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更新时间:2022-11-10 08:05:32
  • 相关推荐
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

  一、课题所需解决的问题

  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负责人:xxx、xxx

  (1)在校长室的指导下,教导处语文组的配合下,精挑语文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2)确定研究课题,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3)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4)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成立研究组织,做好分工。

  (5)撰写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完成总结法、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题内容边研究边调整,要先了解我校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在行动中不断推进课题进展。

  (2)完成总结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研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3)文献法:查阅相关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方法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相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本课题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少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

  (4)案例分析法:每周组织教师上一节教研课,针对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这样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三、研究具体过程及成果

  20xx年9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语文课堂教学面对的矛盾和困惑很多,初中新课程更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向马玉敬校长提出开展“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马校长很感兴趣,建议成立课题组,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20xx年10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由组长徐凤伟老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语文骨干教师冯培印、杨焕青、侯海静、等也欣然加入并积极承担研究任务,10月16日,课题组成员在五中小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

  20xx年11月,完成了课题市级申报。12月,本课题获省级立项。

  20xx年10月,组长带领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并撰写了开题报告。10月15日,在学校小会议室举行开题仪式。校长马玉敬出席了开题会并发表了重要意见。课题主持人徐凤伟老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王月忠副校长最后总结,希望课题组成员严谨扎实的研究、勤奋刻苦的工作,争取本课题研究取得突破。开题会上分解了课题研究任务,把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个人。

此致

敬礼!

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2

  观摩语文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的《白发的期盼学会倾听》教学录像二、畅谈“新型语文课堂”

  (一)冯培印老师

  我发现录像中学生并没有自觉记笔记的习惯,对背景音乐的作曲者也惘然不知,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语文日常教学的恒智慧。

  (二)马立剑老师

  我认为新型语文课堂可通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

  1、获得知识和技能。一节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完成唐老师出的题,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就证明了这一点。

  2、体验过程与方法。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经验,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这里包括杨飞老师所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3、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也就是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

  (三)王老师

  我想课堂的新颖主要表现在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上。思维发展是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来实现的,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课堂参与的程度和文本体验的效果。问题设计包括教师预设的部分和课堂生成的部分。预设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难度、层次性、延展性。

  (四)徐风伟老师

  我也以为智慧地设问是新型课堂的前提。知识的传授、师生的对话、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从问题开始。设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程度的深浅与智慧碰撞的强弱,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流畅与教学的生动与否,也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成功与否。语文学科的设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语言入手

  抓住语言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因为如此,语文学科的设问,只有从语言入手,透过文本语言,去穿透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智慧。2、与具体的课型紧密相联

  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成不同课型,如:朗读型、鉴赏型、评点型、听说性、练习型、分析讲解型等。问题的设计,应与具体的课型紧密结合。如情文并茂的诗文,可采用朗读型课。教师可从音的强弱、长短、缓急以及感情的把握等方面设计问题,在指导朗读中,进行内容分析与思想教育。

  3、找准切入口

  好的“切入口”是智慧的闪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激活剂”,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苦苦追求的。例如,王剑锋老师在上《可以预约的雪》时,从文题切入设问,陈青老师在上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时,从小说的结尾切入设问。选择“切入口”,除文题与结尾之外,还可从诗眼、文眼切入,从重点词句切入,从过渡段切入等等,教师应运用足够的功力自行把握。

  4、注意层次性

  设问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问题的连贯性,它是授课流畅性的保证;

  二是问题的递进性,它能较好地将授课内容不断引向深入。

  (五)侯海静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人”,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每一堂课都应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要有:

  1、知识

  新型课堂的第一步是老师能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多一些积淀,多一些底蕴。教师智慧了,才可能让课堂充满智慧。老师要多读书,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一个知识贫乏的课堂,又怎么能闪现智慧的光芒?

  2、宽容

  宽容的课堂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营造民主融洽的教育情境和自由活泼的精神氛围,促进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从而投入到充满灵性的心灵感悟、沟通与对话等极具人文性的.创造学习之中,才能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3、对话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言语只有真正融化在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适时迸发出来,成为智慧的言语。课堂如果没有对话,就不会有碰撞,就不会有交流,更不可能迸发智慧。如何对话?

  (1)平等

  进行对话的师生,应是弯下腰来的老师和站直身子的学生。

  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从讲台前走到学生中间去,充分地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尊重学生的意见,耐心地真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哪怕它是错误的。

  站直了的学生应当是生机蓬勃的,应当是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应当是有独立人格的,应当是有自尊、有自爱的人。

  (2)从容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会产生,教师上课固然要精心备课,但开放的课堂常有一些意外,教师要能从容的应对,而不是打压和否定。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

  (3)质疑

  “磨刀不误砍柴工”,质疑使语文课堂迸发智慧火花,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的学习智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4)碰撞

  语文的魅力在于其内涵的丰富多彩,我们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否则,语文教学只能培养出“只有知识,没有思想的学生。”很多的课堂智慧是在各抒已见中的撞击中产生的。

  (六)姬长仓老师

  我以为,学校提出的“智慧课堂”三个纬度里,“问题”是前提,“体验”是目的,“参与”则是关键。离开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将大打折扣,体验的目的也无从谈起。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问题和学习呢?

  1、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激励。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都有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底子和认知能力,而语文学习的范围广、内容多、重积累、见效慢等特点使得不少学生语文课上关注度、兴奋度不高,这就更需要语文教师擅引导、多激励。

  2、对学生的回答科学、艺术地进行随机评价。

  随机评价要适时、适当,要中肯、有分寸,以表扬、鼓励等肯定性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反馈了错误的不完整的信息,教师也应先“艺术”地予以某种肯定,再婉转地指出问题,使学生乐意接受有关他失误的信息,帮助他和别的学生减轻迷乱。

  随机评价还要尽可能体现教学民主。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却是求知的主人,随机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换的通讯活动,往往带有同时性和双向性。

  (七)孙书甫老师

  我对智慧课堂的课堂教学有三点粗浅的认识:

  1、目标

  老师认真备课,计划每节课,才能有效每节课,精彩每节课。备课组认真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讨交流,集思广益,也能产生出“智慧”。学生同步进行预习,与教师的思维撞出智慧的火花,

  2、对话

  满堂灌产生不了“智慧”,对话才行。民主、平等,只有落实到实处,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才会有智慧课堂。

  3、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熊老师说,“智”,就是每天要积累一点知识。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八)张同国老师

  如何消除学生对语文文本潜在的抵触情绪,让学生轻松自在、满心期待地走进语文课堂,这是我想提醒在座的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九)张志峰老师

  我认为“智慧课堂”有几大需要:

  1、深入钻研文本。智慧在于真实。唐老师让生活之水流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生命化与真实化。

  2、精心设计教案。教案需要广度和深度。教师要读书学习,有“一桶水”,靠教参设计教案(或别人的基础教案)是产生不了教学智慧的。

  3、目标意识。教师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这样的课堂价值在于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努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

  4、导之有方。我以为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此致

【构建新型中学语文课堂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阶段性总结11-08

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1-07

ADR的中美观察及方阵构建02-09

高中学生月考总结11-09

中学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11-04

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0-11

中学的文化标语10-27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10-11

中学生作文评语大全10-07

中学感恩母亲演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