
第二,根据成都市迎春小学场地范围的支持能力进行套路的改进,动作大小的控制,步法移动的调整,利用有限的场地,达到所需效果。
第三,根据成都市迎春小学各领导、班主任等提出的意见进行实施。调整好教学时间,解决冲突课程,最终使全体教师满意及支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
4.武术自编套路在大课间的作用和实效
4.1武术自编套路的优势满足的需要
武术自编套路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加强对他们身体协调性、耐力、敏捷度、速度等方面的锻炼,使小学生的身体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独生子女较多,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的娇生惯养,在脾气性格或为人处世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缺陷,武术自编套路进入小学大课间是增强小学生阳刚之气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武德的培养,还能纠正小学生的荣辱观,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武术自编套路实践适应了成都市迎春小学大课间的改革需要,满足了家长的需要,同步了武术继承和发扬的需要。
4.2武术自编套路在大课间的作用
第一,由于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在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由此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第二,通过武术自编套路的练习,既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器官发育,又能增强新陈代谢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让他们能够体验快乐的情绪,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第三,在进行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练习时,要求小学生充分协调与调动思维能力、肢体动作等,有些部分还需要团队共同完成,因此对他们的锻炼是全方位的。
相对而言,武术自编套路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状态,使小学生潜意识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从而使武术体验得到累积,逐渐形成能够独立思考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对自身成长道路的选择。同时,武术文化是一种传统美德,在武术自编套路在大课间活动中展现这种美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
4.3武术自编套路在大课间的实效
通过一学期的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的实验,达到了超预期的效果。学生方面,根据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反馈信息:学生们对大课间的喜爱程度有所提高,逃避大课间锻炼的学生减少,参与度很高;学生上课次序得到了提高,尊敬老师和关爱同学;大课间的负荷适度,调节了学生们的疲劳思维,提高了接下来课程的上课质量;学生们因感冒请假的次数减少,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等。安全方面,大课间安全隐患得到解决,常见的不安全案例没有出现。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大课间出现的场地拥挤和混乱得到解决,体育教师的不足的现象得到改观。领导方面,得到大力的支持,还开设了不同级别的武术兴趣班;家长方面,大课间的气氛和场面都会吸引周边学生家长的观看,得到家长的好评;同时还提高了新生的入学率。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 领导的大力支持,成都市迎春小学大课间的改革非常成功,解决了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
5.1.2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小培养适应社会的优质人才。
5.1.3武术被确定为“七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之一。这是现实的需要,与教育的要求接轨。
5.1.4学校专业的武术教师,迎春小学的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的进行都依赖于外校的武术教练。
5.2建议
引进专业的武术教师,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不断创新,把武术自编套路大课间作为本校的特色一直传承下去,促进学校各方面更好的发展以及武术的发展。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7
调查现状
在袁三位老师的《论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特征及发展意识的觉醒》一文中指出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武术。然而武侠电影里的神功奇技以及长拳、太极拳、刀枪剑棍等套路技术不是他们追求向往的财富,通过习武亲身感受武术背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不少美国家长在谈到武术时经常说:“让孩子学武术。主要是让他学纪律,学做人。懂得尊师重道的道理。”而反观国内青少年,“花拳绣腿”成为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基本看法。更有品位、更时尚的跆拳道、柔道等外来文化,已经把中国武术“踹出时尚都市”,一和他们谈起武术就会戏谑地笑说“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等与武术的本真面目不着边际的话,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够尊重。却对跆拳道等项目十分热衷。新兴体育项目给学校武术教育带来强烈冲击,其教育和文化价值难以展现。
朱无忧的《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农村武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农村学校中,学生的习武意向浓厚,但是对于武术的认识欠缺。2、学校领导对武术教育的重视不足,缺乏对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3、农村学校武术教师对武术教育的意识不足。4、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缺少武术专长的教师。5、农村学校开展的武术教育缺乏简明有趣、适合农村学校教育的武术教材。6、关于农村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研究较少,无法满足农村武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黎桂华在《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我国青少年武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武术普及程度较低。学校武术场馆、器材严重不足,武术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不高,青少年对武术的认识有较大偏差,现有武术教材不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忽视礼仪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等。
结论与建议
1.根据教学实际,在武术课中着重穿插武术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武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所以,在体育课中重点通过武术教学体现传统文化的氛围,让新一代青少年从小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塑造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
2.创编适合当代青少年习练的新的武术套路,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有益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其兴趣就会发生转移。当前的“跆拳道热”,“武术冷”就说明了这一点。
3.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重点放在武术文化的学习上,套路练习为辅,使得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在文化氛围上。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的缺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专业技术的教学需要专业人才。教师的替换需要时间。当下的工作重点可放在对学生进行武术知识的'学习。传统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武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吸取中国传统武德之精华,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思想。使学生为弘扬中华武术作出贡献。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和练习者行为规范的忽视,使武术成为一种缺少文化内涵的竞技运动,武术的民族性、文化性、教育性被忽略和淡化。练习武术首先是对人格的修炼,道德的养成,行为的规范,其次才是掌握技术,健体防身。这是学校普及武术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基本准则。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8
