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反思与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反思与总结1
随着每一学期课程纲要分享的开展,渐渐地我发现课程纲要需要与学生分享的内容,老师们越来越熟悉,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尽管对于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内容,但是从形式上却有熟悉之感。
于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体悟,会变换课程纲要分享四部分的顺序,也会更换课程纲要分享不同部分的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期待感和参与感,如让学生结合阅读使用版本的教材,进行学习内容呈现,进行学习目标的浏览,还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研讨如何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课堂(课前,课中,课后),预习,作业,纪律等不同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从定量到定性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表现性评价,促成每个学生达标过关。
这就涉及到课程实施上课时安排,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呈现,这是按部就班,需要提前谋划,防微杜渐,做好铺垫的设计与呈现,往往因为时间关系或缺乏详细资料辅助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显得单薄了点儿。还有课程评价上,由于缺乏学校整体规划的呈现以及教师对所承担课程评价的主体权,往往呈现的也就多了些一厢情愿,要么过于简单空泛,要么可操作性上值得推敲诊断。
总之,总是觉得学生对课程纲要分享没有我们期待的课程纲要分享结果的渗透感,也就是并不完全像旅游推介一样,让学习者怦然心动,有种深深的触动感和迫切的主动参与感。
因此,我感受到,作为开学第一课,课程纲要分享课的使命和侧重点,限于一节课的时间,不能仅仅定位于一学期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呈现,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呈现,而是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阶段目标,有所整合的呈现,更要注重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培养,社会和人生价值融合的体验,要结合往届学生学习成果和对当下学生生活、生产等需求针对性链接点情况诊断评判,进行学科学习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点燃,多一些学生学习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一节课之后,学生不必要像过电影一样将一学期内容都看完,也不需要像详细的课标解读一样,拿到一份条分缕析的任务单,蓦然有很大的压力感。而是感受到自己生命价值的召唤,从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上有一种迫切感,有适当的压力感,也有适当的浮想学成之后的幸福感,对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的接受感与教师教学的融合感。痛并快乐于过程中的体验和钻研,痛并快乐于自我的的不断完善,永远享受在路上的凤凰涅磐,追逐生命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新起点。
课程反思与总结2
通过网络学习,以及实践中总结,发现我们现在的学校中,初中学生足球教学计划全部是以技战术教学为主,没有把规则的介绍列入教学计划,从而导致了我们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战术之后,大多数初中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任意球,怎么样发边线球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把足球规则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来没有纳入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学生在理论课上,听讲的能力一般,况且,现在初中学生对于足球的热爱程度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理论课讲完后,能记住的很少很少。所以才导致了在足球比赛中,出现了学生扎堆追着足球满场跑,还有故意用手去抱球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另外,有些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兴趣不高,我们也要在教学中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按着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从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想办法。从而制定一份更好,更适应我们初中学生接受的教学计划。
一、 初中学生足球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考虑他们掌握足球技术的现状,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向导。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授足球技术,还要讲解足球规则,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我们要进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学计划。
二、初中学生足球教学计划的制定(共8课时)及简单的分析
1. 移动技术:包括后退跑、侧身跑、后退跑、急停急转等。
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考虑的是学生基础差,加强他们对于足球运动中防守的练习。在本次教学中,可以辅助以游戏来进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足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后退跑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后退跑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理防守位置”、“防守三角原则”、“阻挡传球路线”等。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确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课余参加足球运动时,造成无谓的犯规。所以说,在这一个课时内,我们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提高了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程度。以前专门组织讲解规则,听的时候都很认真,下来后,在实践中运用的远远不理想。我们现在这种,技术加理论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
2.运球技术:包括原地的脚内外侧带球、原地变向带球、行进间直线快速带球、行进间变向带球等。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考虑到原地运球是基础,练习原地运球是为了给行进间运球打好基础,另外是让学生第一次触球时,增加脚对球足球的感觉,也就是球感、脚感的练习。
3.传接球:
原地传接球练习,包抱脚弓传接球、中短距离长传球、头球传接球、行进间短传配合练习,行进间长传配合练习等。涉及规则:进攻原则、越位等。
4.行进间射门:行进间脚内侧射门、行进间脚外侧射门等。规则讲解:比赛时间2×45分钟、换人。
罚点球练习,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 规则讲解:战术犯规和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5.教学比赛:讲解一场足球比赛的组织,及裁判员的执法程序。
在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有了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把我们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的规则部分,放到了我们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足球动作的同时,我们进行相近规则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加深记忆,也好理解,避免学生在学习完足球之后,不懂规则的事情发生。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增加初中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爱好,更好的投入到足球运动的学习中来。
