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2 09:13: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

  这是我踏入教师队伍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校长、行政、指导老师经常会来听课,被听课也从手足无措到“见怪不怪”了。但是公开课毕竟和被听课不一样,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了解了一节公开课从头到尾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

  先说备课:从开始备课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两个礼拜中,我不断地专研教材,认真的研读网上有关的《认识钟表》的资料,不断地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设计这节课的流程。终于在两星期后,初稿终于出来了。这真正的让我体会到备课的不易。

  教具准备:根据自己的初稿,开始准备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纸张,练习,课件,实物钟,钟表的图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着自己的课件。

  可以说基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是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点评自己的教案,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误,今后在这个方面自己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与改正。

  经过备课后,经历了两次试上这节课。试上的时候,备课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来听我的这节课。虽然自己上下来还是挺顺的,但是课后我去找各个老师评课,他们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我又一次认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虽然大体上思路没变,但也修改了许多的小细节。

  终于到了这节公开课课,可能是自己太过重视这节课,也给了学生太高的压力,这天的这节课,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视乎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时机灵的孩子都失去了他们平时机灵可爱的天性,这一时间也让我慌乱失措。经过一节课的战斗自己也是相当的疲劳,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这节课到了最后尽然还是失败了。经过了这节课,我也找了指导老师和几位教师评了我这节课,进过他们的点评,自己的总结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几点:

  1、无论是上什么课,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要让自己随时都不紧张,有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紧张的心态,也不要显现出来,否者孩子们也会跟着你不自然。

  2、上课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师评课,他们都说我上课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抑扬顿挫,整堂课下来也比较平缓,没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励、激发,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常常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也慢慢领悟到,要上一节好课,也要像一部电影一样,有铺垫,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导演和剧本,这都是老师应该完成的分内工作。

  3、课堂问题的提出:这节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引好,反而被学生越带越歪,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在一个问题上一直的绕,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没能做到。今后的备课中,提问的问题应该直接明了,不应含糊不清。

  4、课堂的教学常规:这是年轻教师上课出错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没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的努力加强。

  经过了这一节课,希望自己今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2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和长远的价值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引导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将优生主唱视为合作交流等现象,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悟程度,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指老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设备等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是全面的发展。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教师在让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发展,如老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育学生的经验,教学行为及自主教学经验的积累。

  (2)过程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教。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体现教师教的有效,而是表现在学生学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数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3)结果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独有的学习风格。

  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差下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也正是新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帮助,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

  目的、过程、结果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教师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具体表现如下:

  (1)开放性。

  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计划仅是行动的参考,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来寻找适合的数学学习方式。就如我在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这一课讲授的内容就是小数乘法。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按书上的条件和问题来解决计算,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用图上所告诉的数学信息来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你所想解答的问题,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进行思考解答从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封闭性的设计,使学生从较大程度上拓展了思维空间。

  (2)双重性。

  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统一,数学情感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统一,教师的教与学双方面都要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总是强调学生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北师版数一数一课时,里面有一环节让学生数共有几个小正文体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正面横着一排一排的数,再一层一层的数,我如果能适时的启发学生,你还有别的数法吗?让其尝试,尝试中会使学生发现,还有别的数法。学生探索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3)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学生的科学认知,做到全面关心呵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就采取自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摆一摆,创造一些规律,并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4)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要上升为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做好铺埑。在教学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很乐意继续探索下去,在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适当控制学生活动范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通过示范,回顾旧知识提供线索和反馈等方式,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中,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点也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还应组织好学生本堂课的一些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书中指出数学课堂课程标准理念,仅靠形式上的效仿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继承、反思传统教学优点和不足,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或理念中的合理成分,并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有效的加以应用。书中《怎样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反思中讲到: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因此我们的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中,更能引起学困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内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参与到知识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深入的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一、创设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认识位置”教学中,教材中给出情境是课桌上数学书和练习本摆放的情况: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根据教材中反映的问题变成一个故事。课件出示一棵拟人大树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再给学生讲故事:森林里的大树老爷爷每天都给小动物讲故事,看今天又有谁来了?(出示松鼠、小白兔、小猪、小鹿排成一排的画面)