一、武术进入学校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连年下降,这给我们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还原健康的体魄已经迫在眉睫。武术不仅具有一般体育项目健身的功能,还具有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1915年,武术正式作为一种课程出现在学生的课表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东邻日本就将“武道”列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呵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小学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与重视[1]。
二、制约当代中小学武术教育因素
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的研究范围更广,是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塑造[2]。
(一)武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单调
现有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长久以来,内容的枯燥、单调使学生渐渐失去对武术课的兴趣,对向往的武术慢慢产生厌倦。导致学生们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
(二)武术教师综合能力水平低
目前,中小学武术课程大部分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只有小部分由专业武术教师担任,教师们也都普遍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或相对较为熟练的套路去教授。在武术课程中只注重学生技术的练习,对学生武术礼仪、民族精神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长期的(热身―基本功―基本方法、组合―套路练习)模式使得学生们只能被动、机械化的学习。教学中以老师为主,老师教什么,学生则学什么,丢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生武术认知偏差
网络媒体的发达,使中小学生通过武侠小说及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了解到武术。受武侠小说的夸大以及电影特效的渲染,误导他们认为武术就是能够“飞檐走壁、上天入地”,使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武术。因此,在现实的练习中发现武术与自己认为的“武术”有很大的差异,容易让学生产生失落感。
三、方法与对策
(一)改革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根本,是构建武术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3]。传统的上课模式在这里行不通,单纯的练习基本功,学习套路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武术课。段位制教程进入到学校教育中恰恰就解决了现有的教育内容。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单练,对打和拆招,这既增加了教学乐趣,也会让学生在体验武术乐趣的同时,了解武术的`技击攻防作用。
“拳以德立”,武德是武术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现象。爱国主义、厚德载物、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文化基因在武术中都有深刻体现[4]。武术教师在上下课时应与学生互行抱拳礼,通过肢体运动,让学生们感受技术后面的文化。学会武术,不只是单纯的掌握一套拳术或者器械,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中的技击攻防、了解武术文化。
(二)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师综合能力
现今的中小学武术教师,不管是对于套路水平还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上都有待提高。国培计划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xx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还应当大力鼓励武术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进入到各地中小学,不仅能够让毕业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能够把武术在各个中小学中很好的传承下去。
(三)转变教学模式不容忽视
武术难学易忘,技术性强,缺乏趣味性。泛竞技武术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惧怕一些难度动作。武术进入中小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体质、传承武术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需要他们参加比赛取得金牌,当然,能够教育出拥有专业水平的学生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充分发挥武术特长生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脱颖而出,他们的一个示范动作会削弱其它学生心理上对武术动作的恐惧,并使他们发挥特长,起到帮、带作用。
(四)正确认识武术,习练武术,养成终身习武的习惯
受各种武侠影视、书籍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强了中小学生对武术的神秘感。也正是因此,使学生对武术产生错误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武术也多抱有向往的心理,这种对武术向往的心理又移植到了对武术课的情感上来。因此,武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武术形成正确的理解,正视武术的功能价值。使中小学生将学习武术看作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使我国国粹真正的在他们身上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传承武术的作用。
四、结语
武术“六进”,进学校也是其中之一。学校设置武术课程,就是在增进体质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保证武术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武术能够造福更多的人民。武术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符号”,我们应该把它更好的传承与传播下去。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9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也许是源于中华武术渊源广博、流传民间及电视媒介的传播或武林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影响所至。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课的整个流程上,时间的把握应该注意,前面部分的内容还应该压缩一点,多留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这次设计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
2、基本部分的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动作创编。(在这次设计中,在基本部分重新添加了基本步法的学习内容。)
3、教学中注重学生互相学习、检查、改进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努力,力求让自己的课更完美。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0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的舆论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
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古往今来,习武者都有“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思想观念,而“未曾习武先习德”更是祖辈留给一代又一代习武者的古训。