课程反思与总结3
本学期我园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纲要》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对本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师自身修养、教学水平、业务研究、教科研水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灵魂与前提。师德培训是我们开展园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抓手:一年来,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主线,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让我们的教师爱满心间并诸如教育教学以活力。组织了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让教师在工作中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积极响应《教师素质年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全面培养注重实效
1、读书活动。本学期我园对教师一如既往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一年度里需自主阅读3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读后感。在本学期,教师至少要完成一本理论书籍的读后感。
2、新教师的基本功升级活动。本学期我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基本功考核,考核内容为弹、唱、跳、画、讲。
3、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以岗位培训为载体,围绕各种活动,注重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每周组织一次各班组教研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早期阅读教学采用普通话二甲的专门教师负责的形式,并且在一个学期每个年段定一个活动进行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提高,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继续进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完善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农村园本课程开发市级课题研究,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两个学期的说课评比等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早期阅读与课题研究各一次观摩课,并组织教师自评、互评,通过积极组织安排园内园外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其它技能锻炼:上半年开展了自弹自唱比赛、撰写说课稿、上学期的学区环境创设评比、本学期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教师讲故事比赛、教师早操比赛年轻教师简笔画比赛等教师技能内活动,以提高教师对自身技能的重视和再修炼。
全体教师参加进修进学校的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等等各类的学习活动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老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并开始尝试创新教学了。新教师通过入职培训和以老带新,跟踪指导,公开活动评析等方式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扎实工作,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实现培训工作课程化
通过一年的培训,教师们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内容不尽相同的'反思随笔等,并在课题研究中自己设计了许多教案,以便在课题研究期间期间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今后走向“科研型”教师的角色奠定了基础。使本期园本培训收到一定预期的培训效果。但我们知道我们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课程实施中,大部分教师的水平处于实践操作层面,研究、总结的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实践之后,反思的能力欠缺,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对领导听课以及不同层面的公开活动准备比较充分,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应付过关、盲目随意的现象;在课题研修中:组长课题研修的专业引领不够;教师的自我要研究的实效性还不够,在研究的力度以及深度上还不够,教师有研究意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能提升自己的经验。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加强学习指导与督促管理,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取,克服困难,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园特色的持续发展。
课程反思与总结4
通过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的教学,我回顾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就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以前比较害怕上化学肥料这个课题,因为自己本身不太了解,往往照本宣科;学生对化肥也缺乏相关的感性经验,走马观花式地介绍,学生的印象仍然不深。但这次我觉得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效地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以本节课还是有些亮点
1、注重双基知识,能够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归纳知识点,教师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边讲边练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2、推敲精选习题,我所选的试题都是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使学生能过早的接触中考题,学生在做中考题的过程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有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4、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设计的练习比较多,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增大课堂容量,又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讲授式、探究式、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中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的实
践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6、课前准备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了这节课并掌握本节课内容,致使这样一节大容量的课也能顺利的进行完。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正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互动太少,具体给学生发现细节问题的时间太少。
2、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得时间太少,探究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让学生解决。这样只照顾中上等的学生,而对学困生关注的不够。