  抓住这一契机,提出问题:你能说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学生利用自已生活中已知的左右方向,积极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使学困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但学习左右方向辨别,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让学生亲身投入中情境中活动,使学生在眼看、手做、脑想、口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在用口表达的过程中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在教学“认识位置”时,在学生认识了左右位置后,为了加深巩固对左右位置的掌握,可以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在学生学完左右后,教师面带微笑的说:“我们来做个有游戏,好不好?”学生顿时高兴极了,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再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看看,两人放的是否一样,不一样想想左右看看谁摆的正确,把错误位置改过来。在检查改正中,可以帮助学困掌握左右位置的.确定。再做一个游戏:右手握拳头,左手伸掌;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巩固了新知。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把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生活中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数学处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座位的实际情况,说说你的左、右各是谁,你坐在谁的左边,你坐在谁的右边?学生在实际中确认左右位置,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而且更加深了对左右位置的辨别,使学困生在实践中辨别位置。再如教学“元角分”时,教材中创设实践活动“小小商店”。用一节课,让学生把自己家中玩具带一些和零钱,让学生给自己的玩具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几元几角),在教室进行玩具的买卖。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玩具买卖的过程中,即巩固了所学的元、角、分的知识,又有利用到整数的加减法,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6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谢上级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这次的过程中我有机会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通过培训我将专家的精彩讲座学以致用,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我从教时间里,最经常听到的赞声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真好!上课不用从头讲到尾,轻松又愉快,轻松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半功倍的好方法。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

  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节,有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而现代多媒体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xx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xx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

  (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

  (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

  (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积极参与了我校开展的“数学高效课堂”的讲课活动。实施“数学高效课堂”三年多以来,我们曾经努力过,也曾经苦恼过、迷茫过,但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就一起想办法解决,一路跌、打、滚、爬,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辩了。但也遇到不少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能了分成均衡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好工,把课堂上的疑难问题抛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学生通过同桌对学,小组讨论、探究,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既学会了知识,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轻松了,学生开心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8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准备练习,让学生口答:

  2/6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6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想一想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为什么?

  生:5/6大,因为四年级时我们已学过了分数比大小时,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师:你记性真好。(心一怔,怎么已经学过了?)谁能说出几个分子为1的分数?

  生:1/2,1/3,1/4……

  师:(指着1/2与1/3)你能给这两个分数比一下大小吗?

  生:1/2>1/3。

  师:为什么?

  生:分子相同时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教学片断二】

  (练习: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师出示4/9、4/7和4/5。)

  师: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呢?

  生:4/5>4/7>4/9。因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所以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师出示3/7、3/5和4/5,一不小心把4/5写成了4/7)

  师:对不起老师把4/5写成了4/7。

  (这时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大声说):“4/7也没关系的,4/5与3/5、3/7比大小我们四年级时已经会了,我们现在想要学3/5与4/7比大小该怎么比?”

  师(一怔,想想也是,于是问其余学生):大家想学吗?想学的同学请举手。

  师(全班58人有45人举了手,心想那就将错就错吧。):大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呢?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组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来解决。因为3/5=3÷5=0.6,4/7=4÷7≈0.57,0.6>0.57,所以3/5>4/7。

  师:还有与他们组不同的方法吗?

