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真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菌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在活动中完成的教学活动,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细菌和真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学们想到的往往是害处,然后锋头一转,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本节课的引入简洁明快,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校,馒头的制作在家都见过父母操作的过程,所以比较积极、活跃,上起来较轻松。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包装袋,先从准备的包装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在学生介绍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时,如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所带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见的防腐剂,并提醒学生尽量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达到关爱人类健康的情感目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也注意了对学生评价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些教学设计在细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尽量避免出现小失误。
真菌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真菌教学反思3
《真菌》一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体现了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具有浓厚的求知欲的。所以,在真菌的学习中,设置了视频资料《走进嫩江农场养殖园》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真菌知识的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始终以问题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抢答等教学方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
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历观察活动,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结构,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我觉得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在课堂上适时对学生作出评价,运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
利用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以教育契机随机应变及时引导有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这就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体会。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时间安排有些忙碌。
由于学生的书中已经有了分析讨论的答案,学生不能充分进行问题的分析,如能在这些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菌教学反思4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动手实践、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合作、交流、收集资料等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很多同学体会到: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学科素养。
(2)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同学更多的主动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2、在学生介绍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时,如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类的健康,达到关爱人类健康的情感目标。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强调了科学的严谨性,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也注意了对学生评价这方面的问题。
4、有些方面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还要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在细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尽量避免出现小失误。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的。
真菌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是我经过多次讲课后,总结经验教训所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播放视频,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真菌教学反思6
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真菌教学反思7
做开发课程资源的有心人
我认为这节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一段录像。对于真菌的结构,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丝"的概念。由于菌丝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的器官、组织相差很远,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另一位老师为我提供的`这段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让我感叹:如果能有适宜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教师讲起课也更省时省力。
收集课程资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这段录像的获得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但也是由于我每时每刻都注意收集才能将它很好地保存下来。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有人向一位刚上完一节出色的公开课的特级教师提问:’您准备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这位教师回答:’要说时间短,我准备了十五分钟,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我觉得每一位有志于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都应当如此。
真菌教学反思8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非常广泛。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开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本节课需要2个课时的时间。由于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培养需要2到3天的时间,所以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分好小组,不同的小组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并且布置学生预习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第一课时,讲述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4个步骤,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要检测的环境去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教师在每个小组讨论制定计划时作出相应的指导。使探究方案顺利完成。
由于时间关系,我课前已经配制好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培养基有两种,一种是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牛肉汁),别一种是不含的。学生完成探究方案后就可以去不同的环境中接种,然后一些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一些放在冰箱中培养。
第二课时,学生取出培养基,观察自己培养的菌落,讨论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得出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学会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在两节课中,教师都处于引导的地位,在关键时候会给予学生有效的提问,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讨论方向一步步独立的、顺利的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还把一些思路、方法交给学生;在班级的课堂交流中,通过学生帮助,教师指导,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细菌
教学反思
在细菌这节课中,是围绕着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及细菌的分裂展开的。本节课1个课时完成,重点在细菌的结构。
由于细菌是微小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整节课都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及动画,将肉眼看不见,不易理解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讲述细菌的发现和细菌的'分裂时,利用动画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设计相应的问题及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在讲述细菌的结构时,要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对比细菌及植物细胞的结构时,讨论推测出细胞的营养方式。