3、课件制作的水平不够高,对比度不够鲜明,而且字迹太小,使得后排的学生看的不够清楚。
4、教师的语调贫乏,没有感染力,没有幽默感,而且语速过快。
5、备课时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做的不够好,致使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心中没底,耽误时间。
6、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太少。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更提出了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研读《课标》,更应该研究好的教学方法。使教者轻松教,学者容易学。今后,我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兄弟学校的化学教师多切磋,使我在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努力使教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课程反思与总结5
为了让农村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我区开展了乡村青年教师优质课赛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技能展示的平台。通过乡里组织的初赛,有幸被推荐代表乡里参加区里举行的乡村教师英语组优质课比赛。在我看来这是一场教学技能的历练,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对过去几年里,自我成长的报告。回首从开始准备到赛课那天的点滴,我不禁觉得无比的充实和欣慰。当初看来是日夜的煎熬,不断的修改,而如今竟已成为最可贵的经验和财富。
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正式接到通知,只有差不多一周准备时间。这次备课难度加大,需要准备五个课题,没有具体的教材,具体的语法,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更何况是相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顿时感到压力山大,不知从何下手。一堂课仅短短的四十分钟,却是课前精心的准备,是整个备课组老师智慧的结晶,是自己不断地反思和修改。此次赛课要求是十分钟模拟上课,答辩五分钟。我开始准备,第一步便是根据整个初中三年学生的学习结合赛课话题,由于七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我选择了听说课,因为七年级那个时候的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八年级时,学习的重点已经成了阅读和写作,九年级内容难度稍为加深。五个话题之一families and relatives,结合七年级上册单元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成话题教学。话题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适合初中高年级学生,结合九年级学生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按照任务型教学,我在本堂课中灵活巧妙地穿插了活动,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个实际任务,在阅读中穿插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在初步确定了个话题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后,便开始书写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设计完成PPT,制作完成后分别邀了请我们备课组不同的老师,前来帮我指导。每次交流下来,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大到环节的设计小到板书、指令。由于我们备课组各位老师各自身怀绝技,各有风格,所以我总会得到许多宝贵且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给了我无限的灵感,然后我都会综合各位老师的意见,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对课进行修改。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换来自如精彩的课堂。
二、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然后正是这些细节却常常影响着学生。经过这次赛课,无论是在自己准备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反思都会发现教学是一项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大到板书的设计、指令的清晰,小到PPT上字体、字号的安排,背景颜色的搭配。每一项都值得思考和推敲。而这些细节,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掉。可是,作为一名教师,你的一言一行,你PPT上展出的内容哪怕是一个标点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在此次赛课后,我开始留心注意这些细节,每次上课前,会再检查一下PPT是否合适,是否有打错打漏的地方。我想这正是赛课所给我最宝贵的东西。不仅仅是对课程准备的指导,不单是个人教态的改善,更是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毫无疑问,每一个经历过赛课的老师都知道:每一次赛课都会耗尽很多体力,杀掉无数脑细胞。但是在这些辛苦之后,换来的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一次可贵的成长。我十分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年轻教师一次这样的机会,给我们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来学习,来共享,来展示自己。更加感谢我们课题组上每位老师无私的付出。他们毫无保留地跟我分享和在繁忙中还能耐心地给我建议,促进我们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周的熬夜备战,五个话题相关ppt,教案终于完成。带着自己的奋斗成果,踏上了幸福路小学的赛课之路。到达学校备课室,看到了各位同仁带着精心准备的道具,然而看看自己轻装上阵,难免有些忐忑。讲课教师陆续抽所讲课题,我抽到了family课题。在模拟上课过程中,由于第一次讲微课,时间把握不好,讲授内容超时,留个小尾巴,有些遗憾,但是全英答辩还是挺顺利的。第二天宣布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荣获区乡村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稍有遗憾就是没有顺利进军市优质课,再接再厉已然成为我下个目标。通过这次备课,讲课对于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多有益处,我将继续努力前行。
比赛虽暂告一段落,但是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青年教师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会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与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中教学相长。
课程反思与总结6
记得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幼儿园园本培训总结。”作为一名园本培训负责人,具备深思、慎思的能力,是顺利开展园本研训工作的关键。因为,我深切体会到思想是实践的活的灵魂,没有思想的研究是虚构的,没有思想的践行是盲目而肤浅的,因此,本学期的园本研训的形式与内容在“思与行”并兼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中,围绕“一件事”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园本研训工作。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以思促研,荣获了温州市“园本培训”考核优秀单位,两个课题立项为市级课题;六月份,七篇论文在市里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市级一等奖一篇,二三等奖各3篇等等。回顾、反思、总结。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由“做好一件事”带来的思考
(一)学中思:结合主题式园本实践月的内容边学边思。