  小组2:我们组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6÷10=分子3,4/7中分母(7)×6÷10>分子4,相比之下肯定是4/7的分母大一些,所以3/5>4/7。

  小组3:我们小组也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是分子3的1.67倍,4/7中分母7是分子4的1.75倍,如分子相同的情况下,也是4/7的分母更大,所以3/5>4/7。

  师: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创造出了这么多比较分数大小的好方法。古人云: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多多动脑,多想一个为什么,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后反思

  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这堂课的前后两个片断,觉得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是有否关注学生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满足需要的追求中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那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呢?我的启示是两点:

  一、活用教材是基础。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有权利对课程进行调整、重组,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利,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数学课堂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二、随时调控是关键。

  “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倾向。如果出现学习需要不强烈或需要不满足时,教师就应及时调控,运用教学机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保持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灵动。就如特级教师朱乐平所说:“当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时,请您允许他走。”惟此,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9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台戏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奏好序曲。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开头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社会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因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比如人民币、时间等,我觉得在许多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书本中的数学概念。

  情境导入的创设,要根据需要,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闹猛和新鲜,而冲淡教学主题,弱化教学重点,更不能让情境干扰学习。以《年、月、日》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我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日历带入数学课堂,根据日历教授学生这一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轻易地就能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因为日历给他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案例导入教学

  数学学科与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数学课堂上,然后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学生对这篇文章都很了解,我在教学的时候就运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上数学课。

  三、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童话和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结合他们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便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课头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节课的学习,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中的催化剂。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还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0

  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小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的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少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四看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五看教师的学案备课。教师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兴趣,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评价课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课前准备要充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知识储备,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好,环节之间衔接好,环环相扣,步步为赢。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特点。

  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课堂来进行教学设计,即: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3.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组织有益的学习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使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语言通达流畅,声音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说理、辨析的能力,并声情并茂;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作图科学,突出重点、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口述或板演,教师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课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4.教学气氛营造要和谐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总而言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1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平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习。

  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习。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一、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

  1、导学案的编写。

  一篇好的导学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我校开展高效课堂以来,同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为一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的编写严格把关。首先,每一节课都要集体研读教材、进行学情分析,讨论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时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怎样编写活动单。留多长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和课堂自主练习。其次由主备人再次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准备教具或课件。然后同教研组几位教师再次研究导学案和课件,并进行一度、二度、三度修改。这时才能让导学案进入课堂。最后每们课任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立足课前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2、小组建设。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样一个小组是否优秀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优劣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我校在小组建设实行同桌为学习伙伴,前后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对小组长和组员的搭配都经过仔细斟酌,小组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力应当是最强的,组员优中差搭配均衡,并进行合理分工,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孩子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1、培训小组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长是同学学习的伙伴;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组长深深意识到一个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家,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组长积极主动地与组员交流情感,从细节之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只有这样,才会有好人缘,组员自然愿意理解组长的工作,支持组长的工作。对组员的错误不包庇、不纵容。

  2、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由于年龄小,在遇到问题时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时以活动单的形式呈现,可以启发孩子,激发他们的动脑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养成善于动口、动脑的习惯。二是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既要听教师讲,更要听同学讲,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对不对,和我想的.同不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既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又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体现合作精神。

  3、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之一是“互助性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用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语言。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三、灵活运用好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自从多媒体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多媒体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本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他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传统的板书和直接讲解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然而,我发现这种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性问题和情境设计,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时,我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并引导他们总结出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让他们用纸板拼凑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个别化的辅导和帮助。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只注重整体上课,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和了解,及时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例如,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可以采用分组辅导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和讨论。对于那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和参与、个别化辅导帮助。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最后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活动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与扇子(或剪刀)的打开与合拢有关。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不足之处:

  1、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因此在今后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

  3、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5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要学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是否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为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2)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慢节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接受新知识都要经历感知、认识、构建、巩固的一系列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灵活把握慢节奏,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保证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

  讲课开始,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言节奏,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3)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语言叙述规范。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答案规范。答案必须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还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解题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教学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公式与定理、各种技能、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够透彻,但不易从学生的表情、动态、语言中反映出来。而板演在教学中创设了多渠道的反馈调节作用。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18

[精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7-07

(热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7-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实用)07-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7-0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5篇12-08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0-06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2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2-1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

