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5 16:21:59
(合集)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在图像合成的教学中,我首先收集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边让学生欣赏边给学生讲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电影海报、广告、产品包装、印刷品等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使用图像合成。往往一幅作品需要许多图像元素,经过艺术的再加工再创作,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在进行图像合成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要使用图层,从而引出“图层”这个概念,提出本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精神,我并没有直接讲解怎么使用图层,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做,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具体操作,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这时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求助老师,而我在这里的角色只是起到指导和鼓励的作用。然后由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并讲解他的制作过程,再针对他的操作将学生普遍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图屋的基本操作后再布置后面的任务,进行综合设计。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这里加入了学生自己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节课我认为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课堂的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发问,学生回答,教师只是起到了提醒、辅导的作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学、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的意义。具体说来,此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各自的收获

  个体基础差异是困扰我们老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怎么样才能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本课我采用了呈现不同难度任和,让学生选择任务做设计;半成品加工策略等方式,很好地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半成品素材的加工策略

  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差的学生的操作效率,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跳跃式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适合自己基础学习

  3、 全方位的评价、反馈

  本节全方位评价包括:组间评价—激发学生设计热情;组内评价—有效反映合作学习效果;个人评价—如实反映个人的学习收获。通过评价反馈来看,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4、 使学生在情感、意识上有一定的收获

  在教学中渗透了设计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创意与好的技术兼备。

  5、 不足之处

  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需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两节课80分钟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创意与技术兼备的作品时间上很仓促,基本上完不成。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上,我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新事物,接触了许多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经验,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和进一步完善,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在此,我特对一年来的工作做以总结,并同时希望领导及各位同事对我在工作上的不足给予批评指正。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3、笔记。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知识。

  二、个人学习

  1、向其他老师学习,让自己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

  参加教育工作没几年的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还很不成熟,很不稳健,不知道怎样把工作做好,甚至,还没有准备去接受“老师”这么让人尊敬的称呼。但是,大家都热心地扶持我,帮助我,一切都从零开始了。在学习中和工作上难免会有不明白的问题,我就会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进职场之前,先向前辈学习”,所以,其他老师给予我的热心帮助和一些批评、建议,我都很愿意接受,这样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能使我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并且对工作也有了一份责任感,让我觉得任何工作都应该做得最好。我想,不为别的,只为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1

  这是学校的团队精神,也是团结协作,永不磨灭的团队精神。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也更喜欢这份职业。一年来,虽然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各项工作,向着“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进了一步。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好,还应该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应该加强对教学方面的锻炼。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工作,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帮助有更突出的表现,为学校尽一份心力。

  2、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网站,把学校网站建成,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负责本学期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3、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也接近尾声,下周他们就要进行考试了,回顾这半个学期,收获颇多。

  本学期进行了考前复习,我们分三步走:

  一、各章节复习

  各个章节我们都按照“各知识点总结——本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测试”的模式进行。 例如:文字录入部分,最简单的一部分。

  首先,领学生复习相关考点;

  其次,让学生自主训练;

  最后,让学生进行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练习内容,比一比谁的作业质量高,速度快,选出优秀小组。

  通过这样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复习到了全面的知识,还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在最后的比赛环节,我把所有我得任课班级的成绩登记在黑板上,排名次,选出前三名,并在这冠亚季三个班里分别选出冠军组,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做题兴趣和参与度。

  实际结果证明,我们的这样先基础后考试的方法是有效的,奠定了踏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提高他们的做题速度,对最后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有大的帮助。

  二、模拟考试

  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复习完毕以后,我们用20xx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对学生进行考前练兵。练兵的目的有两个:

  1、熟悉真正考试的试卷内容和考试方式;

  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

  三、考前实践

  20xx年11月20日是我们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1月份在我们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我们充分利用了学业水平测试中的演示数据,让学生体验正式考试,目的有四:

  1、让学生熟悉考试程序,到时候不会出现紧张心理;

  2、让学生熟悉本次考试题型和试卷考试内容的分布;

  3、让学生做一下web mail,对这个特殊题进行突击;

  4、让学生了解试卷组成,主卷做完以后交卷,做附加卷。

  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在默默的付出,为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