学期初,在园本研训计划中,我们明晰了每月的研修重点,一月一内容,引导老师对每个月开展地内容先进行学习,了解主题月的目标与实施的具体内容,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比如三月为“学习月”,主要开展课题研究沙龙,查阅文献,收集热点问题,做好申报工作。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都会让老师结合该月的活动内容进行反思,提取亮点与不足,进行有目的的分析与思考,从而促进教师梳理与总结能力的发展。
(二)做中思:在流动式教研中边做边思。
本学期,最核心的话题就是“自主游戏案例”。教科室也紧跟温州市幼教工作的步伐,深刻认识到“读懂孩子”,就是通过读懂孩子的游戏来实现这一理念与行为。因此,我持着“做孩子游戏的玩伴”这一观点,采用流动式培训的模式,在三个园区进行流动培训。以《基于游戏畅谈发现儿童的路径》这一载体,通过自己对自主游戏的实施路径的会意理解,借助优秀的视频案例,在三个园区借助中午休息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教师一起分享什么是自主游戏,如何创设自主游戏的环境,投放怎样的材料才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在游戏中该如何观察孩子,记录孩子,又将怎样基于孩子来解读孩子的行为。通过培训,教师们对自主游戏的观察与记录、撰写与视频制作有了很大的收获。金色园区的汪聘婷老师制作的《微店铺开张啦》入选游戏丛书,并送审省创造性游戏案例评比;同人园区的三个案例《圆圆的肚子》、《点心工作坊》等送到市里评比。同时,我也协助刘双双副园长做好《奇妙的彩虹》规则游戏展示课例的听课、修改教案、视频录制与修改等工作,视频送审获得好评。
(三)研中思:受课题的启示开展创意项目的研究。
有思才有研,有研才有创意。基于课题研究带来的真实体验,在本学期,我以项目策划者的身份参与到金色园区开展《基于微视频幼儿营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创意项目研究,以方案的策划、方案的实施、方案的评价为路径,通过团队的合作与努力,收获颇丰。
(四)评中思:从孩子的发展看教师的成长。
每个学期的期末我们都会进行幼儿发展评估,对孩子的评估我们并不是要给孩子贴上标签,而是想从孩子的表现来评析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会读懂孩子,会顺应孩子,会支持孩子,会尊重孩子,会理解孩子,这些教学理念都可以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得到让人深思的画面。本学期,我们结合班段孩子的实际状况,开展了相应的项目评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因此,小、中、大班段的“绘本阅读我来说”项目评估显得隆重而富有特别,我们根据班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选取了三个不同的绘本,大班——《奥莉薇》、中班——《小花籽找快乐》、小班——《蚂蚁和西瓜》,通过倾听习惯、发言、完整表述三个方面对孩子的绘本阅读进行了评估活动,大班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而奔向理想的前方;中班的孩子都会找到自己的快乐,他们会一点点事情而感动不已;小班的孩子喜欢玩游戏,别看他年纪小,游戏的玩法可是说也说不完。接着我们开展了“一班一品”特色活动交流,每个班级的孩子在自己班级老师的特长施展中享受了快乐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题材的班本课程中与老师一起享受不一样的课程带来的惊喜。在区域活动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玩游戏的水平,从孩子玩游戏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指导的不足,如观察比较盲目,没有重心,对幼儿的行为解读存在茫然等等,这也将是下个学期我们将要教研的重心。
二、由“说好一件事”引发的思考
(一)以“交流”为平台,激发教师参与的激情与热度。
“在交流中互动,在交流中提升”,交流一直是我园园本研训最大的亮点。总结交流,学习交流等等,每一次的思维火花都会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满足教师学习的热度,教研的激情。我们持着“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通过教师的讨论、揣摩,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探讨交流备课中的环节处理,将备课真正变成了备幼儿。我们提倡“能者先学,学而享之”的互动交流,让每一位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之后都会在全园的园本教研中进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本学期,在总园开展了一次的市级研讨活动,向温大学前教育本科生公开教学;到文成送教一次等等。另外,本学期我们围绕“说好一件事”为交流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总结交流活动,交流中,教师能够结合自己本学期最感动的一件事、最欣慰的一件事、最值得分享的一件事、最困惑的一件事等展开交流,内容广泛,有区域环境创设的思考、有个案分析、有家长工作的体会等等。通过这样地零距离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的研训热度在参与过程中一次次的散发着光彩。
(二)以“研究”为载体,提升教科研品质。
1、课题沙龙,在说中提炼研究点。
在学期初,我通过圆桌式的课题沙龙,走进班段教研组,与老师们促膝交流,提炼教师在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给予指导与支持。在市级申报课题中,张瑶瑶老师申报的《科学小作坊的实践研究》就是生发于班级的科学发现角;刘双双老师申报的《互联网+助推幼儿园教研新体系》就是生发于平时的教研活动的思考。为迎接六月份教科研视导工作,我组织今年结题的四个课题进行了阶段性汇报交流,并对陈红老师的小课题《创意组织说新闻的策略研究》、夏维红老师的市教学研究《基于家长资源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数次的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相互研讨,助于课题顺利结题。
2、撰写论文,在写中提炼经验点。
论文,其实是教师最好的教学反思。本学期,凌素凡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得了温州市一等奖;蔡丽娜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市级二等奖,奚琦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市级三等奖,同时,还有三位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得市直二三等奖。这次获奖的篇数可以说是最多的一次,得益于送审的时候的有效的归类。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共发表30余篇文章。本学期的论文与微信平台文章的修改,都花费了我一定的心思,我想这些成绩的获得,与本人对我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案头工作的理性分析与思考有着密切的联系,变教师“让我写”为“我要写”的科研动力,让他们在动笔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促使我园的科研工作呈现“融合化、亲民化”的幸福动向。真正做到让教师的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文稿撰写中获得提升与发展。
3、品味阅读,在书本中提升教师的研究点。
本学期,我们还是坚持将“花语文坛”是作为教师开展自主阅读的平台,每次我们都会围绕一个阅读主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报告会。以“跟我思奔吧”为阅读活动的主题,开展系列化的读书活动,第一次是结合《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开展重点篇章阅读活动;第二次是选取《观察:走进儿童世界》进行品味阅读;第三次就将指定阅读与休闲阅读结合起来,开展互动式的读书交流、互换阅读读物等活动;让老师们真正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体验读书的快乐,获得读书的成长。
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园本培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每个教师一学期的12学时校本培训,同时,通过自主选课,每个教师都能够通过审核、评价获得相应的。培训学分。在各项研训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素养都获得了提升,但是,在迎接下一个五年一轮制的学分制培训中,我们有自己的思考:
游戏共同体急需建立。通过本学期区域游戏展示的评估,我们发现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游戏水平。部分教师的理念还需提升与更新,他们总是以自己的视角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放手不等于放任,对游戏关注点不明确,游戏中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解读幼儿行为。