  这是我踏入教师队伍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校长、行政、指导老师经常会来听课,被听课也从手足无措到“见怪不怪”了。但是公开课毕竟和被听课不一样,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了解了一节公开课从头到尾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

  先说备课:从开始备课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两个礼拜中,我不断地专研教材,认真的研读网上有关的《认识钟表》的资料,不断地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设计这节课的流程。终于在两星期后,初稿终于出来了。这真正的让我体会到备课的不易。

  教具准备:根据自己的初稿,开始准备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纸张,练习,课件,实物钟,钟表的图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着自己的课件。

  可以说基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是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点评自己的教案,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误,今后在这个方面自己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与改正。

  经过备课后,经历了两次试上这节课。试上的时候,备课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来听我的这节课。虽然自己上下来还是挺顺的,但是课后我去找各个老师评课,他们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我又一次认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虽然大体上思路没变,但也修改了许多的小细节。

  终于到了这节公开课课,可能是自己太过重视这节课,也给了学生太高的压力,这天的这节课,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视乎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时机灵的孩子都失去了他们平时机灵可爱的天性,这一时间也让我慌乱失措。经过一节课的战斗自己也是相当的疲劳,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这节课到了最后尽然还是失败了。经过了这节课,我也找了指导老师和几位教师评了我这节课,进过他们的点评,自己的总结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几点:

  1、无论是上什么课,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要让自己随时都不紧张,有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紧张的心态,也不要显现出来,否者孩子们也会跟着你不自然。

  2、上课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师评课,他们都说我上课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抑扬顿挫,整堂课下来也比较平缓,没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励、激发,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常常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也慢慢领悟到,要上一节好课,也要像一部电影一样,有铺垫,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导演和剧本,这都是老师应该完成的分内工作。

  3、课堂问题的提出:这节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引好,反而被学生越带越歪,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在一个问题上一直的绕,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没能做到。今后的备课中,提问的问题应该直接明了,不应含糊不清。

  4、课堂的教学常规:这是年轻教师上课出错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没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的努力加强。

  经过了这一节课,希望自己今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2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和长远的价值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引导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将优生主唱视为合作交流等现象,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悟程度,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指老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设备等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是全面的发展。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教师在让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发展,如老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育学生的经验,教学行为及自主教学经验的积累。

  (2)过程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教。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体现教师教的有效,而是表现在学生学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数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3)结果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独有的学习风格。

  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差下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也正是新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帮助,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

  目的、过程、结果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教师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具体表现如下:

  (1)开放性。

  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计划仅是行动的参考,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来寻找适合的数学学习方式。就如我在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这一课讲授的内容就是小数乘法。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按书上的条件和问题来解决计算,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用图上所告诉的数学信息来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你所想解答的问题,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进行思考解答从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封闭性的设计,使学生从较大程度上拓展了思维空间。

  (2)双重性。

  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统一,数学情感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统一,教师的教与学双方面都要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总是强调学生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北师版数一数一课时,里面有一环节让学生数共有几个小正文体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正面横着一排一排的数,再一层一层的数,我如果能适时的启发学生,你还有别的数法吗?让其尝试,尝试中会使学生发现,还有别的数法。学生探索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3)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学生的科学认知,做到全面关心呵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就采取自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摆一摆,创造一些规律,并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4)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要上升为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做好铺埑。在教学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很乐意继续探索下去,在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适当控制学生活动范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通过示范,回顾旧知识提供线索和反馈等方式,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中,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点也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还应组织好学生本堂课的一些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书中指出数学课堂课程标准理念,仅靠形式上的效仿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继承、反思传统教学优点和不足,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或理念中的合理成分,并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有效的加以应用。书中《怎样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反思中讲到: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因此我们的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中,更能引起学困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内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参与到知识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深入的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一、创设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认识位置”教学中,教材中给出情境是课桌上数学书和练习本摆放的情况: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根据教材中反映的问题变成一个故事。课件出示一棵拟人大树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再给学生讲故事:森林里的大树老爷爷每天都给小动物讲故事,看今天又有谁来了?(出示松鼠、小白兔、小猪、小鹿排成一排的画面)