  信息技术2.0教学反思3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式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几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探究课。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深受和启发。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是教师这个主导作用发挥而来的。教师课程结构的设计,环节的策划,精密的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一言堂。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配套。那么,在上理论课时,在课堂中要把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掌握好。攻破了重点,难点,其他的细小的知识情节也就迎韧而解了。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知识情节的脉络把握好就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并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实践操作课又是怎样才能有所收获的呢?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课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决定,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又提高。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探究课的启发所产生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我想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为一曼中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frontpage20xx软件使用的一节典型的技能学习课。学习的主要技能目标是: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文字、图片、动画及表格的相关操作。

  以往的网页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效果实现,而未将技术实现的应用价值附加其中,学生每节课按老师所讲进行简单模仿,造成遗忘率高并且在进行综合应用时(建立个人网站)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迁移应用到自己的网站制作中。

  本节课,教师从课例研究的视角出发,在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之理念,将操作技能的学习融合于网页制作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缩减了教师的讲解,以便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对本节课的课例研究,有下列收获:

  一、任务的设置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学生情况时,设置了以下两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基础任务,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

  第二个任务是创造性任务,至少做一个子页面并要求利用表格布局并保持主页面的风格,且与主页面建立超链接。

  经过“大路论坛”中专家和同行的讨论,认为考虑太全面,课时太紧,任务量大,且易加大两极分化。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认为缺乏个性,无法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重新设置任务,改为利用表格布局完成子页面的设置。

  为让学生尽快地明确任务要求,在课前分发学生自评表。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回答,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而对于一些拓宽的知识,如艺术字在网页中如何使用,则给予解答。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学生做的效果,及主动发现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有事可做,进度慢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三、从整体把握教材,不为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的每个模块从横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从纵向看又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每个模块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素材,是信息检索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网上下载,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按信息管理的方式分门别类的存放。多媒体信息加工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相关素材设置了动画,为本节课提供了动画素材。文字信息加工时,WORD中的小报制作为信息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并不总能能保证学生长久的兴趣,教师唯有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联系,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逐渐让学生体会技术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语文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

  从教学实践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许多优势: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些以说明为主的文字中,仅仅用文字来描述,往往会使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如果适当配合一些直观可感的形象材料,则学生会对所说明的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入具体,也会对课文中文字表达的准确严密有更加深入的领会和感受。同时,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解决学时矛盾。应该说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最直观最有效的一个环节。一般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最多的是黑板和粉笔,其费时费力使所有语文老师头疼不已。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很好地帮老师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与课堂息息相关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还有,恰当利用信息网络,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扩大教师的眼界,增加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储备。现在的互

  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简直不可想象,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包括知识性的、背景性的、拓展性的甚至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扩充知识要点,解决教学难点,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变革和推动作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课堂正一天天地成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必将替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发展是不可遏止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所有语文教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选择。这种整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信息技术在冲击旧的教学观念,淘汰旧的教学手段,跨越过去不敢想象的教学空间的时候,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生存方式,形成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如果信息技术不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语文的特色。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并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或喧宾夺主地包办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语言的艺术,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语文的媒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一堂语文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望,并通过学生反复练习而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某些认知学科,如理化,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就迎刃而解。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语言和作为个体的言语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用同样的词和语法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语言作品来。这不是用一个定理或一个等式就能解决了的,因此也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的课堂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东西是需要用心感悟的。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让学生有了鲜明的认识,但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而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再次,其他艺术形式可给人以直接的艺术形象,它们或通过音符旋律、色彩构图,或通过结构、质地,将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欣赏者面前,而语文中的文学形象则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表现的,我们可以以四句诗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四句勾勒梅花的姿态、神态以及梅花所处的环境。单读这短短的二十字确实不能直接地得到梅花完整的形象,较之其他艺术形式也缺少了几分直观性,增添了几分抽象性。但正是这种抽象性,赋予了文学形象无穷的魅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文字的阅读,并通过自己的文化修养、内心感受、政治立场、生活阅历,再创作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感受的新的艺术形象。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直观艺术都不可能取代的!断臂的维纳斯的形象是固定的,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形象也是固定的,但是那条断臂、那抹神秘的微笑却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同样的道理,叱咤风云的项羽和倾国倾城的西施,如果我们用直观的多媒体的图片或影视将他们的形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恐怕他们的英雄和美丽就要逊色许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项羽和西施的形象!但