课程反思与总结7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步(制作课程表)、第二步(编辑课程表:1、对齐表格文字,2、合并单元格,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谈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学生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每个学生,必要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生也能尝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程反思与总结8
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成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优质的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思考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尤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与疑惑。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反思,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教育发展有不竭的动力。
为此我精心选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在这本书中提到课改一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的师生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生生间言语对话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教学是一种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二是学生观的变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班、不同的人都要不同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倡导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美国学者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时间(何时学)、学习结果(学什么)、学习环境(在哪里学)、学习的社会性(与谁一起学)六个方面。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能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就要进行能力训练。包括:
(1)目标设置训练。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具体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设置其实是远期目标与复杂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可操作性较强,在这其中学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因自己完成了目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如果目标太简单、容易,学生感受不到成功后的喜悦,容易的目标无须付出多大努力便可实现,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太高的目标,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即使付出努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给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
(2)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自我效能感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有多种:一是提供学习榜样。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自身情况类似的同学作为榜样。当学生看到榜样的学习状态及获得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只有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才相信自己是能行的,也只有在体验成功后,才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尤其对取得进步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其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3)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时间的分配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监控应是伴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正如本书所言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急躁心理,对学生信心不够,怀疑学生的能力,有时包办代替,抑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较强。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新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物理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对人类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科学探究是物理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学习是以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强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作为探究学习全过程的目标。课程改革以来,自认为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方面较好的我,通过学习发现很多问题。如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立,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建构,完全抛弃以往的接受学习;认为探究学习就是科学研究;把指令性的操作等同于探究活动。其实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完全没有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构建知识,而是在按老师铺好的路走,没有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将探究学习活动“口号化”,把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言说上,在真正的教学中,有时认为探究时间多了,讲解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考试成绩会下降,宁愿保留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探究学习掌握的不够透彻。我们倡导探究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而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包括科学在内的广阔的生活问题视角,进而使他们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自我时,能够具备个性化得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探究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思路、推理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在探究中会生成许多标新立异的新想法、新结论,从而建构个性化的知识。这是教师提前预设不了的,是在动态过程中生成的。