武以德先。有句话说得好,文明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文明是暴政。只重武不修德,就算功夫再高,技法再好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意识,会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使各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发挥其最大作用,以达到生存发展的目的'。不尊重社会大众认同的公共规则的人大抵都是些低素质,目光短浅之人,必将得不到肯定,遭众人唾弃。武德,就是武术界的道德,是武术人的风向标,指路灯。武德重于武技,犹如道路和人一般。无论这个人多么优秀,走错了路,选错了方向,是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顶峰的。更有甚者,误入歧途,不能自拔。正所谓“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武以德先,讲武德绝不是“面子活”绝不是一种装饰。武德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武德的核心灵魂。
武德,给武术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武技是武德的载体,武德是武技的灵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武德是由是由中国的哲学观点组合构建而成,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继承发扬武德就是保护了国粹,保护了我国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以德先,武德讲到过“缺德者不或与之学,丧理者不或教之武”。有些人练武就是完全为了逞凶斗狠。欺压别人,抬高自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把武术用偏,不讲武德之人,是没资格习武的。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恶意把武术运用到邪门歪道上的毕竟还是少数。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们对武德不了解不重视,曲解其意。在武馆林立,大小武校遍地开花的今天,真正理解武德重视武德遵守武德的又有多少呢?反之,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钱重于艺,奸商习气”的比比皆是。
比武竞技按照武德要求切磋技艺,提高竞技水平,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有些不懂武德或对武德认识肤浅的参赛团体或个人以唯我独尊,唯我正宗,其他都是水货杂牌的观念参赛比武。若在比赛中两方都是这样的观点,比赛过后,轻则仇视藐视对方,对对方进行贬低,重则酿成打架群殴事件,危害社会治安。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自信”,对于一个武术运动员很重要,是其成长的必备因素。但是谦虚同样不可或缺。“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谦虚能使人保持冷静与理智,不骄不躁,沉下心,思考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技艺。另一方面,也能广交朋友。多一个朋友总胜过多一个仇人。其次,过分的骄傲自负往往在受到比较大的打击之后很容易一蹶不振,自甘堕落。自负之后是自卑,这句话习武者谨记。
武术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期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后才过渡到现在这个阶段。其中传统武德受封建思想影响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掘弃一些旧思想,消极观点,继承发扬其中符合新时展需要的积极因素。
在旧武德中,有一徒不从二师的观念。这是错误的。试想一下,任何学生或是运动员成为栋梁之才之前都要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学生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运动员要经历市队省队国家队。而在不同的阶段则需要不同的人来培养教育。对于任何运动员,包括武术运动员,启蒙教练与成就他们成绩的省队国家队教练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但任何一个教练在运动员心目中的位置都是等同的,因为给予运动员帮助的那些教练们都是运动员的恩师,永远不会忘。
相反,一些教练员,武校在学生取得成绩之后,不择手段千方百计要留住学生,甚至以牺牲学生前途发展为代价。这些都是违背武德的行为。当年李小龙离开其师叶问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博取百家之长,创立截拳道,而国内一些守旧之人说他背离师门,篡改永春,欺师灭祖。而叶老则认为“武者要有容人量”要心胸宽广坦荡,不但没有责备李小龙,反而鼓励李小龙坚持自己的梦想。正是叶老长远的目光,成就了李小龙。最终让世界认识了李小龙,认识了咏春拳,认识了中国功夫。
武以德先,没有武德,武术事业就会走弯路走错路,最终会导致武术事业发展不起来,甚是停滞。只有真正重视武德,了解武德,根据现实情况,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展继承武德,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武术,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1
1.现状分析及影响武术开展的因素
1.1教育政策的偏向性。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偏向于文化教育,忽略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有目共睹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虽然国家教委、体委出台很多关于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文件,但是收效甚微。这本身就忽略了体育在中学的开展,更何况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武术,受到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1.2现阶段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当前各中学都在强调学生每人占多少平方运动场地、运动场馆,但是不少学校并会花巨资建设的场地向学生开放。即使场馆开放,也是利用率很低,而且武术在场馆内开展,基本上都是“场地、利用少”。
1.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武术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每节课教授学生几个武术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把每个动作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套路,而且每节课都会在上课之初进行最无聊最乏味的基本功练习。两三次课下来,学生苦不堪言。武术的基本功练习,成为学生无法跨过的一道屏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武术学习的最主要因素。
1.4竞技武术对当前武术开展造成的影响。竞技武术的开展,对传统武术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某些毕业的老师都是接受了竞技武术的思想教育,武术动作趋于向“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这些动作恰恰不利于中学生的生长发育,不但起不到愉悦心身、增强体质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高难度动作,提高了学生的.受伤率,使学生心理上形成抵触。同时动作的难度系数增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致使学习积极性受挫。
2.建议及相应对策
2.1国家教育及体育相关管理中心作为教育的常设办事机构,被赋予对武术运动项目的全面管理的行政职能。应该把相关的教育政策落到实处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竞技武术、社会武术与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练习。这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近距离接触武术,对于促使中学生正确了解、认识武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管理,组织多方面力量推动武术科研、宣传、市场开发和推广工作,促进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2.2加大场地器材投入和建设。中学的武术内容相对难度小,设备要求低,在一块平整、宽敞的土地上就可以进行武术教学,这只是最低标准。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场地器材的投入,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学生,使其更健康地成长。
2.3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攻防技术性,主要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动作,每一个动作所表现的速度、力量、节奏,赋予了每个动作美的视觉感受。在这种美感的冲击下,武术老师大胆把武术与其他媒介相结合,把武术提到更高的角度。例如:在武术教学中配以音乐,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音乐动感节奏的感召下,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和神韵,避免枯燥单调、趣味不浓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尝试使武术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小学体育课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这学期我在“五同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讲了武术操-----《雏鹰展翅》开合运动,感觉教学有一定的压力。一年级的孩子比较活跃,尤其是男孩子更是活跃分子。