  是当这种通过文字的加工而形成的想象中的形象美一旦凝固成一个特定的形象,也就失去了他的广泛的美!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阿Q与王胡比赛抓虱子的一段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情节中,阿Q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如何全凭读者的二度创作完成,千百个读者可以创作出千百个阿Q的形象。中国的文化思想素来注重表意、传神。以意取胜,以神取胜,“意”为意象,“神”为神韵。文学的载体——文字语言由于其特殊的符号表达方式,使用一种抽象的符号语言来传达鲜活的艺术想象,决定了文学的的表现方式并非表象的,而是表意、表神的。文学并不能将某种美直接地体现在读者面前,而需要通过文字的表述,将意象由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语言的组织、修辞的加工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体会其美。如此,读者便可通过文字语言对其意的表述体会其神。而这些绝对不是任何现代信息技术所能够展示出来的。所以,语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首先着眼于语文的特殊性,建立在有利于凸显语文特色的基础上,建立在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健康前行。

  这些年来,语文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对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和不足。

  一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不足,或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作纸制品的练习,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作练习。视频、音频、图片和动画的直观、形象、立体等综合效应还远没有在语交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得不够,更多的还停留在初级的投影和幻灯播放方面这些简单的技术层面。二是对课堂教学需要考虑不足,目前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软件,开发得不算太少,检索功能也相当完备,要想从一套大书里把用了某个字的例句通通调出来,也并非难事。但这种具有资料室搬家性质的软件,在“整合”思想上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教师占有文字材料,较少或并没有考虑怎样进入课堂,因此还很难对课程整合发挥显著作用。三是对语文教改的追求不足。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兴利除弊的现代化手段,实现教学优化。那么,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凭借信息技术能把哪些问题解决得好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

  研究得还比较肤浅。而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并没有让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只一味追求花里胡哨,那就本末倒置了。四是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因此一些地方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 (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反映连笔记都来不及记,学生成了所谓的观光者,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更不用说自己动脑去探索研究了。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用多媒体上课已经走上了歧途,语文课件成了追求感官刺激的艺术品、动漫世界,语文课也被上成了地理课、政治课或美术音乐欣赏课等其他的课,甚至上成了综艺大观。老师把多媒体当作教学主要手段,而不是辅助手段,语文已经不是语文了。五是由于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常常听到的是悠扬缠绵的音乐,锣鼓喧天的热闹,却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学生的读书声,还是语文课吗?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透视世界的窗口。所以,正确认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必将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根本”,并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研究、深入探索,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的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一定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最佳的“教”的效益和学生最佳的“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供给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经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必须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忙,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供给了十分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能够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必须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引入学校师生自我创立的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我从头设计自我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让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课堂的资源,供教学服务。

  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潜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

  生难以构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取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

  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简单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我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理解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透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光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透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我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透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到达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走进了课堂,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文字、图表动画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是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发现存在一些不利的问题,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1、教学手段先进与教学思想先进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便符合教改理念,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不管教者的语音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么样,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很难平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的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必须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不难看出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甚至把多媒体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多媒体课件设计好的程序步骤,点击鼠标进行教学,教师只当“解说员”,多媒体成了演示的工具,以至多媒体再次成为新的`灌输工具,使教学成了课件的奴隶,顾及不到学生瞬间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3、现代投影屏幕与传统的教师板书问题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而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而多媒体是程序化的无法加进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则是动态的,固化的;还有板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思维,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艺术和美的体验过程。教学中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程序化教学,而忘记了板书,也就不能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容易导致多媒体画面切换太快,学生跟不上节奏,记不下笔记。可见,多媒体演示教学容易把板书教学可能实现的双向交流变成一种单向输送,容易滑入“灌入式”教学的泥坑。

  4、教学课堂的活跃与教学效果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试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看是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学生是被多媒体本身的画面吸引,以至这些图像信息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画面背后的深刻道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的培养。

  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不要片面追求媒体信息的“大而全”,认为不加入音频和视屏便不是真正的多媒体,结果教学过程虽然很热闹、很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另外,不要过于注重视觉效果,过度屏幕渲染,把整个屏幕弄得“花花绿绿”,实践证明,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知彼此,甚至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

  总之,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强化教师“教”,而是为了通过这一方式来改善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效果与效率”,“现代与传统”,“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等关系,将先进的教学媒体与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于一体,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无比优越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比较单薄,在课堂上除了对游戏有兴趣外,其他的不感兴趣的情况,我们采取从最简单、