那么牵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则完全背离了探究学习的真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自由翱翔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而不局限在教师从自身角度设计的一个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积极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敢于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师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在知识上不仅要专攻专业知识,还要认识只靠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应对综合开放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涉猎不同学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根基更加广博和宽厚,从容面对挑战。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有时真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参加“名优工程”逼着我们去读书,硬着头皮读起来还真是受益匪浅。由起初的被迫到后来的自愿,想读书、读好书成了我追求的目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通过读书和教学实践积极反思,提升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广度和深度。面对课改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课程反思与总结9
目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本人认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教育实践问题也随之出现。
下面,我就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和教师的多重人格问题对课后作业的要求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坚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即识字和写字在时间上分流,即先识字后写字;二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数量上的'分流,即多识字少写字;三是指识字和写字在内容上分流,即不是识什么写什么,而是识字和写字各成系列。原来识字教学强调“四会”——会读、会讲、会写、会用,要求太高,违背识字教学的规律。好认的不一定好写,好写的不一定好认,识字和写字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识字教学应从常用汉字开始,认读中常用的字与写字中常用的字往往也不是同一些字。
我认为教师还应该加强现场指导,确保写字质量。对指导写字上我谈谈个人的见解。
(1)一年级刚刚学写字,写字姿势、习惯极容易出问题。最好是课堂上练习,看着学生写,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指导。
(2)注意少写、写精。低年级写字,首先要求学生把字写对,其次再要求写好。写字练习量不宜太大,但只要写就要尽量落实写对、写好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写”“写精”。
(3)部首、笔画、笔顺教学要“严而不死”。也就是说既不违背基本规律,又不要太机械刻板。不要把部首、笔画、笔顺当作必须掌握的知识来教。
二、教师的多重人格问题对课后作业的要求问题。
由于每位教师的多重人格制约着课后作业的种类各异,也就是说,不同性格的教师会布置不同数量或类型的作业。其实,我认为作业的布置从某个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比如说,一个主张应试教育的教师,他会布置一些重复再重复的抄抄写写,死记硬背。相反,一个主张素质教育的教师,他会注意处理好培养学生的“双基目标”能力,处理好“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思考其原因,我觉得归根究底还是考试制度这个指挥棒在制约着。虽然教师们领悟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努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然而,教师们仍心存疑虑: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看确实发展得很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如果不考试或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家长会怎样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教师心中没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同志也在努力探索。
这种新课程提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仍然滞后的矛盾的确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不容回避的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上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新型的、开放的评价体系出台,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无所适从,在评价问题上,始终逃离不了分数这个紧箍咒。因为,许多家长要看分数,教育主管部门要看分数,相应的学校领导也要看分数。
所以,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革高考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行发展性的评价,纠正“一次考试定终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评价观,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例如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形式评价,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评价。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不仅有利与增强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培养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获得正确自我意识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效环节。
课程反思与总结10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例1的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的学习目的。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小组讨论的方向。最后,以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将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怎么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在此同时给孩子以独立探索的空间,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到学生完成了统计图之后我便问他们:“统计图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做得还不够,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积积性,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与体验,而忽略了人人参与,对学生鼓励与评价做得不够,课堂气氛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学生画表格整理分析数据掌握不够好,都等待加强。