《雏鹰展翅》武术操,从起势到抻拉运动、开合运动、踢腿运动、侧展运动、拧转运动、俯仰运动、跳跃运动直至最后的收势,共九节。整套操以长拳基本动作为主,动作欢快,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喜好新奇的学生尤其喜欢这套武术操。整套操操练下来约3分钟,虽然时间上没有现行的广播操时间长,但是运动量比广播操要大,对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
本节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武术操,从动作上来看不是很难,但是要把这套操做好的话很难。
开合运动(4×8拍)动作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双劈 3—4拍:错步冲拳 5—6拍:左侧冲拳 7—8拍:并步抱拳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3—2拍:马步双劈 3—4拍:弓步冲拳 5—6拍:弓步斜冲 7—8拍:并步抱拳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方向相反,最后两拍:并步直立。
从整个教学来看,应该说教学的`速度是所有广播操中最快的,学生很容易上手。学的很快,学得不实,想要真正的做好这套操,做到精气神俱在,眼随手走,意与心动,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学了,更需要苦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宣布课的内容,引入正题时得讲究点艺术,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否则课堂会乱成一锅粥,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定要很强。我先提出了要求,再引入课题,同样的情景,能够很快收场,进入正常的教学中。总结一句,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对学生要求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3
本周我安排小朋友学习武术的基本步法与脚法。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些教学意义,我制定这周的教学目标为:
一、感受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让学生初步学会武术的基本动作,培养柔韧、速度、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灵活性;
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在本周教学中,小朋友学会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等基本步行,在对小朋友的教学中,小朋友要做到挺胸,塌腰,虚实分明,沉髋上体正直,但是小朋友在学习当中,由于男孩子对武术充满好奇心,学习气氛高涨,对这些基本的武术步伐掌握的比较好,可是一部分女孩子由于怕累,不肯塌实接受学习,动作松垮,没有力度,我觉得我在教学中要加入武术游戏,让小朋友对武术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在武术基本步法的`练习中要求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和方法的力度不够,学生的动作完成质量不是很高;最后评定环节,对学生的奖励和点评也不足,没能更好的调动起师生共同参与的气氛。在今后计划教学内容时,我会增加武术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武术。对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引导方面,我要多花心思,让引导的方式更丰富,使引导的效果更突出。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 篇14
武术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现象,还是一种人类活动的现象,武术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浓厚的人文内涵。在形式上,武术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有很高的透明程度以及灵活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小学时期,正是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人文关怀的核心
对人性以及人的价值进行肯定、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个性解放、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同时,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以及主体差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全面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核心。
二、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武术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小学的武术教育,小学是传播武术、继承武术以及发展武术的重要地方。但一直以来,虽然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但是教学效果始终不佳。长此以往,小学武术教育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呈现出一种逐渐僵化的趋势,也让一些本来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对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1]。
(一)武术教学没有一定的创新性
小学的武术内容一般都是从武术的基本步型以及手型开始,没有一定的侧重点以及趣味性、娱乐性,同时,没有进行适当的简化以及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时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个性。另外,长期以来,武术都是以武术的基本动作、基本功当作教材的内容,太过于重视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等内容,仅仅只是强调武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身体的发展,而没有强调武术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
(二)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的武术课程,一般安排的时间比较短,基本上一个学期只有五到八个课时。同时,武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武术的基本动作、基本功的技能教育,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对学生交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多样形式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让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制。而缺乏了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不能对学生的兴趣以及情感的发展进行理性的关注,而且教师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特性,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3]。
(三)教学评价的时候不注重个体差异
一直以来,小学武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仅仅只是通过判断学生武术动作模仿的相似度来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的方式只能对学生掌握技巧和运动技能的水平进行衡量,不能将学生的实际锻炼效果真实地反映出来。而且在进行武术评价的时候,轻教学的过程,而注重评价的结果。另外,在评价的时候,主要都是靠教师来评价,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没有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而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将学生简单化了,也客观化了,缺乏了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四)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的武术教学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是分割开来的,学生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武术文化的生活氛围,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武术,从而压抑了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在实际的武术教学时,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传授技能,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规范的武术,不能将探索其他武术动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课堂上教师一般是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不能对动作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工具,而失去了课堂上独立个体的主体地位。