在技能训练中,计算细菌分裂后的数目的练习,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很多还是不能够计算出来,对于这个内容,题目稍有变化又计算不出来 ,所以还要在以后的做题中多次的重复练习,通过重复练习加深理解。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第三节 真菌
教学反思:
真菌这节课只需要1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在这节课中,我觉得上得非常的好,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度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很好。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你知道的真菌。而且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或询问别人,尝试不利用培养基培养出青霉和曲霉。而且试着制作孢子印。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出示自己所带的真菌。同学之间产生了质疑。同学所带的东西是否真菌产生了争论。我趁机让学生阅读课本,知道真菌的分类有哪些,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这样做学生印象更深,记忆更牢固。
在学习青霉和曲霉时,同学之间观察培养成功的同学的霉菌。表扬成功的同学,使他们有成功感和满足感。能过肉眼的观察,能从颜色、菌落形态上区分青霉和曲霉。同时阅读课本,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最后,让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知道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细菌的一样,加深对细菌和真菌的理解。
在学习真菌的繁殖时,出示自己所制作的孢子印,而且用手去摸青霉和曲霉,看看手中所粘上的孢子,结合课后练习。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的内容。
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会合作。
本章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科学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探究活动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己脑子的思考,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手去操作,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那学生在完成“检测不用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后,看到如些多的菌落,学生自然而然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相关的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比老师不停地说记忆更牢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体验与人相处及合作的乐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讲到细菌和真菌时,特别是细菌的时候,由于它是单细胞、肉眼无法看到微小生物,更何况是细菌的结构等内容。我们无法直观地获得感性的认识,这时,多媒体的应用就非常的必要。
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能使抽象变为具体,复杂变为简单,化难为易。有时用很多语言难以说清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很快就能揭示出其实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要讲述细菌的发现时,对于鹅颈瓶实验,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而且这个实验用实物来做的话也不太可能,但是通过动画,一步一步的展示实验的步骤,把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重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推论
本章中,很多内容是不必老师直接给出学生答案的,而老师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推动他们积极学习、奋发上进。例如,在讲细菌的营养方式时,学生在对比了细菌及动植物细胞经结构后,教师就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它能为植物的生活提供什么?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那么它怎么生活?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往老师要求的方向去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真菌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生长中的真菌录像观看录像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真菌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真菌教学反思1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我认为准备实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我就准备了发霉的西红柿、洋葱、馒头等发霉的食物,西红柿和洋葱的好处是虽然发霉,但很硬实,不至于让学生反感,菌丝体也很清楚。馒头的好处是它的菌落丰富,各种颜色的菌落都很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真菌。第二,培养基的制作,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环节也是以往教学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原因是琼脂一般实验室没有,而且制作培养基感觉也很麻烦,但通过亲身实验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第三,探究实验的操作,有了培养基这个探究实验就很容易操作了,遗憾的这个实验不能在本节课上看到实验结果,所以我利用培养好的细菌和真菌展示结果,来提升实验的可信度,如果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效果会更好。我认为这个实验对学生灌输探究实验的方法更重要,以往探究实验学生很难想到对照实验,所以这节课对强化对照实验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应该把握好,所以没有探究前我就通过习题,为幼儿园老师想办法,教育小朋友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强化学生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探究实验中的对照实验能够深深渗入学生头脑中。我认为这个探究实验更大的作用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渗入学生心中。
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语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讲的比较多,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在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时,每个小组都能提供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教学效果会更好。
真菌教学反思12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真菌教学反思13
其实本节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已详细的学过一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重难点,而且距离之前的学习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本章的重难点就是这三种微生物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细胞结构(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结构)、生活方式、生殖方式等。在本节课中需要明确向学生强调以下的知识点:
(1)蓝藻(蓝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而不是藻类植物,这种细菌体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硝化细菌、硫细菌也可进行化学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也为自养,它们三种细菌虽然扮演生产者角色,但要给学生强调它们不能位于食物链开端;
(2)根瘤菌也是单细胞的细菌,但是它和根瘤共生,有固氮作用。<
真菌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真菌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在课下自习,并完成学案,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有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如,在学生做学案前,我们给了同学2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画出重难点,并把不懂得在课本做好标记。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依托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学习者与知识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身边的实例,在夏天经常看到馒头长了一些“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菌和多数真菌较“小”“分布广”的特征。再比如,学生对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从书上简短的几行文字中有个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步骤。我认为学生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中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既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只展示了两个小组。并且组间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真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词12-28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08
教学的反思12-1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5-17
(经典)教学反思06-16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19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