  抓住这一契机,提出问题:你能说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学生利用自已生活中已知的左右方向,积极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使学困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但学习左右方向辨别,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让学生亲身投入中情境中活动,使学生在眼看、手做、脑想、口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在用口表达的过程中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在教学“认识位置”时,在学生认识了左右位置后,为了加深巩固对左右位置的掌握,可以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在学生学完左右后,教师面带微笑的说:“我们来做个有游戏,好不好?”学生顿时高兴极了,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再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看看,两人放的是否一样,不一样想想左右看看谁摆的正确,把错误位置改过来。在检查改正中,可以帮助学困掌握左右位置的.确定。再做一个游戏:右手握拳头,左手伸掌;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巩固了新知。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把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生活中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数学处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座位的实际情况,说说你的左、右各是谁,你坐在谁的左边,你坐在谁的右边?学生在实际中确认左右位置,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而且更加深了对左右位置的辨别,使学困生在实践中辨别位置。再如教学“元角分”时,教材中创设实践活动“小小商店”。用一节课,让学生把自己家中玩具带一些和零钱,让学生给自己的玩具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几元几角),在教室进行玩具的买卖。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玩具买卖的过程中,即巩固了所学的元、角、分的知识,又有利用到整数的加减法,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6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谢上级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在这次的过程中我有机会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通过培训我将专家的精彩讲座学以致用,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我从教时间里,最经常听到的赞声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真好!上课不用从头讲到尾,轻松又愉快,轻松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得到全校学生的爱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半功倍的好方法。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

  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节,有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于是我就自学了几个制作课件的软件,实现自己能亲自制作。而现代多媒体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xx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尝试xx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

  (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

  (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

  (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a,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b,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积极参与了我校开展的“数学高效课堂”的讲课活动。实施“数学高效课堂”三年多以来,我们曾经努力过,也曾经苦恼过、迷茫过,但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就一起想办法解决,一路跌、打、滚、爬,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辩了。但也遇到不少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能了分成均衡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好工,把课堂上的疑难问题抛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学生通过同桌对学,小组讨论、探究,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既学会了知识,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轻松了,学生开心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8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准备练习,让学生口答:

  2/6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6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想一想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为什么?

  生:5/6大,因为四年级时我们已学过了分数比大小时,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师:你记性真好。(心一怔,怎么已经学过了?)谁能说出几个分子为1的分数?

  生:1/2,1/3,1/4……

  师:(指着1/2与1/3)你能给这两个分数比一下大小吗?

  生:1/2>1/3。

  师:为什么?

  生:分子相同时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教学片断二】

  (练习: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师出示4/9、4/7和4/5。)

  师: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呢?

  生:4/5>4/7>4/9。因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所以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师出示3/7、3/5和4/5,一不小心把4/5写成了4/7)

  师:对不起老师把4/5写成了4/7。

  (这时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大声说):“4/7也没关系的,4/5与3/5、3/7比大小我们四年级时已经会了,我们现在想要学3/5与4/7比大小该怎么比?”

  师(一怔,想想也是,于是问其余学生):大家想学吗?想学的同学请举手。

  师(全班58人有45人举了手,心想那就将错就错吧。):大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呢?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组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来解决。因为3/5=3÷5=0.6,4/7=4÷7≈0.57,0.6>0.57,所以3/5>4/7。

  师:还有与他们组不同的方法吗?