  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2

  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确立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平台教学“宋词学习”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首先,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在“宋词学习”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选一首宋词制作朗读课件、选两首词进行赏析、选苏轼和李清照的两首词进行比较、选一则词谱填词。有了选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多了,每一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质量都让我感到异常惊喜。

  其次,选择“宋词学习”,也是我对教学平台的认识所致。对于这个教学平台,发现教学资源库里有大量的拓展辅助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学习,能保证新课标里“课内外学习时间1/1”的要求。

  在“宋词学习”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智慧,确是我以前很难见到的。

  用这个教学设计,利用平台虚拟教室和现实教室结合教学宋词,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学生要刮目相看了。原来的教学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课堂发言受时间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的智慧、思想无法展示,极大地限制了某些同学的才能发挥。如今有了网络教室,有了语文论坛,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可以清楚的了解,把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都展现在大家眼前,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激励,好的学生的得到别人的肯定,越发兴致盎然。差的学生看到差距,又能找到比较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帮助也特别大。

  以下出示的是学生在宋词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帖子内容,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表达的不仅是对宋词的`理解,也是每位学生的个性展示。

  据我所知,苏轼死了妻子,李清照死了丈夫,后来二人心中都充满悲伤,那怎么办?于是二人便写起了词。李清照她丈夫在建康时病死了,本来李清照也不想活了,但后来一想:不行!所以就继续活着了。过了几年后,写完《金石录后序》的一个傍晚,她突然来了灵感,创作了《声声慢》!这虽是他死了丈夫好几年后写的,但从此中仍明显看出她对他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寻寻觅觅……”,写她想把她丈夫那些古玩找回来,可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被拿得差不多了。看到大雁飞了过去,很伤心;喝几口小酒,又害怕晚上风大着凉,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够愁了,配上这环境就更愁了,总之就是让她很不爽。

  而苏轼的《江城子》呢,是他为了纪念他死掉的妻子的。写作背景倒是挺吓人的,做了个梦,梦到了死了的妻子!虽然都过了十年,但依然对她一片痴心,这一点和李清照很像。但即使看到他妻子了估计他妻子也不一定认识他了。为什么呢?苏轼给予了回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唉,为什么古人48岁就到了知天命的岁数了呢?保养不够?工作量太大?有压力?官场黑暗?我估计苏轼肯定是这样的。对苏轼来说,梳妆这个动作可能是他印象最深的一个动作了,想起了他妻子的这个动作,再加上那孤坟、明月夜、短松冈,更使他伤心了。

  二人这时都够愁的,其实那时候的人没几个不愁的吧。

  方鹏——宋词比较

  这样的个性表达,如果没有平台,这样的表达平常教师是不容易看到的。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展示,表明他们的学习探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表现出来的思想,如果没有资源库里的资料为学生的思考提供阶梯,学生的思想是上不了这样的高度的。

  我还是认为苏东坡不属于豪放派,只能说他开创了豪放派。苏东坡词流传下来的362首词中只有四十几首是豪放词,而且苏词的精华不是豪放部分,而是其睿智和清秀的部分。这也正是我喜爱苏词的原因。

  那种睿智是是忍受住世间磨练后对人生的洒脱,是经历尽人生沧桑后对生命的洞察。(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

  那种清秀是乐呵呵地随世而流却不染一尘,是淡幽幽地遇景梳妆又素面朝天。(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读到那些睿智的词我常常和苏老一起乐呵呵地抿着嘴笑。

  读到那些清秀的词我却常常奇怪,为何一个拉着长马脸的老头竟能写出小姑娘都写不出来的秀丽之词。

  但想到温庭筠丑得被叫做温八叉,却也写的一手温香暖玉的好诗词,于是也就释然而乐了。

  刘阳——宋词比较

  刘阳同学几经思考,多次阅读苏轼的大量词作,说“我还是认为苏轼不属于豪放派,只能说他开创了豪放派。”虽然观点有误,但是他学习后的感受,敢于说,不迷信,不盲从,这比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令人欣慰。马丁同学从意象出发,陈述自己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而刘凯蒙同学和李倩同学,他们把目光投向词作的背后,关注到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审美取向,关注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讨论词作风格不同的深层原因,这样的学习收获比我们在上课里给他们讲解,价值要大得多。

  在虚拟教室里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没有教师威权在上的压抑,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其与他同学对比的思想负担,而且有充分的资源可供参考,可以深入思考,精心组织语言表达。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结果达到了我自己的教学预期,与传统的诗歌教学相比,我认为这种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古代诗歌。