课程反思与总结11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大成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能力相应提高。我,就是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而成长起来的一位年轻教师。在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运用这些理念指导教学时,我发现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怎么理解各种各样的感情呢?理解的这种感情他们怎么用词语表达呢?表达出来之后带入文本朗读又是何其难呢!课堂当中40%的时间要用来“读得有感情”,口诵之,目视之,耳闻之,脑记之,读书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开源的作用。那么怎么能笼统的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是不是该换一种形象的说法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自从我有了这种想法,便结合表演读创设了一个要求:读出表情,读出动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表情动作进入文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试着体验体验。在课堂上,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单一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带上表情,边读边做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浓烈了,而且学生渐渐明白了哪些词语是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而这种词语就是他们以后要接触的“动词”。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话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在这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学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胀,个性日渐磨灭,其阅读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学生无其它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
1、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学习浏览。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潜心地默读,学会快速地浏览,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
2、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让学生会选择。如果学生已掌握各种阅读方式,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他们知道诗词散文尤宜诵读,说明文较宜默读;初知大意需浏览,表情达意可放声朗读;在需保持安静的环境中不宜出声朗读(如其他人还在凝神思考)……因此,我想将“用你喜欢的方式”改为“用你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可能更为妥当。
一学年以来,我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体会着付出与收获之间的甜蜜,积累了一些感想、体验。
一、加强与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领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能使任课老师清楚的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便利于教学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能更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些什么,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课程的内容,实现自我提高。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会有所保留。就像老师无意间问学生,喜欢老师吗?一般再老实的学生都会说:喜欢。但是学生回家后就不同了,他们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家长。所以,与家长之间应该时常联系。只有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课程反思与总结12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教育也与时俱进,推出了新课改。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这和传统的教育很大不同,我们师范类中文系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接触学习了《语文教学论》,我在邓水平老师的授课下,受益颇多。我们在学习中主要以课堂讨论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对该课的学习和课上讨论式共同学习,我主要掌握和了解了本学科的以下知识:
1、了解了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2、语文教学法
3、如何写教学设计(教案)。
老师在讲述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时候,指出一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让我们主要从教师自身去找原因,这让我感触颇多。以前在小学中学的时候,班上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老师家长就责怪学生,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弄的学生对语文越来越厌恶。这让我们清楚认识到,从教师自身原因远比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有效率得多。老师每次上课还轮流给班上3位同学上台讲课的机会,同学讲课结束后老师再点评,虽然每个人都暴露出一些缺点,但经老师指出后后面讲课的同学就加以改进,几乎没有再犯,每一次讲课结束都好像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后面的同学也讲的越来越棒。
老师在课堂上还放教学视频指导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在听课的同时让学生们写了听课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启发和困惑,然后老师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记忆最深刻的.是老师给李XX整节课讲《我是什么》,暴露出来的最普遍问题让我们引以为戒,后来又放了教学视频中讲《我们什么》,并进行了比较,相信其他同学对此都收获良多。
学习写教案老师和同学们都用付出了很多,老师布置一次写教案练习第二次课就讲解还发下样稿给我们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和进行反思,我们从一开始需要仿模板写到现在我们基本都能写出还不错教案,邓水平老师功不可没。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于我以后学习和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建议:
1、课程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没有讲完,讲课的时候进程可以稍快。
2、每个同学上台讲课是一个很好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是后面学号的同学却没有机会上台,个人觉得这种一学号轮流的方式可以改下。
课程反思与总结13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
开始的时候我们接触了博客,开通博客之后,我渐渐地发现博客有很多强大的功能,博客就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在博客里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排版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首页链接自己喜欢的网页地址,发表博文,可以通过关注名人大师了解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并借鉴学习。