(五)对特殊的人群缺乏必要的关怀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那些“边缘人群”,也就是那些在身体练习时,会遇到很多障碍的群体,教师并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怀。这部分的人大多都是被安排去上自习,致使一些本来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会渐渐地对武术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此外,在武术学习上,还有一些练习比较不错的学生,由于武术课程断断续续,也使得这些学生不能继续往前发展。
三、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怎样应用人文关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能够在武术教学的课堂上营造一种愉悦、轻松、和谐、快乐的情感氛围,而这样的氛围也会让学生乐于学、喜欢学、积极主动地去学。但是怎样在保证武术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能够应用人文关怀,这是每一个从事武术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要强化的方面。为了将武术的教学质量提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武术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武术教学存在单一的教学形式,片面的教学内容,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错位的教育主体等一些问题。假若要在小学的武术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从根本上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明确的培养目标确定下来,将科学的教学内容制定出来。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人文精神理念:在和谐的思想指导下,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充分以及和谐的发展;在人本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个性;在思想教育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终身武术精神。
(二)优选武术的教学内容
在ξ涫醯慕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然后针对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接着就是选择武术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武术的理论教学部分,第二个就是武术的技能教学部分。而且,在选择武术理论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重与时俱进,将现代学校的一些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同时,武术的实践内容不应该同竞技武术画上等号,要简单易学。与此同时,在武术的一些技巧动作上,要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将其掌握,从而产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此外,在开设小学武术课程的时候,要优选教学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比较多的运动技能以及武术知识。
(三)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并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尽自己所能地应用情景式、启发式、分组式以及探索式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在实施武术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动作以及这些基本动作的作用,同时还要让他们了解每一个动作的难易程度,除了要让他们对武术形成正确的认知,还要增强他们学好武术的自信。因此,教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动作,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可在最后做出总结以及点评,然后加以纠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学有所成的快乐,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得以有效提高。
(四)为学生营造武术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武术人文环境除了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还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将武术的人文环境构建起来了,才能够将和谐班集体、和谐武术以及健康课堂构建起来,只有结合武术和健康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责任感、诚信以及情感得到培养。
要想将武术的人文环境营造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将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还要尽自己所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武术动作。此外,要营造学武的文化环境,比如将鲜明的主体环境布置起来:丰富的色彩、灵活的武术图案、武术的活动照片、有一定感染力的标示语言、奖牌以及获奖证书等,这些都可以点缀在武术教学的地点。假若有一定的条件,还可以穿戴合适的服饰,然后给学生讲解服饰的作用,以及怎样进行穿戴和保管,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将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凸显出来。同时,还可同一些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利用音乐来给学生伴奏能够将学生动作的节奏感以及韵律感培养起来,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内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音乐的鉴赏能力,还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五)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起来
教学评价体系要有全面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结合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结合他评和自评,结合诊断功能评价以及定位功能评价。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阶段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除了要重视教学的各个方面,还要重视评价的整体性。
然后,评价要有一定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个体的关注,评价学习的时候,要多激励多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形成终身的武术意识。
四、结束语
在武术教学的时候,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并且看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因此,从事武术教学的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武术课教学反思09-25
武术基本功教学反思06-11
小学教学反思05-09
小学教学反思06-13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写字教学反思07-06
人教版小学教学反思07-17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07-1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