  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同样在整合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一堂里的精妙授课,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原来考虑怎样导入课堂、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的讲授次序,变成了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怎样布置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原来考虑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如何水到渠成的衔接,变成了考虑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怎样互动互生;原来布置预习安排课后作业,变成了更直观可控的虚拟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安排。总的说来,是从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转而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教学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究竟在哪些方面有了转变,有感触,但不清晰,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现场课上完后,我一直在思考。有以下几点认识。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又没有摆脱自己的旧观念,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结论给学生,拉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导什么、学什么和还需掌握什么,这两点在课上体现的不明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充分。

  对于整合后的语文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有什么特点,自己认识不清。比如带思辨性的散文、文学色彩很浓的小说和科学知识偏重的文章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课堂里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古代诗歌教学一样吗?如何充分的发挥虚拟和现实课堂相连接和优势,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个“宋词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结合的优势,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获,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但现场课上,如何及时恰当的点评引导学生的发言,确是向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该说学生在网上的发言,在这节课前,是看过很多遍,原来设计在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出一个问题,组织课堂讨论,结合学生的发言完全不是他网上的内容了,原来准备的思路在课上只实现了一半,就是他们争论风格形成的原因那部分还在。这使我认识到,学生的网上发言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来回粘贴别人的文字没有自己的理解,课上自然不能自圆其说;另一种情况是,网上资料的丰富,查阅的便捷,也可能学生没有把自己的所得完全呈现在网上,现实课堂上发言可能会有很多惊人之言。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驾驭课堂,在思维敏捷、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等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在我从教的这段时间内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一直困扰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间也去找老师探讨过,也访问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但实践到自己身上总还是有难度。吵,打是不允许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愿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课学生能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讲课时孩子们能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碰到问题可以举手发言等等,这才是我自己设想的理想状态下的'课堂。然而自己仔细一想,如果不到十岁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在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呼吁的课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上帝,更要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挑战新课改的权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的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小动作多,爱交头接耳;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持久;

  3.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4.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等等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实施过程当中课堂纪律稍有改进,刚开始应对小学生,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当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本课的重点是“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以及shift键的配合使用。

  本课的教学的.亮点: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慢羊羊、美羊羊等羊村人物为切入点,看图讲述,激发他们的兴趣,以羊村村长慢羊羊为了全村的大局着想,想培养像喜羊羊这么聪明的小羊,以对付可恶的灰太狼,他决定在羊村里建一幢教学楼,让小羊们学习知识与技能,可是该怎么设计怎样的教学楼呢?于是引出请小朋友帮忙,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做。

  二、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常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如:a、出示两条粗细不同的直线,有什么区别吗?试着在你的画图中画出粗细不同的直线。b、你能尝试画出不同粗细边线的矩形或椭圆形吗?可以找书本这位小老师帮忙。c、试一试P18的教你一招。

  三、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比传统的填鸭式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学生也喜欢多了。

  四、注重课堂中的生成。在教学利用shift画笔直笔直的圆时,让学生上台操作时,学生不小心画了一个椭圆。于是,我借机让该生说说这个椭圆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能画成正圆。该生开始摇摇头,说自己不知道,其他学生大声说:“shift键没有按住。”于是,我问:“你是不是shift键没有一直按住呢?”他点点头。抓住了这个机会,强调了shift键使用时,要按住不放,以此强化了本课的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旨在上节课学习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进行邮件的“收”,“发”和“回复”,可以说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重中之重,是整个电子邮箱应用的核心部分,对于学好邮箱的使用有着现实的意义。

  纵观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如下:

  1.学生忘记用户名和密码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无法正常登录邮箱,这说明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安全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邮箱安全的重要性。其余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虽然在申请时再三强调密码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同学疏忽了,只能让这部分同学在家里完成任务。所以,网络安全还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中之重。

  2.虽然部分同学正常登录了邮箱,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邮箱地址的填写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如@号的输入,中英文的切换还有就是服务器地址输入有误,从而造成了发送邮件失败,这也就说明了邮箱格式的重要性,从而再次强调邮箱的格式:用户名+@+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今后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了解学生的学情,设立情境预设,有备无患。

  最后,学习了本课后,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跟亲人和朋友写邮件,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带着兴趣,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7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6-2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3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4-10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合集)06-30

信息技术《画图》教学反思10-12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优秀12-1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3

(精品)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8

(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