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在这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通过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直接迁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一)评价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评价学生参与的状况和品质;2、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3、评价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4、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
(二)评价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评价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时间和数量;2、评价创新学习的策略;3、评价创新学习的效果。
(三)师生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1、评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况;2、评价有效的互动还必须关注教师的师生观;3、评价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4、评价教学互动的成果。
(四)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1、教师是否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心灵的感应;2、评价教师的精神状态;3、评价教师是否善于用激情的语言或良好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4、评价教师是否细心观察和运用来自于学生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因素;5、评价教师是否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文关怀6、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评价课堂结构的安排与教学手段的使用1、评价课堂结构:课堂引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小结是否简练有效。2、教学手段的使用:据重难点适当选用不束缚想象力
(六)评价教学内容:1、老师想教的内容和他在课堂上教的内容是否一致;2、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七)评价教学风格。评价教学风格要会从课中发现一些共性,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已经烙上了明显的个人观点和个性,区别于他人而成为个人的特色。(如:读写结合,读中感悟;教贵质疑,学贵有疑;欣赏激励,充满关怀;切磋砥砺,功底扎实;语感强,语味浓;为学而教,抓住导学焦点;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课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2
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研究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细看了起来,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行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认识了周长,但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行说课,她指出我应该在教案里体现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顾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
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触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如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最令我开阔思路的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同桌合作随意拼摆图形,然后画出所想拼摆图形的示意图,然后再计算所画图形的周长,我觉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巩固周长的定义,而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的了图形一周的长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就再拼拼摆摆中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和练习。通过本环节还可以通过学生们摆出的的长方形,让学生们在汇报时能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只可惜最后一个环节我没有处理好,我看到孩子画出的示意图有问题,一边的总高是3厘米,相对边的高度是2厘米,而学生画的连接线居然是平行的,为了订正这个问题,我就把剩下的时间用在了研究这道题上,当时脑子一热,就顺便把移补的思想讲给了孩子们,其实课后冷静下来一想,我连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探讨,移补完却要让孩子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真是……看来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得练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3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导入的两个长方形周长大小差异明显,没有很好的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而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导致用时较长,延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
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
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
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
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4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复习周长概念并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边长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探讨出用测量的方法,先知道边长再求周长,通过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特点,进而优化所得公式,得出最后结果: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最后进行适当练习和思考题,开阔学生思维。
三、存在问题
1、提问学生关于长方形、正方形边长特点的时候,说的是‘边’而并不是‘边长’,有些误导学生,导致没有按照我预设的发展;
2、忽视了课堂生成,学生提出了好几种求解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导致课堂主要还是我在讲,学生学得有些被动;
3、板书的时候将长方形写成了‘长方开’;
四、改进措施
1、备课前应仔细研读教参,规范数学用语;
2、多积累经验,适应课堂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3、克服紧张、慌乱的习惯,平时多注意板书的书写。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5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两张卡片展开教学,学生以这条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能把握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动手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再动笔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包办代替,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值得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师生互动不够。虽然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相互交流的过程,但是在学生汇报时使交流讨论更充分,更深入。
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课堂总结时总的评价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起注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6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我们应这样备课
上个周六、周日我们进行了两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来自北京z、杭州z等全国著名老师的观摩课,以及有关课堂教学的精彩报告。课堂上的轻松高效,报告做的精彩异常,使我们都受益匪浅。
来自杭州文海实验小学的z老师做的关于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使我认识到:在备课时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
一、教什么;
老师说:一个成功的人首先知道自己一生该干什么;其次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干。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一节课该教什么,也应该知道怎么教;这之前备课时总是看看教参、教案,留心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怎样设计的,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通过学习才觉得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最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根据学生制定目标:教学中做到三讲和三不讲;
三讲:
①学生想不到的要讲;
②学生易出错的要讲;
③学生容易混淆的要讲。
三不讲:
①学生自己会的不讲;
②你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③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3、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基本的练习题、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容易混淆的题、提高的题型都要涉及到。
二、怎么教;
老师说:所有的好课都是当堂生成的!课堂一定关注生成,关注学生。他借用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一节课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一样的话,绝不是一堂好课,因为这说明他没有关注学生,没有当堂生成。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上面的这些去备课、去教学。力求让课堂教学更优效,教学的'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老师作为一名知名教师,备一节三年级的《乘法分配律》,还大量浏览文献资料。仅查阅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论文就达61篇,并做了探究、归类整合。在自己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别人的经验进行融合,他说这才叫研究。把知识进行横向比较,拓宽知识面和眼界,使知识更为严谨系统。作为名师他这种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也为以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因而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2、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因此我是如此设计本节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提供篮球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新知。比如:我让学生用线围成一个长方形,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在充分认识周长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课件出示的篮球场的周长,这样学生会很轻松的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
三、恰当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不同的计算方法中择优,在学生的民主决定后我再进一步解释选出的计算方法的意义,然后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在学习正方形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提升练习,拓展思维:
为了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一边靠墙的菜地,能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乐”中获取新知识,并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在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和互补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一些有进步的学困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利用学生的错误为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内容。比如:我根据学生中的算式14+26×2,解释实际上是算了两个长和一个宽,并不是四条边的长度,要想算出四条边,要先算14+26,这就需要把14+26放进括号里计算,因此引出一个计算方法:(14+26)×2,让好朋友括号帮助我们计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方法的含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篇4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
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分三段编排,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是第二段的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汇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通过两个实例加以应用。让学生在探索中、在应用中,掌握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有所收获。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个方面。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教后体会:
1、“课前小研究”的设计不仅对新知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形成深刻的认识。具体设计如下:
a量一量:
语文书、 数学书、英语书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b.描一描:
出示一些图形,用彩笔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c.算一算:
我是这样算周长的:
d.用一用
(1)一个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5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e.说一说:
我发现:
这一设计,通过量每条边的长度和描图形边线,充分尊重了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周长的一般含义,为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2、小组汇报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上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交流、验证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3、练习设计注重应用。
概括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安排了两个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篮球场题和桌布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欲望。也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4、遗憾点:教学本节课的出发点是放手让学生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提升。但老师的补充说明仍然太多,教学的实施仍有不少操控的痕迹。
其实,适当的放手更是对学生的尊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9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 “看”到“指”从“ 指”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0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利用毛线装饰手中的图画,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毛线太短不够围出图形的边;有的毛线刚好可以围出图形的边。以此为契机,使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为长方形图片和正方形图片做相框(两张图片的周长相等),问哪个相框用的彩带多。学生出现了三种猜想:①长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②正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③两个相框用的彩带同样多。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告诉他们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使别人心服口服,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另外,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我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个新的问题:“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又一次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了。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个挑战的问题出现了:练一练第三题,求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和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各是多少?再一次进行学习与探究。在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我们所努力追求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的教学;应该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的教学。通过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它在前一课经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并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精神,增强小组学习的意识和作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站在新的教育教学观角度上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情导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一个 学生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的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又蕴含着新知识,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让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
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另外,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 2”,“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我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正如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所说:“(学生)所选用的策略,在教师眼中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眼里并没有好坏之别,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合理性,就值得肯定。”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应该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对学生的激励不够。二是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比如学生列出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算式后,由三个算式引出相应的公式时,学生发言的人数不多,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由特殊转换到一般去,导致练习时学生只计算一个长和宽的和。三是巩固练习的设计不够严密,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有误导之嫌。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我设计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宽的两倍,当两条长重合时拼出的是一个正方形。在今后类似的题型训练中学生可能会受其影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课上让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并用所得知识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中,更应该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习者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的利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进行研究,在方格纸上,数出或者计算出图片的周长;还有的用尺子量出各个边的长度然后相加;还有的只量出长方形的一组长和宽,只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的边长,然后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点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方面。我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交流展示过于仓促。在全班交流过程中重要方法没有充分得到讨论,正方形周长学生小组推导后只汇报了结果,没有让学生汇报研究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没有充分的领会,自己遇到问题后的灵活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3
一、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首先是复习周长概念并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边长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探讨出用测量的方法,先知道边长再求周长,通过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特点,进而优化所得公式,得出最后结果: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最后进行适当练习和思考题,开阔学生思维。
三、存在问题
1、提问学生关于长方形、正方形边长特点的时候,说的是‘边’而并不是‘边长’,有些误导学生,导致没有按照我预设的发展;
2、忽视了课堂生成,学生提出了好几种求解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导致课堂主要还是我在讲,学生学得有些被动;
3、板书的时候将长方形写成了‘长方开’;四、改进措施
1、备课前应仔细研读教参,规范数学用语;
2、多积累经验,适应课堂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3、克服紧张、慌乱的习惯,平时多注意板书的书写。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4
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理清概念。从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区分周长和面积。
第二层次是对比练习,感知规律。通过观察、计算两组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三层次是深化练习,发展思维。这一层次的教学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主要让学生借助直观,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中设计了“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提供了蕴涵本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现实客体,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这方面的感性活动经验。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这就是把蕴涵在活动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揭示、抽取出来,提高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面积一定时,周长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周长一定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感知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想到的,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深切的体悟必定来自亲身实践,但亲身实践未必自然会有深切的体悟,针对学生目前学习的状况,教师在这一层次教学中必须适时引导,而且必须导在数学思维上。例如:“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完长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细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周长都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发现?”少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已经有所感悟、发现,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困惑,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抽象思维”这一过程,头脑中不仅有了“摆”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层次是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智力大挑战,要求帮助爷爷用篱笆围菜地,怎样围使菜地的面积最大?学生动手设计、比较分析或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围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最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5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描上花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们观察哪个花边长一些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 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再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个过程中我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致用时较长,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
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由浅入深的做题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上下来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是教学用语不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锻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2-20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09-08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4-15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反思04-1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3-2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4-1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04-1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6-0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