之后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PowerPoint的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开始的时候,我对PowerPoint的印象就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授课多媒体,但是在这堂课里,小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的PPT,给我们介绍PPT的功能及PPT制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钟表的制作过程,就连一个小小的指针都是用PowerPoint里的工具做成的,看到这一过程,我很惊讶,PowerPoint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来做微课的时候发现用PowerPoint可以做成一个视频。做视频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当我做我的第一个完整PPT的时候是做了一个读书笔记,刚开始的时候我只会图配文字,后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画,再后来,学会了整体美化改观,再加适合的音乐,就做成了,但还是改了又改,一共三个版本,都还保留着,觉得看着自己做的作品好有成就感,自己学会了一样东西并学会了不断改进。再后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我也做好了自己的第一个微课作品,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不断地去尝试去总结最后做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摸索清了PowerPoint许多看不见的功能,每一次尝试都会有收获。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慕课,五分钟课堂,老师介绍之后,我也会经常去网上学习,并注册了慕课并学习。这些课程都是很优秀的,在很少的时间内传输了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强大的学习工具,通过这些视频学习和网上自学,我们可以学习到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自己的长处。这些学习过程是以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授课,自由的方式去学习,得到比传统授课更好的效果。
课堂上,老师和蔼可亲,注重与我们的交流,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授课奖励,使同学们有了更大的积极性。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引,在课堂上,能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是总结自己的不足,在微课方面,还不是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动画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没有突破,所以动画与文字没有强烈的相符性,这一点,我会多欣赏优秀的作品,多借鉴。多学习制作技巧,多用软件多专研给自己的作品加分。多向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勤学好问。在学习技能方面,我会合理利用老师给的资源,并自己主动的去发现资源,不断学习、尝试、总结。
课程反思与总结14
通过一学年的校本培训,令我获益匪浅。从对培训的精彩内容的学习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课程反思与总结15
上学期,我们参加了“照镜子”课堂实录活动,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机会,让我们更加直观、清晰地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所授教的课是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十一单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第一课时。其主要目标是能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Could I do things?”谈论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或征求别人的许可,能礼貌地拒绝,并表达自己的理由,陈述自己的好恶。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使他们能够理解父母,帮助分担家务,学会感恩,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目标体现。
根据这一目标,我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操作、演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利用我们身边的榜样---于统帅,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上完这节后有如下感觉:
做的好的地方:
1. 多媒体运用到位,使课堂生动、活泼,并且提供了大量必要的信息,体现了实用性,教学反思《“照镜子”课堂教学反思》。 2. 小组活动的创设,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提升到意义学习,注重学生在动态生成。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每一节课只要用心找总能有情感渗透,引起学生的共鸣。
不足之处:
1. 在上课的WARMINGUP环节虽然能够通过欢快的英文歌导入,但明显学生在欣赏,不能够活跃参与进来,应该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英语歌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 在呈现环节,对于课堂各个目标的呈现有些按部就班,对学生的能力不够大胆、放心,导致这一环节显得非常拖沓冗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这也要求我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3.评价不及时: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没有做出适时有效的评价,或是评价单一化:我在学生回答好以后总是喜欢用good, very good去进行评价,时间一长,自会让学生觉得乏味。这样的评价最终流于形式,失去了它的激励作用和效果了。
反思: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学思路,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上课的节奏把握上,也要时而跃进,时而缓和,容易的地方一笔带过,困难的地方就要留足空间给学生思考,尽可能少的给他们带来挫败感。
2、新目标课程标准强调了一个情感目标,有效多样的评价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我们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并使用多样的评价词汇,如excellent, well-done, gorgeous, marvelous, You are clever, Good boy, Lovely girl等,我们就能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实现自我肯定和自我我提升。另外我们也不妨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动作,眼神或手势都能传递老师对学生回答后作出的反映。课堂中,学生处于紧张的状态中,老师温柔的手势,优雅的`动作,喜爱的眼神都能表达出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能在接收到老师的这一信息后更加努力地去实现下一个回答的目标。这样的课课堂气氛一定是良好的。对于小组等的集体评价也是如此。
3、英语教师要扎实修炼教学基本功,注重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到位,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老师的语音语调也要恰到好处。语音的准确到位是学生肯定老师的第一步。优美流利的发音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他们愿意去听,愿意去欣赏。
【课程反思与总结】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反思12-31
识字课程教学反思02-25
新课程教学反思03-17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7-10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01-05
课程教学反思15篇01-12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04-10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06-13
语文课程教学反思07-29