  小组2:我们组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6÷10=分子3,4/7中分母(7)×6÷10>分子4,相比之下肯定是4/7的分母大一些,所以3/5>4/7。

  小组3:我们小组也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是分子3的1.67倍,4/7中分母7是分子4的1.75倍,如分子相同的情况下,也是4/7的分母更大,所以3/5>4/7。

  师: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创造出了这么多比较分数大小的好方法。古人云: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多多动脑,多想一个为什么,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后反思

  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这堂课的前后两个片断,觉得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是有否关注学生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满足需要的追求中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那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呢?我的启示是两点:

  一、活用教材是基础。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有权利对课程进行调整、重组,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利,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数学课堂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二、随时调控是关键。

  “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倾向。如果出现学习需要不强烈或需要不满足时,教师就应及时调控,运用教学机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保持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灵动。就如特级教师朱乐平所说:“当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时,请您允许他走。”惟此,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9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台戏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奏好序曲。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开头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社会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因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比如人民币、时间等,我觉得在许多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书本中的数学概念。

  情境导入的创设,要根据需要,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闹猛和新鲜,而冲淡教学主题,弱化教学重点,更不能让情境干扰学习。以《年、月、日》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我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日历带入数学课堂,根据日历教授学生这一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轻易地就能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因为日历给他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案例导入教学

  数学学科与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数学课堂上,然后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学生对这篇文章都很了解,我在教学的时候就运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上数学课。

  三、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童话和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结合他们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便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课头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节课的学习,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中的催化剂。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还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0

  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小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的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少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四看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五看教师的学案备课。教师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兴趣,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评价课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课前准备要充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知识储备,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好,环节之间衔接好,环环相扣,步步为赢。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特点。

  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课堂来进行教学设计,即: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3.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组织有益的学习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使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语言通达流畅,声音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说理、辨析的能力,并声情并茂;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作图科学,突出重点、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口述或板演,教师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课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4.教学气氛营造要和谐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总而言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1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平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习。

  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习。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一、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

  1、导学案的编写。

  一篇好的导学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我校开展高效课堂以来,同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为一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的编写严格把关。首先,每一节课都要集体研读教材、进行学情分析,讨论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时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怎样编写活动单。留多长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和课堂自主练习。其次由主备人再次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准备教具或课件。然后同教研组几位教师再次研究导学案和课件,并进行一度、二度、三度修改。这时才能让导学案进入课堂。最后每们课任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立足课前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2、小组建设。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样一个小组是否优秀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优劣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我校在小组建设实行同桌为学习伙伴,前后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对小组长和组员的搭配都经过仔细斟酌,小组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力应当是最强的,组员优中差搭配均衡,并进行合理分工,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孩子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1、培训小组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长是同学学习的伙伴;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组长深深意识到一个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家,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组长积极主动地与组员交流情感,从细节之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只有这样,才会有好人缘,组员自然愿意理解组长的工作,支持组长的工作。对组员的错误不包庇、不纵容。

  2、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由于年龄小,在遇到问题时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时以活动单的形式呈现,可以启发孩子,激发他们的动脑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养成善于动口、动脑的习惯。二是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既要听教师讲,更要听同学讲,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对不对,和我想的.同不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既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又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体现合作精神。

  3、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之一是“互助性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用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语言。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三、灵活运用好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自从多媒体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多媒体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本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他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传统的板书和直接讲解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然而,我发现这种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性问题和情境设计,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时,我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并引导他们总结出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让他们用纸板拼凑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个别化的辅导和帮助。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只注重整体上课,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和了解,及时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例如,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可以采用分组辅导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和讨论。对于那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和参与、个别化辅导帮助。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最后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活动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与扇子(或剪刀)的打开与合拢有关。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不足之处:

  1、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因此在今后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

  3、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5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以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要学会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是否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为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2)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慢节奏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接受新知识都要经历感知、认识、构建、巩固的一系列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灵活把握慢节奏,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保证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

  讲课开始,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言节奏,要慢些。小学高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3)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的教学。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语言叙述规范。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答案规范。答案必须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还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解题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教学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公式与定理、各种技能、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够透彻,但不易从学生的表情、动态、语言中反映出来。而板演在教学中创设了多渠道的反馈调节作用。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